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0

激励理论与管理

激励理论与管理. 徐长江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Email: xucj@zjnu.cn. 激励理论与管理. 激励的概念与意义 几种激励理论 行为主义的激励理论 认知主义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 综合的激励理论. 需要. 动机. 行为. 目标. 激励的概念. 什么是激励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过程。. 激励的意义. 绩效= F (能力 · 激励)

Download Presentation

激励理论与管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激励理论与管理 徐长江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Email: xucj@zjnu.cn

  2. 激励理论与管理 • 激励的概念与意义 • 几种激励理论 • 行为主义的激励理论 • 认知主义激励理论 • 内容型激励理论 • 过程型激励理论 • 目标设置理论 • 综合的激励理论

  3. 需要 动机 行为 目标 激励的概念 • 什么是激励 •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过程。

  4. 激励的意义 • 绩效=F(能力·激励) • 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在一次员工激励调查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员工只能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给予激励,他认为他们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

  5. 案例:使用抽彩法降低缺勤率 • 纽约人寿保险公司在每个季度结束时都把全勤员工的姓名放在滚筒中。一般来说,公司的7500名员工有4000人的名字放在滚筒中。然后开始抽奖。首先抽出的10个名字可获200美元的奖励,而后的20个名字可获100美元的奖励,再后的70个名字可获得一天的休假。年终时,还对那些全年全勤的员工再进行一次抽彩活动。前两名员工可获得1000美元奖励,其后的10名员工可获得5天的休假。在该措施实施了10个月后,缺勤率比往年同期下降了21%。

  6. 问题 • 为什么抽彩法可以降低缺勤率? • 抽彩法设计的机制是什么?

  7. 马蝇效应 • 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也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 • 有正确的刺激,才会有正确的反应。

  8. 正向 负向 给予 解除 正强化惩罚 消退负强化 行为主义的激励理论 行为依赖其结果,即个体倾向于重复那些伴随有利结果的行为,而不重复那些伴随不利结果的行为。 强化的种类

  9. 固定时距固定比率 可变时距可变比率 时距  比率 固定 可变 强化的程序 连续强化与间断强化 强化的程序

  10. 间歇强化的四种形式 格式 强化线 基础 举例 1.月工资 固定 2.年度奖金 时间 间 隔 1.培训 间歇强化 可变 2.提升 1.佣金 固定 2.计件工资 比 率 行动 1.承认 可变 2.奖金

  11. 强化程序的比较

  12. 认知主义激励理论 • 内容型激励理论 :着重研究激发动机的因素。由于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和源泉,所以这种理论主要研究人的需要。 • 过程型激励理论 :着重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试图探讨人们对付出劳动功效要求和奖酬价值的认识,以达到激励的目的。

  13. Creative & challenging work Self actualization Praise & recognition Esteem Friendly coworkers Social Safe working conditions Rest & breaks Safety Physiological Maslow’s Need Hierarchy Theory (I)

  14. 需要层次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 20%控制企业80%发展的优异者 自我实现 尊重需要 社会需要 80%控制企业20%发展的普通员工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15. ERG理论 • 生存需要(Existence)—— 关系到有机体生存的基本需求,如报酬、福利、安全条件等 • 关系需要(Relatedness)—— 指人与人之间建立友谊、信任、尊重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 成长的需要(Growth)—— 指个人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需要

  16. 生存、关系、成长三种需要的内在联系图 愿望加强 着重G需要 着重R需要 着重E需要 需要满足 G需要满足 R需要满足 E需要满足 需要受挫 G需要受挫 R需要受挫 E需要受挫 图示说明: 满足 前进 受挫 倒退

  17. source: Herzberg, Frederick. One More Time: How Do You Motivate Employe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2003, Vol. 81 Issue 1, p87-96

  18. 安全感 导致不满意的因素 地位 有激励作用的因素 与下属的关系 个人生活 与同事的关系 薪酬 工作条件 与上级的关系 监督 公司的政策 和管理 成长与发展 信任 责任 工作自身 认可 发生频率的百分比 成就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 % 25 双因素理论

