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鋼鐵工業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指導委員會議

經濟部工業局. 鋼鐵工業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指導委員會議. 經濟部工業局 2009 年 11 月 24 日. 議程. 壹、前言 貳、政策背景及內容 參、 替代方案分析 肆、政策可能造成環境影響之評定. 簡報內容. 壹、前言. 一、緣起. 依據 92 年「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26 條及 95 年「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相關規定, 有影響環境之虞之政府政策,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且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wyno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鋼鐵工業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指導委員會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經濟部工業局 鋼鐵工業政策環境影響評估指導委員會議 經濟部工業局 2009 年 11 月 24日

  2. 議程

  3. 壹、前言 貳、政策背景及內容 參、替代方案分析 肆、政策可能造成環境影響之評定 簡報內容

  4. 壹、前言

  5. 一、緣起 依據92年「環境影響評估法」第26條及95年「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相關規定,有影響環境之虞之政府政策,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且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95年4月11日環保署更正發佈之「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規定「工業政策」中之「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98年全國能源會議共識意見: 能源密集產業設置應依規定盡速完成「能源密集產業發展政策」之政策環評,減少產業重大投資案之爭議。 綜此,為提升工業局研提之鋼鐵工業相關政策之可行性,並預防及減輕對環境之可能衝擊,需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簡稱「政策環評」),以順利推動我國鋼鐵工業之發展政策。

  6. 二、政策環評相關法規依據 (一)政策環評法源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保署

  7. (二)環保署公告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二)環保署公告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 環保署於95.04.11環署綜字第0950022968號文公告工業政策中「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 」 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 6

  8. (三)政策評估說明書應記載事項 依據「政府政策評估說明書作業規範」之應記載下列事項進行規劃 7

  9. (四)評估項目規範 「政府政策評估說明書作業規範」評估項目 共分為八項評估項目,以環境面向為主

  10. 政策研提機關研擬政策 (經濟部工業局) 研擬政策及影響評估 修正政策內 環境影響為 容及研擬因 可接受或降至最低 應對策 否 是 研提政策評估說明書初稿 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 參酌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 修正政策評估說明書 政策評估說明書定稿 簽報行政院核定 (五)政策環評流程 徵詢中央主管機關(環保署) 及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

  11. 貳、政策背景及內容

  12. 鋼 結 構 粗鋼 扁鋼胚 鋼 板 高爐煉鋼 剪裁加工 熱軋鋼捲 冷軋鋼捲 鋼 管 大鋼胚 板鋼鋼材 鋼鐵工業 條鋼鋼材 鍍鋅鋼捲 鋼 筋 小鋼胚 彩色鋼捲 H 型 鋼 電爐煉鋼 鋼 線 螺絲螺帽 盤元線材 鋼 錠 型 鋼 鐵 絲 棒 鋼 一、鋼鐵工業政策研究範圍 • 鋼鐵工業定義:WSA將鋼鐵製造業定義為從事鋼鐵冶煉以生產鋼錠、鋼胚或其他基本冶鑄產品,再經燒鑄、軋延、伸線、擠型,製成基本鋼鐵材料如管、棒、線或粗鑄軋品之行業。 • 考量鋼鐵業範疇至粗鋼及一次加工時已涵蓋主要之生產、能資源耗用與環境衝擊,且二次加工廠商眾多,實際訪查困難,資料取得不易,故以粗鋼及一次加工為評估範疇。 資料來源:萬用手冊,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整理(2007年6月)

  13. 政策架構關係圖 二、鋼鐵工業發展上位政策 註:參考Steiner(1969)之「企業整體規劃模式」,規劃步驟為「願景→目標→策略 →行動方案→(資源→控制)」

  14. 三、台灣鋼鐵工業發展政策研擬 (一)台灣鋼鐵工業競爭力分析 註:♁表正向影響;Θ表負向影響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5. (二)產業分析模型結果與策略研擬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6. (三)鋼鐵工業發展SWOT策略分析矩陣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四、鋼鐵工業政策(STEEL-Up Policy) • 技術面 • 研發利基產品 • 綠色製造科技 • 供給面 • 掌握原料來源 • 產業面 • 產業結構升級 • 鋼品滿足內需為原則 • 環境面 • 節能減排技術 • 推動產業生態園區 • 系統整合面 • 上下游整合結盟 • 產業群聚 2025年發展目標 願 景 • 提升附加價值,並規劃發展方向如再生能源產業 用鋼、高強度汽車用鋼、電磁鋼片等。 • 鼓勵電爐廠汰舊換新,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 補足缺口,達到鋼鐵供需平衡。 技術提升、環境永續、經濟 Up! (Sustainable Technology,Environment, and Economy Lift-Up) 發 展 策 略 (SO)發展最佳可行製程技術,提升煉鋼效率。 (SO)鼓勵創新研發高附加價值產品。 (SO)推動綠色建築鋼材技術。 (ST)成立鋼鐵學院,培養高階冶煉技術人才,協助產業升級。 (WO)建立機制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WO)鼓勵電爐廠進行汰舊換新,提升企業體質。 (SO)成立產業升級研發策略聯盟。 (WO)發展下游新興產業所需之特殊規格產品,降低進口需求。 (SO)結合研發聯盟與區域產業聚落。 (ST)與國外鋼鐵業交流合作,建立競爭標竿,發展潔淨生產技術。 (WO)煉鐵、煉鋼廢棄物回收再利用。 (WT)扭轉社會大眾對鋼鐵工業的看法,將高級鋼應用在民生產業。 (ST)締結區域聯盟,穩定鋼材來源。 (WT)與原料供應商簽訂長期礦約或合作開發。 執 行 方 案 資料來源:金屬中心,本研究整理 16

