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论教学能力的十大关系 -- 教师职业发展视角

论教学能力的十大关系 -- 教师职业发展视角. 李淑静(北京大学) July 24, 2012. 题目的由来. 仿毛泽东主席 “论十大关系”,联想轨迹透露了报告人的成长背景 “ 论”、“十”、“大”均有待商榷,一来比较吸引眼球,二来建立一个框架便于分享个人感悟 更稳妥的题目或许是“与教学能力相关的若干问题探讨”. 教学大赛回顾. 夺得总决赛一等奖的两位选手均为青年男教师,分别来自武汉大学(综合组)与天津财经大学(视听说组),后者还获得特别奖。 两组获得二等奖的共六名选手全部为年轻女教师,来自北京( 2 )、江苏、广东、安徽和福建赛区。

virote
Download Presentation

论教学能力的十大关系 -- 教师职业发展视角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论教学能力的十大关系 --教师职业发展视角 李淑静(北京大学) July 24, 2012

  2. 题目的由来 仿毛泽东主席 “论十大关系”,联想轨迹透露了报告人的成长背景 “论”、“十”、“大”均有待商榷,一来比较吸引眼球,二来建立一个框架便于分享个人感悟 更稳妥的题目或许是“与教学能力相关的若干问题探讨”

  3. 教学大赛回顾 夺得总决赛一等奖的两位选手均为青年男教师,分别来自武汉大学(综合组)与天津财经大学(视听说组),后者还获得特别奖。 两组获得二等奖的共六名选手全部为年轻女教师,来自北京(2)、江苏、广东、安徽和福建赛区。 两组进入总决赛的男女比例均为3:7

  4. 教学大赛比什么?(1) 授课环节评分标准: 教学目标:包括目标的设立、教学重点的确定、难点的阐释等; 教学设计:包括一堂课的起承转合、重点性和完整性 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解、问题解答,能否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并合理使用多媒体等手段; 教学效果:包括教学目的能否实现,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综合素质:包括英语基本功、课堂驾驭能力、教学风采等。

  5. 教学大赛比什么?(2) 说课环节评分标准: 选手语言表述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选手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包括对文本重点、难点的确定和处理能力; 选手能否结合文本选择恰当的教学理念,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选手对课堂环节的设计能力;(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紧扣教学材料进行语言教学)。 选手通过说课体现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教学手段,以及可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选手在说课中是否很好地体现语言教学规律并在特定方面有所创新。

  6. 大赛反映的问题及对策 束定芳(外语界2010-6)针对首届大赛发现如下问题: 课堂教学目标意识缺乏(有无明确的目标、是什么?是否切合学生实际需求?是否重点/难点?除语言结构外,是否还能兼顾交流技能、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等等?) 课堂师生互动不够(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关注和反馈不够,学生实践机会少) 课堂教学结构雷同(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课堂组织方式、示范、解决学生困难、培养学习策略、展示学习成果方面做得不够,对教材的简单重复和展示居多,也包括PPT) 课内外结合不够(对课外学习的引导和检测不够,不足以取得应有成效) 教师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待加强(比如语言基本功、跨文化交际意识、知识面、对学生的理解、对课堂的驾驭等;语言和文化积淀深厚、性格开朗、善解人意、幽默大方的人格魅力,才具备完成教学目标的能力)

  7. 大赛反映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改进? 束定芳(2005)总结外语课堂教学的五大功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培训学生学习策略 提供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

  8. 大赛反映的问题及对策 秦秀白(中国外语2010-6)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引介如下观点: 李观仪(2005):合格的英语教师首先必须有坚实的英语基础,有良好的听说读写技能。最基础的准确流利的语音语调、全面的语法知识、一定量的词汇、应付自如的听读技能和流畅得体的说写技能是最根本的要求。 史耕山、周燕(2009):英语老师首先要英语好,这是老教师们的共识。 刘润清、戴曼纯(2003):合格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语言基本功,其次是教学效果好和科研能力较强,然后才是能理论联系实际、有合作精神及责任感等。 秦秀白:外语教师自身的语言功底、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教学能力和敬业精神是做一个好的外语教师立身立业之本,属于“内功”。“内功”才是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9. 大赛反映的问题及对策 本届大赛选手的进步表现在: 教学目标意识增强 培养学习策略的意识增强 教师的语言基本功整体水平提高