  19. Herzberg’s Two-Factor Theory Traditional View Dissatisfaction Satisfaction Herzberg’s View Hygiene factors Motivators Dissatisfaction No Dissatisfaction No satisfaction Satisfaction • Quality of Supervision • Pay • Company policies • Physical working conditions • Personal growth • Responsibility • Achievement

  20. Self-actualization Growth Motivator Esteem Relatedness Social (Belonging) Hygiene factors Safety Existence Physiological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Theories of Needs Alderfer Maslow Herzberg

  21. 认知评价理论 • 某校为了激励教师科研多出成果,采用了非常详尽的奖励措施,达到什么级别的论文,就有什么级别的奖金,问这是否真正有助于内在科研动机的激发?

  22. 认知评价理论 • 激励因素可以分为内在激励因素,如成就感、责任、胜任工作所产生的愉快等,和外在激励因素,如薪水、晋升、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 认知评价理论认为过分强调外在的激励因素会导致内在激励因素的萎缩。

  23. 过程型激励理论 • 期望理论 • 公平理论

  24. 案例: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圣诞节前夕,老板突然心血来潮,于是交代总务部的小王,替每一位公司同仁准备一只烤火鸡,送到同仁的家中,让大家都能过一个愉快的万圣节。心想:“今年公司经营得不错,圣诞节嘛,大家要吃烤火鸡,今年由公司请客。”    老板第二天上班,发现有两只烤火鸡,被摔在他办公室的门口。他觉得既讶异又迷惑,于是便问小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王回答说:“他们俩都嫌自己的火鸡比别人的小,很生气,于是就……其实火鸡哪有什么大小,实在是太过分了……”

  25. 问题 • 其实谁不懂谁的心? • 如何你是企业老板的话,在圣诞节来临之前,你会怎样给员工们发放福利?

  26. 期望理论 “People will do what they can do when they want to do it.”

  27. 案例 • 商鞅变法时,曾于城南门外立一木棍,赏500金给将木棍移至北门的人,可无人尝试。 为什么?

  28. 个人努力 个人绩效 组织奖励 个人目标 期望 工具 效价 强回避 不关心 强偏好 效价 0 +1 -1 低概率 高概率 期望 0 +1 低概率 高概率 工具性 0 +1 期望理论

  29. “Can I achieve this?” “If I achieve this, What will it get me?” “Is the outcome Of value To me?” Instrumentality Valence Expectancy Expectancy Framework

  30. 期望理论中应考虑的问题 • 员工的自我效能感 • 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 弹性工资制(flexible benefits)

  31. 弹性福利制与期望理论 • 期望理论主张组织提供的酬偿应与员工的个人目标结合 • 弹性福利制则让每位员工选择最能满足其需求的福利方案 • 优缺点 • 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但员工可享有的福利项目减少 • 组织藉由弹性福利制提高扣税额及津贴项目,而降低成本;但管理弹性福利的行政费用也会提高

  32. 弹性福利制与期望理论 • •允许员工从各种福利方案中,挑选最适合自我需求的福利方案 • –高扣除额的低价医疗计划 • –低扣除额的高额医疗补助 • –视听力及牙齿的医疗保险 • –储蓄及退休金计划 • –寿险 • –休假 • –儿女教育备金

  33. 按件计酬 (piece-rate pay plans ) 利润分享制 (Profit-sharing plans) 变动薪酬 (variable-pay plans) 目标资金制 工作资金制

  34. 变动薪酬的评价 • 优点 • 获利提高 • 生产力上升 • 员工态度改善 • 缺勤率降低 • 缺点 • 无法估算将来的状况

  35. 公平理论 自己P 结果O 投入I P同O比较 OP OO IP IO 他人O 结果O 投入I 满足(心理平衡) 增加结果 减少投入 减少结果 增加投入

  36. 职工感到不公平时可能采取的措施 • 采取行动改变自己的收支比率; • 采取行动改变他人的收支比率; • 通过自我解释主观上造成一种公平的假象,以便自我安慰; • 选择另一个比较基准进行比较; • 发牢骚,讲怪话,消极怠工,制造矛盾或弃职他就。

