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第二章 社会体育参与

第二章 社会体育参与. 提要: 中国社会体育发展,集中表现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集中表现为社会体育参与的状况。体育人口,是体育发展的重要参数, 50 多年来我国的体育人口数量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体育人口有向城镇、老年人、妇女、离退休人员、高文化学历和中高经济收入群体偏移的倾向。我国的非体育人口的转化工作还十分艰巨。. 重点: 1 、社会体育参与 2 、体育人口的概念 3 、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4 、我国体育人口的现状 5 、非体育人口. 本章难点: 体育人口的概念和 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第一节 社会体育参与概述.

uta-winter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社会体育参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社会体育参与 提要:中国社会体育发展,集中表现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集中表现为社会体育参与的状况。体育人口,是体育发展的重要参数,50多年来我国的体育人口数量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体育人口有向城镇、老年人、妇女、离退休人员、高文化学历和中高经济收入群体偏移的倾向。我国的非体育人口的转化工作还十分艰巨。

  2. 重点:1、社会体育参与 2、体育人口的概念 3、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4、我国体育人口的现状 5、非体育人口

  3. 本章难点: 体育人口的概念和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4. 第一节 社会体育参与概述 一、扩大体育参与是社会体育的根本任务 之一 社会体育,是以人为本,以不断满足人们身体与精神的享受和发展需要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提高国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社会体育的宗旨。而要提高每个国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最直接、最基本的途径是扩大社会体育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社会体育发展,就集中表现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集中表现为参加社会体育者的数量和质量。

  5. 二、社会体育参与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人权立法的进程之中,清晰地观察到公民体育权利逐步明确和人权体系日益丰富的发展轨迹。从1945年《联合国宪章》首次在国际法文件中正式使用“人权”概念,使其被确定为普通的国际法原则,到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系统提出人权的具体内容和奋斗目标,并开始涉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方面的内容,逐渐显现出人权内容的拓宽。

  6. 1966年第21届联大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列为单独的国际法文件,更充分地表明人权体系的发展。该公约明确提出人人享有能达到最高体质和心理健康标准、受教育、参加文化生活等权利内容,为公民体育权利在国际法中的明确提出奠定了基础。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0次会议诞生了专门阐明体育权利的国际体育法文件――《体育运动国际宪章》。该宪章反复申明“参加体育运动是所有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强调“要使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对所有人来说成为现实”。

  7. 在20世纪中叶以来许多国家制定的体育法中,都载有保护公民体育权利的专门条款或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宗旨。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十条明确提出“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体育法通过对公民体育权利的确认,为其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有效地调动了公民参与社会体育的积极性,使公民的体育权利得到保障和实现。在20世纪中叶以来许多国家制定的体育法中,都载有保护公民体育权利的专门条款或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宗旨。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十条明确提出“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体育法通过对公民体育权利的确认,为其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有效地调动了公民参与社会体育的积极性,使公民的体育权利得到保障和实现。

  8. 三、参与程度是衡量国家社会体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体育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育的发展水平可以通过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发展水平、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成就,以及体育的环境条件进行综合的评价。当一个国家处在经济落后的时期,将主要的体育投入投向高水平竞技体育,试图用金牌的数量来鼓舞民心,增加社会凝聚力,弘扬民族精神。当一个国家经济实力日益丰厚,人们的目光就逐渐从金牌的数量转向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发展。在观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程度时,主要的衡量指标就是人们的参与程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指标就是体育人口的数量。三、参与程度是衡量国家社会体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体育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育的发展水平可以通过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发展水平、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成就,以及体育的环境条件进行综合的评价。当一个国家处在经济落后的时期,将主要的体育投入投向高水平竞技体育,试图用金牌的数量来鼓舞民心,增加社会凝聚力,弘扬民族精神。当一个国家经济实力日益丰厚,人们的目光就逐渐从金牌的数量转向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发展。在观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程度时,主要的衡量指标就是人们的参与程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指标就是体育人口的数量。

  9. 对社会体育的参与方式有几种程度上的差别,可做以下的分类:对社会体育的参与方式有几种程度上的差别,可做以下的分类: 1.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直接参与,指人们亲自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他们不仅有较好的体育态度、锻炼身体的习惯,并掌握了体育的基本技术和知识。直接参与又可以划分为经常性参与和偶尔参与的两种方式。经常性参与者则是体育人口的主体。 间接参与,亦称非实质性参与,指那些虽热爱体育运动,对竞技体育饶有兴趣,但不直接参与其间,只做体育比赛观众、看客、读者。我国间接参与者所占比重较大,特别在中青年人群中。将这部分人的转化为直接参与,是发展我国体育人口的重要任务。

