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1

Chapter 4

Chapter 4. 電腦週邊設備簡易安裝與檢查. 大綱. 4.1 電腦輸入裝置 4.1.1 何謂輸入? 4.1.2 鍵盤輸入裝置 4.1.3 多媒體鍵盤 4.1.4 常見的指向裝置 4.1.5 其他游標輸入裝置 4.1.6 語音輸入裝置 4.1.7 影像輸入裝置 4.2 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4.2.1 鍵盤輸入裝置的簡易 安裝 4.2.2 游標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4.2.3 語音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4.2.4 影像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 大綱(續). 4 .3 電腦輸出裝置 4.3.1 何謂輸出?

virgil
Download Presentation

Chapter 4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hapter 4 電腦週邊設備簡易安裝與檢查

  2. 大綱 • 4.1 電腦輸入裝置 • 4.1.1 何謂輸入? • 4.1.2 鍵盤輸入裝置 • 4.1.3 多媒體鍵盤 • 4.1.4 常見的指向裝置 • 4.1.5 其他游標輸入裝置 • 4.1.6 語音輸入裝置 • 4.1.7 影像輸入裝置 • 4.2 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 4.2.1 鍵盤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 4.2.2 游標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 4.2.3 語音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 4.2.4 影像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3. 大綱(續) • 4.3 電腦輸出裝置 • 4.3.1 何謂輸出? • 4.3.2 終端機裝置 • 4.3.3 印表機裝置 • 4.3.4 電腦音效裝置 • 4.3.5 投影機輸出裝置 • 4.4 電腦輸出裝置的簡易安裝 • 4.4.1 終端機裝置的簡易安裝 • 4.4.2 印表機裝置的簡易安裝 • 4.4.3 電腦音效裝置的簡易安裝 • 4.4.4 投影機輸出裝置的簡易安裝 • 4.5 儲存裝置 • 4.5.1 何謂儲存裝置? • 4.5.2 磁 碟 • 4.5.3 行動儲存裝置

  4. 大綱(續) • 4.6 儲存裝置的簡易安裝 • 4.6.1 磁碟裝置的簡易安裝 • 4.6.2 行動儲存裝置的簡易安裝 • 4.7 其他週邊裝置及其簡易安裝 • 4.7.1 各種讀卡裝置 • 4.7.2 各種讀卡裝置的簡易安裝 • 4.7.3 數據機裝置 • 4.7.4 外接式數據機簡易安裝

  5. 大綱(續) • 4.8 電腦與週邊設備的簡易檢查 • 4.8.1 電腦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的基本認識 • 4.8.2 電腦與週邊設備的簡易檢查法 • 4.8.3 週邊設備簡易監視與檢查工具 • 4.8.4 如何更新電腦與週邊設備的驅動程式 • 參考文獻 • 習 題 • 簡答題 • 選擇題

  6. 4.1.1 何謂輸入? 所謂輸入 (Input),對電腦系統而言,是透過輸入設備將資料或者對電腦系統下達指示或命令輸入到電腦的記憶體。首先,所謂的輸入裝置又是什麼呢?簡單來說,輸入裝置是指任何一種能讓你可以把資料或者指示輸入到電腦的記憶體的硬體設備;換言之,對電腦系統而言輸入設備扮演的角色為輸入單元,它是具有輸入功能的週邊裝置,例如鍵盤、滑鼠、手寫螢幕、搖桿及麥克風等等。而透過輸入設備將資料或者對電腦系統下達指示的輸入內容有下列兩項: 1.資料:沒有經過加工處理的文數字、圖像、聲音和影像。 2.指示:程式、使用者下達的指示或命令與使用者的回應。

