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陈玉森 学号: 03088009

陈玉森 学号: 03088009. 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黄曲霉毒素 B1. 1 、 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 简写 AFT 。 一、概述 为黄曲霉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属超剧毒物质。 尤以 AFTB 1 最为重要,毒性最强。. 2 、 理化性质. ( 1 )溶解性:难溶于水和乙醚、石油醚、已烷等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中。易溶于甲醇、氯仿、乙腈等极性溶剂中,溶于苯。 ( 2 )定性:对光、热、酸稳定;对碱和氧化剂不稳定。

velma
Download Presentation

陈玉森 学号: 03088009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陈玉森 学号:03088009

  2. 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 • 1、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写AFT。 • 一、概述 • 为黄曲霉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属超剧毒物质。 • 尤以AFTB 1 最为重要,毒性最强。

  3. 2、 理化性质 • ( 1)溶解性:难溶于水和乙醚、石油醚、已烷等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中。易溶于甲醇、氯仿、乙腈等极性溶剂中,溶于苯。 • ( 2)定性:对光、热、酸稳定;对碱和氧化剂不稳定。 • 光:AFTB 1 和AFTG 1 溶液,日光照1d,分解仅40%。得低浓度纯品易为紫外光破坏。故标准品宜用黑纸包裹储存。 • 热:开始分解温度 B 1 ,268~269℃ • 酸:弱酸和中性介质中稳定;强酸和碱性条件下分解。 • pH<?时分解; • pH=9~10时迅速分解成几乎无毒的盐(内酯键打开): • 氧化剂:对氧化剂也不稳定,氧化剂浓度越大,分解速度越快:

  4. C NaClO (g/L) 破坏AFT所需的时间 • 54.5(g/L) 立即 • 50(g/L) 5s • 40(g/L) 1min • 30(g/L) 2min • 20(g/L) 3min • 10(g/L) 5min • 5(g/L) 30min • 故实践上常可用漂白粉、氯、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消毒。

  5. 3、 毒性 • ( 1)为已知的100多种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的,属强致癌性物质[有报道说,其毒性比氰化钾更大,约大100倍,比B(a)P大4000倍],可对动物造成急性中毒,也可引起慢性中毒和致癌、致畸、致突变。它在WHO确定的重点研究毒物中被列为首位。 • 1) 各种 AFT的毒性大小并不相同: • 顺 序 B1 G1 B2 M1 G2 M2 B2a LD 0.36 0.78 1.7 3.2 3.5 12 240 • (50mg/kg ) • 注:对鸭雏,LD50小于50mg/kg即为剧毒物 • 美国研究结论, 1μg/kgAFTB1可使大白鼠致癌;我国研究,20μg/kg可使大白鼠致癌。

  6. (2) 与人致癌的关系 • 黄曲霉毒素高污染地区,其肝癌发病率明显较高。如江苏的启东,福建的铜安,广东的汕头,广西的抹援,为我国 4个肝癌高发病地区。

  7. (2)污染 调查 • 很广泛,各种粮食中均可检出,核桃、乳及其制品、干辣椒中也有检出。但以花生、玉米、棉籽及其制品污染最为严重,稻谷、高粱其次,“三麦”甚微。 • ( 1)污染特点 • 玉米:胚部污染; • 花生、棉籽:整粒污染但仅限于少数颗粒; • 小麦:皮层污染。

  8. (2)污染 调查 • 1976~1978年,粮食部组织,调查了18个粮种,取样19122个,检出7233个,检出率37.7%,其中超标率占49.2%。 • 主要粮种情况( μ g/kg): • 玉米,平均 400,最高1000~1200;(所以不要吃玉米) • 花生,平均 200~500,最高50000;(所以不要吃花生) • 花生油,平均 400,最高8000;(所以不要吃花生油) • 稻谷(洞庭湖)平均 50~100,最高330。(所以不要吃稻谷) • 总体分布,广西、福建、江苏污染最严重,山东以北诸省污染少。

  9. 5、 限制标准( ≤ μ g/kg ) • ( 1)GB • 花生、玉米、花生油及其制品, 20; • 大米及其它食用油, 10; • 其它粮食、豆类、发酵食品, 5; • 婴儿代乳品,不得检出。 • ( 2)国外标准(μg/kg) • FAO/WHO,15; • 美国, 25; • 加拿大, 15; • 日本, 10; • 印度, 30; • 以色列、瑞典,不得检出。

  10. 1.适用范围 • 本方法适用于出口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检验。 • 2.原理概要 • 样品用三氯甲烷提取,提取液经硅胶柱净化,净化后的提取液用三氟乙酸衍生,用配有荧光检测器的液相色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