  10. 2.当然参与和或然参与   在总人口中有一部分人从事专业体育工作,或职业要求经常从事体育训练,以及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了国家法定的体育标准,这部分人属当然体育参与。 或然参与,是指经过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的感召,可能参与,也可能不参与体育的人,他们对体育的参与表现出很大的偶然性。发展体育人口的主要工作应集中于这部分人身上,也就是要将那些可能成为体育人口的人群,经过社会努力、社会控制,转化为真正的体育人口。   当然体育参与者在总体育人口中所含比例极小,但他们是体育工作的骨干队伍,也是社会体育的积极成员。社会应适当地发展这部分人的数量。

  11. 3.终身参与和间断性参与 终身体育参与,指那些自接受学校体育教育以来,坚持至今,并能持续到老龄的人。社会成员离开学校即参加社会体育,才能终身保持参加体育活动。社会体育如何与学校体育衔接配合,是体育社会学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12. 间断体育参与,是指社会成员离开体育教育后,因种种原因离开了体育活动,中年或老年后又恢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由于我国特殊的社会、家庭结构的影响,青壮年与中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很高。大量的居民是在进入老年前期后,由于余暇时间增多、生活条件改善、老年疾病缠身而重新参与体育活动的。间断体育参与,是指社会成员离开体育教育后,因种种原因离开了体育活动,中年或老年后又恢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由于我国特殊的社会、家庭结构的影响,青壮年与中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很高。大量的居民是在进入老年前期后,由于余暇时间增多、生活条件改善、老年疾病缠身而重新参与体育活动的。

  13. 4.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 主动体育参与,指人们接受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对体育运动和身体娱乐产生浓厚兴趣,自觉主动地坚持体育活动。主动体育人口是体育人口中最积极活跃的部分。 被动体育参与,是人们迫于某种社会压力被迫进入或在特定环境下被卷入体育中来。被动体育人口在社会压力和特定环境消失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不再参与。

  14. 四、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社会体育参与,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是多层次的,影响的方式和影响的深度也大不相同。

  15. (一)、社会环境层面 1 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体育的基本制约因素 2 政治是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保障 3 文化构筑了社会体育的社会文化氛围

  16. (二)、社会体育的管理层面  社会体育是体育的组成部分,社会体育的发展必然受到国家体育管理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将社会体育的定位和社会体育资源的配置上。(二)、社会体育的管理层面  社会体育是体育的组成部分,社会体育的发展必然受到国家体育管理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将社会体育的定位和社会体育资源的配置上。

  17. (1).社会体育的社会定位 所谓社会体育的社会定位,就是国家体育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据的位置和顺序。就是高水平竞技体育、社会体育的关系问题。

  18. (2).社会体育资源配置  社会体育资源包括人力、资金、物力、时间、信息等多方面,其中心是资金投入。对社会体育的投入可分为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两部分,即一部分是社会公共产品,具有福利的性质,另一部分是由社会体育的产业经营的结果。(2).社会体育资源配置  社会体育资源包括人力、资金、物力、时间、信息等多方面,其中心是资金投入。对社会体育的投入可分为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两部分,即一部分是社会公共产品,具有福利的性质,另一部分是由社会体育的产业经营的结果。

  19. (3).社会体育管理水平 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社会体育发展效益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根本上决定了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进程。“全民健身工程”等提出社会筹集、造福人民、配合投入等一系列政策,筹集了数以亿计资金,短时间内在全国建设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批群众性体育活动场地。政策所产生的巨大力量推动着社会体育各项工作的发展。宣传教育、法制建设、队伍建设、场地设施建设、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等都是社会体育工作的重要方面,都需要加强管理。

  20. (三)、社会体育参与的个体因素 影响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因素分析是研究影响全体被调查者(包括一年内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和一年内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据1997年对我国近8000户城乡居民的调查,进行因子分析的结果如表2-1所示:

  21. 因素 名称 指标内容 因子 载荷 因素解释量 特征值 体 育 观 念 因 素 1.参加体育活动是最喜爱的余暇活动之一 2.为了健康和体力平时留意参加体育活动 3.知道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 4.参加锻炼怕人们不理解、讥笑、需要同伴 5.家庭消费支出应包括体育消费 1.0000 0.9966 0.8106 0.7172 0.6070 19.44 5.2497 表2-1影响群众参加体育活动因素的因子分析结果(N=7502)

  22. 个人需 求与条 件因素 1.锻炼需要解决余暇时间问题 2.锻炼时间要固定,有规律 3.为了消遣娱乐而参加锻炼 4.为了健美身心而参加锻炼 1.0000 0.9801 0.9433 0.8676 9.32 2.5177 社会 环境 条件 因素 1.推广锻炼方法,加大体育知识宣传 2.健全体育法规政策,保障公民体育权利 3.专人指导开展体育活动 4.居民区建立配套体育场所 5.开放体育场馆 1.0000 0.9405 0.9250 0.8302 0.7072 5.92 1.5991

