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閑 話 方 塊 字

閑 話 方 塊 字. (三字重複 四字組合). 點擊換頁. 前 言 清康熙舉人江蘇金壇人段玉裁說:“凡物之盛,皆三其文”,就是說,在造漢字的過程中,如果想強調某一事物,就用同樣的三個字來表達它。因此,這裏將 《 現代漢語詞典 》 上收錄的一些三連字、社會上流傳的以及看到聽到的其他字,增其內容、輔以介紹,製作成這部幻燈片。建議休息時,看看這本幻燈片,讓我們暫離塵囂,到故紙堆裏去轉上一圈,看看我們中國漢語方塊字的特色,放鬆放鬆心情。.

wino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閑 話 方 塊 字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閑 話 方 塊 字 (三字重複 四字組合) 點擊換頁

  2. 言清康熙舉人江蘇金壇人段玉裁說:“凡物之盛,皆三其文”,就是說,在造漢字的過程中,如果想強調某一事物,就用同樣的三個字來表達它。因此,這裏將《現代漢語詞典》上收錄的一些三連字、社會上流傳的以及看到聽到的其他字,增其內容、輔以介紹,製作成這部幻燈片。建議休息時,看看這本幻燈片,讓我們暫離塵囂,到故紙堆裏去轉上一圈,看看我們中國漢語方塊字的特色,放鬆放鬆心情。

  3. 這三個字實在是太熟悉了,一樹只能稱木,樹木樹木;雙木才能成林,樹林樹林;如果樹木實在是太多了,就“皆三其文”,三個木字就像疊羅漢那樣疊了起來(不是樹上長樹,是為了方塊字的美感),就是“森”,如果表達還是不夠,那就叫它“森林”!你看,一眼望去有這麼多的樹木,就像我們已經站在一大片樹林邊,這就是我們漢字“形音義”三結合而帶來的效果,英格利西有這種感覺嗎?這三個字實在是太熟悉了,一樹只能稱木,樹木樹木;雙木才能成林,樹林樹林;如果樹木實在是太多了,就“皆三其文”,三個木字就像疊羅漢那樣疊了起來(不是樹上長樹,是為了方塊字的美感),就是“森”,如果表達還是不夠,那就叫它“森林”!你看,一眼望去有這麼多的樹木,就像我們已經站在一大片樹林邊,這就是我們漢字“形音義”三結合而帶來的效果,英格利西有這種感覺嗎? 木 林 森

  4. 這是“眾”字的簡化漢字。漢字簡化,意見不少,這個漢字我認為簡化得好,不但筆劃少了一半,而且完全符合漢字“形音義”三結合的特點,一看上去就已經人多勢眾了,原來的那個繁體字放在這裏有這個效果嗎。所以,對於簡化漢字也不能一概而論,簡化得好留下,不好的有爭議的復原。這是“眾”字的簡化漢字。漢字簡化,意見不少,這個漢字我認為簡化得好,不但筆劃少了一半,而且完全符合漢字“形音義”三結合的特點,一看上去就已經人多勢眾了,原來的那個繁體字放在這裏有這個效果嗎。所以,對於簡化漢字也不能一概而論,簡化得好留下,不好的有爭議的復原。 眾

  5. 三張嘴巴放在一起是強調話多嗎?不是。造字者原意是要各位一起來用嘴來嘗嘗做的菜肴味道好不好,評論評論。哪知道這個簡單字的用場越來越大,從吃的“品嘗”,一直到做人的“人品”、做官大小的幾“品”,到了現在社會的品牌,處理品,等等,舉不勝舉,真不知哪位高人造了這麼一個簡單而有用的字。三張嘴巴放在一起是強調話多嗎?不是。造字者原意是要各位一起來用嘴來嘗嘗做的菜肴味道好不好,評論評論。哪知道這個簡單字的用場越來越大,從吃的“品嘗”,一直到做人的“人品”、做官大小的幾“品”,到了現在社會的品牌,處理品,等等,舉不勝舉,真不知哪位高人造了這麼一個簡單而有用的字。 品

