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國際政治經濟學

國際政治經濟學. 授課時間: 2009.2 授課老師:吳宗憲博士. 你今天,全球化了嗎 ? - 什麼叫做全球化 ? - 應該全球化嗎 ( 如果你是雨,要下在哪裡 )? - 我們全球化了嗎 ? - 應不應該加 CECA?. 課程大綱. 國際政治經濟的理論 國際政治經濟的實況 1. 以政府為分析單位 (1) 世界政經發展 (2) 台灣政經發展 2. 以企業為分析單位. 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 自由主義學派. 理論基礎: 個人自由權利為基礎的市場經濟是最有效的型態。 平行政經關係: 自由貿易會降低國際政治衝突。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國際政治經濟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際政治經濟學 授課時間:2009.2 授課老師:吳宗憲博士

  2. 你今天,全球化了嗎? -什麼叫做全球化? -應該全球化嗎(如果你是雨,要下在哪裡)? -我們全球化了嗎? -應不應該加CECA?

  3. 課程大綱 • 國際政治經濟的理論 • 國際政治經濟的實況 1.以政府為分析單位 (1)世界政經發展 (2)台灣政經發展 2.以企業為分析單位

  4. 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

  5. 自由主義學派 • 理論基礎:個人自由權利為基礎的市場經濟是最有效的型態。 • 平行政經關係:自由貿易會降低國際政治衝突。 • 垂直政經關係:由於國際市場的反應影響國內政治的正當性,且經濟力量最後將影響國內政治。 • 政府的立場:國際競爭下,政府必須採取開放性的跨國合作。

  6. 新重商主義學派 • 理論基礎:國際政治的現實主義(realist)觀點。 • 平行政經關係:國際政治運作決定了國際間財富分配和生產的基本架構。 • 垂直政經關係:自由貿易是經濟強國擴張經濟利益的途徑。政治力量還是影響經濟的最重要因素。 • 政府的立場:落後國家推動經濟發展有賴於政府的領導,以經濟獨立自主和國家安全為目標,進行工業化。

  7. 馬克思主義及其他類似主張學派 • 理論基礎:以依賴理論及世界體系理論來說明經濟體系分工。 • 平行及垂直政經關係:(1)馬克思主義:國際經濟影響國際以及國內政治。(2)依賴理論:歷史條件影響了國際經濟結構因而影 響國際分工及不同國家的發展。(3)依賴發展理論:在國際架構經貿關係下,政府還是可以努力發展經濟。 • 政府的立場:傾向由強勢國家主宰弱勢國家的論點,但依賴發展論認為弱勢國家仍可提出自己的發展策略。

  8. 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

  9. 國際經貿體系轉變

  10. Bretton Woods System • 歷史背景二次世界大戰後(1950年代)44國在Bretton Woods商討如何避免關稅壁壘造成經濟大恐慌。 • 組織內涵包括國際貨幣基金會(IMF)、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世界銀行(IBRD)。 • 基本運作基礎(1)少數強權的支持: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支持。(2)強權彼此有共同的利益;自由貿易可降低政治衝突。(3)霸權的領導:美國的超強地位領導。 • 所以是一種假的經濟全球化

  11. What’sGATT ? • 時間:1947年簽訂 • 目的:降低關稅為主的貿易壁壘,促進國際分工。 • 規範:(1)平等原則: 給予他國貿易優惠措施必須無條件適用其他締約國。(2)互惠原則: 可訂定雙邊或多邊貿易協定,但必須基於互惠原則。(3)限制傾銷、補貼等不公平競爭行為。 • 成功因素:美國對西歐、日本、台灣、南韓的經濟重建,以及開放市場。 • GATT對兩岸貿易之影響,參考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sa915.htm

  12. 新保護主義的興起(1970年代起) • 西歐及日本的興起 • 美國的浮動匯率:1971年開始 • 美國放棄主導:1975年G5(美英法德義)高峰會宣布「美國和平」轉入「協商時代」 • 石油危機引起各國保護主義