  18. 参、替代方案分析

  19. 一、鋼鐵供需預測 (一)名詞定義 本研究主要分析鋼鐵業上游粗鋼之供需情形,將粗鋼需求成長率分為高成長、中成長以及低成長三群,經由專家問卷及座談會建立並預測2025年不同情境之鋼鐵需求量,再與鋼鐵產量做比較,預測未來供需缺口。 粗鋼定義 根據WSA之定義,粗鋼(crude steel)是指由鐵礦砂或廢鐵鋼鑄造後直接凝固的鋼胚半成品,中鋼將粗鋼產量定義為扁鋼胚+大鋼胚(+鋼錠)的產量。 鋼材定義 鋼材為粗鋼進行一次加工後之產品。根據台灣鋼鐵進出口分類碼對進出口鋼材的定義為進出口碼 7208-7308。 粗鋼需求量 =表面消費量=國內自產量+進口量-出口量 鋼材需求量 =粗鋼表面消費量*0.915+鋼材進口量-鋼材出口量 需求模型 期間:1989~2008年資料,N=20。

  20. (二)需求預測方法 指數平滑法+群集分析法 由於歷年粗鋼表面消費量受到景氣循環因素影響,整體呈現劇烈的趨勢波動,為消除各種隨機因素之影響,合理推估未來粗鋼需求發展,本研究方法設計如下: 指數平滑法 取平滑係數α=0.9是由於歷年鋼鐵趨勢波動大,誤差平方和雖非最小,但預測結果最為合理且符合現實狀況。因一次指數平滑後之粗鋼表面需求量仍存在趨勢波動現象,因此需以二次指數平滑法進行修正。 群集分析法 對二次指數平滑後之粗鋼表面消費量成長率進行群集分析。 年均複合成長率 求算各群組之預測粗鋼表面消費成長率。 CAGR = (期末值/期初值)^(1/N)– 1

  21. (三)台灣粗鋼供需趨勢預測 高成長 1454萬 中成長 515萬 低成長 單位:萬噸

  22. 二、替代方案規劃 (一)政策方案規劃原則 • 方案原則 • 滿足產業升級、未來國內用鋼需求。 • 符合環保相關規範。 • 以「供需平衡」為主,並考量能源政策、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等面向。 • 方案設計: 等產量曲線(Isoquant Curve)→等需求量線

  23. (二)政策方案規劃 前述鋼鐵供需預測結果顯示,由於國內鋼鐵需求有趨緩現象,以及考量建廠風險等因素,本研究假設未來粗鋼需求為中成長率(CAGR=1.53%)之估計值,2025年約有515萬公噸粗鋼供需缺口,為達到汰舊換新,提升能源效率之目標,經專家問卷及座談會後提出三項方案: 22

  24. 三、政策方案內容 23

  25. 肆、政策可能造成環境影響之評定

  26. 以生命週期思考(Life Cycle Thinking)評估政策衝擊。 利用質化與量化工具協助環評項目評定。 採客觀方式(FAHP)彙整環評項目結果。強化公眾參與程序。 範疇界定 決定評估項目與方法 不同政策選項規劃結果 LCA(質化、量化分析) 衝擊影響評估 評估結果標準化 FAHP計算及排序 較優政策選項 一、評估程序 公眾參與機制設計 範疇界定會議 97.12.11 第一次範疇界定會議 98.04.29 第二次範疇界定會議 舉辦多場次公眾參與會議 97.11.27 專家諮詢會議 97.12.30 指導委員會議 98.06.24 專家問卷座談會 98.10.08 專家諮詢會議

