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综合实践活动与民族文化传统

综合实践活动与民族文化传统. 张 华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hzhang@kcx.ecnu.edu.cn. 引言:从巴甫洛夫的狗 和斯金纳的老鼠谈起. 巴甫洛夫的弟弟 —— 尼古拉.

veda-brigg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综合实践活动与民族文化传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综合实践活动与民族文化传统 张 华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hzhang@kcx.ecnu.edu.cn

  2. 引言:从巴甫洛夫的狗和斯金纳的老鼠谈起

  3. 巴甫洛夫的弟弟——尼古拉 • 在选一个能让尼古拉有食欲、流口水的盘子时,他们就吵得不可开交。然后在讨论选什么食物作为实验的辅助材料时,他们再一次争吵起来。尼古拉坚持说除了上好的鱼子酱,别的东西不能让他马上流口水。巴甫洛夫气炸了肺,他生气地说,科学家的研究是为了崇高的理想,不是为了赚钱,他自己都吃不起鱼子酱,怎么能拿这么贵重的东西喂“狗”。争吵了几天,鱼子酱飞出了实验室,取而代之的是烤面包片。    实验开始的头两天,巴甫洛夫一次又一次地先摇响铃铛,然后给弟弟一盘面包片。他在实验日志中写道:“我弟弟就像屁股上的脓包一样让人讨厌,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分泌唾液的反射非常好,是个合适的实验品。”    但在第三天,意外发生了。巴甫洛夫像往常一样摇动铃铛,但却没有拿出面包片。尼古拉的反应并不是止不住地流口水,而是抡圆了胳膊,打得哥哥鼻血长流,把巴甫洛夫打进了医院。

  4. 问 题 • 1. 巴甫洛夫的狗为什么是捆着的?巴甫洛夫的理论有没有文化的关联性? • 2. 从巴甫洛夫的理论能引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吗?

  5. 问 题 • 1. 斯金纳的老鼠为什么可以在笼子里蹦蹦跳跳?斯金纳的理论有没有文化的关联性? • 2. 从斯金纳的理论中能引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吗?倘若能的话,这是什么性质的活动?

  6. 初步结论 • 1. 对相同或相似的心理现象采用完全不同的思路去研究,获致不同的解释和结论,引申出不同的社会行为规范。这充分反映出理论的文化关联性。 • 2. 从巴甫洛夫的理论中无法引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3. 从斯金纳的理论中只能引出“蹦蹦跳跳”类的、肤浅的、不触及心灵深处的活动。

  7. 一、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源自西方(如美国)吗?一、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源自西方(如美国)吗? • (一)从“动手做”(hands-on approach)谈起 • I hear, I forget. • I see, I remember. • I experience, I understand. • I do, I learn. • ——From Chinese proverb • 资料来源:华盛顿儿童博物馆

  8.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 ——荀子 • 小结: • 我国的“行是知之始”的思想传至西方(美国、法国),并与西方文明嫁接,嫁接之后又复归故里、并广泛影响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 • 当今世界,文化融和。我们一定走出“中西之辩”的狭隘视域,既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又对本土的理论和实践有敏锐的问题意识,以真正提高我国课程改革的水平。

  9. (二)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历史发展 • 20世纪上半叶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人倡导的“平民教育运动”体现的浓郁的社会关切精神,已经具有了今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因素。 • 80年代末所推出的适应义务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倡导活动课程,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本次课程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与规范。

  10. 二、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美国的“设计学习”有何区别?二、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美国的“设计学习”有何区别? • (一)美国今天的教育深深打上了杜威等人倡导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烙印 • 在教育哲学史上,赋予“探究”以最崇高地位的人是杜威。 • 在杜威看来——1. 课程=经验; 2. 学习=探究=问题解决=民主生活 • 不容否认,杜威过于强调了“疑难问题”(problem questions),相对忽视了“意义问题”(meaning questions)。他的“道德”管不住“探究”。

  11. (二)我国的文化传统如何对待“德性”与“探究”?(二)我国的文化传统如何对待“德性”与“探究”? • 孔子:比较均衡地处理了“仁”与“知”、“德性”与“探究”;孟子向内转,更强调“德性之知”;荀子向外伸,更强调“闻见之知”。 • 张载(横渠)正式区分二者。 • 程朱:更偏向“闻见之知”;陆王:更偏向“德性之知”。 • 小结:从总体上看,我国文化传统认为“德性”与“探究”是统一的。“德性”是“探究”的基础与本体。“探究”在本质上是“德性探究”。

  12. 从“伞”的发明说开去——

  13. 三、我国当前课程改革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我国当前课程改革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一心开二门 • 一种理念: • 转变学习方式,崇尚创造,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 • 两类课程: • 学科课程:帮助学生在学科探究和体验中发挥学科的教育价值,其基本问题是学生的心理经验与学科逻辑的关系问题。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帮助学生在生活探究与体验中发挥生活的教育价值,其基本问题是学生的心理经验与生活世界(现实世界)的关系。

  14. 新课程的一个解释框架 • 单学科 • 学科课程 • 综合学科 • 指定内容 • 综合实践活动 • 非指定内容

  1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有像学科课程那样具有连续性、有力量,它才在教育上是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有像学科课程那样具有连续性、有力量,它才在教育上是有意义的。 • 学科课程只有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那样具有探究性、生活化、个性化,它才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

  16. 四、对学生而言,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四、对学生而言,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 (一)自己的想法 • 在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探究中,产生自己的想法、尝试自己的想法、验证自己的想法。 • (二)真实的体验 • 在反思和探究生活中,融入生活,最终形成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17. 五、对教师而言,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五、对教师而言,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 (一)将自己变成生活探究者 • “在活动中,我自己也象着迷似地感到十分愉快”。 • 综合学习能否成功取决于教师自己能否和儿童一起共同愉快地学习,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18. (二)指导即倾听 • 1. 指导即倾听,首先意味着尊重并积极呼应每一个儿童自然天性或潜能的无声的呼唤 • 儿童的自然天性或潜能不是等待成人贪婪地挖掘的宝藏,而是主动寻求生长、发育的精神的种子。教师和其他成人要“像穆斯林在上弦到来的时候守侯月亮上升的时刻那样”,“极其留心地守侯着他薄弱的智力所显露的第一道光芒。” 同时又要积极观察、留意、关心、照料、呵护儿童精神的成长。

  19. 2. 指导即倾听,还意味着倾听儿童自己的观念,并帮助儿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诞生新的、更精彩的观念 • 任何年龄阶段、任何发展水平的任何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观念进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因此,教师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时应首先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倾听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倾听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倾听他们对自己所选择的问题的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解释。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运用教育智慧,创设深入探究的情境、条件和契机,帮助学生在探究中诞生新的、更精彩的观念。

  20. 倾听儿童,即是向儿童学习,欣赏儿童心灵的美丽、神奇和力量。倾听者由此成为学习者、探究者,一种新的指导者角色由此诞生。教师只有与儿童同时痴迷于探究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能真正成功。倾听儿童,即是向儿童学习,欣赏儿童心灵的美丽、神奇和力量。倾听者由此成为学习者、探究者,一种新的指导者角色由此诞生。教师只有与儿童同时痴迷于探究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能真正成功。 倾听儿童,即是创造一种新的教育文化——以相互倾听为基础的文化。教师倾听儿童,儿童就会相互倾听,民主的教育文化由此诞生。 倾听儿童,不是放任儿童、逃避责任,而是把探究的权利和自由交还儿童。教师的指导不是限制儿童的自由,而是为了儿童的自由。

  21. 结 语 • 倡导德性探究,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过有质量的学习生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