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當代倫理議題省思

當代倫理議題省思. 第七堂 康德三大絕對律令 撰寫倫理學論述基本步驟 環境倫理學:倫理學的擴張. 康德道義論. 善良意願 三大絕對命令. 善良意願. 非有意行善、被迫行善的,不算行善(麥當勞吃剩的食物,軍人等) 是動機論而非結果論(想做好事卻搞砸) 「這個世界上有好事發生,卻沒有人做好事的弔詭」 意志、理性、行為的區分:需要行為準則 與孟子性善說之間的差異 可能問題: do-gooder. 一、行為準則必須有普遍性. 你採用的行為準則,必須在所有的人都把它當行為準則的情況下,還能成立 例一:假承諾真借錢 例二:自殺 例三:不去發展自己的才能

ve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當代倫理議題省思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當代倫理議題省思 第七堂 康德三大絕對律令 撰寫倫理學論述基本步驟 環境倫理學:倫理學的擴張

  2. 康德道義論 • 善良意願 • 三大絕對命令

  3. 善良意願 • 非有意行善、被迫行善的,不算行善(麥當勞吃剩的食物,軍人等) • 是動機論而非結果論(想做好事卻搞砸) • 「這個世界上有好事發生,卻沒有人做好事的弔詭」 • 意志、理性、行為的區分:需要行為準則 • 與孟子性善說之間的差異 • 可能問題:do-gooder

  4. 一、行為準則必須有普遍性 • 你採用的行為準則,必須在所有的人都把它當行為準則的情況下,還能成立 • 例一:假承諾真借錢 • 例二:自殺 • 例三:不去發展自己的才能 • 例四:不幫助他人 • 時事:謝依涵案 • 討論:測試「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有效性

  5. 二、永遠把他人同時當「目的」 • 人會做價值判斷的,因而有「無條件」的價值;他手邊的器物等,則只有「有條件」的價格 •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無法避免不把他人當手段,但鑒於上述理由,我們必須同時把他當做「目的」,也就是說在我們的關係中,我不是單純地、片面地考量我的需求,而是要同時考量他的需求

  6. 課堂討論 • 老師叫助教辦事情,是類似叫一個人當人肉椅子給自己做那樣的事情嗎?

  7. 三、把自己視為自主的立法者 • 他律:受他人、其他事物的規範 • 自律:自己要求自己 • 有沒有因為遵守法律,因而變成他律的問題?

  8. 課堂習作 • 從同樣「領錢+辦事情」的角度來看,老師跟跟廣大的受薪階級沒什麼兩樣 • 你們同意把「師─生」關係視為「員工─老板」的關係?或「員工-客戶」的關係? • 你們認為這將會如何改變師生相處的方式?

  9. 撰寫約一千字倫理學論述基本步驟以電影《全民公敵》為例撰寫約一千字倫理學論述基本步驟以電影《全民公敵》為例

  10. 步驟一 用大約60到100字,替《全民公敵》這部電影的劇情做摘要 ★暫時無須使用倫理學專業名詞

  11. 步驟二 用30字以下的一句話,說明你認為《全民公敵》這部電影在談什麼事情(或最重要的重點在哪裡) ★暫時無須使用倫理學專業名詞

  12. 步驟三 用100以下的文字,說明在目前的社會上,有沒有類似步驟二所提到的事情的狀況?有牽涉到任何是非對錯善惡的問題?★暫時無須使用倫理學專業名詞

  13. 步驟四 用100以下的文字,說明步驟一到三所談的,跟我個人生活的關連性〔會在什麼地方、用何種方式對我的生活造成影響?有哪些是好的、正面的,又有哪些是壞的、負面的?★暫時無須使用倫理學專業名詞

  14. 步驟五 用100以下的文字,說明同樣的事情,對整個社會來說,又會有哪些正面的與負面的影響?★暫時無須使用倫理學專業名詞

  15. 步驟六 考量以下幾點,扼要說明我希望事情是怎樣(發展)?我的立場是? 一、步驟四、五中個人與社會的落差二、功利主義的論點(最多人的最大利益)三、康德的道義論(三大律令)四、其它倫理學理論

  16. 步驟七 一定會有人跟我持相反意見、立場。先儘量設想會有哪些,再盡力為敵人做辯護。

  17. 步驟八 綜合考量我的立場和可能的反對立場,想辦法駁倒反對立場,說明何以我的立場才是對的。

  18. 步驟九 根據我的立場,這個社會應該採取哪些措施、做什麼改變?

