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8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主讲: 覃遵祥.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一、这是一个全国长期分裂、战乱不断的时期. ( 一 ) 是东晋内部大氏族起兵反晋. ( 二 ) 是北方的混战与政权的更迭。. ( 三 ) 是南北之间的战争。. 这时文学所表现的主题主要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关于生死的主题. 对于生死的感叹可分为两类。 一是人生苦短,一切事情要抓紧去做,要及时建功立业 。. 曹操 :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短歌行 》 )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 龟虽寿 》 )

Download Presentation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主讲: 覃遵祥

  2.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3. 一、这是一个全国长期分裂、战乱不断的时期 (一)是东晋内部大氏族起兵反晋 (二)是北方的混战与政权的更迭。 (三)是南北之间的战争。 这时文学所表现的主题主要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4. 关于生死的主题 对于生死的感叹可分为两类。一是人生苦短,一切事情要抓紧去做,要及时建功立业。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龟虽寿》)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壮盛智慧,殊不再来。”(《秋胡行》)

  5. 曹植:“人居天地间,忽若风吹尘。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薤xie露篇》) 左思:“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慷慨。”(《杂诗》) 刘琨《重赠卢谌》:“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鲍照《拟行路难》:“丈夫生世能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6. 另一种关于人生苦短的悲叹,所触发的是要及时行乐的思想 《十九首》“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曹丕《大墙蒿上行》:“人生居天地间,忽如飞鸟栖枯枝” “为乐常苦迟,岁月逝忽若飞。何为自苦使我心悲。”《芙蓉池上作》:“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7. 陆机《短歌行》:“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扬。蘋以春晖,兰以秋芳。来日苦短,去日苦长。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8. 另一种对生命短促的痛切感受所触发的思想是力图超越生死的界域另一种对生命短促的痛切感受所触发的思想是力图超越生死的界域 一是想通过种种努力,改造自己的血肉之躯,使人的生命不再属于有始有终,有生有死的个体。 二是参透生死,不以生死为念,对人生持一种委运乘化的顺应自然的态度。 。

  9.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拟挽歌辞》)“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读山海经》)“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世间有乔松,于今定何间?”(《连雨独饮》)“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拟挽歌辞》)“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读山海经》)“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世间有乔松,于今定何间?”(《连雨独饮》) “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五月旦和戴主簿》)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游斜川》) “穷通靡悠虑,憔悴由化迁。”(《岁暮和张常侍》) “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10. 关于游仙的主题 曹操《气出唱三首》:“驾六龙,乘风而行,登仙山,入天门,与仙人共乐共饮,愿得神仙赐药,使人增年,与天相守。《精列》:“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思想昆仑居···志意在蓬莱”。曹植的《升天行》、《仙人篇》、《五游篇》、《远游篇》、《飞龙篇》,张华的《游仙诗》,何劭的《游仙诗》,郭璞的十四首《游仙诗》

  11. 关于隐逸的主题 《楚辞》中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汉代张衡的《归田赋》可以视为表达这类主题的早期作品。到了魏晋以后,沿袭《招隐士》的作品有,左思的《招隐诗》二首,陆机的《招隐诗》二首,王康琚的《反招隐诗》。沿袭《归田赋》的作品,有潘岳的《闲居赋》、陆机的《思归赋》、《幽人赋》等。

  12. 二、这是一个门阀森严的时期 所谓“九品官人”,是一种选用官员的方法。由各州郡的士族人士担任大中正、中正,对本籍士人的品行加以鉴定,分为九等,由朝廷依次录用。但实际品第人物的标准主要是门第的高下,因而形成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13. 这时文学的特点: 1、文学的氏族化。 建安;“三曹”,正始;阮瑀、阮籍;嵇康、嵇绍、嵇含、,西晋:三张(载协亢)二陆(机云)两潘(岳尼),南朝谢氏集团:谢混、谢瞻、谢晦、谢曜、谢世基、谢惠连、谢灵运、谢庄等等;王氏集团:王微、王僧达、王韶之、王准之、王融、王筠、王褒等等;刘氏集团:刘勔、刘俊、刘孺、刘览、刘绘、刘孝绰等等;帝王家族:萧衍(梁武帝)、萧纲(梁简文帝。衍第三子)萧统(衍长子)、萧绎(梁元帝。衍第七子)。

  14. 2、出现表现寒士不平的庶族文学 西晋的左思,东晋的郭璞,刘宋的鲍照,是魏晋南北朝庶族文学的卓越代表。 三、这是一个思想异常活跃、文化环境较为宽松的时期 关于玄学 玄学有几个重要的论题:崇有与贵无、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辩。王弼的“得意忘言”,成为魏晋时代的新方法,人们用这种方法解经典、论证玄理、调和儒道;也用这种方法,作为生活准则,作为文学艺术审美追求。

  15. 关于佛学 “格义”的方法。 “格”有比配、度量的意思;“义”,即名称、概念。格义,就是用中国原有的概念,来对比外来佛学中的观念,让人们容易理解,以熟悉的、中国固有的概念去达到充分理解外来的印度学说的一种方法。