  13. 區域經濟整合(1980年代中期後) • 歐洲經濟區(EEA)涵蓋歐洲18國,三億八千萬人,生產毛額七兆二千億 • 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涵蓋美國、加拿大以及墨西哥三國,三億七千萬人,生產毛額七兆三千億 • 亞洲地區經濟組織 (1)原計畫2008年將成立東協自由貿易區: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汶萊 (2)目前以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為主:惟並未有強制力。

  14. 自由經貿體制的重建(1990年代起) • 成立背景1985年GATT開始烏拉圭回合多邊談判,1994年簽訂「馬拉喀什」宣言。 • 規範內容1995年成立「世界貿易組織」(WTO),包括:一般商品、農業、服務業、外人投資、智慧財產等事項都予以規範。

  15. 台灣的實證經驗

  16. 論多國籍公司 討論: • 是否應開放12吋晶圓廠投資大陸? • 是否應開放銀行赴大陸設立分行? • 是否應開放陸資來台投資媒體? • 是否應開放陸資來台購買股票?

  17. 論多國籍公司 • 多國籍公司的意義 • 多國籍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原因 • 對地主國政府影響及地主國的回應 • 對母國的影響與母國政府的回應

  18. 多國籍公司的意義 • 定義:在一個以上的其他國家擁有生產設施的企業。 • 複雜的定義:偏重結構特徵的定義:員工國籍、所有權比例偏重營運業務的比重偏於國內或國外:生產、銷售等強調決策者態度:以全球為中心導向者方稱為多國籍公司(另有以母國或者地主國為導向者)。

  19. 多國籍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原因

  20. 多國籍公司VS地主國政府(合作VS對抗) 多國籍公司的談判力 地主國的談判力 多國籍公司回應政府的工具 地主國政府 的管制措施

  21. 多國籍公司的談判力來源

  22. 多國籍公司回應政府的工具 • 國人參與股權方面:掌握住人以外的資訊優勢 • 國內加值規定:增加內購率 • 就業規定:敷衍了事 • 出口規定:擴大內部交易 • 訴諸法律 • 爭取母國支持 • 與當地人員培養良好關係 • 賄賂相關重要人士

  23. 地主國的談判力來源

  24. 地主國政府的管制措施 • 總體經濟管制工具租稅、關稅、資金成本、工資、匯率、物價等。 • 個體經濟管制工具: (1)就業規定(2)高級主管規定(3)所有權規定(4)自製率規定(5)貿易餘額規定:為進口替代有貢獻(6)訓練規定(7)投資地點規定(8)研究發展規定(9)利潤匯出及再投資規定(10)國家安全規定(11)國有化規定:子公司收為國有

  25. 多國籍公司VS母國政府(支持vs管制) 對母國政府帶來的好處 (1)有利於國際收支:幫母國賺錢 (2)有助於母國取得原料 (3)維持西方國家的自由貿易政策 對母國政府帶來的壞處 (1)加重國際收支惡化:若資金外流 (2)造成國內失業 (3)產品回銷 (4)失去技術上的競爭優勢 母國政府對多國籍公司的政策優勢 1.母國有扣押資產的潛在威脅 2.多國籍公司撤廠不易。 3.多國籍公司高級主管為該國國民,受法律管轄。 母國政府對於多國籍公司的管制特色 1.以政策指導取代法律規範 2.基本上只管制國內的活動,除非影響國家安全(如技術轉移) 3.管制對外直接投資的原因:該投資將影響國內某些企業

  26. 代下結論 不論你喜不喜歡,國際政治經濟原則就是: 強凌弱、眾暴寡

  27. 課程複習 • 國際政治經濟的理論有哪些? • 世界政經發展的歷史過程為何? • 台灣政經發展的歷史過程為何? • 多國籍公司如何對待地主國? • 母國政府如何對待多國籍公司? • 你看到的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為何?

  28. 課程結束 敬請指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