  7. 4.1.2 鍵盤輸入裝置 標準鍵盤是一般最常用的輸入裝置,例如 104 KEY鍵盤 (包含 101個標準鍵與 3個 Windows專用鍵 )為 Windows專用鍵盤。而鍵盤上的按鍵依功能區分為四個區域:文字鍵區域、編輯鍵區域、數字鍵區域、功能鍵區域和特殊性質鍵區域,如圖 4-1所示,並分述如下: 1.文字鍵區域:這個區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按鍵,包括主要文字輸入鍵。 2.功能鍵區域:鍵盤左上方至中央共有 1個取消鍵及 12個功能鍵,可以用來對應不同的功能。 3.編輯鍵區域:在文字鍵區右方的 10個按鍵為編輯鍵區域,其功能主要用於文字輸入時的游標控制。 4.數字鍵區域:需要輸入大量數字或執行計算時,方便以單手快速輸入或計算。

  8. 4.1.2 鍵盤輸入裝置 除了標準鍵盤外,尚有其他形式的鍵盤,包括無線鍵盤 (Cordless Keyboard)、筆記型電腦和掌上型電腦有內建的鍵盤、可攜式鍵盤 (Portable Keyboard)及多媒體鍵盤等等。我們將這些鍵盤分述如下: 1.無線鍵盤:鍵盤除了以電纜線連接電腦之外,後續又發展出以紅外線 (IR)、無線電 (RF)等方式與電腦相連,使用者可以不再受鍵盤的連接線長度的限制,可於多樣化的環境中使用電腦。如圖 4-2所示。 圖 4-2 無線鍵盤

  9. 4.1.2 鍵盤輸入裝置 2. 筆記型電腦、掌上型電腦的內建鍵盤:專為筆記型電腦或掌上型電腦所設計的內建式鍵盤。如圖 4-3所示。 3. 可攜式鍵盤:一種可以摺疊攜帶式的鍵盤,稱為可攜式鍵盤。使用時只要將 PDA安插在鍵盤上,就可以當作電腦來使用,方便攜帶。如圖 4-4所示。

  10. 4.1.3 多媒體鍵盤 因應網路及多媒體的普及與廣泛使用,提供更多功能鍵,如單鍵上網、控制音量大小、播放 CD、VCD或選曲等功能之網際網路多媒體鍵盤 (Net Media Keyboard)。這些實用功能的鍵盤模組,強化上網及多媒體視聽的快速模組鍵盤,讓使用者在應用上更加便利化。如圖 4-5所示。 圖 4-5 多媒體鍵盤

  11. 4.1.4 常見的指向裝置 隨著視窗化、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的盛行,指向裝置已然成為基本的輸入裝置之一,藉由指向裝置,使用者可以移動螢幕上的指標,來進行輸入、繪圖、複製、搬移與拖曳等動作。常見的指向裝置有滑鼠、軌跡球、觸控板以及指向桿等等。 在 Windows系統內,當我們移動指向裝置後,游標將被移動到不同的位置,並且依據該位置特性的不同,也會改變游標的外觀;而常見的游標外觀,如表 4-1所示。

  12. 4.1.4 常見的指向裝置(續) 下面將分別介紹幾種常見的指向裝置,包括:滑鼠、軌跡球、觸控板與指向桿。 1.滑 鼠 滑鼠 (Mouse)與鍵盤都是最常見的輸入裝置,但比起鍵盤的複雜性,滑鼠的操作較為直覺,對於初使用電腦的使用者而言,相對比較容易上手。滑鼠最主要的功能在於移動游標,只要移動滑鼠,不管是往任何方向,游標都會跟著移動。除此之外,滑鼠的運作原理,依照其構造有所不同。 至於滑鼠的操作有哪些動作呢?下面介紹一些操作滑鼠的基本動作: (1) 指向:移動滑鼠可操控游標指向。 (2) 點:依功能可設定點一下或點兩下,並區分左鍵及右鍵。 (a) 按一下 (Click):按一下滑鼠左鍵後放開;通常用來選取物件。 (b) 快按兩下 (Double Click):連續快速按兩下滑鼠左鍵;通常用來執行程式。 (c) 按右鍵 (Right Click):按一下滑鼠右鍵後放開;通常用來開啟快顯功能表。 (3) 拖曳:按下滑鼠左鍵後不要放開,然後移動滑鼠,將游標移到目標位置後,再放開滑鼠左鍵的過程稱之為「拖曳與放下」 (Drag and Drop)。 (4) 轉動滾輪:按下滾輪,向上或向下旋轉。

