1 / 24

第九章 土壤的酸碱反应

第九章 土壤的酸碱反应. 第九章 土壤的酸碱反应. 土壤酸碱反应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受气候、生物、地质、水文综合作用产生的属性,耕地还受到施肥、灌溉和排水的影响。 土壤的酸碱性受土壤盐基状况的支配,土壤盐基状况又受成土过程中淋溶和复盐基过程的影响。盐基饱和度越低,土壤酸性越强。 我国土壤 pH 在 4.5-8.5 ,表现为东南酸,西北碱 土壤酸碱反应影响植物生长,微生物活动,土壤理化性质,尤其影响到土壤养分有效性。.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土壤酸度 第二节 土壤碱度 第三节 土壤缓冲作用 第四节 土壤反应对土壤肥力影响.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九章 土壤的酸碱反应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 土壤的酸碱反应

  2. 第九章 土壤的酸碱反应 土壤酸碱反应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受气候、生物、地质、水文综合作用产生的属性,耕地还受到施肥、灌溉和排水的影响。 土壤的酸碱性受土壤盐基状况的支配,土壤盐基状况又受成土过程中淋溶和复盐基过程的影响。盐基饱和度越低,土壤酸性越强。 我国土壤pH在4.5-8.5,表现为东南酸,西北碱 土壤酸碱反应影响植物生长,微生物活动,土壤理化性质,尤其影响到土壤养分有效性。

  3.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土壤酸度 第二节 土壤碱度 第三节 土壤缓冲作用 第四节 土壤反应对土壤肥力影响

  4. 第一节 土壤酸度 一、土壤酸的类型 (包括活性酸度和潜在性酸度) 1、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pH= -lg[H+] pH=7中性 pH>7碱性 pH<7酸性 pH<5.0强酸 pH5.0-6.5酸性 pH6.5-7.5中性 pH7.5-8.5碱性 pH>8.5强碱性 我国土壤pH多在4.5-8.5之间 华南、西南4.5-5.5,华东、华中5.5-6.5,华北、西北7.5-8.5, 碱土pH>8.5,东北5.5-6.5。

  5. 第一节 土壤酸度 一、土壤酸的类型 2、潜在性酸:土壤胶体吸附H+和Al3+,称为潜在性酸。 胶体吸附的H+和Al3+,处于吸附状态,不表现出酸性,但一旦被其它阳离子代换下来进入溶液,其酸性表现出来。潜在性酸单位cmol(+)/kg。

  6. 第一节 土壤酸度 一、土壤酸的类型 2、潜在性酸 潜在性酸根据分析方法可分为: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 1)交换性酸:用1mol/L中性盐KCl溶液作为浸提剂,代换下来的H+和Al3+的cmol(+)/kg。 由k+将H+和Al3+代换下来,Al3+水解Al(OH)3和3H+,用标准碱滴定求出H+的数量。 2)水解性酸 用弱酸强碱盐作浸提剂与土壤作用,所测定酸度,通常用pH8.2 1mol/L NaAc溶液。 NaAc + H2O = HAc + Na+ +OH- Na+与胶体吸附H+、Al3+交换,代换下来Al3+、H+与OH-生成H2O和Al(OH)3后,用标准碱滴定HAc。 交换性酸与水解性酸相比,水解性酸大些,交换性酸用中性盐浸提剂,代换胶体吸附H+和Al3+的大部分。 在酸性土改良施用石灰,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都可以作为估算石灰施用量的参考数据。

  7. 第一节 土壤酸度 一、土壤酸的类型 3、活性酸与潜在性酸的关系 二者是处于一个平衡体系中的两种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潜在酸可被其它离子代换下来进入溶液,而转变为活性酸,游离H+也可被土壤胶体所吸附转化力潜在酸。 活性酸反映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潜在性酸反映土壤的容量指标。 潜在性酸是活性酸的数十到数百倍,改良酸性土施用石灰,必须根据土壤潜在性酸度来计算石灰施用量。

