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第十章 宋元时代的改革思潮与儒家政治思想的新发展

第十章 宋元时代的改革思潮与儒家政治思想的新发展. 本章重点提示. 学习要点 1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A 2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影响 B. 一、三教合一(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受到严峻挑战。 隋唐时期,儒学发展更辉煌。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在融会的趋势中向理学发展。 到宋代出现 新儒学体系 ,即理学。. 二、程朱理学. 理学 是儒、道、佛三家学说思想融合的产物,以“理”和“天理”为核心,更具理论化、思辨化。. 二、程朱理学.

weld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章 宋元时代的改革思潮与儒家政治思想的新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宋元时代的改革思潮与儒家政治思想的新发展

  2. 本章重点提示 • 学习要点 1.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A 2.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影响B

  3. 一、三教合一(背景) •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受到严峻挑战。 • 隋唐时期,儒学发展更辉煌。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在融会的趋势中向理学发展。 • 到宋代出现新儒学体系,即理学。

  4. 二、程朱理学 • 理学是儒、道、佛三家学说思想融合的产物,以“理”和“天理”为核心,更具理论化、思辨化。

  5. 二、程朱理学 • 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 影响:程朱理学,特别是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还远及日本、朝鲜和欧洲,形成“朱子学”学派。

  6. 二、程朱理学基本主张 • 理是世界的本源,万物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学的核心思想) •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 “格物致知”—体会知识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

  7. 三、陆王心学--把理学发展到新阶段 • 陆九渊——南宋理学家 • 认为“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提出“发明本心”(发:产生于;明:懂得;本心,自己的内心) • 通过内心反省体会“理”,反对格物致知(接触体会)

  8. 三、陆王心学--把理学发展到新阶段 • 王阳明(王守仁)——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 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宣扬“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 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的思想。

  9. 陆九渊 南宋思想家, 人称象山先生。 王守仁 明思想家, 世称阳明先生。

  10. 宋明理学的影响 • 对后世政治生活、文化教育、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 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11.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共同点: 1、内容相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 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12.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13. 第十一章 明清政治思想的裂变与反思思潮

  14. 本章重点提示 •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 学习要点 1.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A 2.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B

  15. 明清思想变革的背景 •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缓慢地发展 • 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束缚人们的思想 • 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

  16. 一、“异端”李贽 • 李贽——明代后期人,具有“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著作有《焚书》《藏书》等。 • 进步主张: 批判理学,否定孔孟学说和“四书五经” 批判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自由发展 提出“万物皆生于两” • 李贽思想的意义: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纲常名教和封建迂腐的伦理道德,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

  17. 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晋江人,回族。祖辈世代经商,少年求学,26岁中举。从30 – 54岁,先后任河南共城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国家学府教师)、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和云南姚安知府等职。在二十多年的官场生活中,不与腐败的官僚同流合污,集中精力于研究学问和讲学活动,常与上司抵触。辞官后,先在湖北黄安居住三年,后来隐居麻城龙湖芝佛院,在那里住了近二十年,专心从事讲学和著述。由于其言论著作,猛烈抨击了纲常礼教和孔孟,统治阶级把他视为“洪水猛兽”,屡次加以迫害。万历二十八年(1600),反动势力纠集流氓打手,以“维持风化”为名,拆毁芝佛院,将他驱逐出境。三十年(1602),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在通州把他逮捕下狱,并下令禁毁他的著作。当时李贽已76岁,病得很严重,听说明政府还要把他押回福建原籍,就在狱中自刎而死。李贽著作很多,重要的有《焚书》、《藏书》、《续焚书》、《续藏书》等,明清两朝均被列为禁书。 李 贽

  18. 王夫之(1619 – 1692),字而农 , 号姜斋 , 湖 南衡阳人。1643年,农民起义军势力非常壮大 , 张献忠曾邀他参加农民军,他拒绝了。1644年 , 清兵入关,不断往南推进,王夫之在衡山起兵抗 清。兵败,逃到广东肇庆,效力于南明桂王政权, 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深表不满。不久 , 他见大势已去,辞职还乡,长期住在湖南湘西苗 瑶山区。他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 人 称船山先生。代表作有《张子正蒙注》、《周易 外传》、《读四书大全说》、《思问录》、《黄 书》、《噩梦》和《读通鉴论》等。 王 夫 之

  19. 黄宗羲(1610 – 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曾参加浙江南明鲁王政权的抗清斗争。鲁王政权挫败以后,长期在故乡隐居。他的著作很多,最著名的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等。 《明夷待访录》是在1663年写成的一本字数不多的著作,但是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民主思想,因此被清政府长期列为禁书。他抨击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天子应该“公其是非于学校”,企图通过加强法治、加强学校舆论来限制君权。此外,他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主张。他的思想对垂死的封建制度是个有力的冲击,对我国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积极的影响。 《明夷待访录》 黄 宗 羲

  20.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 共同进步主张: 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限制君权的理论与设想

  21.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意义 • 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主思潮以深刻启迪,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 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刻,治学方法开启清代考证之风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