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 旗魚 鮪魚. 鰭鮪. 鰭鮪( Thunnus alalunga ) 英文名: Albacore 俗名: 白肉串 分類上屬鱸目、鯖科、鮪屬。 體背藍黑、腹部銀白色,胸鰭特長且超過臀鰭是最明顯之特徵,因此名為長鰭鮪。廣範分布於三大洋之熱帶、溫帶海域,北緯可達 45~50 度間,南緯可達 30~40 度間之海域,惟赤道南北緯 10 度間較少發現其蹤跡。一般約體長 40~100 公分間。其棲息之溫範圍在 10~28℃ 之間,而最適水溫為 10~20℃ 之冷水域。. 南方黑鮪( Thunnus maccoyii ).

wern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海洋生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海洋生物 • 旗魚 • 鮪魚

  2. 鰭鮪 鰭鮪(Thunnus alalunga) 英文名: Albacore 俗名: 白肉串 分類上屬鱸目、鯖科、鮪屬。體背藍黑、腹部銀白色,胸鰭特長且超過臀鰭是最明顯之特徵,因此名為長鰭鮪。廣範分布於三大洋之熱帶、溫帶海域,北緯可達45~50度間,南緯可達30~40度間之海域,惟赤道南北緯10度間較少發現其蹤跡。一般約體長40~100公分間。其棲息之溫範圍在10~28℃之間,而最適水溫為10~20℃之冷水域。

  3. 南方黑鮪(Thunnus maccoyii) 英文名: Southern Bluefin Tuna 俗名: 油串 分類上屬鱸目、鯖科、鮪屬。南方黑鮪主要分布在三大洋南緯30~50度之間的溫帶水域,屬高度洄游魚種,體長最大可達225公分、體重達200公斤以上。在印度洋區其平均體長範圍在160~200公分之間。南方黑鮪與黑鮪外形上主要之差別為南方黑鮪之胸鰭較長、尾部之隆起稜為黃色。較常出現之覓食場所多在20℃以下之冷水域,最適水溫約在10℃至15℃之間。目前所知之產卵場在爪哇、印尼南部與澳洲西北部海域。

  4. 大目鮪(Thunnus obesus) • 英文名: Bigeye Tuna • 俗名: 大目串、短鮪 • 分類上屬鱸目、鯖科、鮪屬。頭高眼大是其最明顯之特徵。大目鮪廣範分布於三大洋之熱帶、亞熱帶海域,約為南、北緯40度間之海域。體長最大可達200公分、體重200公斤以上。其適水溫範圍在10~15℃之間。肉色鮮紅柔軟,主要漁獲銷售市場為供應日本生魚片市場。

  5. 黃鰭鮪(Thunnus albacares ) • 英文名: Yellowfin Tuna • 俗名: 串仔 • 分類上屬鱸目、鯖科、鮪屬。體背藍黑、腹部銀白色,第二背鰭、臀鰭及各離鰭均為鮮黃色為最明顯之特徵,因此名為黃鰭鮪。廣範分布於三大洋之熱帶、亞熱帶海域,約為南、北緯40度間之海域。體長最大可達200公分、體重170公斤以上,一般約體長150公分。其棲息之溫範圍在18~31℃之間,最適水溫為19~26℃。主要棲息於水溫躍層以淺,夜間比白天更接近表層。

  6. 正鰹(Katsuwonus pelamis) • 英文名: Skipjack • 俗名: 煙仔、卓鯤 • 分類上屬鱸目、鯖科、正鮪屬。魚體呈紡垂狀,腹部銀白色,側線下方有4~10條暗灰色之條紋。一般體長約在80公分,體重約為8~10公斤。最大體長可達100公分、體重約30餘公斤。分布於三大洋熱帶及溫帶水域。正鰹常群聚於表層水域,魚群經常伴隨著漂浮物、鯨、鯊或其它鮪類,並且有跳躍、索餌及海面產生泡沫等特徵。由於群聚之特性因此成為圍網漁業主要之漁獲對象,以我國之大型圍網之漁獲組成而言,正鰹約占75%,黃鰭鮪約占25%。

  7. 黑鮪(Thunnus thynnus)      • 英文名: Northern Bluefin Tuna • 俗名: 黑甕串

  8. 劍旗魚( Xiphias gladius (Linnaaeus, 1758) ) • 英文名: Swordfish • 俗名: 旗魚舅、丁挽舅、樽 • 分類上屬鱸目、劍旗魚科、劍旗魚屬,全世界僅一屬一種。劍旗魚分布三大洋之熱帶、溫帶海域,有時甚至出現於寒帶海域。屬大洋性中上層洄游魚種。劍旗魚雖為暖水性之魚種,最適水溫為18~22℃,然而其可忍受5~27℃的水溫範圍,通常有表層至550米深之海中皆有其蹤跡。劍旗魚最大可達全長445cm、體重可達540kg,當體長達150~170cm時即達成熟之年齡。