  6. 這裏用三個耳字,造字者在這裏不是在表達“物之盛”之意,卻卻相反,意思是:我的嘴靠近你的耳朵,輕輕的跟你講,這聲音只有你的一隻耳朵、我的兩隻耳朵才聽得,豈不是三隻耳朵了嗎?造得實在太形象了!所以“聶”是附耳輕言的意思,而人民音樂家聶耳卻反其道而行之,改掉自己“聶守信”的名字,以聶耳命名,用自己愛國的激情,高昂地唱起了“義勇軍進行曲”,直到今天,我們聽了還是那麼振奮人心!(此字復原)這裏用三個耳字,造字者在這裏不是在表達“物之盛”之意,卻卻相反,意思是:我的嘴靠近你的耳朵,輕輕的跟你講,這聲音只有你的一隻耳朵、我的兩隻耳朵才聽得,豈不是三隻耳朵了嗎?造得實在太形象了!所以“聶”是附耳輕言的意思,而人民音樂家聶耳卻反其道而行之,改掉自己“聶守信”的名字,以聶耳命名,用自己愛國的激情,高昂地唱起了“義勇軍進行曲”,直到今天,我們聽了還是那麼振奮人心!(此字復原) 聶

  7. 這字音奔。演員牛犇就用了這個字取名,老牛實在是太牛了。《現代漢語詞典》注“同奔”,找《康熙字典》一查,原意是“牛驚”,牛群因受驚而集體奔跑,故音奔。一個犇一個奔,歷代也是時而歸一,時而兩存,我同意《康熙字典》兩存的看法:牛等大獸奔跑就用“犇跑”,充分體現它們成群奔跑、排山倒海無所畏懼的氣勢;人類就用這個“奔跑”,成千上萬個漢字難道就怕多了這麼一個不成?這字音奔。演員牛犇就用了這個字取名,老牛實在是太牛了。《現代漢語詞典》注“同奔”,找《康熙字典》一查,原意是“牛驚”,牛群因受驚而集體奔跑,故音奔。一個犇一個奔,歷代也是時而歸一,時而兩存,我同意《康熙字典》兩存的看法:牛等大獸奔跑就用“犇跑”,充分體現它們成群奔跑、排山倒海無所畏懼的氣勢;人類就用這個“奔跑”,成千上萬個漢字難道就怕多了這麼一個不成? 犇

  8. 《康熙字典》沒有這個字,可見它誕生在康熙朝以後。作者充分掌握了漢字造字的真諦,造出了這麼一個新字:三個手字的方塊字。正常的人們都長了兩隻手,唯獨這位老兄長了三隻手,這第三只手是派什麼用場的呢?是到別人的袋裏扒錢的,於是讀音定為“扒”,一個令人發噱的字就此誕生,在漢字世界裏從此又多了一個“形音義”完美結合的範例。《康熙字典》沒有這個字,可見它誕生在康熙朝以後。作者充分掌握了漢字造字的真諦,造出了這麼一個新字:三個手字的方塊字。正常的人們都長了兩隻手,唯獨這位老兄長了三隻手,這第三只手是派什麼用場的呢?是到別人的袋裏扒錢的,於是讀音定為“扒”,一個令人發噱的字就此誕生,在漢字世界裏從此又多了一個“形音義”完美結合的範例。 掱

  9. 這是個“臭名昭著”的字,但有個字謎就是為它鳴冤叫屈的: 老夫人獨坐在中央, 丫頭小姐站兩旁。 我家並無男人進, 為何給我臭名望。鳴冤叫屈叫得對,因為姦原意是:幾個女人坐在一起閒聊,話題當然是些家長里短、個人私事,太平常了,因此,原意是“私”事,只是後來不斷向壞的方向引申開去,才落得如此下場。好在現代漢語將它列入了奸的異體字,一場公案就此了結。 姦

  10. 這個字意為“眾馬走貌”,是說馬隊隨著“七個八個七個八個”整齊的馬蹄聲過來了,一匹匹高大的駿馬在人們的眼前走過,威儀之態令人難忘,難怪當年劉邦見了秦始皇的車馬隊就說:“做人就要做到這個樣子”;項羽說:“我要取代他”,這就是“眾馬走”的形象對人們的聽覺、視覺、思維的衝擊,估計當時稱眾馬走的樣子為彪,於是發音就定為“彪”。 (此字復原) 馬馬 馬