  16.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1、想象世界的丰富。因为佛教三世的观念(前世、今世、来世),三界(欲、色、无色)五道(天、人、畜生、地狱、饿鬼)的观念,把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扩大了。 2、故事性加强。 3、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 4、词汇的扩大。 5、文学观念多样化。

  17. 四、这是一个艺术得到高度繁荣的时期 五、这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 文学自觉有三个标志: 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范晔《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等并立,梁代萧子显著《南齐书》,也专设《文学传》,这都标志着文学与经学的分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

  18. 《文心雕龙·总术》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文心雕龙·总术》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梁元帝萧绎《金楼子·立言》:“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至若文者,惟须绮穀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

  19.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曹丕的《典论·论文》: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陆机《文赋》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浏亮:清楚明确)。” 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南朝梁任昉《文章缘起》,梁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文选》都对文体进行系统的区分。

  20.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六、这是文学成就相当惊人的时期。 七、魏晋南北朝文学文学发展历程

  21.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诗歌 第一节 建安诗歌 一 建安文学的基本特点 清峻:俭约严明,不傍经典,直达所怀。 通脱:不受传统思想和体制的约束,纯任性情的自然抒发,不加任何掩饰,不受任何约束;骋词:畅所欲言,力求充分表现自我,十分注重文章的思想逻辑与艺术表达力量,气盛词壮;华靡:追求文学的华美。

  22. 建安风骨,概括的说是指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时代乱离)真挚强烈的感情(抒发哀世、哀时、建功立业的情感)慷慨悲壮的格调,健美有力的文笔所构成的美学范畴。建安风骨,概括的说是指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时代乱离)真挚强烈的感情(抒发哀世、哀时、建功立业的情感)慷慨悲壮的格调,健美有力的文笔所构成的美学范畴。 反映社会动乱、反映民生疾苦的内容,凄凉哀怨的思想情绪,积极进取、献身事业的壮气英风,合起来就是后人所说的 “建安风骨”。

  23. 二、 曹操 曹丕 1、关于曹操 曹操 “御军三十馀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2、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 A、 反映时代乱离和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诗篇。如《蒿里行》、《却东西门行》、《苦寒行》等。

  24. 《蒿里行》 蒿,同薧,《说文》:“死人里也。”即墓地。 方东树:“此用乐府题叙汉末时事,所以然者,以所咏丧亡之哀足以当挽歌也。” 《尚书·康王之誥》:“虽尔身在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后来人们称为国尽忠为“乃心王室”。 锺惺《古诗归》:“汉末实录,真史诗也。”

  25. B、抒发自己政治理想和雄伟抱负的诗篇 《对酒》:“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主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者不负戴。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 ,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形。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这草木虫鱼。”

  26. 《短歌行》 张玉榖《古诗赏析》:“此叹光阴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也。” 魏源《诗比兴笺序》:“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 沈德潜:“喻客子无所依托。”(《古诗源》) 《韩诗外传》记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朱秬堂:“意在延揽英雄以图天下,情之汲汲,见于眉宇。” 吴淇:“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六朝选诗定论》)

  27. 《步出厦门行·龟虽寿》 《庄子·秋水篇》:“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韩非子·难势篇》:“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蝇蚁同矣!” 谭元春:“不但在天,使腐儒吐舌,与‘昼短苦夜长’大相径庭。” 《世说新语》:东晋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28. 曹丕的诗歌的主要内容 1、征夫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 如《燕歌行》、《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杂诗》等。 《离骚》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 《古诗十九首》:“伤彼惠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的伤逝。 《古诗十九首》:“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明月皎夜光》:“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变异。”

  29. 锺惺:“婉娈细秀,有公子气,有文人气”(《古诗归》)。锺惺:“婉娈细秀,有公子气,有文人气”(《古诗归》)。 陈祚明:“如西子捧心,俯首不言,而回眸动盼,无非可怜之姿”(《采菽堂古诗选》) 吴淇:“风调极其苍凉,百十二字,首尾一笔不断,中间却具千曲百折,真杰构也。”(《六朝选诗定论》) 王夫之:“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薑斋诗话》)

  30. 2、抒发年命之悲,及时行乐之感 《芙蓉池上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于玄武陂作》“忘忧共容与,畅此千秋情。” 《大墙上蒿行》:“人生居天地间,忽如飞鸟栖枯枝”,“何不恣意遨游,从君所喜?”“为乐常苦迟,岁月逝,忽如飞。何为自苦,使我心悲?”

