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當前經濟發展情勢、問題與對策

當前經濟發展情勢、問題與對策.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執行長 江丙坤 博士 中華民國 90 年 5 月 14日. 目    錄.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參、 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肆、當前經濟問題及對策. 伍、結語.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一、台灣奇蹟. 經濟成長率 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1. 經濟快速成長,物價穩定. 9.8. 1.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2.近50年來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居世界第一. 中、韓、菲、日 1953 – 2000 平均經濟成長率. 2. 3. 我國. 國際比較. 30.

Download Presentation

當前經濟發展情勢、問題與對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當前經濟發展情勢、問題與對策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執行長 江丙坤 博士 中華民國 90 年 5 月 14日

  2. 目    錄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參、 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肆、當前經濟問題及對策 伍、結語

  3.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一、台灣奇蹟 經濟成長率 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1.經濟快速成長,物價穩定 9.8 1

  4.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2.近50年來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居世界第一 中、韓、菲、日 1953 – 2000 平均經濟成長率 2

  5. 3 我國 國際比較 30 25.7 10 9 25 8 5.5 7 20 5.3 6 4.2 15 5 9.5 8.5 4 10 5.5 5.3 4.7 3 5 2 1 0 0 日本 韓國 美國 巴西 新加坡 1964 1976 1999 中華民國 99 94 93 92 - 93 93 95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2. 所得均衡分配 所得最高群組的收入對最低群組的倍數

  6. 1976 99.3 1987 95.8 1999 84.9 78.6 67.4 54.5 23.5 15.5 1.5 比率 普及率 普及率 家用汽車 自有住宅 ( 彩色電視機 ﹪ ( ( ) ﹪ ﹪ ) )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3.生活普遍改善:家庭設備普及,自有住宅比率提高 4

  7. 億美元 外匯準備 〈2001年4月底〉 1484.0 3626 1760 1116.6 出口 1146 1117 20.4 日 本 大 陸 香 港 中華 民國 1085.8 672.1. 出超 307.5 547.2 161.0 進口 147.7 201.0 1970 1980 1985 1990 1995 註:中國大陸國外負債一千多億美元,而我國幾乎沒有外債。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4. 貿易快速發展,外匯存底累增〈目前排名世界第四位〉 1400 2000 5

  8.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5. 產業結構改善 1953 年 2000 年 農業 2.0% 農業 34.5% 服務業46.1% 工業 32.4% 服務業 65.6% 工業 19.4% 6

  9.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6.產業順利轉型 製造業生產結構變化 1986年 2000年 〈 951億美元〉 〈2714億美元〉 傳統工業18.1% 技術密集工業24.0% 傳統工業40.4% 技術密集工業47.9% 基礎工業34.0% 基礎工業 35.6% 7

  10.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6.產業順利轉型 出口商品結構變化 1986年 2000年 〈399億美元〉 〈1484億美元〉 低技術密集商品14.4% 高技術密集商品18.4% 低技術密集商品47.9% 高技術密集商品42.3% 中技術密集商品43.3% 中技術密集商品33.7% 8

  11.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7.產業快速升級 臺灣排名「世界第一」產品之變動 註:*表示以產值計算,**表示佔全球出口市場比例。 資料來源:1.天下雜誌,1984年10月 2.經濟部ITIS計劃 9

  12. 1 95 3年 4.9 40.6 每人GNP US$188 每人GNP US$196 〈NT$2019〉 3.5 1.9 16.7 1.2 GNP 出口 進口 ( 億美元 ) ) ) 億美元 億美元 ( ( 壹、台灣經濟發展經驗 二、中菲兩國經濟發展成果的比較 1.發展初期,國人赴菲做台勞 中華民國 菲律賓 10

  13. 2 0 0 0 年 菲律賓 每人GNP US$14,216 (NT$443967) 3144 11.2 8.1 每人GNP US$1170 1400 1484 3.9 917 3.0 381 314 出口 進口 1953-2000 失業率 GNP ( 億美元 ) ( 億美元 ) ( 億美元 ) 平均經濟成長率 % ( )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2.經濟發展成功,國人赴菲投資、觀光,菲勞來台 中華民國 11