  19. 步驟十 總結

  20. 課堂習作(續) • 交換組別,(只能)做批評

  21. 倫理擴張 • 人類中心主義的:由只關注活著的人類,到考量未來的人類的權益 • 非人類中心主義的:由只關注人類的幸福,到考量非人類生命、大自然的權益

  22. 世界上最後一隻旅鴿 « Martha » • 1914死於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 • 在這六十年之前,世界上有二千萬隻旅鴿

  23. 美國野牛 • 在歐洲人抵達美洲之前,有一億兩千五百萬隻 • 美國目前只剩七萬五千隻

  24. 藍鯨 • 地球上最大的動物 • 二十世紀初有二十萬隻 • 目前少於一千隻,有專家指出數量太少可能會滅種

  25. 動物滅種的速率 • 沒有人類的干預:每幾年還是會有一個種類消失 • 有人類的干預:4000-6000/年

  26. 不同文化傳統的環境倫理觀

  27. 毛利人的傳統文化 • 歸屬感(belonging)和親緣關聯(genealogical bounds) • 蒙恩責任(beholdenness)和相互關係(reciprocal relations) • 尊敬(respect) 與感恩(with-to-be-appreciated) • 知識、內在價值、土地保守者 毛利人(Māori)

  28. 蘭嶼達悟人的傳統文化 • 敬重自然:視飛魚為神聖,對捕魚嚴格規範;設定聖地,絕對保留不用。 • 溫順詳和:食無惡言,不打罵孩童;忌惡言相咒;取名不宜過高或過低。 • 節制資源的使用:盛食務盡,不可浪費,平日忌盛裝;按齡造屋,不可過大。飛魚有保存期限;捕魚的量與種類有嚴格規範。 • 資源分配倫理:新婚年輕夫妻雖建屋分居,但漁獲及芋田收獲,須交由主屋(父母)統籌分配;各社劃分固定地區捕魚,漁獲必要平分。 • 永續享用:飛魚初食禱告:每年首次吃飛魚,須禱告,詞如:我某某人要享受這美味的食物,願我及家人長命百歲,代代香火永不滅,好使我們繼承這傳統生活。

  29. 儒家思想 • 易經(自然哲學): • 觀察自然運行法則,給予「君子」,倫理道德的啟示。 • 體會自然運行法則,以達「天人合德」,才能「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 人本精神,天人合德 • 保護自然,愛心管理 • 自我節制,尊重生命, • 了解自然,順應自然。 • 自然認知 •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 得養則長,失養則消 • 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30. 道家的環境倫理觀 • 自然為本: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天人合一: •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 物物相關、物有所歸、返樸歸真、自然善知、順應自然 • 心靈環保: • 少欲知足、不爭、不強求、不謀求私利

  31. 佛教的環境倫理觀 • 唯心觀: • 心清淨,故世界清淨;心雜穢,故世界雜穢。我佛法,中以心為主。一切諸法,無不由心。 • 維摩經說:「心淨則國土淨」   但國土不淨,心難淨。   到底是心成土?或是土成心? • 因緣果報論: • 因果律、輪迴觀 (人、鬼、動物) • 眾生平等觀: • 眾生皆具備「佛性」,皆可成佛。

  32. 佛教的價值觀 • 慈悲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 無緣大慈攝眾生,猶如一子皆平等。 • 如是同體大悲無礙。 • 不殺生,不吃肉:以身佈施、不伐草木 • 去除三毒:貪、噌、癡 • 貪,貪求;噌,噌恨新;癡,錯誤的認知 • 無我價值觀 • 心靈環保

  33. 聖經・創世紀 • 讓人類統治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牛羊以及所有的野生動物和地上所有的爬物,於是上帝以他自己的形象造了人,並祝福他們說:你們要繁衍生息,遍佈地球並主宰之,要統治海裡的魚及空中的飛鳥,以及地上所有能動的東西。

  34. 亞里斯多德 • 植物活著是為了動物,所有其他動物活著是為了人類,馴化動物是為了能役使它們,當然也可作食物;至於野生動物,雖不是全都可食用,但有些還是可吃的,它們還有其他用途;衣服和工具可由它們而來。若我們相信世界不會沒有任何目的地造物,那麼自然就是為了人而造的萬物

  35. 笛卡爾 • 人是自然的主人與擁有者 • 動物是沒有靈魂、無法感受到痛苦的機器,我們因而可以毫無顧慮地使用它們

  36. 康德 • 三大道德絕對律令,只適用於人 • 我們對大自然的責任是間接的:只有當我們對大自然的破壞會害到其他人時,我們才對大自然有責任

  37. 少數反對的聲音 • 以前的人認為可以任意處置黑皮膚的人。也許有一天腿的數目等問題,不會再是我們放棄對一個生命的責任的藉口 • 小嬰兒沒有比動物更有智慧,那我們為什麼對他們有責任?

  38. Peter Singer 「動物解放」運動 • 「動物」能感受痛苦 • 有感受就有資格擁有權利 • 這個看法是把康德用在人身上的、以理性為基礎的道德律令,以感受為考量問題的角度,擴大到動物上面去 • 主張: • 反對將動物作為食物、衣物、科學實驗、休閒娛樂等用途。 • 盡量減少動物受苦,這是人類的道德義務。 • 給予動物的享樂,要大於痛苦。

  39. Paul Taylor生物中心主義倫理學(biocentric ethics) 當人類和其他生物發生利益衝突時,採用五個「權重」原則 • 自衛(self-defense):當人類基本利益受到威脅時。 • 比例(proportionality):人類的非基本利益不可超越過其他生物的基本利益。 • 最少錯誤(minimum wrong):盡量減少違背基本原則,不必要地傷害動物 • 分布公義(distributive justice):山區原住民因耕種不易,為滿足基本利益而獵殺動物,這可被允許。 • 補償公義(restitute justice):受傷害的野生物應給予適當的補償。

  40. 課堂習作:虐待動物的問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