  11. 這個字也讀“彪”,前面的馬隊可稱“彪”,狗有什麼可“彪”的?原來,作者在這裏強調犬的速度之“彪”。看,犬們在主人的一聲號令之下,如同離弦之箭,迅速追向獵物,狗就有這個“彪”性,後來更將它與動態的風相結合而形成動態之極端的“飆”字,而且從此它們再也分不開了:狂暴的風稱狂飆;極速開車為飆車;股市裏的飆升,以至於明星在會上發飆,等等。這個字也讀“彪”,前面的馬隊可稱“彪”,狗有什麼可“彪”的?原來,作者在這裏強調犬的速度之“彪”。看,犬們在主人的一聲號令之下,如同離弦之箭,迅速追向獵物,狗就有這個“彪”性,後來更將它與動態的風相結合而形成動態之極端的“飆”字,而且從此它們再也分不開了:狂暴的風稱狂飆;極速開車為飆車;股市裏的飆升,以至於明星在會上發飆,等等。 猋

  12. 雖說這是與羊群有關的字,但不是說羊的多少,而是人對羊的嗅覺感受:羊群裏發出的騷氣。人們往往只在吃羊肉時感到有羊騷氣,殊不知到了羊群、羊棚裏,特別是領頭的公羊身上,這種氣味更是熏人,北方稱這種氣味為“膻氣”,因此,這個字就讀“shan”,在南方稱這種氣味叫“羊騷氣”。雖說這是與羊群有關的字,但不是說羊的多少,而是人對羊的嗅覺感受:羊群裏發出的騷氣。人們往往只在吃羊肉時感到有羊騷氣,殊不知到了羊群、羊棚裏,特別是領頭的公羊身上,這種氣味更是熏人,北方稱這種氣味為“膻氣”,因此,這個字就讀“shan”,在南方稱這種氣味叫“羊騷氣”。 羴

  13. “鹿之性相背而食,慮人獸加害也”,因此,最初用三個鹿字表示“警覺”的意思。但進一步觀察發現:鹿們只要一有響動,它就立刻蹦跳著逃離,而後又要轉過頭來看看是什麼在驚擾它,鹿的這種習性被人們認為:實在粗心,此外公鹿間的暴力爭“權”,你死我活相當粗暴,這一切完全掩蓋了它們警覺的一面,成了粗糙、粗暴的象徵,到後來因筆劃實在太多,乾脆就只用粗字,而將麤列入了粗的異體字。“鹿之性相背而食,慮人獸加害也”,因此,最初用三個鹿字表示“警覺”的意思。但進一步觀察發現:鹿們只要一有響動,它就立刻蹦跳著逃離,而後又要轉過頭來看看是什麼在驚擾它,鹿的這種習性被人們認為:實在粗心,此外公鹿間的暴力爭“權”,你死我活相當粗暴,這一切完全掩蓋了它們警覺的一面,成了粗糙、粗暴的象徵,到後來因筆劃實在太多,乾脆就只用粗字,而將麤列入了粗的異體字。 麤

  14. 這字完全符合“凡物之盛,皆三其文”。鳥獸身上的細毛是何其多也,於是就用三個毛字來表述它,普通話讀“翠”。它的發音應該來源於成語“吹毛求疵”的吹:收購站遇到一些名貴的貂、黃鼠狼等動物的皮要收購,檢查它的品質好壞時就要將它細密的毛吹開,而且要在它的全身吹個遍,看看有沒有瑕疵,然後評價它品質,於是就將這個過程中的動作“吹”作為它的發音。(南方人不捲舌,吹翠不分)這字完全符合“凡物之盛,皆三其文”。鳥獸身上的細毛是何其多也,於是就用三個毛字來表述它,普通話讀“翠”。它的發音應該來源於成語“吹毛求疵”的吹:收購站遇到一些名貴的貂、黃鼠狼等動物的皮要收購,檢查它的品質好壞時就要將它細密的毛吹開,而且要在它的全身吹個遍,看看有沒有瑕疵,然後評價它品質,於是就將這個過程中的動作“吹”作為它的發音。(南方人不捲舌,吹翠不分) 毳

  15. 這是《現代漢語詞典》裏唯一收錄的一組全部是同一個火字構成的四個字,十個火放在一起,看起來真是 烈火熊熊,火光沖天,蔚為壯觀:一個火讀火,意為物體燃燒時所發出的光焰;兩個火讀炎,意為天氣極熱或人的某個器官發熱了;三個火讀焰,意為火花,火焰,看上去是指焰火;四個火讀亦,意為火貌,大概專用於不得了的大火, 如森林大火的火貌。 火 炎 焱 燚