  10. 大赛反映的问题及对策 反例举证专家观点: 1)关于教学目标 偏离了教学材料而训练某项技能(如how to write complex sentences) 偏离了教学材料而拓展词汇与知识(如pesticide) 目标、逻辑混乱(如aids课堂小结)

  11. 大赛反映的问题及对策 反例举证专家观点: 2)关于师生互动 片面突出互动,会削弱对主题和语言目标的关注(如pesticides一课的mini play, 学生只能说yes; 再如Lie一课的lie detecting game, 学生语言输出也是yes-no) 如何对学生反馈?如何激励学生?有低幼化倾向(you are so clever, bravo)。很少听到追问,也许是担心时间不够,但是有时追问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赏识。 如何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或其它问题?没有听到,一是因为互动本来就少,二是听课学生来自上外英语专业二年级,英语基础好,所教授内容总体说来对他们太简单。

  12. 大赛反映的问题及对策 反例举证专家观点: 3)关于教学设计 对教学对象没有明确定位导致教学难点重点把握不好, 对学生差异没有考虑,因而在练习设计上没有区分。 面对大学生,是否lead-in都需用图片?是否用电影就一定能激发学习兴趣?契合他们的智力水平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兴趣。 如何平衡实际教学与参赛?有时出于对评委的面面俱到的照顾,会设计出一些画蛇添足的环节,比如板书、比如所有技能的专项活动、比如导入时过多的使用图画、比如提问后自己作答。

  13. 大赛反映的问题及对策 反例举证专家观点: 4) 关于课外拓展学习 有指导/无指导的assignments各占一半,明确将如何检测作业的不多

  14. 大赛反映的问题及对策 反例举证专家观点: 5)关于语言基本功 语言表达有明显困难(词汇少)、教学语言(语法语音居多)出现较多或较严重错误(如advertisement, you may wondering, they lack of, what reason causes the major problem?, I’m married another man, congratulations on you) 听不懂评委提问(说课环节) 对教学材料理解不准确、不全面(说课环节常见,暴露了基本功的不足) 除了以上所举三个教学目标出现严重偏离的例子之外,语言基本功与选手的得分呈现一种正相关的趋势。

  15. 大赛反映的问题及对策 选手(或许是大学英语教师群体中)普遍的语音问题: Idea, china, diploma, method, cuba, America, analogy, ridiculous, famous, focus, was, Phillips, list/reveal Virtual world, very, obviously Usually, measure 重音问题如contribute, defects 另有语速太快问题、停顿不足问题,更像是在演讲,不像上课。

  16. 分享--选手赛后总结-1 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典型的议论文思路下,我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细节是文章标题,因为与《哈姆雷特》中的著名语句结构相似(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因此我在准备时重新温习了这本书,也希望上课时鼓励学生们通过阅读此书的相关章节而得到启发。

  17. 分享--选手赛后总结-2 第二部分,即论证部分是本节课的授课重点与难点,我受到英国逻辑学家Stephen Toulmin的 The Uses of Argument (1958)一书的启发,试着将The Toulmin Model of Argument运用到对议论文的分析中去,即得到以下几个分析角度:事例,数据或事实性信息,引语和感情诉求。考虑到过渡词汇在论证过程中起到的指示性作用和中国学生在过渡词汇使用方面较为薄弱这一事实,我又增加了过渡词句这一方面,并从这一方面着手对文章论证进行分析。

  18. 分享--选手赛后总结-3 第三部分的结论水到渠成,并有适当扩展,从医药领域的诚信问题扩展到了法律届、政府部门等的诚信问题,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同时也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忧国忧民,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

  19. 分享--选手赛后总结-4 至此,授课环节主要针对的是议论文阅读这一输入型能力的提高。 为了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利用所学的新模式:对议论文进行整体分析的模式和The Toulmin Model of Argument,我将这一模式做了调整,成为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可参考的思路,为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这一较为复杂、较难提高的能力做了充分的铺垫和预防性的输入,避免学生写作时信马由缰,使学生们感觉到他们已经充分准备好开始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这时,作业以写作的形式出现就顺理成章了。