  11. 3.主要试剂和仪器 • 3.1.主要试剂 • 三氯甲烷; • 正己烷; • 苯; • 甲醇:紫外光谱级; • 乙腈:紫外光谱级; • 三氟乙酸; • 乙腈-水溶液(1+1); • 三氯甲烷-甲醇溶液(95+5); • 苯-乙腈溶液(98+2); • 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纯度≥99%; • 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准确称取适量的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以苯-乙腈溶液于棕色容量瓶中,配成浓度为10μg/mL标准贮备液。根据需要,再配成适当浓度的标准工作溶液。

  12. 3.2.仪器 • 液相色谱仪,配有荧光检测器; • 硅胶小柱:Waters Sep-pak Silica前处理小柱或相当的硅胶前处理小柱; • 振荡器; • 旋转蒸发器,配有100mL具尾管的圆底烧瓶; • 微量注射器; • 离心管:5mL具塞磨口; • 粉碎机; • 滤膜:有机系用,0.45μm; • 微孔滤膜过滤器:有机系用,0.5μm。

  13. 4.试样的抽取与制备 • 4.1.检验批 • 以不超过2000件为一检验批。 • 同一检验批的商品应具有相同的特征,如包装、标记、产地、规格、等级等。 • 4.3.抽样方法 • 从整批产品堆垛的上下不同部位随机抽取2.2规定的件数,逐件开启。分别倒出全部茶叶于塑料布上,用取样铲从每件中各取出有代表性的样品约500g。将所取样品充分混匀,用四分法或分样器逐步缩分出500g,装入洁净密封的样品筒内,加封后,标明标记,及时送实验室。

  14. 4.2.抽样数量 • 批量 ,件 最低抽样数,件1~5 1 6~50 2 51~500 11 501~1000 16 1001~1500 19 1501~2000 20

  15. 4.4.试样制备 • 将所取回样品全部磨碎,通过20目筛,混匀,均分成两份试样,装入洁净容器内,密封,标明标记。 • 4.5.试样保存 • 将试样于室温下保存。 • 注:在抽样和制样的操作过程中,必须防止样品受到污染或发生残留物含量的变化。

  16. 过程简述 • 5.1.提取 • 称取试样5.0g(精确到0.1g)置于100mL具塞锥形烧瓶中,加入15mL三氯甲烷,于振荡器上提取30min,然后经垫有玻璃纤维的漏斗过滤。收集滤液于旋转蒸发器的具尾管圆底烧瓶内,并用三氯甲烷洗涤滤渣,收集滤液至 • 5.2.净化 • 用旋转蒸发器将上述滤液在50℃水浴中浓缩至约1mL,经0.45μm滤膜过滤后,注入硅胶小柱中。用2~4mL正己烷洗涤烧瓶后淋洗小柱,弃去流出液。然后用3~4mL三氯甲烷-甲醇溶液以每秒钟2滴的流速洗脱,收集洗脱液于离心管中。用氮气缓缓吹干,供衍生用。

  17. 5.3.衍生 • 5.3.1.试样 • 加200μL正己烷和50μL三氟乙酸于上述离心管中,盖紧磨口塞,超声振荡1min,静置10min,打开磨口塞,缓缓通入氮气至干。用乙腈-水溶液(1+1)定容至1.0mL,超声1min,用0.5μm滤膜过滤,滤液供液相色谱用。 • 5.3.2.标准工作溶液 • 取1.0mL标准工作溶液,用氮气缓缓吹干,按5.3.1步骤操作。

  18. 5.4.测定 • 5.4.1.色谱条件 • 色谱柱:NOVA PAKc18,300mm×3.9mm(内径); • 流动相:甲醇-水溶液(42+58); • 流速:0.8mL/min; • 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75 nm,发射波长425 nm; • 色谱柱温度:室温。

  19. 5.4.2.测定 • 根据样液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情况,选定峰高相近的标 • 准工作溶液。标准工作溶液和样液中黄曲霉毒素B1衍生物的响应值均应在仪器检测线性范围内。对标准工作溶液和样液的衍生物溶液等体积参插进样测定。在上述色谱条件下,黄曲霉毒素B1衍生物保留时间约为8min。 • 5.4.3.空白试验 • 除不加试样外,按上述测定步骤进行。

  20. 6.结果计算 • 用色谱数据处理机或按下式计算试样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 X=A·cs/As·c • 式中: • X ——试样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mg/kg; • A ——样液中黄曲霉毒素B1衍生物的峰面积,mm2; • cs ——标准工作溶液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浓度μg/mL; • As ——标准工作溶液中黄曲霉毒素B1衍生物的峰面积,mm2; • c ——最终样液所代表试样的浓度,g/mL。 • 注:计算结果需扣除空白值。

  21. 7.低限和回收率测定 • 7.1.低限 • 本方法的测定低限为0.001mg/kg。 • 7.2.回收率 • 回收率的实验数据:黄曲霉毒素B1的添加浓度在0.001~0.5mg/kg范围内,回收率为89.1%~104.9%。

  22. 睡着了没大家,我讲完了 •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