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詮釋-歷史上負盛名的照片

詮釋-歷史上負盛名的照片. 人文、藝術、美學、歷史-賞析系列. 講 師:王志誠校長. 2009.08.21. 1. 飢餓的蘇丹. 1993 年 , 蘇丹大饑荒 時的那張經典影像:飢餓而無力的小女孩和禿鷲,作者是南非攝影記者 凱文.卡特 。名為 《 飢餓的蘇丹 》 照片在紐約時報發表後激起強烈反響,一方面引起了國際輿論對蘇丹饑荒和蘇丹內亂的關注,另一方面,不少人譴責卡特殘忍,沒有放下相機去救小女孩。. 1. 蘇丹. 蘇丹共和國

Download Presentation

詮釋-歷史上負盛名的照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詮釋-歷史上負盛名的照片 人文、藝術、美學、歷史-賞析系列 講 師:王志誠校長 2009.08.21

  2. 1. 飢餓的蘇丹 • 1993年,蘇丹大饑荒時的那張經典影像:飢餓而無力的小女孩和禿鷲,作者是南非攝影記者凱文.卡特。名為《飢餓的蘇丹》照片在紐約時報發表後激起強烈反響,一方面引起了國際輿論對蘇丹饑荒和蘇丹內亂的關注,另一方面,不少人譴責卡特殘忍,沒有放下相機去救小女孩。

  3. 1. 蘇丹 蘇丹共和國 (阿拉伯語:جمهورية السودان‎)是非洲大陸面積最大,同時是陸地面積第十大的國家。在1956年1月1日才脫離英國與埃及的統治宣布獨立,除了東西部有高山之外,大部分是一望無垠的沙漠平原。

  4. 2.憤怒的邱吉爾 • 國際攝影名家優素福.卡什拍攝於1941年的《溫斯頓.邱吉爾》不僅激勵了英國人反抗德國法西斯的鬥志,加速希特勒走向墳墓的進程,也成為許多中國人腦海中的深刻記憶。憤怒的邱吉爾成為盟軍的精神力量,也成為震懾希特勒,讓法西斯聞風喪膽的精神武器。

  5. 2.英國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簡稱聯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一般通稱英國(Britain),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

  6. 3.沙爾巴特.古拉 • 1984年,沙爾巴特.古拉還是巴基斯坦難民營的一個12歲的少女時,她就被前來採訪的美國記者麥柯裡發現了。由於她有著一雙動人心魄、尖銳而神秘的眼睛,她的形象被刊登在《國家地理》雜誌上。

  7. 3.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烏爾都語:اسلامیجمہوریتپاکستا‎;英語: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位於南亞,東與印度比鄰,南面是印度洋,西與伊朗接壤,西北和阿富汗相連,東北面可通往中國的新疆。

  8. 4.日軍轟炸後的悲慘嬰兒 • 拍攝這張照片的攝影師是王小亭。1937年8月28日,日本轟炸上海南站。當時車站有1800多人,轟炸後倖存人數不足300。一個男人從軌道上抱起一個幼童放在月台上,又回去抱一個坐在鐵道上大哭的孩子,孩子的母親已經被炸死在鐵軌上。

  9. 5.越戰逃難的女孩 • 1972年6月8日,潘金福與家人跟隨南越陸軍與難民,從該地的一處高台教寺廟往南越領地逃竄,遭南越飛行員誤認為敵軍而遭到燒夷彈轟炸,她本人、兩名兄弟與兩名親戚均遭灼傷。當時美聯社的攝影記者黃幼公拍下她在混亂中逃命的景象。

  10. 5.越戰逃難的女孩 • 金福長大後向當時的越南政府請求批准她前往古巴繼續學業。她遷居到古巴並遇到了她未來的丈夫Bui Huy Tuan。1989年黃幼公來到古巴與兩人相見。1992年金福與Bui Huy Tuan結婚。他們現在居住在安大略阿賈克斯鎮並有了兩個小孩。