  13. 4.1.4 常見的指向裝置(續) 滑鼠的基本操作包含按一下、快按兩下、按右鍵、拖曳與放下。目前常見的滑鼠構造可以分為下列幾種,如圖 4-6所示: (1)兩鍵式:如圖 4-7所示,一般使用者多用這種規格,以右手使用者為例: (a)右鍵 (輔助鍵 ):可用來查尋相關內容,或是當需要呼叫軟體輔助視窗,只需單擊右鍵即可。 (b)左鍵 (動作鍵 ):在功能表上單擊左鍵表示選取該項功能,而雙擊左鍵表示執行該功能。 (2)三鍵式:多為專業人士所用,屬特殊功能滑鼠,以右手使用者為例,如圖 4-8: (a)右鍵 (輔助鍵 ):同兩鍵式之右鍵。 (b)左鍵 (動作鍵 ):同兩鍵式之左鍵。 (c)中間鍵 (自由定義鍵 ):可讓使用者自由定義其功能,如用來呼叫特定功能,或是代表雙擊左鍵等。

  14. 4.1.4 常見的指向裝置(續) (3) 滾輪式 (機械式 )滑鼠 (Mechanical Mouse):此類滑鼠的底部有一個橡膠球,在橡膠球的上方及左方分別有一條軌跡滾輪,在左右兩鍵之間加上一個滾輪裝置,可以用來控制視窗的捲軸,在閱讀長篇文章及瀏覽 WWW網頁時,非常方便。由於靈敏度較差,因此純機械式的滑鼠已經停產,如圖 4-9所示。 (4) 光學式滑鼠 (Optical Mouse):傳統的光學滑鼠需使用特殊光學墊,新型的光學滑鼠不需要使用特殊的光學墊,只要在平滑表面上就可使用。光學滑鼠沒有機械裝置在裡面,使用感應光線來偵測滑鼠的運動,所以比機械滑鼠更精準,其連接方式可分為有線或無線。由於光學滑鼠沒有塵垢堆積的困擾,因此靈敏度高是最大的優點。目前有些新型光學滑鼠的價格十分低廉,儼然成為滑鼠的主流機種。 (5) 半光學式滑鼠 (又稱半機械式滑鼠 ):此類滑鼠底部有滾輪及橡膠球,也有發光體與感光器,當移動滑鼠時 (滾輪及橡膠球移動時 ),可用發光體與感光器來計算位移量;因此,比機械式滑鼠的靈敏度更高,曾一度是滑鼠主流機型,不過由於橡膠球容易沾染灰塵,並將灰塵附著在軌跡滾輪上,會使得靈敏度降低,所以需要定時清潔軌跡滾輪,相當不方便,因此已經漸漸退出市場。

  15. 4.1.4 常見的指向裝置(續) (6) 序列滑鼠:連接到主機序列埠的滑鼠就稱為序列滑鼠;序列滑鼠的接頭通常為 9 pin D型母頭,連接到電腦 COM1並列埠。如果想要接到 25 pin的 COM2序列埠,則須加裝一個 9 pin轉 25 pin的轉接頭。 (7) PS/2滑鼠:以 PS/2滑鼠專用埠來連接電腦的滑鼠,就稱為 PS/2滑鼠。

  16. 4.1.4 常見的指向裝置(續)

  17. 4.1.4 常見的指向裝置(續)

  18. 4.1.4 常見的指向裝置(續) 2. 軌跡球 軌跡球 (Track Ball)使用時比滑鼠需要較大的工作空間,於是有廠商把滑鼠反過來,將原本用來移動的橡膠球放置於上方,藉由手指移動該球,達到移動游標的目的,這種裝置就是軌跡球。如圖 4-10。雖然軌跡球的原理與滑鼠相似,但實際上移動的感應方向卻恰好相反。一般來說,軌跡球比較符合人體工學,對手腕具有保護效果,它不必像使用滑鼠時懸空手腕,不過依據使用經驗得知,軌跡球的精確度不如滑鼠來得高。