  27. 一次加工 粗鋼提煉 能資源生產 粗鋼 鋼 板 扁鋼胚 煤礦製造 高爐煉鋼 鐵礦開採 熱軋鋼捲 冷軋鋼捲 大鋼胚 蒸氣生產 電力生產 鋼 筋 小鋼胚 廢鋼回收 H 型 鋼 電爐煉鋼 盤元線材 鋼 錠 煉鋼製程廢棄物處理 型 鋼 棒 鋼 爐石處理 集塵灰處理 二、鋼鐵工業政策環境影響評估範疇 範疇涵蓋粗鋼提煉、一次加工、廢棄物處理,能資源生產則從輸入台灣開始納入。

  28. (一)評估面向規劃 現行政策環評評估項目,多以環境面準則為主,為能符合永續鋼鐵工業政策規劃目標,參考國際鋼鐵協會(WSA) 永續報告書架構以及國際上永續產業政策概念。以鼎足式永續發展之概念,提出『環境永續』、 『社會公平』、『經濟發展』三大評估面向(Dimensions)。 環境 永續 永續鋼鐵工業政策 社會 公平 經濟 發展 三、評估項目與方法

  29. (二)評估項目篩選 社會公平 環境永續 經濟發展 LCA量化評估 定性評估 產業關聯分析法 • 以作業規範為基礎,依個案環評重要影響項目,WSA永續報告以及Hertin等(2003)之研究,協助整合為9項23細項。 • 評估項目與作業規範之差異 • 環境涵容能力中,刪除噪音,游離輻射產源,土壤等 • 刪除無直接影響之國際公約。 • 將能源使用,水資源體系以及土地資源三項,整併為自然資源之利用 • 增列與勞工及經濟發展相關之評估項目,以WSA所考量的項目以及STEEL-UP政策重點為研擬依據。

  30. (三)評估項目之評估細項與指標

  31. (三)評估項目之評估細項與指標(續) *:自然資源之利用係探討資源使用對台灣資源之影響,故採用使用總量為評估標的

  32. (三)評估項目之評估細項與指標(續)

  33. 四、環境影響評定方法 (一)量化方法:生命週期評估(LCA) • 應用生命週期評估方法,量化各政策選項環境面衝擊大小。 • 評估結果,以各政策選項間相對比較為主。將以排放總當量為主,搭配排放強度進行說明。 • 針對國內已定有環境品質總量管制之項目,如環境涵容能力中之 空氣負荷一項,再就總量管制上限討論之。 (1)盤查分析假設 • 新增一貫作業煉鋼廠,以國際鋼鐵廠案例之最佳排放係數推估之。 • 新增與既有電弧爐,以東和擴廠推估之。 • 一次加工部份,包括鋼鐵軋延業,鋼鐵鑄造業,鋼線鋼纜業等,則以2007年時,單位產值的污染物排放量推估之。 • 塵灰處理程序,則依台灣鋼聯環評資料推估之。 • 外購電力排放係數,依2008年電力排放係數(能源局)推估之。

  34. (2)衝擊評估方法 依據作業規範的要求,盤查分析所得的污染物總量,已可作為矩陣表的評估依據。然為更貼近危害因果鏈(Cause-Effect Chain)的終點,並整合各污染物的衝擊大小,以分析各方案間的衝擊,因此需進一步進行生命週期衝擊評估。 (3)環境影響之評定概念式 IS: 衝擊分數; LCE: 生命週期污染物排放與能資源耗用量 ; CF: 特徵因子; Q : 粗鋼總產量 ; EF: 排放係數 ; RF : 能資源耗用係數 ; WF : 廢棄物產量係數 i : 評估項目類別 ; j : 政策選項 ; y :目標年 ; m : 污染物與能資源項目 ; st : 煉鋼製程種類 ; r : 能資源類別 ; w : 廢棄物類別

  35. (4) 情境設定 註:產量預測缺口與技術情境設定之詳細資料,請參閱附件四。 評估模組之排放係數詳細資料,請參閱附件五。 34

  36. 分別以基線情境年與基準年(2007)衝擊分數為基準,計算各政策選項之常規化衝擊分數分別以基線情境年與基準年(2007)衝擊分數為基準,計算各政策選項之常規化衝擊分數 依常規化分數,進行矩陣表評定。 (二)矩陣表方法 負向衝擊:環境永續面評估項目與勞工災害 正向衝擊:經濟與社會面評估項目

  37. 以2007年為基準,計算基線情境與各方案2025年之常規化衝擊分數。以2007年為基準,計算基線情境與各方案2025年之常規化衝擊分數。 • 依照前述矩陣表等級評選,進行矩陣表劃定。

  38. (三)各方案矩陣表評定結果 (以2007年為基準) 方案一: 環境面- 十一項屬顯著負面影響,三項屬負面影響。 社會面-勞工災害上,則有顯著負面影響。其餘均達正面影響。 方案二: 環境面- 均為負面與顯著負面影響。與方案一之差異為巴塞爾公約僅為負面影響。 社會面- 於工作條件、社會接受度上,有顯著正面影響,就業人口與社區發展上,則有正面影響,勞工災害上,則有負面影響。 方案三: 環境面:因既有獲准開發案之投產,四項呈顯著負面。藉由汰舊換新以及最佳可行技術之引入,可於斯德歌爾摩公約、巴賽爾公約上產生正面影響。

