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支原体菌落

支原体菌落. 微生物污染. 主要有细菌及其毒素、霉菌及其毒素。细菌污染是食品加工、销售过程中重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来自食品生产人员不洁的手、工具、容器、设备以及不合理的工艺等. 微生物污染主要途径. 食品生产的原料污染,包括进货原料卫生质量不合格,原料仓储、车间暂储环境条件、储存方法不当造成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主要途径. 直接接触食品(半成品、成品)的生产人员的手、工作衣、帽如不经常定期清洗消毒,就会有大量的微生物附着而污染食品,鼠、蝇及蟑螂等一旦接触生产食品,其体表面与消化道内大量微生物会给食品造成污染。(用一只蟑螂作细菌试验,培养出不计其数的细菌。).

uriel
Download Presentation

支原体菌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支原体菌落

  2. 微生物污染 主要有细菌及其毒素、霉菌及其毒素。细菌污染是食品加工、销售过程中重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来自食品生产人员不洁的手、工具、容器、设备以及不合理的工艺等

  3. 微生物污染主要途径 • 食品生产的原料污染,包括进货原料卫生质量不合格,原料仓储、车间暂储环境条件、储存方法不当造成微生物污染。

  4. 微生物污染主要途径 • 直接接触食品(半成品、成品)的生产人员的手、工作衣、帽如不经常定期清洗消毒,就会有大量的微生物附着而污染食品,鼠、蝇及蟑螂等一旦接触生产食品,其体表面与消化道内大量微生物会给食品造成污染。(用一只蟑螂作细菌试验,培养出不计其数的细菌。)

  5. 微生物污染主要途径 • 在生产车间内外环境不良,通过空气中的微生物及其粘附在灰尘上的飞物均可沉降于食品,如生产操作的工作人员带有微生物接触及谈话咳嗽、打喷嚏直接或间接地污染食品。(打一个喷嚏,培养出不计其数的细菌。 )

  6. 微生物污染主要途径 • 通过用具与杂物的污染,如原料包装物品、运输工具、加工设备和成品包装容器及材料等未经消毒就接触食品,可带有不同数量的微生物使食品遭受污染。 • 各类食品生产过程中未能使生熟分开,使食品中已存在或污染的细菌大量繁殖生长。

  7. 控制微生物原则与生产人员卫生要求 深圳市德信诚经济咨询有限公司 培训教材之三十一

  8. 控制微生物污染的原则 • 使用检验合格的原料 • 防止包装材料的污染 • 严格执行杀菌规程 • 防腐剂的合理使用 • 生产车间内设置灭蚊、蝇设备 • 定期进行车间清洁卫生工作 • 与生产无关的杂物和各人用品的管理 • 严格执行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和CIP等清洗措施

  9. 控制微生物污染的对策 • 从污染源对策考虑 • 机械、器具、容器洗净、杀菌; • 工厂内全面洗净、杀菌。特别是对于僻静、冷落角落; • 从业人员的清洁卫生、洗手消毒、健康状况; • 使用的器具、容器、滤器等及时清洗更换;

  10. 控制微生物污染的对策 • 以木、布、纸等材料制成的器具、台架等,尽量换以金属; • 要使环境易于清扫,尽可能设置开水喷洗设备,以清洗微生物 、有机污物; • 无用物品不能带进加工场所; • 包装材料、原材料等的卫生保管。

  11. 清洗消毒 在我们的工作环境中随时随地都存在有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在显微镜下方能看到),其种类繁多(达到10多万种)。微生物主要分细菌、真菌、病菌三大类。细菌有如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人类患皮肤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结核病的结核杆菌。病毒有如引起人患甲、乙型肝炎的病毒等。但微生物中大部分对人是无害的,有些对人还是有益的。

  12. 清洗消毒 • 消毒是指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 • 用机械的方法从物体的表面,如水、空气、人和物品表面除掉污染的微生物,虽然不能将微生物杀灭,但可以大大减少其数量,常用的方法有冲洗、刷、擦、抹、铲除、通风和过滤。日常清扫工作中,为防止微生物随尘土飞扬,以湿时清扫为宜。通风是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稀释、清除。

  13. 食品生产场所的清洁 • 对食品生产场所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消毒措施。日常打扫卫生,搞清洁,就是清洁消毒法,虽然它不用消毒剂,但也可消除大量微生物,如果在其中加入洗涤剂,消毒效果更强,它包括生产车间本身如地面、墙壁、天花、窗台等,也包括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容器等。

  14. 食品生产场所的清洁 • 有检验报告显示,完整、干净、平滑、干燥的墙壁、天花板,用琼脂平板接触法检查细菌数,每25平方厘米有2—5个细菌,一般不超过10个,但生产场所多潮湿,而且是与高营养物质接触的地方,其细菌污染的程度比一般墙壁、天花板要多得多,因此必须经常性进行清洁工作。 • 地面上污染的细菌数要比墙上严重得多,约为墙上的100倍。

  15. 食品生产场所的清洁 • 清洁方法应采用湿式扫除,例如用湿抹布擦拭各种物品,用湿拖布擦拭地面,可使表面大部分细菌除去,特别是使用洗涤剂清洗,消除效果更好,清洗后在生产人员流动频繁的地方,经过2小时左右细菌数又可以恢复到原有数量,所以应经常性清洁地面。