  8. 第一节 土壤酸度 二、土壤酸度的形成 1、土壤H+的来源: 在强风化淋溶条件下,盐基离子淋失,H+代换盐基离子而被胶体吸附,导致土壤盐基饱和度下降,pH下降,土壤中H+来源有: 1)水解离:H2O = H+ + OH- 2)碳酸解离:HCO3 = H+ + HCO3- 3)有机酸解离:R-COOH = R-COO- + H+ 4)酸雨: SO2 NOx 5)其它无机酸:如:生理酸性肥料NH4Cl、KCl、(NH4)2SO4; 如:硝化细菌、硫化细菌, 如:硫酸亚铁施用 2、土壤中铝的活化: 土壤胶体吸附Al3+来源于粘土矿物,当土壤胶体吸附H+超过一定数量,会使粘土矿物晶格受到破坏,铝氧八面体解体,而释放出活性Al3+,而被土壤胶体所吸附。

  9. 第二节 土壤碱度 一、土壤碱性形成的机理 土壤中的碱性物质主要是Ca2+、Mg2+、Na+的碳酸盐、重碳酸盐及胶体吸附Na+。这些碱性物质水解,形成土壤碱性反应,而使土壤pH升高。 1、碳酸钙水解 CaCO3+H2O = Ca2+ +HCO3- + OH- 同时HCO3-浓度又受土壤空气中CO2分压控制。 CO2 + H2O = HCO3- + H+ 当无CO2,pH可达10.23 当CO2为 100%,pH为6.13 在通常CO2 pH为7.5 ~ 8.5, 石灰性土壤通常情况下pH不会很高。 2、碳酸钠水解 Na2CO3 + H2O = 2Na+ +HCO3- +OH- 3、交换性钠水解 胶体—Na+ + H2O = 胶体—H+ +Na+ +OH-

  10. 第二节 土壤碱度 二、土壤碱度指标 1、pH:pH大,碱性越强 2、总碱度:指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HCO3-和CO32-的总量。单位cmol/L 、cmol/kg。 1)含CO32-、HCO3-碱土金属盐,CaCO3、MgCO3溶解度较小,正常CO2浓度,PH在7.5~8.5 2)CO32- HCO3-碱金属盐,Na+盐、K+盐,水解产生强碱性。 土壤总碱度可用中和滴定法测定。 3、碱化度ESP 指土壤胶体吸附Na+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ESP在5-15%碱化土,ESP>15%碱土,土壤pH高,干时刀枪不入,湿时滴水不漏。

  11. 第二节 土壤碱度 三、气候对土壤反应的影响 1、我们国家土壤酸碱度分布规律:东南酸、西北碱,这种分布规律主要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长江以南高温高湿,风化作用强,盐基离子大量淋失,土壤补偿离子以H+、Al3+为主,盐基饱和度低,酸性强。 西北地区,干旱少雨风化释放盐基离子在土体中积累,K、Na、Ca、Mg形成CO32-盐或HCO3-盐,土壤盐基是饱的,土壤多显碱性或中性。 2、盐基饱和度与土壤酸度的关系 二者关系密切 土壤pH <5.0 5.0-5.5 5.5-6.0 6.70-7.5 BS(%) <30 30-60 60-80 80-100 若吸附有K+、Na+,则pH显著升高。

  12. 第二节 土壤碱度 四、母质影响 母质中或基岩中盐基数量差异,影响土壤反应。 酸性盐花岗岩  基性岩玄武岩 石灰岩 五、水文地质影响 地下水位、水质 地形,如松嫩平原为闭流区

  13. 第三节 土壤缓冲作用 一、概念 土壤中加入少量酸或碱时,土壤pH不做相应改变,土壤这种抗拒酸碱改变的能力。 单位:单位质量土壤改变pH单位所需酸或碱的数量。 意义:使得土壤具有一个稳定的pH环境,pH不发生巨烈变化,有利于植物生长。