  14.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三、臺灣經驗的秘訣 1.台灣經濟奇蹟原因分析 塑造安定的政經環境 堅 強 的 施 政 團 隊 施 政 理 念 前 瞻 完 整 的 引 進 資 金 、 技 術 、 鼓 勵 投 資 鼓 勵 創 業 , 扶 植 中 小 企 業 自 由 化 、 國 際 化 產 業 升 級 實施土地改革成功 培養勤勞高品質的人力資源 施 政 能 力 卓 越 信 賴 的 鼓勵創業精神與能力 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循序漸進,對症下藥的財經政策 12

  15.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2.財經政策的重要性 該做的時候,做對事情 危機變成轉機 財 經 政 策 該做的時候,沒做事情 景氣衰退 全民遭殃 該做的時候,做錯事情 不該做的時候,去做錯事情 13

  16. 外︵ 匯億 躉 消 準美 售 費 備元 增加率 增加率 金額 % ( )  ︶ % % 者 ( ) ( ) 1986 11.6 10.3 11.0 10.1 10.0 399 29.7 242 20.3 157 47.6 -3.3 0.7 2.66 463.1 1987 12.7 18.6 11.4 11.3 24.1 537 34.7 350 44.7 187 19.2 -3.3 0.5 1.97 767.5 1988 7.8 14.6 1989 8.2 14.8 20.7 21.4 10.8 663 9.3 523 5.2 140 27.7 -0.4 4.4 1.57 732.2 1990 5.4 7.6 24.5 36.6 -7.9 672 1.4 547 4.7 125 -11.0 -0.6 4.1 1.67 724.4 1991 7.6 9.2 23.0 6.6 3.7 762 13.3 629 14.9 133 6.6 0.2 3.6 1.51 824.1 1992 7.5 18.5 13.5 2.2 29.3 815 7.0 720 14.5 95 -28.9 -3.7 4.5 1.51 823.1 1993 7.0 12.0 18.1 -8.4 16.7 851 4.4 771 7.0 80 -15.1 2.5 2.9 1.45 835.7 1994 7.1 7.4 13.2 -11.9 10.3 930 9.3 853 10.8 77 -4.1 2.2 4.1 1.56 924.5 1995 6.4 7.3 3.2 -0.4 11.4 1,117 20.0 1,036 21.3 81 5.3 7.4 3.7 1.79 903.1 1996 6.1 1.7 -0.3 -2.0 3.4 1,159 3.9 1,024 -1.1 136 67.4 -1.0 3.1 2.60 880.4 1997 6.7 10.7 0.5 -4.3 18.6 1,221 5.3 1,144 11.8 77 -43.6 -0.5 0.9 2.72 835.0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一、1980年代中期以來經濟失衡 1.失衡原因:1986、1987年貿易出超擴大,造成台幣升值,外匯激增, 貨幣供給大幅增加,股、房市狂飆,形成泡沫經濟。 項目 固定資本形成年增率 物價 指數增 失 進出口貿易 億美元 ( ) % 加率 % 業 經 濟 ( ) ( ) 率 政 公營 民 出 口 進 口 出 超 成長率 % ( ) 增加率 年別 府 事業 間 金額 金額 % ( ) 21.8 -0.8 17.6 607 13.0 497 42.0 110 -41.2 -1.6 1.3 1.69 739.0 1998 4.6 8.0 0.1 4.4 11.8 1,106 -9.4 1,047 -8.5 59 -22.7 0.6 1.7 2.69 903.0 1999 5.4 1.8 3.6 13.3 -0.7 1,216 10.0 1,107 5.8 109 84.8 -4.5 0.2 2.92 1,062.0 2000 6.0 7.8 -3.5 -1.9 13.7 1 ,484 22.0 1,400 26.5 84 -23.3 1.8 1.3 2.99 1 ,067.4 14