  16.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个人卫生工作 • (包括临时工)应接受健康检查,并取得体检合格证者,方可参加食品生产;食品厂的从业人员 • 养成定期洗澡、勤理发、勤刮胡子、勤剪指甲的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在以下行为时或之后要洗手、消毒: • 每次进入车间开始工作前; • 接触污染物及其它污染过的区域如:上卫生间后、接触到除已清洁的手和胳膊暴露以外的人体暴露部分之后、咳嗽、打喷嚏、用完手绢或吸烟后、吃完东西或喝完饮料后; • 任何需要的时候如手接触了污染物后、在处理完脏的设备和工器具后。 • 操作人员手部受到外伤,不得接触食品或原料,经过包扎治疗戴上防护手套后,方可参加不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

  17.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个人卫生工作 • 工作时穿着清洁、卫生的工作服、发网、帽子等;严禁穿工作服进入非工作区域;不将私人用品存放在加工区;不佩戴不稳固的饰物、不化妆; • 所有进出工厂车间的人员都应该穿着整洁,包括工作服、工作帽及工作靴或工作鞋;不准穿工作服、鞋进厕所或离开生产加工场所。 • 应至少每星期洗一次头,必要时多洗几次; • 进入产区不得随地吐痰、抠鼻子、挖耳朵、避免咳嗽、打喷嚏等会污染产品的行为; • 禁止携带糖果(包括口香糖)、饮料等食品进入或穿越生产区和原料包装材料贮存区,以及在这些区域内食用任何食品及饮料(包括产品和原料)。不得在车间内吸烟、乱扔杂物; • 不乱扔纸屑和废弃物,不得乱写乱画,保持车间清洁; • 通过适当的休息、合理的营养、体育锻炼、注意个人卫生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18. 为什么要洗手? • 洗手是从业人员卫生最基本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手与其他物品接触的机会最多,因而手部皮肤上存在的细菌无论从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较身体其他部位要多。 • 据调查显示,健康人的手掌中央每平方厘米有450000个嗜氧菌,0.01克指甲中的细菌数为120000个。

  19. 为什么要洗手? • 污染手指的细菌与食品卫生有关的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人的鼻腔分布较多,因而当手接触鼻部或鼻涕时,手指必然受到鼻腔细菌的污染。而肠道菌大多来自粪便,最常见的问题是大便后手的处理。根据大肠菌群的浸透效果,大便时使用各种卫生纸要多层叠用,特别是水样便腹泻时,薄卫生纸要5次折叠,叠成32张,如果不使用这样叠层手纸,水样便中的细菌就能透过卫生纸污染手指。据调查,平均有30.8%的食品从业人员手上出有大肠菌。

  20. 为什么要洗手? • 越简单的事情,往往大家越难做的,一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往往是保障食品安全卫生的核心。“洗手”就是一个特典型的例子。

  21. 为什么要洗手? • 未洗手 • 成片菌落生长

  22. 为什么要洗手? • 只用清水漂洗 • 仍有成片菌落生长

  23. 为什么要洗手? • 用皂液洗净的手 • 仍有许多菌落生长

  24. 为什么要洗手? • 用消毒剂洗手后情况 • 未见明显菌落生长

  25. 为什么要洗手? • 每平方厘米皮肤表面就含有一至十万个细菌,一只脏手则可能带菌多达四十万个。 • 在头发、鼻腔、口腔、耳朵等处也有很多细菌,所以在工作时,绝不能用手接触。这些部位也能检出各种致病菌。要求每周至少剪一次指甲。

  26. 洗手的步骤 • 洗手前必须摘去首饰及其它能隐含细菌的物品; • 用水把胳膊的暴露部分及手(包括手的背面)彻底地浸湿; • 将双手和胳膊的暴露部分涂上肥皂,用力擦拭双手和胳膊的暴露部分至少20秒,特别注意手指甲及手指之间的部分; • 用清水将双手及胳膊的暴露部分的皂液彻底清洗干净; • 清洗干净后应立即进行消毒,将双手和胳膊的暴露部分于100—200ppm次氯酸钠消毒液中浸泡20秒; • 用清水将双手及胳膊的暴露部分的消毒液彻底清洗干净; • 清洗干净之后应该用干手器将双手及胳膊的暴露部分烘干; • 避免洗净的双手及胳膊的暴露部分再次污染。

  27. 服装和卫生习惯 • 食品生产过程中为预防工衣及其他外用品污染食品,要有专门设备存放工作服、帽,并禁止穿工作服进厕所或离开生产加工场所,为防止头发及头皮落入食品中,应有清洁的帽子、头巾。为防止唾液、鼻涕污染食品,加工场所应要求戴口罩。

  28. 服装和卫生习惯 • 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习惯,有卫生的和不卫生的习惯,体现一个人的卫生素质和自我保健意识。食品从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关系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有些不好的习惯应要求一定克服,如手拿着东西无意识地拢头发,接触鼻下部和嘴周围,这时各种微生物便可污染食品。

  29. 更衣室

  30. 鞋柜

  31. 洗手设施

  32. 洗手设施

  33. OK,谢谢您! 德化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