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破解民办学校的政策困境

破解民办学校的政策困境. 周 彬 E-mail : bzhou@dedu.ecnu.edu.cn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200062 ) 学术思想,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对峙:政策的意图与民校的目的. 对法律与政策的两种理解: 法律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法律是民众用来维护自己利益的工具。 政策的意图: 显性意图为通过对教育体系的协调与资助,维护民众的利益;隐性意图为体现教育决策者的政绩,维护决策阶级的教育利益与非教育利益。 民校的目的: 显性目的为促进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隐性目的为从实现个人的教育理想到实现资本的预期回报。

wilmet
Download Presentation

破解民办学校的政策困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破解民办学校的政策困境 周 彬 E-mail: bzhou@dedu.ecnu.edu.cn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200062) 学术思想,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2. 对峙:政策的意图与民校的目的 • 对法律与政策的两种理解:法律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法律是民众用来维护自己利益的工具。 • 政策的意图:显性意图为通过对教育体系的协调与资助,维护民众的利益;隐性意图为体现教育决策者的政绩,维护决策阶级的教育利益与非教育利益。 • 民校的目的:显性目的为促进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隐性目的为从实现个人的教育理想到实现资本的预期回报。 • 对峙:民办教育究竟是为了实现谁的教育理想,民办教育究竟是为了实现谁的利益追求?教育政策的意图与民校的目的是否可以共融?

  3. 政策约束下的民校抉择 • 基本定位:政府是教育政策的垄断者,也是教育市场的最大垄断者;民办教育的发展是基于政府的让位,而不仅仅是靠民办教育自身的发展。 • 民办学校对教育政策的态度:影响教育决策但又绝对执行教育决策:在教育决策之前要能够通过利益集团影响(而非要求:珠海宣言)决策内容;但在教育决策之后,要比公办学校更好地执行教育决策,并真正实现教育决策的显隐性意图。 • 民办学校的自身定位:对外适应并尽可能引导政策环境与决策过程(产权政策与生源政策);对内要强化科学管理与专业发展(学校管理、教师与课程)。总体说来,民办学校是环境产物,又是自我决策的产物;前者是被动状态后者是主动状态。

  4. 产权政策:在公有与私有领域之间的民校 • 民办学校的归属:产权界定是否清晰,远不只是理论层面的问题,它牵涉到:政府是否愿意界定清晰;界定成本的高低;清晰产权对民办教育发展的利与弊。模糊的产权规定,为政府解决民办教育问题提供了更大的政策空间。对创业的学校来说,模糊的产权是一个激励;对守业的学校来说,模糊的产权是一个希望;对成业的学校来说,模糊的产权是一种制约。 • 三江学院的昨天与今天:在创业的过程中,有创业者的艰辛,也有政策的扶持,更有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让位。学院成功之后,新董事会之争,新旧董事会之争,最后彻底让位于社会(政府),政府的托管的确有利于学院的长远发展,可对于民办教育创业者与投资者来说,多少是一个打击。

  5. 生源政策:政府的让位、缺位与抢位 • 政府的让位:民办小学与民办初中的崛起。小学与初中属于地方政府的内部事务,政府没有必要投入财力与精力来竞争。 • 政府的缺位:民办大学的异军突起。在经济对大学生的需求与日俱增的时候,政府在财力上来不及提供此项服务,于是造就了民办大学的诞生。 • 政府的抢位:高中阶段教育是各地政府典型的政绩工程;独立学院与名校办民校是典型的政府与民争利。建议区域升学率而非重点高中的升学率;区域就业率而非高校就业率。 • 政府抉择的依据:政府的政绩与政府的公共利益。支持花钱的公办教育放弃不花钱的民办教育(给钱就意味着控制,一中心小学的招生);支持非义务教育放弃义务教育(政绩);管属下所管而不管自己所管(少责)。

  6. 学校管理:民办学校的独特优势 • 管理优势:民办学校生源\课程与教学受教育政策与教育规律的影响与公办学校差异不大;其中给予民办学校最大的优势,在于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可以自主:学校管理体制由投资者决定.公办学校其实是政府的延伸,它的管理深受行政文化的影响与决定;民办学校管理体制由举办人决定,在管理上有更大的空间与独特优势。 • 学校管理的功能定位:其一,通过监督与教师间的竞争,让教师奉献更多,这会降低学校的合作程度;其二,通过教师间的合作,创造远大于教师个体教学价值的总和,有利于合作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沉淀。 • 有管理与合作的学校:在目前以学生分数为标准的教师相对评价体制下,教师在教学上能与谁合作呢?与学校管理者,与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与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与不同年级相同学科的教师?教师之间能不合作吗?

  7. 第一个“1”代表交易(决策与选择),即个体为什么愿意与他人合作,个体为什么愿意接受管理者的管理(被管理是不舒服的,被管理者愿意就表明他有个人需求)。第一个“1”代表交易(决策与选择),即个体为什么愿意与他人合作,个体为什么愿意接受管理者的管理(被管理是不舒服的,被管理者愿意就表明他有个人需求)。 第二个“1”代表协作(沟通),这是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协作一是加强被管理者之间的紧密程度,二是彼此取长补短,有利于分工与合作。 “>2” -(1+1)=管理成果 当清晨校长坐到办公室时,先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教师为什么愿意到学校当教师(家庭教师的个人收益往往大于学校教师);第二,教师为什么愿意到这个学校当教师。 水桶装水:校长依赖教师的长度,而教师依赖校长管理带来的紧密度。 避免:(1.5+1.5)-(1+1)=管理成果 “1+1>2”的协作型管理策略

  8. 打造一个紧密的水桶学校 • 第一境界:利益共同体。学校工作要满足教师的利益需求;要利用教师的需求来激励他们的工作;要为教师利益拓展留有空间;要尽可能将学校利益增损与教师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你的钱在哪里,教师的心就在哪里,活钱才是钱)。 • 第二境界:职业共同体。首先要让教师间在行为上有机会互相协作;其次让教师在行动上能够互相协作;最后是教师在活动上可以互相协作。(有了合作才有了过程上的竞争,才有了互相监督。下对下的监督永远有空白点) • 第三境界:文化共同体。教师们有着共同的规范与价值观,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与愿景,使得教师能够为了共同理想与追求,彼此协作与努力。文化永远是建立在利益与行业之上。

  9. 课程与教学政策:学校的产品与技术 • 学校的产品:学校究竟向学生提供什么服务,硬件设施,教师教学,课程体制?硬件: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教师教学:学生是整体竞争而非学科发展;课程体制:促进与确保学生和谐发展.(成功个案:西安翻译学院的三个”半桶水”:英语\计算机\专业;上外静安外国语学校:英语上课一分为二.) • 学校的技术:学校靠什么来确保课程的开发与课程的实施?教师,可教师的利益与学校一直吗.优秀的教师往往成为学校利润最大的”分享者”.教师的流动往往带动学校的变迁.学校的研发与整体合作(分工才有专业才有合作,研究中才可分,教学上不可分),才是学校技术的生长点.(百年老校的沉淀与教师的流失). • 学校投资的三个阶段:硬件投资,教师投资,研发投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