  17. 環保、勞資抗爭 股價、房地產價格飆漲 2.經社失衡衍生的問題關聯圖(1980年代中期以來) 問題起源 問題發展 問題後果 國土資源配置不當 經濟面:總體經濟失衡 經濟法規制度 不合時宜 基礎建設不足 自由化、國際化進度落後 出口競爭力減退 出口擴張轉緩 國家競爭力減退 國內需求(公共、民間投資)不足 生產成本上升 貨幣供給 增加率偏高 輕工業 外移 貿易出超擴大 (超額儲蓄增加) 投資環境惡化 熱錢流入 投資意願低落 新臺幣升值 非經濟面:社會與政 治失衡 法規制度不健全 社會、政 治脫序 政治解嚴 政治不安定 治安惡化 工資上漲 立法效率不彰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15

  18.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3.政府適時採取因應措施 ─ 該做的時候,作對事情 政府除於1989年2月28日為消彌泡沫經濟,採取選擇性信用管制外,從 1980年代中開始一連串自由化、國際化措施,推動高科技產業發展,加 速產業結構升級。 億美元 重化及技術密集產業產值及佔製造業總產值比重 2224.1 % 1518.8 1793.1 1100.4 1681.7 573.5 1345.7 368.1 946.0 484.9 16

  19. 億美元 %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4.資金外流,未造成產業空洞化─ 1986年台幣開始升值,勞力密集產 業外移,15年來資金外流逾千億美元,但政府因應得當,失業率除921震災月 份外從未超過3%,產品出口值自1986年之399億美元增加到2000年之1484億美 元,累積出超達1650億美元。 重化及技術密集產業出口值及佔製造業出口值比重 17

  20.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5.日本的失敗 ─ 該做未做,該做又做錯 (1)泡沫經濟時未採取任何措施,造成銀行資金大量流入股 票及不動產市場,泡沫消滅後銀行被套牢資金達100兆 日圓。 (2)橋本首相於亞洲金融風暴發生時,為解決日本財政危機 ,採逆向操作,不降稅反而加稅(消費稅3%→5%),不增加 公共投資反而減少公共建設,造成今日日本經濟困境 ─ 橋本下台的主因。 (3)富士銀行研究報告,認為日本今天的危機,不是經濟危 機(產業競爭力強),是金融危機、信心危機。我們呢? (4)最近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日本經濟新聞問卷調查結果 發現,企業家共同理想的人選必須: 具備願景與遠見 (Vision) 將願景付諸實現的智慧及領導能力─小泉當 選原因。 1 2 18

  21.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危機背景 (1990-1995) 危機醞釀 (1996-1997/6) 危機爆發 (1997/7 - 現今 ) 區域經濟整合 各國經濟、金融 國 互動日益密切 際 金融自由化 歐美景氣 環 國際貿易及電子 好轉,利率 境 產品需求下降 上升 人民幣貶值 改 (由 1988年初1美元兌 美元升值, 變 人民幣3.7元貶至1994 日圓貶值 年之8.7元) 出口趨緩, 經濟 幣值高估, 引 進口增加, 資本 成長 競爭力下降 總 起 貿易逆差擴 匯率政策釘住美元 外流 趨緩 大 體 骨 牌 企業 經 舉債支持經濟高度 投資過度,企業負 倒閉 效 外債增加 濟 股 成長 債偏高 應 ( 如印尼外債約 失 ( 工資上揚, 貨幣 市 ( 失業 如馬來西亞1994至96年 1990至95年各國平均 , 1400億美元,馬 投資率均在40%以上,但 升高 衡 利率提高 遽貶 大 每年經濟成長率 : 泰 國外債約450億美 波 儲蓄率則介於32%至 國8.8%,馬國8.7%, 元,短期外債比 跌 37%之間。泰、菲之投資 及 物價 率亦多超過儲蓄率4%左 例亦高) 印尼8.3%,菲國2.7% ) 右。) 其 上揚 他 資本帳開放過速 利率 金融 國 金 ( 如 印尼於1979年即開放 機構 飆漲 外資大量流入 家 融 資本帳,各國外人投資股 停業 市比例多介於30%至 泡沫經濟破 政 49%間) 股市、房地產 滅後,房地 策 產價格下 價格飆漲,形 金融管理鬆散;政 不 跌, 銀行壞 成泡沫經濟 國內信用擴張 府,企業與金融機 帳增加 當 構關係密切 政治不安定 其 ( 如泰國於過去11年間換 他 了9任內閣、11位財長、 註 *: 人民幣除本次貶值外,之前亦由1988年之3.72元貶至1993年底之5.8元,貶幅約為36% 4位央行總裁) 二、亞洲金融風暴的挑戰: 1.亞洲金融風暴成因 歐美利率大 幅下降 ,資金 外流 19