  11. 5.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1976年以前的南北越時期,北越國名為越南民主共和國。越南的地理位置在東南亞的中南半島東端。與柬埔寨、寮國和中國大陸雲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接壤,又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共享北部灣。

  12. 6.女奸 • 在德國法西斯佔領期間,一個法國年輕姑娘與德國人同居,並生下一個孩子。1945年,德國法西斯戰敗,法國光復。人們又把復仇之憤發洩在這個曾經喪失氣節的姑娘身上:把她剃光了頭,驅逐出城。羅伯特.卡帕拍攝。

  13. 6.法國 法蘭西共和國 (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 RF),簡稱法國,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摩納哥、安道爾和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隔海相望。

  14. 6.可可.香奈兒 • 可可.香奈兒(Gabrielle Bonheur "Coco" Chanel,1883年8月19日-1971年1月10日)是法國先鋒時裝設計師,香奈兒(Chanel)品牌的創始人。

  15. 6.張愛玲 •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中國現代作家、翻譯家。

  16. 7.國旗插在硫磺島上 • 1945年,盟軍為了向日本本土發起總攻,經過了26個日夜的惡戰,美軍以傷亡眾多的代價才殲滅三萬日軍,把美國國旗插上硫磺島。喬.羅森塔爾冒著槍林彈雨拍下了這張珍貴的歷史照片——《國旗插在硫磺島上》。

  17. 7.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 簡稱美國,是由50個州和一個聯邦地區組成的聯邦立憲制共和國。位於北美洲中部,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墨西哥灣;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與除夏威夷州和阿拉斯加州之外的48個州都位於美國本土。

  18. 7.硫磺島 硫磺島 是一座位於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的火山島,為日本的領土,行政區劃隸屬於東京都(小笠原支廳)小笠原村。硫磺島位於東京以南1080公里,南距關島1130公里,幾乎是東京和塞班島的中間。

  19. 8.勝利日之吻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的消息傳到紐約,時代廣場上一名美國水兵情不自禁抱過身邊一名素不相識的女護士,熱烈親吻。美國《生活》雜誌攝影師阿爾弗雷德.艾森施泰特對著這一幕連按四下快門。

  20. 9.愛因斯坦吐舌頭 • 1951年3月,在愛因斯坦72歲生日聚會上,經過眾多記者輪番拍攝之後,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臉都笑麻了。他用吐舌頭代替僵硬的笑容。作者是當年合眾社的攝影記者亞瑟.賽西(Arthur Sasse)。

  21. 10.秘照曝刺殺甘迺迪真兇 • 1963年11月22日,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在達拉斯被刺。在甘迺迪遇刺的兩天後,剛被警方控制的疑犯奧斯瓦爾德在押解途中又被一家夜總會的老闆傑克.魯比刺殺。攝影師鮑勃.傑克遜在事發一瞬間抓拍下來了這張照片。

  22. 11.齋日裏的甘地 • 伯克.懷特(MARGARET BOURKE-WHITE)在印度期間拍攝的最著名作品《齋日裏的甘地》。

  23. 11.印度 印度共和國 位於亞洲南部的印度次大陸,與孟加拉國、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與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等國隔海相望。

  24. 12.蒂娜的裸體 • 拍攝這張照片的攝影師是愛德華.韋斯頓。這張照片是現代人體攝影藝術的坐標和典範——《蒂娜的裸體》(或譯為《她叫瑪格麗特馬瑟》)。

  25. 12.羅浮宮 • 羅浮宮(法語:Musée du Louvre)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邊,原是法國的王宮,現在是羅浮宮博物館,擁有的藝術收藏達40萬件,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

  26. 12.鎮宮三寶 - 蒙娜麗莎 • 《蒙娜麗莎》(義大利語:La Gioconda,法語:La Joconde,英語:Mona Lisa)是文藝復興時代畫家李奧納多.達.文西所繪的麗莎.喬宮多的肖像畫。