  23. (一)体育观念因素 表2-1反映出影响群众是否参加体育活动的第一因素是体育观念因素。它包括人们的体育爱好、健康意识、对国家体育大事的关注、对体育的认同及对体育消费的理解等。人的行为是受观念意识支配的,人们在解决了生活温饱之后能不能在余暇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关键在于人们的体育观念。一个人如果有了对体育的正确理解和爱好,就可能在时间少、条件差的情况下,挤时间创造条件去参加体育活动。

  24. (二)个人需求与条件因素第二因素是个人需求与条件因素。它包括充裕的余暇时间、有规律的进行锻炼、为了消遣娱乐而练、为了健美身心而练等。人的行为是由人的需求引起的,但使需求转化成行为,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对当前中国城乡居民个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而言,其基本条件就是余暇时间。只有当人们既有了较为明确的体育需求,同时也有了较为充裕的余暇时间,人们才可能去参加体育活动。(二)个人需求与条件因素第二因素是个人需求与条件因素。它包括充裕的余暇时间、有规律的进行锻炼、为了消遣娱乐而练、为了健美身心而练等。人的行为是由人的需求引起的,但使需求转化成行为,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对当前中国城乡居民个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而言,其基本条件就是余暇时间。只有当人们既有了较为明确的体育需求,同时也有了较为充裕的余暇时间,人们才可能去参加体育活动。

  25. (三)社会环境条件因素 第三因素是社会环境条件因素。包括推广锻炼方法、宣传体育知识、健全体育法规政策、建设社会体育指导队伍、居民区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公共体育场馆等。

  26. 影响体育锻炼者参加体育锻炼程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按其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根据其影响程度大小,这些因素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社会环境条件;第二层次为家庭环境条件和个人身体状况;第三层次为个人生活方式、个人经济条件和个人社会特征。上述排序与分层结果反映出在我国目前经济水平和社会条件下,影响体育锻炼者体育锻炼程度的最主要因素是锻炼环境条件问题,其次是家庭环境条件因素和个人身体状况因素。而个人生活方式、个人经济条件和个人社会特征等因素则是次要,特别是个人社会特征对体育锻炼者参加锻炼活动多少的影响是相对最小的。影响体育锻炼者参加体育锻炼程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按其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根据其影响程度大小,这些因素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社会环境条件;第二层次为家庭环境条件和个人身体状况;第三层次为个人生活方式、个人经济条件和个人社会特征。上述排序与分层结果反映出在我国目前经济水平和社会条件下,影响体育锻炼者体育锻炼程度的最主要因素是锻炼环境条件问题,其次是家庭环境条件因素和个人身体状况因素。而个人生活方式、个人经济条件和个人社会特征等因素则是次要,特别是个人社会特征对体育锻炼者参加锻炼活动多少的影响是相对最小的。

  27. 第二节 体育人口概述 一、体育人口的概念 二、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28. 一、体育人口的概念 • 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它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进行专项训练,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数量和比重。因为各测算单位的总人口数量不同,经常用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来表达。

  29. 体育人口的年龄分布与总人口的年龄构成关系很大,有的国家属于老年人口型(即15岁以下人口在30%以下,而60岁以上人口在10%以上),有的国家属于青年人口型(即15岁以下人口在40%以上,65岁人口在5%以下),也有的国家属于中间型。不同人口类型的国家,就会出现不同类型的体育人口分布。中国青少年儿童数量很大,因此发展体育人口的重点应是青少年。体育人口的年龄分布与总人口的年龄构成关系很大,有的国家属于老年人口型(即15岁以下人口在30%以下,而60岁以上人口在10%以上),有的国家属于青年人口型(即15岁以下人口在40%以上,65岁人口在5%以下),也有的国家属于中间型。不同人口类型的国家,就会出现不同类型的体育人口分布。中国青少年儿童数量很大,因此发展体育人口的重点应是青少年。

  30. 二、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做为一个操作性的概念,体育人口必须制定出量化的、可操作的判定标准,以便体育人口的测度、研究、统计与国际比较。由于决定体育人口的参数比较多,如参与者自身的初始健康状况、年龄性别、选择活动的方式、活动频度(即每周锻炼的次数)、每次活动时间、活动时的负荷强度、活动后的实际健身效果等等,因此制定一个客观、科学又便于操作、统计的统一判定标准非常困难。

  31. 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 ――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 • ――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 ――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32. 第三节 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 一、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 二、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 三、我国体育人口状况的评价