  19. 4.1.4 常見的指向裝置(續) 3. 觸控板與軌跡點 觸控板 (Pointing Stick)又可稱為軌跡墊 (Touch Pad),是一個很小、平坦且矩形的游標裝置。這種裝置對壓力和移動很敏感,通常應用在筆記型電腦,取代滑鼠的功能。使用者可以藉由光筆直接點取螢幕上的按鈕、圖片來操作電腦。觸控式螢幕具有輸出與輸入功能,只需用手指輕輕觸碰並點選螢幕就可以達到輸入效果。而軌跡點 (Track Point,又稱指向桿 )則是一種以壓力感應的游標裝置,形狀就像鉛筆尾部的橡皮擦,它通常放在鍵盤的按鍵之間,如圖 4-11。從市場的占有率而言,以觸控板居多,而軌跡點則是 IBM機型的一大特色。

  20. 4.1.5 其他游標輸入裝置 除了常見的指向裝置外,基於某種特殊裝備上的應用需求,還有一些不同的游標輸入裝置,例如:光筆、觸控式螢幕、數位板、觸控筆、數位筆以及遊戲裝置所使用的搖桿、方向盤與踏板。下面將一一介紹各種其他游標輸入裝置。 1. (Light Pen)是一種能夠感應光源的掌上型輸入裝置,使用者可以藉由光筆直接點取螢幕上的按鈕、圖片來操作電腦。光筆的原理為筆尖端接收到螢幕掃描線,再將此訊號傳入電腦當中,而這些動作是由光筆主動 (非螢幕主動 ),常用在醫療單位的電腦設備中。

  21. 4.1.5 其他游標輸入裝置(續) 2. 觸控式螢幕:觸控式螢幕 (Touch Monitor)同時兼具輸出及輸入資料的功能,使用者只需用手指觸碰方式來點選螢幕內容,就可達到輸入作用。觸控式螢幕一般使用在服務設備上居多,例如:部分的 ATM提款機、旅遊景點的查尋以及地鐵車站電腦等等。如圖 4-12所示。常見的 PDA也是使用觸控式螢幕。如圖 4-13所示。

  22. 4.1.5 其他游標輸入裝置(續) 3.觸控筆和數位筆:觸控筆 (Stylus)和繪圖板 (Graphics Tablets)通常會搭配使用,是由一個平面的電子板,以及看起來像一隻鋼筆,但不是使用墨水而是用壓力來寫字和畫線的數位筆 (Digital Pen)所組成。如圖 4-14與 4-15所示。 圖 4-14 觸控筆圖 4-15 繪圖板

  23. 4.1.5 其他游標輸入裝置(續) 1. (Digitizer)主要使用在美工或工程繪圖方面,美術人員可以直接在數位板上面繪製圖形,比起使用滑鼠繪圖,更接近傳統繪圖方式。除此之外,數位板也可以應用於手寫辨識、電子簽名等技術上。如圖 4-16。

  24. 4.1.5 其他游標輸入裝置(續) 2. (Joystick)、方向盤 (Wheel)、踏板 (Pedal):電腦遊戲是現代人非常熱衷的休閒娛樂活動,遊戲過程中,玩家講究快感、逼真與操控性能佳,因此會搭配一些遊戲裝置,例如搖桿 (圖 4-17)是底部架設垂直控制桿,可以讓玩家自由控制飛行軟體的飛機,它的功能類似遊樂器控制器,只是將原本主導上下左右的方向按鍵,改為以一根桿子控制。利用此種裝置可以讓遊戲人物的動作快速切換,較適合用來做飛行類型和格鬥類型的遊戲。  踏板 (圖 4-17)是特別設計鋪在地上,用腳踩踏方式定點作為輸入指令的一種大型的踏墊,上面具有上、下、左、右不同方向的腳踏按鍵,並有其他遊戲所需的按鈕,主要是專門用來設計一些特殊類型的運動遊戲。  方向盤 (圖 4-17)是模擬汽車駕駛所設計出狀似方向盤的一種輸入裝置,附有腳踏板模擬煞車和加油的裝置。方向盤與踏板可以操控賽車遊戲的汽車方向、油門及煞車等功能。 圖 4-17 搖桿、方向盤與踏板