  16. 六十多年前的一天,一位老爸給讀小學二年級的兒子認上面第一個字,客!兒子很快回答,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小朋友當然不識後面的三個字。原來這是茶樓、飯館的招牌用字,表示店裏顧客盈門,而它們的發音則取自於描寫擁擠程度的字音:一個客:表示有客人了,讀“客”,小學生都認識;兩個客:表示客人多了,發音讀“挨”,"人挨人”;三個客:客人更多了,讀“擠”,“別擠了!";四個客:客人多得不得了,讀“軋”,“這爿店軋坍了!”。六十多年前的一天,一位老爸給讀小學二年級的兒子認上面第一個字,客!兒子很快回答,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小朋友當然不識後面的三個字。原來這是茶樓、飯館的招牌用字,表示店裏顧客盈門,而它們的發音則取自於描寫擁擠程度的字音:一個客:表示有客人了,讀“客”,小學生都認識;兩個客:表示客人多了,發音讀“挨”,"人挨人”;三個客:客人更多了,讀“擠”,“別擠了!";四個客:客人多得不得了,讀“軋”,“這爿店軋坍了!”。

  17. 想不到四個字連用的地方還有。6月14號去浙江磐安的一個叫“十八渦”的景點旅遊,它盡頭的山腰上有一小廟“財神殿”,殿兩側柱的楹聯上居然有十個“日”字和十個“月”,太有意思了,可惜撐竹筏的筏工催得緊,沒時間進去問問裏面的師傅這些字怎麼讀、含義如何,只好拍了幾張照片趕快下去乘竹筏了。回來之後查了《康熙字典》:不認識的四個字中有一個字音查不到(四個日字)、有三個含義不明。上下楹聯總的含義看起來是:祝願日日月月天下太平,因為只有天下太平了,才有財可發(發國難財的傢伙除外)。 兩個日:讀宣,明也 四個日:? ? 三個月:讀晶,? 四個月:讀義,?

  18. 大雨剛止 遊客稀少 十分清靜

  19. 唐載初元年元月(西元689年陰曆十一月),武則天堂姐的兒子秦客,改造了十二個常用字獻給武則天,其中將原來的“照”字改成了這個“曌”字,武則天看到這個字相當喜歡,“武媚娘”實在太有失身份了,於是當即改名為“武曌”,意為她君臨天下如“日月當空照“,可惜此字只有武則天一人使用,實在沒有什麼其他用途,但這個字既有造字者又有確切年月記載,應該是漢字中的最早的了,於是將它選了進來。唐載初元年元月(西元689年陰曆十一月),武則天堂姐的兒子秦客,改造了十二個常用字獻給武則天,其中將原來的“照”字改成了這個“曌”字,武則天看到這個字相當喜歡,“武媚娘”實在太有失身份了,於是當即改名為“武曌”,意為她君臨天下如“日月當空照“,可惜此字只有武則天一人使用,實在沒有什麼其他用途,但這個字既有造字者又有確切年月記載,應該是漢字中的最早的了,於是將它選了進來。 曌

  20. 這是中國人民包括世界華人社會喜聞樂見的方塊字。北宋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在結婚時有報子來報說他中了進士,這真是雙喜臨門,高興之下寫了這個“囍”字,從此之後成了結婚之禧的專用字,直到今天,還經常在社區的門樓門上看到。因此,從其廣泛流傳的程度來說應該排在獨創漢字之首位,相比之下,武則天的那個曌字只好當故事說。這是中國人民包括世界華人社會喜聞樂見的方塊字。北宋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在結婚時有報子來報說他中了進士,這真是雙喜臨門,高興之下寫了這個“囍”字,從此之後成了結婚之禧的專用字,直到今天,還經常在社區的門樓門上看到。因此,從其廣泛流傳的程度來說應該排在獨創漢字之首位,相比之下,武則天的那個曌字只好當故事說。 囍