  31. 3、抒情言志之作 《黎阳作三首》、《至广陵于马上作》:“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 沈德潜:“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

  32. 曹丕的新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方面。曹操是乱世英雄,所抒发的情感大都与历史命运感和平定天下的抱负有关,而曹丕却更努力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其二,是文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精工绮丽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曹操的风格是悲凉慷慨,曹丕诗的风格是哀婉凄清,直接继承了《古诗十九首》的传统。曹丕诗歌形式多样,四、五、六、七言、杂言都有,但成就较高的是五言和七言。

  33. 三、曹植 1、关于曹植 2、曹植诗歌的主要内容 A、前期主要抒发个人理想抱负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送应氏》: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34. B、曹植后期作品的内容具体可分四类: a、对自己和朋友的遭遇迫害的愤懑。 《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35. 2、用思妇弃妇托喻身世,表白心迹 刘履:“子建志在辅君匡济,策功垂名,乃不克遂,虽授爵封,而其心犹为不仕,故托处女以寓怨慕之情焉。”(《选诗补注》卷二) 叶燮:“可为汉魏压卷,······千古绝唱”。(《原诗》外编) 。

  36. 王尧衢:“子建求自试而不见用,如美女之不见售,故以为比。”(《古唐诗合解》卷三)王尧衢:“子建求自试而不见用,如美女之不见售,故以为比。”(《古唐诗合解》卷三) 叶燮 :“《美女篇》意致幽眇,含蓄隽永,音节韵度皆有天然姿态,层层摇曳而出,使人不可仿佛端倪,固是空千古绝作。”

  37. 与《陌上桑》相比,有三点重要改造: 1、诗的类型: 由原来的叙事诗改为抒情诗; 2、主题 :由原来的揭露权贵调戏民女的罪恶、愚蠢行为,改为借采桑女盛年不嫁来抒发自己政治上又受压抑、被弃置的哀怨心情; 3、表现手法: 虽同样写服饰,但描写的次序、详略、重点和方法都不同。

  38. 《七哀》刘履评:“子建与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异势,不相亲与,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虑也” 。 吕向说:“子建为汉末征役别离,妇人哀叹,故赋此诗。”(六臣注《文选》)

  39. c、述志诗 d、游仙诗如《仙人篇》、《五游咏》、《游仙诗》、《原游篇》、《升天行》等。 曹植在诗歌艺术上的创新发展。1、曹植长于五古,并以众多的数量、上乘的质量,确立了五言诗在诗坛的牢固地位;2、曹植长于抒情,并以强烈的抒情性和丰富、精湛的抒情手法,结束了中国诗歌在抒情、叙事间的左右摇摆而一头扎向抒情一途; 3、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一改中国诗歌素质简朴的诗风,确立了中国诗歌"壮美"的美学定位和文质彬彬、情文并茂的发展道路。

  40. 四、 王粲、刘桢及蔡琰   “七子”之称出于《典论·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1、王粲 刘勰《文心雕龙》则誉之为“七子之冠冕”。方东树评之为 “苍凉悲慨,才力豪健,陈思而下,一人而已”(《昭昧詹言》卷二)。

  41. 西京乱无象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渭然伤心肝。

  42. 2、刘桢 钟嵘《诗品》把刘桢的诗列为上品,称赞他的诗“真骨凌霜,高风跨俗”,并说“自陈思以下,桢称独步” 曹丕《与吴质书》说:“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43. 3、蔡琰 今传五言和骚体《悲愤诗》各一篇,骚体《胡笳十八拍》一篇。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44. 《胡笳十八拍》:为(谓)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 为(谓)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 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胡笳十八拍》:为(谓)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 为(谓)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 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

  45. 第二节 正始文学 一、 正始之音 (一)、正始时期的思想政治特点 1、政治的黑暗恐怖 2、正始时期,玄学开始盛行。

  46. (二)、正始文学的特点 1、心中有不平之气,但表现手法比较隐晦曲折  2、文学创作的哲理化倾向。《文心雕龙·明诗》“正始明道,诗杂仙心。” 一般说来,建安时期的那种反映人民的疾苦和追求功业的内容为揭露政治的黑暗恐怖和忧生之嗟所代替;积极的进取精神为否定现实、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所代替;建安时期慷慨悲壮的诗风也为隐晦曲折、寄托遥深的风格所代替。

  47. 正始名士:何晏、王弼、夏侯玄。 竹林名士:“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 二、 阮籍与嵇康 (一)、阮籍 1、关于阮籍 “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戴逵说:“竹林之为放,有疾而颦者也”。

  48. 2、阮籍诗歌的思想内容 A、表现诗人在那种政局下的苦闷之情和忧谗惧祸的心理 如《夜中不能寐》、《嘉树下成蹊》《独坐空堂上》等 夜中不能寐219p 颜延之:“阮公身事乱朝,常恐与祸,因兹发咏,故没有忧生之嗟。虽事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世之下,难以情测也。” 锺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方之表······厥旨渊放,归趋难求。”

  49. 其二 独坐空堂上 B、表现对曹魏集团的腐朽和对司马氏集团虚伪残暴的愤概与讽刺《驾言发魏都》《湛湛长江水》等 梁王魏婴荒淫糜烂,当时鲁国的君主就说:“今君王之尊,仪狄(禹时发明酿酒的人)之酒也;君主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皆美女),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魏策》)

  50. 陈太初:此借古以寓今也。···明帝末年,歌舞荒淫,而不求贤讲武,不亡于敌国,则亡于权奸,岂非百世殷鉴哉?陈太初:此借古以寓今也。···明帝末年,歌舞荒淫,而不求贤讲武,不亡于敌国,则亡于权奸,岂非百世殷鉴哉? C、表现饮酒求仙等消极出世情绪的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