  25. 4.1.6 語音輸入裝置 隨著多媒體的盛行,語音輸入裝置紛紛推陳出新,例如: MIDI (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音樂、麥克風、錄音機、語音辨識 (Voice recognition)以及網路電話 (Internet Phone)等等。要將自然界的類比訊號聲波轉為數位訊號,必須透過 ADC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轉換器來轉換,電腦才能夠處理,而 ADC轉換器已經內建在音效卡上。 當使用者想要使用語音輸入資料時,只要外接一個麥克風並輸入一段話,即可經由 ADC將使用者的類比訊號聲波轉成電腦可以處理的數位訊號,然後透過大型詞庫來解決選字問題,方法是與詞庫進行比對判讀來斷詞,然後再由這些斷詞組成一句完整的話。最後可進一步透過自然語言引擎(Natural Language Engineer)進行智慧型判別,選擇出最適當的詞句,再將選擇結果以文字方式呈現在電腦中。在整個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就是自然語言引擎的設計,因此目前語音輸入很難完全商業化。

  26. 4.1.6 語音輸入裝置(續) 樂器數位界面 (MIDI),是一種外形像電子琴的鍵盤,用來外接輸入音樂或音效的裝置。如圖 4-18。

  27. 4.1.6 語音輸入裝置(續) 至於語音辨識是如何工作呢?下面說明語音辨識的步驟: 步驟 1. 使用者對麥克風口述文字內容。如圖 4-19所示。

  28. 4.1.6 語音輸入裝置(續) 步驟 2. 使用類比數位轉換器 (ADC)把聲波轉換成電腦可以辨識的數位訊號。這些訊號包括音高、音量、聲頻和音速。如圖 4-20所示。 步驟 3. 語音辨識軟體會將語音訊號和資料庫內的詞庫進行比對,找出發音上比較接近合適的字彙。 步驟 4. 電腦以最接近使用者發音的字來做組合,並讓使用者可以選擇和修正。

  29. 4.1.7 影像輸入裝置 影像輸入裝置包含掃描器、條碼閱讀機、光學辨識、光學記號辨識、磁卡、手寫辨識、數位相機與數位攝影機等等,使得電腦可以接受更多樣化的輸入資料。下面將為讀者一一介紹各種影像輸入裝置。 1. 4-21的掃描器,可以將平面靜態的文件、圖形或照片掃描成電腦的圖片格式,成為數位影像。掃描器的解析度高低影響掃描效果,解析度就是掃描時每英吋的取樣點數,單位為 DPI (Dot Per Inch),當 DPI愈高,所獲得的資料就愈細緻。目前有許多公司行號將商業文件透過掃描器做處理,可使工作更加輕鬆、順暢、有效率。 2.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OCR):透過掃描動作,先將文件中所含的字體、圖形,掃描成數位化圖形檔案存入電腦,再利用電腦內部所存的文字影像資料庫與圖形檔案做比對,將文數字資料辨識出來,以便切割文數字與圖形,然後將其圖形檔案轉換為文字檔案,最後再針對圖檔內容的文字與數字進行辨認。

  30. 4.1.7 影像輸入裝置(續) 1. 光學標誌辨識系統 (Optical Mark Recognition, OMR):可以用來偵測紙張上的特殊記號,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考試用的答案卡,使用 2B鉛筆在紙張上做記號,透過 OMR可以加以辨識出來。 2. (Magnetic-Ink Character Recognition, MICR):這種技術是以特殊的磁性墨水印出字元,透過辨識可讀取磁性粒子印製的字元。通常見於支票上,以磁性墨水印張支票的相關資訊,支票進行交換或其他處理時,可以用 MICR進行快速的排序處理,以加速作業進行,同時避免產生錯誤。例如,在支票的下方使用磁性粒子印製數據號碼、金額、銀行代號等資訊,然後再透過 MICR來辨識。 3. 條碼掃描機:條碼是由一組粗細不等的垂直排列直線條與直線下方有一串阿拉伯數字所組成的記號,它代表某種商品資訊。而條碼掃描機便是可以用來偵測並讀取條碼的特殊設備,是一種物品辨識技術。目前許多商品都已經使用條碼作業,以加速管理與銷售物品的流程。例如在賣場中,結帳櫃檯會使用可以發出雷射光束的條碼掃描機來掃描商品條碼,藉以快速取得該商品的名稱、代號與價格等資訊。