  21. 這個組合字也實在是太熟悉不過了,在中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到處可見,不知是何年何月何人造出來的,它是想發財的人們日日想、月月想、年年想想瘋了的東西。鑒於它出現的年代久遠、流傳之廣泛,將它收了進來。近些年有的老闆發明了一隻“招財貓”放在店裏,在那裏招呀招呀招呀招,含義一樣,但它將平面的願望變成了立體的,應該是個新“招”。這個組合字也實在是太熟悉不過了,在中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到處可見,不知是何年何月何人造出來的,它是想發財的人們日日想、月月想、年年想想瘋了的東西。鑒於它出現的年代久遠、流傳之廣泛,將它收了進來。近些年有的老闆發明了一隻“招財貓”放在店裏,在那裏招呀招呀招呀招,含義一樣,但它將平面的願望變成了立體的,應該是個新“招”。

  22. 跟前面“招財進寶”經常貼在店堂裏不一樣,“黃金萬兩”往往貼在大戶人家內室的櫥門、櫃子的正面上,無非也是祈求家裏財富裝滿櫥、裝滿櫃。萬兩黃金(相當於一億人民幣)家財,著實不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切莫如蘇杭兩個副市長,費盡心機掱到了一個多億,最後吃了人民送給他們的“花生米”,罪有應得!跟前面“招財進寶”經常貼在店堂裏不一樣,“黃金萬兩”往往貼在大戶人家內室的櫥門、櫃子的正面上,無非也是祈求家裏財富裝滿櫥、裝滿櫃。萬兩黃金(相當於一億人民幣)家財,著實不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切莫如蘇杭兩個副市長,費盡心機掱到了一個多億,最後吃了人民送給他們的“花生米”,罪有應得!

  23. “日進鬥金”,掛這個組合字的仁兄發財野心真是比牛❤還要大得多,應該是一顆鯨心。現如今一克黃金人民幣400元,一隻鬥裏可放進的黃金是193公斤,一算,價值是人民幣7720萬元,而且一天就要進賬這麼多,看起來,此人非銀行大老闆即證券公司董事長。“日進鬥金”,掛這個組合字的仁兄發財野心真是比牛❤還要大得多,應該是一顆鯨心。現如今一克黃金人民幣400元,一隻鬥裏可放進的黃金是193公斤,一算,價值是人民幣7720萬元,而且一天就要進賬這麼多,看起來,此人非銀行大老闆即證券公司董事長。

  24. “日日見財”,這個字組合得不 錯,反映了生意人的正常願望。試想不論是開店的或是擺攤的,一天候下來,分財未見,摸了“白板”太苦惱了,所以他們起早落夜,應該有合理合法的錢賺,應該讓他們日日見財,否則如何養活家裏的妻兒老小,重要的是他們千萬不要忘記“良心”二字,不要做坑蒙拐騙的事,賺那些昧心錢。

  25. 在前面一片要發財的吆喝聲中,這位朋友為大家吹來了一股清新之風。你看,他將整體做成了一個銅板,利用“唯吾知足”四個字裏都有一個口字,然後將口字放在了中心、“佳五矢止”環繞在其周圍,形成了一個像模像樣的銅錢。他說:“我是愛錢的,因為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但是我只要有這麼一個銅錢(當然是維持衣食無憂的錢)就知足了”。心境平和,心態極佳,向這位同志學習!在前面一片要發財的吆喝聲中,這位朋友為大家吹來了一股清新之風。你看,他將整體做成了一個銅板,利用“唯吾知足”四個字裏都有一個口字,然後將口字放在了中心、“佳五矢止”環繞在其周圍,形成了一個像模像樣的銅錢。他說:“我是愛錢的,因為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但是我只要有這麼一個銅錢(當然是維持衣食無憂的錢)就知足了”。心境平和,心態極佳,向這位同志學習!

  26. “開門見喜”,這是在一張明信片裏看到的。造這個組合字的朋友將門字拉拉開,裏面嵌進了“見喜”兩個字,後來就將它印在了明信片上,這樣的創意實在不錯:當每個人收到這張明信片時,就當即收到了一份喜氣,達到了人見人愛的效果。“開門見喜”,這是在一張明信片裏看到的。造這個組合字的朋友將門字拉拉開,裏面嵌進了“見喜”兩個字,後來就將它印在了明信片上,這樣的創意實在不錯:當每個人收到這張明信片時,就當即收到了一份喜氣,達到了人見人愛的效果。

  27. 這本幻燈片就此落幕,希望各位開門見喜,開開心心每一天!製作人:汪海山 2011年7月25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