  22. 日本 1.6 -2.5 0.2 3.4 4.1 4.7 -41.5 56.7 3.9 香港 5.0 -5.3 3.1 2.2 4.7 6.3 -43.8 98.2 11.3 新加坡 8.0 0.4 5.4 1.8 3.2 3.5 -61.9 134.2 10.5 菲律賓 5.2 -0.6 3.3 8.7 10.1 9 . 7 -74.6 26.2 -58.2 泰國 -1.7 -10.2 4.2 1.5 4.4 4.2 -88.0 95.9 -37.7 韓國 5.0 -5.8 10.7 2.6 6.8 6.3 -95.3 265.8 15.9 馬來西亞 7.5 -7.5 5.4 2.4 3.2 3.0 -96.5 86.9 -58.2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2.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 政府採取穩定股市、振興房市、擴大內需 等措施,1998年自由國家經濟成長率台灣一枝獨秀達4.6 %,失業率僅 2.7 %,1999年雖有921大地震,失業率仍在3.0 %之內。 單位:% 東亞國家經濟概況 匯率及股價變動率 經濟成長率 失業率 年 月底 年 月底 年 月底 199 7 6 ~ 199 8 6 ~ 199 7 6 ~ 1997 1998 1999 1997 1998 1999 年 月底 年 月底 年 月底 199 8 6 199 9 1 2 199 9 12 中華民國 6.7 4.6 5.4 2.7 2.7 2.9 -35.5 21.3 -17.8 印尼 4.7 -13.1 0.3 4.8 5.5 6.4 -122.1 161.7 -72.2 中國大陸 8.8 7.8 7.1 3.1 3.1 3.1 - - - 資料來源 : APEC 20

  23. 日本 香港 韓國 中華民國 泰國 印尼 新加坡 菲律賓 馬來西亞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1998年東亞國家經濟概況 21

  24.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3. 金融危機對中華民國衝擊相對較輕的原因 (1) 經濟體質健全 (2) 逐步漸進推動經濟及金融自由化 (3) 產業結構富彈性與韌性,以中小企業及高科技產業為主,具有 旺盛之創業精神 (4) 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事業在強化中小企業體質及促進科技 產業發展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5) 政府適時採取有效因應措施 22

  25. 經濟體質健全 :東亞各國多有鉅額外債 ;我國則外 ,外匯存底相對不足 債不多 ,外匯存底龐大。 外債 外匯準備 1544 1379 934 835 454 434 262 246 218 211 181 60 泰國 印尼 韓國 菲律賓 中華民國 馬來西亞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東亞國家之外債及外匯準備 年底 ( 1 9 9 7 ) 單位 :億美元 23

  26. 經濟體質健全 :東亞各國過度投資 ,我國則有超額儲蓄。 5.4 1.5 -1.7 -3.7 -6.2 -6.2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東亞各國超額儲蓄率 ( 1990-1996 年平均 ) 菲律賓 泰國 印尼 韓國 中華民國 馬來西亞 超額儲蓄率= 投資率 + 儲蓄率 24

  27.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政府措施 我國政府採行之因應措施 全球出口拓銷方案 擴大國內需求方案 勞工保險失業給付 穩定股市措施 協助企業取得經營資金 振興建築投資業 強化經濟體質方案 25