  37. 薪酬设计中的公平性问题 • 外部公平性:对于类似的职位,公司的薪酬水平和其他同等企业相比应该基本相同,或者应超过同等企业的薪酬水平。 • 内部公平性:在公司内部,不同职位的薪酬水平应该与其对公司的贡献一致。 • 个体公平性:公司内部有相同或相类似职位的员工,其薪酬水平应基本一致。

  38. 目标设置理论 source: Herzberg, Frederick. One More Time: How Do You Motivate Employe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2003, Vol. 81 Issue 1, p87-96

  39. 目标设置理论 接纳 具体性 目标设置 挑战 监视 和反馈

  40. 目标设置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 目标管理 • 四要素 • 目标具体性 • 参与制定 • 时间规定 • 绩效反馈

  41. 目标设置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 现代绩效管理 • 目标设计—过程监控 –实施考核 –激励发展 • 强调沟通、辅导及员工能力的提高;绩效管理不仅强调结果导向,而且重视达到目标,促进员工实现工作目标和个人和谐发展的过程。

  42. 高成就需要 公平性比较Oa/Ia:Ob/Ib 机会 能力 绩效评估标准 个人努力 个人绩效 组织奖励 个人目标 客观的绩效评估系统 强化 主导需要 目标引导行为 综合型激励模型(Robbins)

  43. 波特(Porter)和劳勒(Lawler)模型 对报酬的公平感 报酬对个人的价值 内在报酬 能力与素质 工作成果 努力程度 满意感 对角色的感知 工作条件 内在报酬 个人对获得报酬的期望值

  44. 波特(Porter)和劳勒(Lawler)模型 • 突出了努力程度、工作成果绩效、报酬和满意感四个变量之间的有机联系。把整个激励过程(特别是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个人的努力及其程度取决于: 奖励价值、个人察觉出来的努力和受到奖励的概率 • 个人达到的绩效取决于努力程度、个人能力大小及对任务的了解、理解程度的深浅 • 个人所应得的奖励应当以实际达到的工作绩效为标准,剔除主观评估因素 • 个人对奖励满意与否及程度取决于受激励者对所获报酬公平性的感觉 • 个人满意与否及程度会反馈到下一个任务的努力过程中。

  45. 專業員工的激勵 對專業的忠誠度高於對組織的忠心 視工作如生命 喜歡挑戰性的工作 希望獲旁人贊同 臨時雇員的激勵 轉聘為專職員工的機會 受訓的機會 多元人力的激勵 彈性工作時程、津貼及福利等 低技術服務人力的激勵 彈性排程的設計 工作設計得更有趣更富挑戰性 分享工作外的興趣 工作重複性高之激勵 愉快的工作氣氛 清潔悅目的工作環境 足夠的休息時間 休息時能互相交流 體恤下屬的主管 激勵的特別議題

  46. 激励理论的应用 • 组织承诺 • 组织公民行为 • 工作压力 • 职业倦怠

  47. Katz(1964) 指出,一个组织的正常运行需要三种行为:1)人们必须愿意加入并留在组织中;2)他们必须认真地承担具体角色或按工作要求工作;3)还必须在工作角色要求之外有创新和自觉的行动。

  48. 组织承诺 • Mowday等(1982)将组织承诺定义为个人对一特定组织的认同及投入的相对强度,包含有三个因素:(1)深信并接受组织的目标及价值;(2)愿意为组织付出相当的努力;(3)强烈意愿继续成为该组织的一员。换言之,组织承诺就是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使命感和归属感等情感性的态度反应,可以将这三个因素称之为认同意愿、努力意愿、及留职意愿。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