  33. 一、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一)我国体育人口总量 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提供的数据,1996年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为15.46%。若将7~15岁的在校学生,以及武装力量等当然体育人口统计在内,我国体育人口总数约为31.20%左右。这一数量低于工业发达国家,而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996年我国有35.48%的16岁以上成年人参加了至少一次体育活动,64.52%的成年人一次体育活动都没有参加。 据2001年的初步调查,我国的体育人口数量有所增加,经过推行全民健身计划6年的努力,体育人口增加了3个百分点,达到18%以上。

  34. 1.性别结构 体育人口中男性占62.13%,共0.86亿, 女性占37.87%,共0.54亿。女性体育人口的比例大于体育参与者的比例(35.67%)。说明男性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高于女性,女性对体育的参与具有更大的稳定性,特别在中老年妇女中尤为稳定。这一点也映证了我国城乡各体育活动站点,女性参与情况高于男性的事实。

  35. 2.年龄结构 我国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呈年轻型的基本特征。25岁以下体育人口占体育人口总数的30.47%,共0.43亿。以16岁至25岁最高,61岁至65岁次高,但到26岁后骤然下降,下降幅度近10个百分点,41岁至45岁降至最低(4.82%),51岁后开始反弹。

  36. 3.民族分布 汉民族在体育人口中占95.28%,共1.33亿;各少数民族占4.72%,共0.07亿。我国各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99%,因此各少数民族体育人口的比例可以说是低于他们在总人口中的实际比例的。

  37. 4.城乡比例 在全部1.40亿体育人口中城市占55.11%, 约为0.77亿,农村占44.89%,约为0.63亿。因为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3.92%,这是我国人口数量偏少的基本原因。因此增加体育人口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农村广大地区。

  38. 5.职业结构 体育人口中有职业的占55.66%,约为0.78亿,无职业者占44.34%,约为0.62亿。无职业者中离退休人员占45.16%,约为0.28亿。以上情况说明影响群众体育参与的社会条件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离退休老年人有过去的职业基础,有稳定的经济保障,有强烈的健康需求,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又有充足的时间,所以他们必定在体育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群众体育中离退休人员的体育在社会和家庭中起到了重要的“龙头”作用。

  39. 6.经济状况 城乡居民中不参加体育活动者的个人月收入主要分布在100元以下至300元之间各组,偶尔参加体育活动者分布100元以上至400元之间各组,而体育人口则主要分布在200元至500元之间各组,呈台阶状上升趋势,说明家庭经济收入对人们的体育参与确有一定的影响。

  40. 二、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一)体育人口的活动场所 由于体育人口具有明显的持续化和组织化的基本特征,他们对体育活动场所的选择方面偏重于公众性,如单位体育设施、住宅小区空地、公园广场的选择序位均较偶尔参加者靠前 。

  41. (二)体育人口的活动内容方法 体育人口在活动项目的选择方面,表现出体育人口的基本特征。从项目的选择上,可以判断出体育人口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经常参加单位内的体育活动的青壮年人,他们的活动项目主要是各种球类活动和游泳。而另一部分则是分布在社区内的老年人,他们以各种功、操、拳、舞为主。与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相比,体育人口参加羽毛球、乒乓球的人较少,而参加网球活动的较多。这也是符合体育人口的年龄和职业判断的。

  42. (三)体育人口的组织形式 体育人口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表现出较高的组织化程度,这与偶尔参加体育活动者形成截然不同的情况,他们大部分人都参加具有一定社会组织形式的社区、单位、辅导站、俱乐部的活动

  43. (四)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原因的分析 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排序与偶尔参加者非常相近,但体育人口表现出更强烈的健身动机,而偶尔参加者则表现出较强的心理和社交动机。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体育人口“在学生时代就喜欢体育活动,并养成习惯”较偶尔参加者的排序靠前,这是形成体育人口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

  44. 三、我国体育人口状况的评价 我国体育人口总数低于工业发达国家,而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45. 我们今后发展体育人口时,必须要注意年龄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合理性,因为如果随着体育人口的自然增长必定仍然是以老年为主(其中寡居妇女占较大比例),非健康人群为主,体力劳动者为主,这对中国民族体质的改善,对提高劳动人群的素质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制定体育人口的发展战略时必须着重加强职业人群(特别是知识分子)、中青年人群(特别是女职工)的体育工作,才能使中国的体育人口的结构更趋于完善与合理。我们今后发展体育人口时,必须要注意年龄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合理性,因为如果随着体育人口的自然增长必定仍然是以老年为主(其中寡居妇女占较大比例),非健康人群为主,体力劳动者为主,这对中国民族体质的改善,对提高劳动人群的素质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制定体育人口的发展战略时必须着重加强职业人群(特别是知识分子)、中青年人群(特别是女职工)的体育工作,才能使中国的体育人口的结构更趋于完善与合理。

  46. 复习思考题: 1.试述体育参与的社会意义。 2.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3.什么是体育人口?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4.试述中国体育人口的现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