  14. 第三节 土壤缓冲作用 二、产生的原因 1、弱酸及其盐类,构成一个缓冲系 例如:碳酸盐体系,在通常CO2浓度下,CaCO3石灰性土壤pH在7.5-8.5 例如:硅酸盐体系等 2、土壤胶体作用 土壤胶体带有负电荷,吸附阳离子,包括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盐基离子对酸有缓冲作用,致酸离子对碱具有缓冲作用。 胶体—Ca2+ + 2H+ = 胶体 — 2H+ +Ca2+ 胶体—H+ + NaOH = 胶体—Na+ + H2O 胶体—Al3+ + 3NaOH =胶体—3Na+ +Al(OH)3 盐基饱和度大对酸缓冲作用强;盐基饱和度小对碱缓冲作用强。 3、铝缓冲作用 在pH<5.0酸性土壤中,Al3+对碱具有缓冲能力。 4、有机质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中有腐殖酸(胡、富),其它一些低分子有机酸,含有羧基、酚羟基、氨基等,对酸碱均有缓冲作用。

  15. 第三节 土壤缓冲作用 三、影响土壤酸碱缓冲作用的因素 1、土壤有机质数量:有机质多,缓冲作用大。 2、无机胶体种类:蒙>伊>高>铁铝氧化物 3、质地:粘>壤>砂

  16. 第四节 土壤反应对土壤肥力影响 一、不同植物适宜生长pH不同P187表9-4 南方植物多喜酸性,微酸性土壤 北方植物多喜中性,微碱性土壤 杜鹃、茶、只生长酸性土壤,为酸性土壤指导植物 盐蒿、碱草只生长碱性土壤,为碱性土壤指导植物 二、不同微生物适宜pH不同 1、细菌适宜中性 2、放线菌适宜中性、微碱性pH 3、真菌适宜酸性,做微生物培养基,调pH的缓冲液。

  17. 第四节 土壤反应对土壤肥力影响 三、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 1、N pH>5.7有效性高 2、Ca Mg 6-8.5 有效性高 3、P 6-7 有效性高 4、K pH>6.5 有效性高 5、S pH>5.5 有效性高 6、Fe、Mn、Zn、Cu、Co酸性强 酸性有效性高 7、Mo pH>6 8、B pH5-7

  18. 第四节 土壤反应对土壤肥力影响 四、强酸性土壤中铝、锰胁迫与毒害作用 1、pH<5.5,土壤矿物质中和有机络合态的铝、锰均易被活化。 2、代换性Al3+饱和度>90%,产生较多游离Al3+,当游离Al3+≥0.2cmol/kg时,使作物受害,根系短粗,影响养分吸收。施用石灰,pH达5.3-6.3 ,Al3+沉淀,毒害消除。 3、交换态锰达2-9cmol/kg,植株中锰>1g/kg时,产生锰毒害作用,施用石灰,pH>6,可消除锰毒害,另外,长期淹水植物易受锰毒害作用。

  19. 第四节 土壤反应对土壤肥力影响 五、土壤酸度调节 1、土壤酸度过大,pH过低,可施用石灰石粉,生石灰(CaO),熟石灰(Ca(OH)2)中和土壤酸度,石灰石粉作用缓慢,但后效长。 2、施用量=土壤质量×阳离子交换量×(1-BS)×摩尔质量×石灰常数 石灰石粉,石灰常数1.3 生石灰石灰常数 0.5 3、例如:某红壤pH5.0,耕层土壤2.25×106kg/hm2, CEC=10cmol(+)/kg,BS=60% (1)求施用生石灰(CaO 56)数量? (2)若中和游离酸需用生石灰数量?土壤含水量20% 解:1、 2.25×106×10×(1-60%)×10-2×(56/2) ×0.5=1260kg/hm2 2、 pH=5.0H+数量:2.25×106×20%×10-5=4.5mol/hm2 pH=7.0H+数量:2.25×106×20%×10-7=0.0454mol/hm2 中和需CaO:(4.5-0.045) ×(56/2)=124.74g

  20. 第四节 土壤反应对土壤肥力影响 六、改良土壤的碱性反应 1、施用有机肥,释放CO2,增加土壤中CaCO3,降低pH 2、施用S、硫化铁、废硫酸、FeSO4 3、施用生理酸性肥料 4、碱土施用石膏、硅酸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