  20. 分享--选手赛后总结-5 补充资料方面,我为学生提供了书籍、电视剧和网络三种形式的补充资料,对提高学生们完成补充阅读练习的积极性有帮助,避免补充阅读成为教师的无效付出。 除了创作型写作,另外一项写作任务是反思性写作,帮助学生使用元认知能力对学习方法进行思考、整理和总结,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

  21. 分享--选手赛后总结-6 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如果单纯就词汇、搭配和语法而言,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并非难事,甚至只是一个需要死记硬背的负担,不少学生因此视基础英语课为鸡肋,应对考试则采用突击和强化复习的办法,成绩却也差强人意,当英语课成为往事时又会表现出对英语水平不满的怅然。 对这些学生而言,英语学习没有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而仅仅止步于达到某些水平考试的要求,英语学习的实质也没有突破语言本身,没有触及英语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和思想精髓。

  22. 分享--选手赛后总结-7 当信息本身的价值远不如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整合等能力所体现的价值时,教师角色在信息科技时代就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 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中,我鼓励让学生成为自己的“授业”者,体会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会总结语言学习规律,明晰语言现象之间复杂的逻辑关系,应对智力上的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语言学习的进步,体会极大的成就感;而将教师视为学生的“传道者”和“解惑者”,以主教材为核心,带领学生涉猎英语世界的文化、历史、文学、时事等,给学生们以人文关怀,加深英语课的底蕴,让英语这一基本工具为他们展示出更辽阔的知识世界,激励他们开拓出更宽广的学习之路。

  23. 小结:为师之道,学思结合、内外兼修 相对于展示出来的教学过程,语言基本功和学科/百科/文化/跨文化知识是教师的内在; 相对于流利得体的语言表达和娴熟的教学技能,教学理念和人文情怀是教师的内在。 成就一个优秀教师的当然是他/她的内在,但我们如何能看到这内在,好向他/她学习呢?日久见人心的积累式观察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方式,而通过阅读其反思也可观得一些内在。 如何提升内在,达到内外兼修呢?孔子启发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做学习型教师和反思型教师,学思结合方能不罔不殆。这条教师发展之路要成为可持续的,根本动力还来自热爱。让我们热爱、学习、思考、交流、提高。

  24. 反刍:教学能力与什么相关? 由教学大赛出发,我们思考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内涵 我们尝试换个角度,对如前汇报的专家意见、大赛观察、赛后反思中的重要观点加以梳理,加深理解,明确努力方向。 试论十个关系,作为下节内容。

  25. 1)与职业规划、职业认同的关系 《纲要》: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职业规划:激发教师对教学事业的热爱、内在兴趣、责任感和自信心,产生深层次、可持续的发展动力、热情,使教师明确发展方向和途径,更自觉地努力;不仅仅视作生存“饭碗”,不陷于“倦怠”而无法自拔。 职业认同:影响教师的效能和职业发展,影响教师参与教改的能力和意愿,影响教师对教学和课堂行为的理解。

  26. 2)与目的语知识及能力的关系 优秀英语教师首先是优秀的英语学习者,对所教授内容有准确的把握和综合运用能力,即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 参见P8所引学者观点 解决“基本功”问题

  27. 3)与外语教学专业知识的关系 课程论知识:教什么?英语教育的内在目标?课程建设的理论和路径?(如我国义务教育对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对工具性专业性人文性的要求) 教学法知识:怎么教?主要流派?理念?有哪些环节?什么策略?怎样合理运用?