  28. 年別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金額 (新台幣億元) 成長率 (%) 貢獻度 (百分點) 金額 (新台幣億元) 成長率 (%) 貢獻度 (百分點) 金額 (新台幣億元) 成長率 (%) 貢獻度 (百分點) 國內需求 88,404 6.48 6.38 90,344 1.88 1.88 94,906 4.41 4.27 民間消費 53,342 6.52 3.88 56,413 5.37 3.25 60,219 5.55 3.36 政府消費 12,797 4.12 0.58 12,217 -6.49 -0.92 12,620 1.87 0.23 民間投資 13,855 11.80 1.75 13,629 -0.68 -0.11 15,260 13.68 2.05 公營事業投資 2,151 4.41 0.11 2,412 13.28 0.33 2,321 -1.91 -0.05 政府投資 5,033 0.09 0.01 5,207 3.64 0.21 4,989 -3.49 -0.20 存貨變動 1,226 - 0.05 466 - -0.89 -503 - -1.12 國外淨需求 986 - -1.81 2,555 - 3.54 1,953 - 1.71 商品及勞務輸出 42,742 2.41 1.17 44,861 11.90 5.65 52,493 17.33 8.73 減:商品及勞務輸 入 41,756 6.34 2.98 42,306 4.41 2.10 50,540 14.86 7.03 國內生產毛額 89,390 4.57 4.57 92,899 5.42 5.42 96,859 5.98 5.98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一、近三年經濟成長 ─ 亞洲金融風暴後經濟逐漸復甦,經濟成長仰 賴民間消費與投資 年別 項目 來源 2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29.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經濟成長來源 ─ 經濟成長主力是民間的活力 國內生產毛額 民間消費 政府消費 民間投資 公營事業投資 政府投資 輸出 輸入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27

  30.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二、2000年經濟成長 1.經濟成長預測值由盛而衰 1999年12月2000年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1年1月 2月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 28

  31.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2.各季經濟成長每況愈下 經 濟 成 長 概 況 單位:%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29

  32. 4.1 11.4 10.0 7.9 7.4 5.4 6.6 6.4 5.0 4.1 3.2 3.5 3.1 2.7 2.2 2.2 1.5 0.7 1.5 0.8 1.2 0.5 -0.1 -0.3 -0.8 -1.4 -3.6 -2.0 -4.0 -2.7 -5.3 -8.8 -10.0 經濟成長率 民間消費 政府消費 民間投資 公共投資 存貨增加 輸出 輸入 2000年第1季 2000年第2季 2000年第3季 2000年第4季 參 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 需求面經濟成長來源〈貢獻百分點〉 30

  33.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3. 2000年我國經濟成長率居四小龍之末 亞洲四小龍經濟成長概況 資料來源:主計處及新加坡、韓國、香港統計月報 31

  34. 2000年 2001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三、景氣衰退情形 1.經建會景氣對策信號急速下降 ─ 景氣對策信號由去年10月首度掉入景氣欠 佳的黃藍 燈區後急速下落,自12月起已連續4個月呈現景氣衰退的藍燈信號, 顯示 景氣持續低迷。 一年來景氣對策信號走勢圖 綜合判斷分數 紅燈〈景氣過熱〉 38 黃紅燈〈景氣活絡〉 32 綠燈〈景氣穩定〉 23 黃藍燈〈景氣欠佳〉 17 藍燈〈景氣衰退〉 資料來源:行政院經建會 32

  35. 2000年 2001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2.經建會領先指標指數創新低 ─ 一年來領先指標持續滑落迭創新低, 今年3月份指數連續第14個月下降並創1985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準。 領先指標指數概況表 1996年9月=100 領先指標指數 資料來源:行政院經建會 33

  36.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3.廠商景氣信心趨向悲觀 ─製造業廠商對景氣樂觀預期於去〈2000〉年2月達到最 高水準後,即反轉直下, 8、9月至年底間悲觀預期者遠超過樂觀預期者,今年1、2月雖較 顯樂觀,惟3月悲觀者再度超過樂觀者,顯示廠商對未來景氣續趨保守不樂觀。 經建會廠商景氣信心調查(3個月後) 轉壞 轉好 2000年 2001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34 資料來源:行政院經建會

  37.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台經院廠商景氣信心調查(6個月後) 轉好 轉壞 2000年 2001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 35