  31. 4.1.7 影像輸入裝置(續) 4.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無線射頻辨識系統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是一種無線物品辨識技術,藉由在商品上植入「標籤」(Tag),再利用無線射頻讀取器來讀取標籤中所傳輸的相關資料,包括出貨地、擁有者、有效期限等資料,用以辨別、追蹤與確認商品的狀態。如圖 4-22。 5. 手寫辨識系統:使用者可以依照一定的筆劃順序,以特殊書寫筆直接將文數字資料寫在輸入板上,然後電腦會將手寫的文字符號進行辨識。這項技術不僅出現在個人電腦中,也應用於某些無鍵盤的設備中,例如 PDA便是使用觸控式螢幕直接手寫輸入文字,然後再透過辨識系統來辨認所輸入的文字。手寫辨識系統如圖 4-23所示。

  32. 4.1.7 影像輸入裝置(續)

  33. 4.1.7 影像輸入裝置(續) 1.數位相機:可拍攝數位相片,影像在相機上可直接瀏覽,內部的快閃記憶卡,可當做中介儲存媒體使用,所存放的是數位格式檔案。可透過 IEEE 1394與 USB介面讓電腦直接讀取所拍攝的數位相片,或者將影像下載至電腦、上傳圖片到網路,在電腦上中的影像檔案可利用影像處理軟體來編輯或修改影像,讓相片看起來更美、更多樣化。 2.數位攝影機:數位攝影機 (DV)具有傳統攝影機的功能,但有別於傳統攝影機以類比方式來捕捉並儲存連續的影像 ,而是以數位方式來錄製數位訊號的視訊內容。並且將數位攝影機連接 USB埠、 IEEE 1394埠等連接埠,把視訊內容傳輸到電腦上,可以直接觀賞、編輯或燒錄成 VCD。如圖 4-24所示。 圖 4-24 使用 USB埠或 IEEE 1394埠連接數位攝影機與電腦

  34. 4.1.7 影像輸入裝置(續) 1. (Video Capture Card):是一種擴充卡,能將類比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其主要功能是用來輔助顯示卡的不足,或是擴充顯示卡功能,因此視訊卡無法單獨執行操作,必須與一般顯示卡互相搭配使用。市面上常見的視訊卡有電視卡、 3D加速卡與影音剪接卡等等。由於顯示卡製造時無法顧及所有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使用者可以針對自己的特殊需要來選擇視訊卡類型,以強化電腦功能。

  35. 4.1.7 影像輸入裝置(續) 2. (Web-Cam):又稱為網路攝影機或電腦攝影機。隨著寬頻網路 Internet的蓬勃發展,只要在電腦前面加裝一個小小的視訊攝影機 (如圖 4-25),就可以在網路上自在地與朋友面對面交談,並且可以利用視訊攝影機擷取影像、利用麥克風錄製的談話及報告,經過電腦化處理,透過電信線路的傳送,可以將使用者的聲音和影像傳送給所有與會者的電腦中,因此就算與會人員遍及世界各地,使用者只需利用電腦上網,加上網路攝影機和多媒體的互相配合,就可以達到參與多人會議的目的,這就是視訊會議。傳統電信線路由於傳輸品質較差,所以若以撥接上網的方式來執行視訊會議,全螢幕時會呈現停格或殘影的情形,但若是利用專線或是高速的寬頻線路連接,就可以完整而清晰地看到全螢幕的動態影像。

  36. 4.1.7 影像輸入裝置(續) Windows 98以後的作業系統增加了隨插即用 (Plug & Play)的功能,在主機上週邊裝置隨插即用的各種插槽,讓週邊硬體裝置的安裝流程簡化了。如圖 4-26所示。此外, Windows 98之後的作業系統也都內附 IE瀏覽器與Outlook Express電子郵件收發軟體,使得電腦操作更加便利簡單。 圖 4-26 主機上隨插即用的各種週邊裝置插槽

