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6

補充教材一:存貨 之 規劃與控制

補充教材一:存貨 之 規劃與控制. 原料之採購程序. 請購. 採購. 保管. 驗收. 會計記錄及所依據之憑證 . 原料之採購 . 買賣業傳統存貨管理模式. 維持最適存貨水準 . 最適存貨水準之定義 以追求最大利潤或降低與存貨攸關之成本為存貨管理之 指標. 維持最適存貨水準 . 二個中心議題: 經濟 訂購 量(每次訂購多少?) 為使存貨攸關成本為最低,每次應訂購之 數量 再 訂購點之 決定(何時訂購?) 當存貨數量降至再訂購點時,即須再行訂購,以確保貨品之供應不致短缺. 存貨的攸關成本 . 1. 進貨成本 數量折扣及現金折扣影響進貨價格。

verd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補充教材一:存貨 之 規劃與控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補充教材一:存貨之規劃與控制

  2. 原料之採購程序 請購 採購 保管 驗收

  3. 會計記錄及所依據之憑證 • 原料之採購

  4. 買賣業傳統存貨管理模式

  5. 維持最適存貨水準 • 最適存貨水準之定義 • 以追求最大利潤或降低與存貨攸關之成本為存貨管理之指標

  6. 維持最適存貨水準 • 二個中心議題: • 經濟訂購量(每次訂購多少?) • 為使存貨攸關成本為最低,每次應訂購之數量 • 再訂購點之決定(何時訂購?) • 當存貨數量降至再訂購點時,即須再行訂購,以確保貨品之供應不致短缺

  7. 存貨的攸關成本 • 1.進貨成本 • 數量折扣及現金折扣影響進貨價格。 • 2. 訂購成本 • 3.持有成本 • 4.缺貨成本 • 缺貨喪失銷貨機會、商譽損失、緊急採購 • 增加的價格。 • 5.品質成本 • 使商品或服務符合一定的標準,所發生的成 • 本。

  8. 品質成本 • (1)預防成本 • 預防產品或勞務有瑕疵所發生的成本。 • 例如購買高品質的原料。 • (2)評鑑成本 • 偵測產品或勞務是否不符規格或需求所發生的成本。 • 例如原料驗收成本。 • (3)內部失敗成本 • 將不符規格或需求的產品或勞務,在交貨前處理所 • 發生的成本。例如整修成本。 • (4)外部失敗成本 • 將不符規格或需求的產品或勞務,在交貨後才發現 • 所發生的成本。例如退貨與折讓。

  9. ※數量模型

  10. 經濟訂購量 • 定義:為使存貨攸關成本為最低,每次應訂購之數量,攸關成本有二: • 訂購成本:自提出採購申請至驗收貨品為止之一切相關成本 • 持有成本:一切因持有存貨而發生之成本 • 訂購成本與持有成本係呈反向關係 欲決定最佳訂購量,必須找出能使訂購成本加上持有成本總數最低的點

  11. 經濟訂購量 • 總攸關成本(TC)=總訂購成本+總持有成本 • Q為經濟訂購量 • D為特定期間內之原料總需求量 • P為每次訂購成本,C為每單位存貨在需求期間內之持有成本

  12. 經濟訂購量 • 總攸關成本為一近U型之曲線,該曲線上切線斜率為0之點,為曲線之最低點,亦即每次訂購該數量時將使總攸關成本為最少,而該點通常也是總訂購成本與總持有成本相等之點

  13. 經濟訂購量

  14. 【釋例一】 • 欣欣公司每年原料用量為200,000件,每次訂購成本$400,每單位原料每年平均持有成本為$10,試求欣欣公司原料經濟訂購量 【解析】 EOQ

  15. 再訂購點 • 定義:當存貨數量降低至再訂購點水準時,即須必再行訂購,以確保貨品之供應不致短缺

  16. 假設預期每日原料需求量為500件,訂購前置時間為6天假設預期每日原料需求量為500件,訂購前置時間為6天 再訂購點=500×6=3,000(件) 亦即當存貨水準降至3,000件,即應發出新訂單,訂購4,000件原料,其存貨變動及訂購週期如右圖所示 再訂購點(單位時間需求量穩定)

  17. 再訂購點(單位時間需求量不穩定) • 【釋例二】假設欣欣公司所耗用原料之訂購前置時間為6天,平均每日原料需求量為500件,但每日原料需求量不穩定,最大需求量為600件,計算原料之再訂購點及安全存量 • 【解析】 再訂購點之存貨量=600×6=3,600(件) 安全存量=(600-500)×6=600(件)

  18. ▲存貨問題的類型 (1)依未來需求量分類 確定性:未來的需求水準完全確知。 (極少見) 風險性:未來的需求水準不能完全確 知,而依以往資料,可由機 率分配預知者。(最常見) 不確定性:未來的需求水準完全不知 (需求之機率分配不知)。 (極少見)