  38.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4.對外貿易從高度成長變為負成長 ─2000年出口1484億美元、進口1400億美 元,分別較上年增加22.0 % 及26.5 % ,貿易總額成長24.2 % ,為1989年以來最大增幅。惟 第四季以來出、進口成長趨緩,今年1-4月出口累計較上年同期衰退5.7 % ,至進口減幅達 11 % 。財政部預估今年我國出、進口將較去年衰減5%及7%,創下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以 來新低。 進出口金額較上年同月增長情形 2000年 2001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資料來源:財政部 36

  39.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5.工業生產成長轉趨疲軟 ─2000年全年工業生產雖較上年增加7.38 %,惟12月工業部門生產已轉為負成長。受到國際經濟景氣趨緩及國內需求不振的影響,工業生產衰退幅度持續擴大,累計今年第一季工業生產較上年同期衰退4.17 %,其中製造業減幅達4.95 %,創下1975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以來單季最大減幅。 工業部門生產變動情形 2000年 2001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3月 資料來源:經濟部 37

  40.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6.失業率節節竄高 ─ 景氣減緩與產業持續轉型嚴重衝擊國內就業市場。國內失業 自去年7月超過3 ﹪後就持續升高,至今年3月己飆升至3.98 ﹪,失業人數38萬人,其中因 工作場所歇業或業務緊縮而失業的人數16萬2千人,國內受失業波及的總人數高達93萬9千 人,持續創新高紀錄,顯示國內失業狀況空前嚴峻。 近一年來失業變動情形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38

  41.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7.民生痛苦指數攀升 ─失業率自去〈2000〉年7月突破 3% 的關卡後即持續升高,復加 上下半年的物價水準居高不下,致由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構成的民生痛苦指數不斷攀升, 更於今年一月創下高達5.8的歷史新高。 5.8 5.5 5.0 4.7 4.4 4.5 4.3 4.3 4.2 3.8 3.9 3.9 2.7 3.5 3.2 2000年 2001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39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42.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8.金融痛苦指數攀升 ─以股價跌幅與匯率貶值率加總計算的金融痛苦指數於去 年12月底達到63.2 % 的最高紀錄,亦高於亞洲金融風暴時期的水準。 % 1997年 1997年 1998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0年 2001年 6月底 12月底 6月底 12月底 12月底 5月20日 12月底 4月底 註:為各資料點對1997年6月底之漲跌幅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40

  43.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金 融 痛 苦 指 數 時 點 平均加權股價 新台幣兌美元 金融痛苦指數 各時點與1997年6月底比較 指 數 漲跌幅 匯 率 升貶率 1997年6月底 9,030.0 ─ 27.8 ─ ─ 1997年12月底 8,187.0 -9.4 32.6 -14.7 -24.1 1998年6月底 7,549.0 -16.3 34.4 -19.2 -35.5 1998年12月底 6,418.0 -28.9 32.2 -13.7 -42.6 1999年12月底 8,448.8 -6.3 31.4 -11.5 -17.8 2000年5月20日 8,820.4 -2.3 30.6 -9.5 -11.8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財政部 2000年12月底 4,739.1 -47.4 33.0 -15.8 -63.2 2001年4月底 5,381.7 -40.4 32.9 -15.5 -55.9 41

  44.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9.金融機構逾放比率節節上升 ─2000年底全體金融機構逾放金額突破兆元,創歷史新高;基層金融機構逾放比達 15.68 %呆帳金額為300-500億元,亦創最高紀錄,並有10 % 的農會信用部淨值為負數。而受到景氣不佳及加速轉列逾期放款影響,包括臺灣銀行等七大行庫今年3月底逾放總額為416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881億元,平均逾放比率攀升為6.01 %,均創歷史新高,倘逾放問題未獲改善,國內隱藏性金融危機之陰霾恐將難以消除。 單位:% 全體金融機構逾放比率 42 資料來源:財政部