  28. 文秋芳(2012):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文秋芳(2012):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 挑战:学生发展需求变化(高中新课标颁布实施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第二大经济体凸显的人才缺口)、学科发展需求变化(ELF取代EFL为标准) 对策:大学阶段英语必修,但提供选择(技能目标可选、课程类型可选) ELF教学内容: 语言(本族、非本族、本土)、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即对待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包容性、灵活性)、语用(培养随机应变或在线生成恰当策略的能力)可参见“英语国际语的教学框架”一文(文秋芳2012)

  29. 4)与教师知识面的关系 除了语言、教学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的百科知识、人文素养、跨文化知识等构成了其知识面。 宽广的知识面可使教师善用比喻和联想,调动更多资源传道授业解惑,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其学习兴趣。 (explain, demonstrate, inspire)

  30. 5)与教师情商(性格)的关系 对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敏感度 对待学生、处理突发(关键)事件的能力 幽默、同情、共情的能力

  31. 6)与教学对象的关系 侧重传统道德:为人师表、教学相长、亦师亦友 侧重情感交流:知心姐姐、爱心妈妈、铁哥们儿 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了解其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流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人生观、学习观、人才观等等,

  32. 7)与教材的关系 选用或编写教材的标准:参见王守仁报告(20120710) 1)体现人文性时代性规律性实效性国际性 2)体现高等教育特点、结合工具性专业性人文性、包含中国元素、符合学科需求 3)明确教学目标要求、贴近学生生活思想、遵循语言学习规律、适合课堂教学实际 4)intellectually stimulating, linguistically challenging, academically fascinating, lifelong rewarding 在操作层面,教师可选用规律性突出的材料,再随时补充以时代性突出的材料

  33. 8)与教育信息技术的关系 技术能做到的、学生可自主做到的,教师可以不教 计算机网络加课堂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教育技术 信息化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参见张丹丹(P22)

  34. 9)与教学团队、教学社区的关系 教师的发展不仅是个人的选择,还受到制度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等影响 教学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赖于在Community of Practice中如同伴辅导、合作教学、同伴观察、教师支持小组、教学工作坊等合作活动

  35. 10)与教师科研能力的关系 科研能力(或学术能力)是教师发展中另一个核心问题,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师的短板,其成果较易量化,更直接地影响教师切身利益,成为困扰 可鼓励、引导教师关注前述9个关系,从中发现真正的问题,再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关理论,联系实际,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实事求是,有效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教师踏上教研并进的最佳发展之路 理论知识实践化,实践经验理论化(Tsui, 2003)符合学校(学科)及教师个人专业发展长远利益

  36. 夏纪梅(2012):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难点与出路夏纪梅(2012):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难点与出路 参与性、反思性、研讨型、交流互助型教师培训 接纳一线教师应用性研究范式:基于课堂的、围绕学生的、针对教师的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教学日志等。 只要能反映活生生的教学人或课堂人,有故事、有情节、有理念、有反思、有经验、有教训、有血有肉,都应当成为教学研究的内容而得到肯定和接纳(呼吁质性研究)。 没有数据支撑的、非量化的研究不等于没有科研价值(或有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的价值和意义)。

  37. 认识这些关系的意义 对不同关系的擅长,形成教师的个性特色 在此分享关系论认识框架,它帮助我“一日三省吾身”,不断认识自己、明确努力方向、树立自信:取长补短?扬长避短?统筹兼顾?也帮助我认识他人,强化团队合作意识,探索合作方式 它帮助我(作为管理者)进行个性化管理、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从不同角度激励、帮助教师,避免一把尺量众人

  38. 各种关系的优先级 根据经验,构成教师业务水平的主要成分如语言知识和教学专业知识以及对教学的热爱和责任心更重要些 从人生价值、幸福感的角度,教师的成功不取决于获过什么奖、发过什么论文,而是由学生的成长、成功和分享带来的 胡壮麟先生作为典范 发展的路不只一条:人人皆有可能成为优秀教师

  39. 结语:在改革中求发展 以人为本。当前大学英语教师队伍面对教学改革洪流常处弱势,有历史的原因,我们呼吁制度的人文关怀。 事在人为。改革带来的困难只能通过改革克服:“通过构建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通过进行课程建设增强教师适应能力、通过推进教学改革增强教师科研能力、通过提升教师学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王守仁2012)。路径:参与、开课、研究、学习。 教学能力这个枢纽连接的各种关系,向我们展示了教师发展的种种可能路径。 各位,Action! Just do it!

  40. Thank yo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