  9. 紅肉旗魚(Tetrapterus audax) • 英文名: Striped marlin • 俗名: 正旗魚、紅目旗魚、紅目丁挽 • 分類上屬鱸目、正旗魚科、四鰭旗魚屬。紅肉旗魚分布熱帶、亞熱帶海域。體側扁而修長,尾鰭大而呈半月型,屬大洋性中上層洄游魚種,稚魚之迴游成長範圍極廣。一般體長可達200~320公分。

  10. 雨傘旗魚(Istiophorus platypterus ; Istiophorus albicans) • 英文名: Sailfish • 俗名: 芭焦旗魚、破雨傘、雨傘魚、帆魚 • 分類上屬鱸目、正旗魚科、旗魚屬。雨傘旗魚分布三大洋之熱帶、亞熱帶海域,印度洋、太平洋之雨傘旗魚與大西洋為同屬不同種。其最名顯之形態特徵為其背鰭張開有如一張傘面,並有若干黑點。最大體長可達340公分,一般約220~280公分。

  11. 正鰹(Katsuwonus pelamis) • 英文名: Skipjack • 俗名: 煙仔、卓鯤 • 分類上屬鱸目、鯖科、正鮪屬。魚體呈紡垂狀,腹部銀白色,側線下方有4~10條暗灰色之條紋。一般體長約在80公分,體重約為8~10公斤。最大體長可達100公分、體重約30餘公斤。分布於三大洋熱帶及溫帶水域。正鰹常群聚於表層水域,魚群經常伴隨著漂浮物、鯨、鯊或其它鮪類,並且有跳躍、索餌及海面產生泡沫等特徵。由於群聚之特性因此成為圍網漁業主要之漁獲對象,以我國之大型圍網之漁獲組成而言,正鰹約占75%,黃鰭鮪約占25%。

  12. 黑皮旗魚(Makaira mazara ; Makaira nigricans) • 英文名: Blue marlin • 俗名: 鐵皮丁挽、黑皮槍魚、油旗魚、鐵皮、烏皮 • 分類上屬鱸目、正旗魚科、槍魚屬。黑皮旗魚分布印度洋及太平洋之熱帶、亞熱帶海域,出現於大西洋之黑皮旗魚為同屬異種之Atlantic blue marlin。黑皮旗魚為旗魚類中熱帶性最強之魚種,一般在赤道流及赤道反流海域中洄游較多。體長約200~300公分。

  13. 立翅旗魚 (白皮) (Makaira indica) • 英文名: Black marlin • 俗名: 立翅旗魚、白皮丁挽、翹翅仔、闊胸仔 • 分類上屬鱸目、正旗魚科、槍魚屬。白皮旗魚分布印度洋及太平洋之熱帶、亞熱帶海域,一部份出現於大西洋東岸。白皮旗魚之形態特徵之一為胸鰭僵硬並與體軸保持垂直之直立狀,因此有立翅旗魚、翹翅仔之稱。其英文俗名black marlin 與中文名所稱白皮旗魚相反。

  14. 台灣石[魚賓] • 俗稱:石斑、石冰仔分佈:德基至高美特性:有2對鬚,體側有7條黑色橫帶,體色黃綠色至灰黑,鰭末略帶橙紅,棲息湍流水域,雜食性,雌雄魚都有追星,雌魚腹部較圓,雄於體型狹長。數量頗多,為溪釣最受歡迎的對象,但魚卵有毒,不可誤食。本種為台灣特有種。

  15.  我就是虎鯨,最美的就是我,自我簡介如下: 我就是虎鯨,最美的就是我,自我簡介如下: 體型: 雌鯨成體約 8.5~公尺,雄鯨約~ 9.8公尺 體重: 約 7.5~10公噸 特徵:背鰭明顯高大,吻鈍而短,不明顯; 雄鰭大,卵圓形 ,眼後、尾鰭下及腹部呈現白色

  16. 長臂灰鯖鮫 Isurus paucus 具潛在危險性

  17. 食人鮫(大白鯊) Carcharodon carcharias 最危險的種類之一

  18. 象鮫 • Cetorhinus maximus • 體型龐大故具潛在危險性

  19. 戢齒砂鮫 • Eugomphodus taurus • 對潛水者具潛在危險性

  20. 鯨鮫 因體型龐大故具潛在危險性 Rhincodon typus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