  27. 12.鎮宮三寶 - 勝利女神 • 這是希臘化時期留存下來的著名傑作的原作,被奉為稀世珍寶。作者已無從考證。又名為《薩莫色雷斯尼凱像》。 尼凱是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傳說她曾協助宙斯戰勝提旦巨人,給人們帶來了勝利。在西方藝術中常以身生雙翼,攜帶橄欖枝的形象出現。

  28. 12.鎮宮三寶 - 維納斯 • 斷臂維納斯,也稱米洛的維納斯(Venus de Milo),是一尊希臘神話中,代表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的大理石雕塑,高203厘米,由兩塊大理石拼接而成,兩塊大理石連接處非常巧妙,在身軀裸露部分與裹巾的相鄰處。可能是在前130年左右製成的。

  29. 13. Pollock 波洛克 No. 5, 1948 Oil on canvas, (96 in × 48 in)

  30. 13. Pollock 波洛克 Number 8, 1949 Art Print, 76 x 127cm

  31. 13. Pollock 波洛克 Autumn Rhythm: Number 30, 1950 Oil on canvas 8 ft 9 in x 17 ft 3 in

  32. 13. Pollock 波洛克 Blue Poles: Number 11, 1952, 1952 Enamel and aluminum paint with glass on canvas 6 ft 10 7/8 in x 15 ft 11 5/8 in

  33. 14.槍 • 這幅1954年在紐約百老匯第103號街(Broadway and 103rd Street)拍攝的《槍》,被公認為是威廉.克萊因(William Klein)全部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4. 15.摩天大樓頂上的午餐時光 • 1932年9月29日,11名建築工人在施工中的通用電氣洛克菲勒中心大樓頂上吃午餐,他們腳下800英呎下就是車來車往的紐約街頭。攝影師查爾斯.艾伯茨在69層拍攝到了這張照片,當年10月2日該照發表在《紐約先驅論壇報》上。

  35. 15.洛克菲勒中心 • 洛克斐勒中心號稱是20世紀最偉大的都市計劃之一,這塊區域佔地22英畝,由19棟建築圍塑出來的活動區域,對於公共空間的運用也開啟了城市規劃的新風貌。

  36. 16.拯救生命之吻 • 這張照片名字叫做The Kiss of Life。1967年的7月17,電線維修工人 Randall Champion上去修理電線,想不到瞬間被2100伏特電流通過身體而昏迷,同事Thompson見狀趕緊上去幫他做CPR,在下面的攝影師 Rocco Morabito 記錄下這張照片 。

  37. 17.學生種族領袖 • 這是道格拉斯.馬丁用相機記錄下的一幕,忠實的反映了當時美國嚴重的種族歧視現象。1957年,阿肯色州的小石城剛剛宣佈解除種族隔離,黑人女學生多羅茜.考茨和其他八名同學考入當地中學,但是遇到種種阻撓。

  38. 18.巴拉克.歐巴馬 • 巴拉克.海珊.歐巴馬二世,1961年8月4日生於夏威夷檀香山,美國第44任總統,民主黨。哈佛大學法學博士,曾為社區工作者、執業律師、芝加哥大學憲法講師與伊利諾州聯邦參議員,是首位有黑人血統的美國總統。

  39. 19.巴拉克.歐巴馬 • 歐巴馬是近年來演講最動人心與最具草根魅力的政治領袖,他靠民間小額捐款就使競選經費超過兩億美金,打破美國歷年紀錄。總統競選口號為「改變」,主要政見為自伊拉克撤軍、降低能源依賴與實行全面健保。

  40. 20.爆炸生還的伊拉克少年 • 47歲的女攝影記者迪恩.菲茨莫里斯(Deanne Fitzmaurice)以一組搶救在一次爆炸中僥倖生還的伊拉克少年的照片而獲得特寫攝影獎。照片描述了美國奧克蘭市一家醫院治療一個在爆炸事件中身受重傷的伊拉克兒童。

  41. 20.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國 建於1932年10月3日,一個位於亞洲西南部中東地區的國家。與它接壤的國家,在南方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敘利亞,伊朗和約旦各位於其東西兩側。

  42. 謝謝您的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