  37. 4.2.1 鍵盤輸入裝置的簡易安 1.標準鍵盤安裝:直接將鍵盤接頭插上機殼背後的插槽即可。如圖 4-27所示。 圖 4-27 標準鍵盤安裝 2.無線鍵盤安裝:將接收端插入電腦 USB插槽,鍵盤端有以紅外線 (IR)或無線電 (RF)等方式與電腦相連,鍵盤與 USB連接的設定則端視廠牌差異而有所不同。

  38. 4.2.2 游標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最早期的滑鼠連接頭是採用 COM1序列埠接頭。如圖 4-28所示。但目前的滑鼠接頭種類較多樣化,有些使用 PS/2及 USB的接頭。如圖 4-29及圖 4-30所示。一般電腦主機皆備各種插孔以供使用,所以安裝一般有線滑鼠只要選擇適當的插孔插入即可。 圖 4-28 序列埠滑鼠與接頭圖 4-29PS/2滑鼠與接頭 圖 4-30USB滑鼠與其接頭

  39. 4.2.2 游標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續) 線滑鼠安裝與無線滑鼠的簡易安裝,介紹如下: 1. 有線滑鼠安裝:將滑鼠接頭接上電腦主機插孔即可。如圖 4-31所示。 圖 4-31 有線滑鼠的安裝 2. 無線滑鼠安裝:將接收端插入電腦 USB插槽,滑鼠端則視廠牌不同而有不同設定,但記得要裝上電池才會有動力。如圖 4-32所示。

  40. 4.2.3 語音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1.語音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以 MS Office 2003作業系統為例: (1)安裝語音輸入法:先開啟 Word程式 (Office 2003),然後滑鼠左鍵點擊功能列上的選單「工具→語音」。如果沒有安裝過語音識別組件,則系統會要求插入 Office 2003安裝 CD,接下來,系統會自動安裝。 (2)調整麥克風:先測試麥克風,只需依據平常語調朗讀句子,然後看音量儀的計數值是否穩定在綠色區域內即可。等音量儀式穩定後,按「下一步」按鈕測試麥克風的位置,再次朗讀對話框中的例句,然後聽一下錄音內容是否清晰。調整好之後,按下「完成」按鈕。此外,需注意麥克風不要直接把放在嘴唇上,且鼻孔不要直接對著麥克風呼吸,以避免氣音夾雜其中,慎選安靜的錄音環境也非常重要。

  41. 4.2.3 語音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續) (3)語音訓練:麥克風設置完成後,系統會進行語音識別訓練。按下 (圖 4-33)的「下一步」按鈕,就可以進入 (圖 4-34)。再按下圖中的「下一步」按鈕,開始進行語音識別訓練。之後,先確認聲音基本信息,接著按下「下一步」按鈕,系統給一個例句,可以按「示例」按鈕,聽一聽應該如何朗讀這樣的句子。之後,再次按「下一步」按鈕,就可以開始語音訓練了。  語音訓練的方式只要用平常的語調朗讀對話框的內容即可。系統會自動對語音進行識別,可以識別出來的語句會呈現在 (選中 )狀態中,否則會停留在無法識別的字詞中等待進行重複識別動作。當所有的語句都識別結束後,系統會自動產生語音配置文件。  如果以後想再進行語音訓練,那麼可以按語言欄上的 [工具→語音]按鈕,然後按 [訓練 ]鈕,進行語音識別的訓練。

  42. 4.2.3 語音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續)

  43. 4.2.3 語音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續) (4)語音輸入:語音文件配置好了,就可以開始語音輸入。在 Word語言欄中,按下「麥克風」按鈕,然後再按語言欄上的 [聽寫 ]按鈕,就進入「聽寫模式」,如此便可以口述書寫內容了,當然標點符號也得讀出來才行。如果按「聲音命令模式」按鈕,就可以口述執行命令。例如當我們說 [打開 ],程序就開啟 [文件→打開 ]對話框。為降低語音輸入的錯誤率,可透過多次的語音訓練來提高系統識別率。  聽寫模式的使用,以微軟拼音輸入法為最好的輸入法。若設定的不是微軟拼音輸入法,則有時電腦會無法正確辨識語音。