  19. (2)依存貨的獲得方式分類:由外供應、自行供 應。 (3)依採購次數分類:一次採購、多次採購。 (4)依週期內需求機率之變動與否分類:(屬風 險情況) 需求之機率分配固定、需求之機率分配變動。 (5)依前置時間分類:前置時間固定、前置時間 為機率性分配。 在此討論需求確定(兼論由外供應及自行供應)、多次採購、前置時間固定的情況。

  20. ▲解決存貨需求的方法:(何種存貨需購買?何時購買?購買多少?)▲解決存貨需求的方法:(何種存貨需購買?何時購買?購買多少?) 一、經濟訂購量(EOQ;Economic Order Quantity) 指使每年存貨成本減至最低的每次存貨訂購量。假設每種物料的需求皆是獨立的。其實各種物料常是有相關的(例如各種材料用量的相對比例)。 二、材料需求計畫(MRP;Material equirements Planning ) 利用每一種產品材料耗用表存貨狀況及製造程序,管理材料需求。

  21. ▲需求確定的多次採購問題 所謂確定情況需具備 (1)在某一特定期間內,存貨的耗用量或銷 售量為已知,而且為穩定的。 (2)前置期間確定或可以控制。

  22. 一、訂購多少? 訂購多少及何時訂購,皆須考慮三種成本:訂購成本、持有成本及缺貨成本。 唯在確定情況下,因可準確的計算前置期間的需求量,故能避免缺貨,因此不會有缺貨成本的發生(故不考慮安全存量),因此決定訂購量及訂購點的攸關成本,僅為訂購成本及持有成本。 註:存貨政策的總成本原應包含取得成本,但除非是有數量折扣的情況,否則不會受到不同存貨政策(每次購買多少、何時購買)的影響。所以在此取得成本非屬攸關成本。

  23. (1)圖形 每次訂購量少則一年訂購成本高(因一 年要訂購多次)。 每次訂購量多則一年持有成本高。 成 本 總成本 持有成本 訂購成本 EOQ 訂購量

  24. (2)何謂訂購成本、持有成本 訂購成本(Ordering cost): 自編製請購單起,至存貨到廠驗收完成止,所發生的一切成本。隨訂購次數而變。包括編製請購單、廠商的選擇、辦理的程序、發出訂購單、驗收、會計處理、付款等處理的 成本。 註:訂購成本指存貨由外供應時。 若存貨是自行生產自行供應時,則為準備 成本。 準備成本(Set-up cost): 指自製存貨時所發生的費用。包括每次 生產時安裝或更換設備以及人力等費用。

  25. 持有成本(Holding cost)或儲存成本(Carrying cost): 指存貨維持期間所發生的成本。隨存貨水準變動。 為分析方便起見,以平均存貨投資額之百分比列示。 每個時點(例如每天)存貨量不同,故採平均數。因採固定百分比,故在前述(1)之中圖形為直線。 包括: (1)資金成本:存貨投資所期望的報酬率。喪失的其他投 資機會的報酬率。利息。 (2)倉儲成本:倉庫租賃時為租金;自有時為財產稅、保 險、折舊。 (3)陳腐成本,(4)存貨的保險成本,(5)文書處理費用, (6)處理及移轉費用(拆卸、搬運、點算、包裝) 註:以上各項存貨成本指的都是攸關成本(或變動成本、 增支成本)。

  26. (3)經濟訂購量(EOQ)公式的導出 符號介紹: EOQ:經濟訂購量 Q:每次訂購量 RU:每年需要量 CO:每次訂購成本(外購時);估計 開工成本(自製時) CU:材料單位成本(外購時);每單 位變動製造成本(自製時) CC:年持有成本百分比(持有成本) AC:年存貨總成本( 年訂購成本與年 持有成本之合計數)

  27. 平均存貨量=Q/2 導出: 假設每天耗用量相同 三角形面積÷t =1/2tQ÷t=Q/2 或 Q y=a+bx=Q-(Q/t)x a=Q b=-Q/t 0 t

  28. 公式導出: AC=年訂購成本+年持有成本 =每次訂購成本×每年訂購次數 +材料單位成本×持有成本百分比 ×任何時點之平均存貨量

  29. 由導EOQ的過程看EOQ公式的限制條件: (1)前置期間耗用量確定且已知 (2)前置期間確定 (3)材料進貨價格固定,沒有數量折扣。 (4)每次訂購成本相同且可求得。 (5)全年需要量確定。 (6)每次訂購量相同。 (7)存貨每一時點的耗用量相同。在圖形上 為直線,每一點的斜率相同。 註:由(5)、(7)即得(1)

