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第三章 环境管理的对象 、内容与手段

第三章 环境管理的对象 、内容与手段. -、环境管理的对象 (一) 个人 个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通过生产劳动或购买去获得用于消费的物品。消费物品在使用或废弃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各种不利影响。 (二) 企业 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其主要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状态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 政府

wanda-ortiz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环境管理的对象 、内容与手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 -、环境管理的对象 (一)个人 个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通过生产劳动或购买去获得用于消费的物品。消费物品在使用或废弃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各种不利影响。 (二)企业 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其主要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状态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2. (三)政府 政府是政治、经济活动的主体,其行为方式和内容包容极广。无论是在提供公共事业和服务,在重要行业实行国家垄断,还是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等方面,政府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它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且不宜察觉,可能会对环境产生难以估计的巨大负面影响。 要解决政府决策行为对环境的损坏或不利影响,关键在于促进宏观决策与规划的科学化。

  3. 二、环境管理的主体 上世纪中叶,“公害”事件频发,成千上万的人被夺去了生命,不仅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公众的身心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人们要求保护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对环境管理的讨论成为公众和学者普遍关注的话题,其中,“由谁来管”成为争论的一个核心问题。 为解决环境管理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有学者提出了“公共委托”的理论,认为国家作为全体国民利益的代表,在维护公众环境利益上负有主要责任,应是开展环境管理的主体。

  4. 上海市“三分钱模式”治理“白色污染” 原先漂浮在黄浦江上、遗弃在铁路两旁、散落在大街小巷的一次性塑料饭盒,如今已经难觅踪影。上海5年来共回收一次性塑料饭盒12亿多个,合6854吨。上海市环卫局提供的情况表明,这一成效有赖于上海施行的“3分钱管理策略”。 据介绍,上海自2000年颁布实施了《一次性塑料饭盒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管理部门向一次性塑料饭盒生产厂家按每个3分钱收取污染治理费,作为回收利用的经费。其中,1分钱用来支付回收者的劳务费, 另1分钱是处理公司处置的补贴,第三分钱是管理部门的管理费和执法成本。   这一举措有效激励了回收的积极性。目前,上海一次性塑料饭盒从生产、回收到再利用已基本形成了产业链,回收来的饭盒被送到再生利用工厂。“白色污染”变成了紧俏的资源,由废弃饭盒加工成的再生塑料粒子,可制成建材、塑料外壳、鞋跟、文具等,产品供不应求。上海5年来制造再生粒子3687吨,再生塑料粒子也从每吨800元升至每吨数千元。鉴于一次性塑料饭盒回收再利用成效显著,发泡塑料杯、泡沫面碗和托盘等多种新白色废弃物也已陆续纳入上海回收再利用的范围。

  5. 三、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环境质量管理 指对保证人类生存和健康所必须的环境质量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其核心是防止环境要素的污染,管理依据为环境质量标准。 (二)生态环境管理 • 生态问题 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所进行的管理,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锐减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其目的在于防止生态受到进一步破坏,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 自然资源 对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所进行的管理,减少其 过度消耗或不断衰退趋势,实现可持续利用。

  6. 生态破坏

  7. 西部的沙尘暴

  8. 可再生的资源 资源由于处在无休止地循环交换之中,它们生生不息,可被人类反复利用,则称为可再生的资源。

  9. 不可再生的资源 一般在岩石圈表层或其内部,是地球亿万年演化的产物,被取用消耗后,在人类有限的生命时间范围内,是不能再次形成的。 煤炭 石棉

  10. 我国能源探明储量和可开发年限

  11. 四、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行政手段 行政机构以行政管理方式直接作用于管理对象的手段。日常环境管理工作中,行政手段通常包括:制定环境方针、环境政策、建立环境管理制度与管理机构等。 (二)法律手段 指管理者代表国家和政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对社会行为进行规范管理的手段。 (三)经济手段 运用价格、税收、补贴、押金、收费、罚款等经济杠杆,引导和刺激社会经济活动主体主动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措施。

  12. 中国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 环境保护单行法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环 境 保 护 法 宪 法 环保地方法规 环境标准 环境保护国际公约 其他相关法规

  13. 四、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四)宣传教育手段运用各种形式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以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和专业知识的手段。环境教育包括专业教育、基础教育、公众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四种形式。 (五)科技手段 通过培养科技队伍、加大科研投入以及发展环保产业等措施,提高国家环境保护科学与技术水平。

  14. 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简介 中华环保世纪行是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牵头,会同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14个部委联合组织的大型环保宣传活动。该活动的宗旨是:大力宣传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以法律为武器,宣扬执法好典型,批评违法行为,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和促使解决重大环境问题,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环境意识。 该活动自1993年开始到2007年,每年都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活动。分别是:向环境污染宣战、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命之水、保护资源永续利用、建设万里文明海疆、爱我黄河、西部开发生态行、保护长江生命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林业建设,再造秀美山川、珍惜每一寸土地、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推动节能减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活动组织中央新闻媒体的记者,深入现场,调研采访,充分发挥了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作用,推动了有关重大环境与资源问题的解决,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华环保世纪行已成为社会公众共认同和关注的宣传舆论品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