  44. 4.2.3 語音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續) 2.安裝語音辨識的簡易安裝(資料來源: www.microsoft.com網站) (1)在 Microsoft Windows [控制台 ]上,連按兩下 [新增或移除程式 ]。 (2)按一下 [變更或移除程式 ],選取 Office 2003,然後按一下 [變更 ]。 (3)按一下 [新增或移除功能 ],再按一下 [下一步 ]。 (4)選取 [選擇應用程式的進階自訂 ]核取方塊,再按 [下一步 ]。 (5)在 [選擇應用程式和工具的更新選項 ]下的 [Office共用的功能 ]旁,按一下。 (6)在 [替代使用者輸入 ]旁,依序按一下及 [語音 ],然後選取所要的安裝類型。 (7)按一下 [更新 ]。

  45. 4.2.3 語音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續) 如果是第一次在 Office 2003程式中使用語音輸入,請遵循下列步驟來訓練語音辨識: (1)在大多數 Office 2003程式中,按一下 [工具 ]功能表上的 [語音 ]。在 Microsoft Excel中,指向 [工具 ]功能表上的 [語音 ],再按一下 [語音辨識 ]。 (2)若要訓練語音辨識,請按一下 [下一步 ]。

  46. 4.2.3 語音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續) 3.麥克風輸入的簡易安裝 將麥克風插入電腦「麥克風輸入 Mic In」的插孔中,大部分電腦上的麥克風插孔為紅色。如圖 4-35所示。另外再調整麥克風上的音量控制旋鈕至適當位置。而一般唱歌用的麥克風,只要接上轉換接頭。如圖 4-36所示。

  47. 4.2.4 影像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1.掃描器安裝 掃描器的安裝程序如下,如圖 4-37∼4-40所示:

  48. 4.2.4 影像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續) (1)將 USB纜線正方形的一端連接到掃描器背後的 USB連接埠。如圖 4-37。 (2)將 USB纜線長方形的一端連接到電腦上其中一個 USB埠中。如圖 4-38。 (3)將電源線暨變壓器的一端連接至掃描器背後的電源插孔內。如圖 4-39。 (4)將電源線暨變壓器的另一端 (即插頭 )連接到插座上。如圖 4-40。 (5)掃描器開啟後,系統會出現掃描器已經安裝成功的提示。 (6)當然,有些時候掃描設備是需要先安裝驅動程式的,這時只要按照機器所附的 CD內驅動程式安裝步驟來執行安裝即可。

  49. 4.2.4 影像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續) 2.數位攝影機安裝 數位攝影機的安裝十分簡易,只要將影像輸出接頭插入電腦「 USB」或「IEEE 1394」的插孔中即可。如圖 4-41所示。 圖 4-41 數位攝影機簡易安裝

  50. 4.2.4 影像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續) 3.網路攝影機安裝 網路攝影機的簡易安裝類似圖 4-41,將數位攝影機改成網路攝影機,其他接線都相同。此外,網路攝影機的安裝,也會包括安裝驅動程式,只要插入安裝光碟,按照步驟指示安裝即可。如果在安裝網路攝影機軟體過程中,網路攝影機的 USB線沒有適當處置,可能會無法正常使用。這種情況下,可以依據下面步驟重新安裝: (1)選擇「開始」→「設定」→「控制台」→「新增/移除程式」,移除所有現存的網路攝影機相關軟體。 (2)拔除電腦的網路攝影機 USB線,並重新開啟電腦。 (3)插入網路攝影機驅動程式安裝光碟,只要按照光碟教導步驟執行安裝即可。 (4)根據指示接上 Webcam (網路攝影機 )。 使用時,將網路攝影機之影像輸出接頭直接插入主機後面的 USB插孔後即可使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