  30. 說明: 因有(1)及(2)的條件,所以AC不含缺貨成本(及剩貨成本)。 因有(3)的條件,所以AC不含材料成本(進貨價格)。 因有(4)的條件,所以訂購成本才可以「CO×訂購次數」表之。 因有(5)及(6)的條件,所以訂購次數才可以「RU/Q」表之。 因有(7)的條件,所以平均存貨才是Q/2。

  31. ▲舉例 年需求量2,400單位,單位成本$0.75, 每次訂購成本$20,存貨持有成本佔存貨成本之20%。

  32. 自製時的EOQ

  33. ▲舉例 年需求量6,000單位,變動製造成本每單位$2,每次起動成本(如重新安裝並調整機器人工成本)$62,持有成本20%。

  34. (4)總成本最低點必定在交點(見前述(1)之圖)

  35. ▲考慮數量折扣時 廠商對於不同的訂購量給予不同的折扣 (不同的價格)。EOQ的決定步驟:(舉 例見紙本教材。在此略) 1.先計算出不同價格下的EOQ: (1)依 EOQ的公式,若其他變數不變,材 料價格愈低,EOQ愈高。 (2)檢視各不同價格下的EOQ是否在該價 格所在數量範圍內。若只有一個EOQ 在範圍內,則該EOQ即為所求。若某 EOQ在範圍外,則該 EOQ不適用,需 取該範圍的上限或下限取代該EOQ。

  36. (此上限或下限即為該攸關範圍內之 EOQ),要取上限或下限,則視何者 接近該EOQ。為何取上限或下限,而 不取該範圍內其他值?乃因在同一價 格下,愈接近EOQ則AC(總成本)愈 低(由圖形即可看出)。 2.依前述確定各不同價格攸關範圍內之 EOQ後,計算各價格及該價格下之 EOQ 下之總成本,取最低之總成本,該EOQ即 為所求。在此總成本包含材料價格、訂 購成本及持有成本。

  37. ▲舉例 課本p.255。但課本例子未算出各價格下之EOQ,因各價格只給一個數量(非一數量範圍),所以只比較各價格及其數量下之總成本。

  38. ▲舉例 課本p.255 年需求量3,600單位,單位成本$1,無數量折扣,每次訂購成本$10,存貨持有成本佔存貨成本之20%。

  39. 有數量折扣時:假設供應商的數量折扣如下: 訂購量數量折扣 3,600單位 8% 1,800 6% 1,200 5% 900 5% 720 4.5% 600 4% 450 4% 答案:課本P.256 取總成本(此時包含材料成本)最低者,為 900單位。(與無數量折扣時的600單位不同)。

  40. ▲舉例 課本練習題E9-6 年需求量3,000單位,單位成本$5,每次訂購成本$380,每單位持有成本$1(即持有成本佔存貨成本之20%)。目前政策是每兩個月購買一次500單位。無數量折扣。

  41. (1)現行政策下之訂購成本及持有成本: (每次訂購成本$380×訂購6次)+(每單位持有成本$1×平均存貨量500單位/2)=$2,530 (2)求EOQ及相關之訂購及持有成本:

  42. EOQ政策下之訂購成本及持有成本: (每次訂購成本$380×訂購3,000/1,510次)+(每單位持有成本$1×平均存貨量1,510單位/2)=$1,510,低於現行政策下之成本。 (3)若一次購買3,000單位,供應商給予5%折 扣,則該公司訂購量的決策為何? 答案:一次訂購3,000單位。因總成本最 低,計算如下:

  43. 數量: 訂購量 1,510單位3,000單位 每年訂購次數 1.9868 1 (年需求量3,000/訂購量) 平均存量 (訂購量/2) 755單位 1,500單位 成本: 訂購成本 $ 755 $ 380 (每次$380×訂購次數) 持有成本: $1(或$5×20%)×755單位 755 $5×95%×20%×1,500單位 1,425 材料成本: 3,000單位×$5 15,000 3,000單位×$5×95% 14,250 總成本 $16,510$16,055

  44. 二、何時訂購?

  45. 圖一: Q 實際的情況(階梯狀) 最初存貨 為便於分析,假設每一時點耗 用量相同(直線) 訂購量 (每次同) 訂購點 (200單位) 缺貨 剩貨 0 t 前置期間

  46. 圖二:前置期間及耗用量(即需要量)不確定(前述圖二:前置期間及耗用量(即需要量)不確定(前述 QEOQ 公式假設此二項確定),所以會發 生缺貨(本圖例)或剩貨(增加持有成本) 耗用率正常 耗用率太高而缺貨 訂購量 (每次同) 訂購點 (200單位) 0 t LT正常 LT太長 LT正常 而缺貨

  47. 圖三:為預防缺貨而設置安全存量 耗用率正常 耗用率太高而 訂購量 缺貨 (每次同) 訂購點 (300單位) 安全存量 (100單位) 0 t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