  45.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10.貨幣供給減緩及金融機構授信日益縮減 ─ 受到股市疲軟、景氣低迷及資 金需求減緩等因素的影響,三大貨幣供給指標大幅下滑,今年3月份M1A雖較2月回升, 但M1B年增率則續降至-5.51 %,再創近10年新低;M2則降至5.43 % ,亦再創歷史新低。 另3月份金融機構放款與投資年增率滑落至1.41 % ,創16個月來新低,其中對民營企業債 權更 跌落至-0.85 % ,續創歷史新低,顯示國內整體經濟欠佳,投資不振及銀行緊縮情形 日益 明顯。 金融情況 註:M1A=通貨淨額+支票存款淨額+活期存款;M1B= M1A+活期儲蓄存款;M2=M1B+準貨幣〈定期存款等〉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 43

  46.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11. 經濟衰退、失業率攀升,引發自殺潮 ─政經情勢動盪,失業率節節上 升,在經濟、欠債壓力下,父母攜帶幼小子女一起自殺等的悲劇,更時有所聞。依據 傳神關協會希望線統計發現 從去年7月到今年1月,因失業或經濟問題有自殺念頭的比 率,比過去約成長一倍。另去年全年計有2360人自殺,平均每天有6.5人尋死,創9年 來新高,值得注意的是,男性自殺有近6成是失業中。 希 望 線 求 助 項 目 近 四 年 自 殺 總 人 數 44 資料來源:傳神關懷協會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47. 問題與對策簡表 對 策 後 果 發 展 成 因 政 局 不 穩 少數政府 意識型態 施政能力 政治掛帥 朝野對立 社會動盪 政策搖擺 核四硬坳 兩岸不明 信 心 危 機 政 治 面 政府歲收減少 股 市 不 振 落實責任政治 追求政局穩定 民眾信 心不足 民間消費減緩 產 業 面 追求兩岸和諧 發展兩岸經貿 產業升級緩慢 產業政策不明 水電供應不穩定 內 憂 外 患 經 濟 危 機 上市公司增資 擴廠困難 推動產業升級 輔導傳統產業 財 政 金 融 面 財政赤字惡化 金融機構逾放增加 企業、銀行 財務困難 投資環 境惡化 提昇行政效率 改善投資環境 金 融 危 機 民 間 投 資 卻 步 關廠家數增加 、勞工失業 文官士氣低落 行政效率不彰 立法效率遲延 效 率 面 健全財政收支 促進金融革新 重大投資減緩 效 率 危 機 廠商投資 意願低落 國際景氣衰退 加入WTO及全球化衝擊 大陸磁吸效用 外 在 因 素 健全財政收支 促進金融革新 對外投資增加 45

  48. 肆、當前經濟問題與對策 不借重舊官僚 反怪罪舊官僚 事 實 上 是 少經意 數驗識 政不型 府足態 士 氣 受 打 擊 不 做 不 錯 行 政 效 率 低 落 寒蟬效應 公務員動輒得咎 掃黑雷厲風行 獲掌聲 但手段粗糙 核四硬拗 衝擊民間投資信心 決策粗糙 不該做卻去做 朝野對立 政局不穩 三三三 週休二日 工時縮短 增加企業成本 二.新政府施政理念與能力 新手上路,本應遵守交通規則,蕭規曹隨,小心駕駛 政 經 環 境 惡 化 46

  49. 根據天下雜誌2001年國情調查顯示,對台灣未來發展表示悲觀的民眾高達37%,是8年來最高,且悲觀者比率首次超過樂觀者。歷年對觀發展樂觀或悲觀的比率根據天下雜誌2001年國情調查顯示,對台灣未來發展表示悲觀的民眾高達37%,是8年來最高,且悲觀者比率首次超過樂觀者。歷年對觀發展樂觀或悲觀的比率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2001年國情調查〈2000.12〉 47

  50. 大多數人看壞未來,主因還是政治不安定,根據調查顯示,確保未來繁 榮最重要的議題首推加強政治安定,其次加強經濟實力,兩者比重計達6成多,顯示人民高度期待政治安定及經濟發展。 要確保台灣未來繁榮哪一件是最需要加強 註:歷年來認為確保台灣未來繁榮發展最需要加強的是--1998年教育品質;1999年經濟實力;2000年改善治安;2001年政治安定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2001年國情調查〈2000.12〉 48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