  39. (四)各方案矩陣表評定結果(以基線情境為基準)(四)各方案矩陣表評定結果(以基線情境為基準) • 以基線情境為比較基準時,各方案在環境面均有改善效果。顯見鼓勵汰舊換新與BAT技術引入之功效。 • 方案一相較於基線情境,在環境永續面多具正面影響。 • 方案二則能於斯德哥爾摩公約與巴塞爾公約有顯著正面影響,且於包涵空氣負荷、國民健康、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等八個項目中,有正面影響。 • 方案三於六個評估項目上,具有顯著正面影響,其餘多為正面以及無影響。

  40. 五、主要環境衝擊影響分析 (一)空氣負荷方面,呼吸效應主要污染熱點為一貫作業煉鋼廠所排出之SOx與PM10而光化學煙霧上,則為則為一貫作業煉鋼廠以及電力系統所排放之NOx。相較基線情境,總空氣負荷於2025年時削減率均達10%以上,其中以方案三可削減達20%為最佳。 (二)依綠色國民所得帳提供污染物減量成本進行外部成本估算,則空氣污染物之外部成本相較於基線情境,方案三於2025年時可削減約5億之環境質損。 (三)鋼鐵系統之一般事業廢棄物以水淬高爐石(碴) 與電弧爐煉鋼爐碴(石) ,前者目前處理方式為100%再製為高爐水泥,而後者有36%採用『再利用為工程填料』處理之,需妥善管制與限制其填料使用去處。

  41. 五、主要環境面衝擊影響分析(續) (一) 自然生態方面,因法規空氣污染物的排放,包括一貫作業煉鋼廠以及其台電系統所排放出SOx與NOx,仍會對生態造成衝擊。而電爐產能增加,伴隨電力需求增加,導致電力系統排放之污染物增加,故自然生態衝擊仍隨電爐產量增加。 (二) 國民健康方面,相較於基線情境,方案二與方案三均有明顯削減。主因為藉由汰舊換新,除直接改善有害物質之排放外,更因能源效率提升,減少電力系統間接排放。

  42. 五、主要環境面衝擊影響分析(續) (一) 因中龍投產,總耗水量於2025年時,約達一億兩千公噸。各方案中,要求用水效率之提升,可抑制用水量六百萬噸以上。 (二) 藉由能源效率之提升,最高可抑制能源消耗量約一百五十萬公秉油當量。 (三) 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四千萬公噸左右,主因乃因中龍投產。藉由效能標準之要求,以及產量自給率之調整,最高可削減約五百萬噸溫室氣體排放。若依據永續能源政策綱領之減量目標比較,2025年時,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對全國總排放量之貢獻度,將從12%增加至19%~21%。 (四) 巴賽爾公約牽涉到有害廢棄物,主要有害廢棄物為電爐集塵灰。惟電爐產能增加,有害廢棄物處理負荷應隨之增加,需增加集塵灰處理設施,方能減少有害廢棄物跨國輸出入之潛勢。

  43. 六、主要社會面衝擊影響分析 (一)民眾意見與社會接受度則以問卷詢問利害相關人對各方案之偏好度,非常重要為滿分五分,最不重要則為一分。調查結果 (問卷寄送108份,回收45份,有效回收率41.7%)顯示,方案二偏好度較高。(假設基線情境為最不受偏好之情境) (二)就業人口隨產量而增加,因此方案一可帶來最多就業機會。 (三)分析職業災害統計,勞災發生次數與產量未見脫勾。因此隨產量增加,失能傷害次數亦增加,惟當前金屬基本工業的失能傷害事件中,近95%屬暫時全失能。

  44. 七、主要經濟面衝擊影響分析 (一)粗鋼自給率依據方案別有所差異,2025年方案一(粗鋼供需缺口完全自產)自給率達99.4%,隨粗鋼進口比例提高,自給率分降為方案二78.3%、方案三67.0%。 (二)鋼鐵業產值年增量及投產階段總關聯效果均隨粗鋼自給率降低而減少,2025年產值年增量由方案一2,598億元降至方案三1,463億元。2025年投產階段總關聯效果由方案一21,733億元降至方案三12,263億元。 43

  45. 八、影響評定結果彙整-模糊層級分析法 由於政策環評牽涉項目繁多,國內政策環評案例以定性*1或量化輔以單一權重方式*2分析彙總各評估項目結果,未能說明不同評估項目對政策影響程度。 爰此,鋼鐵工業政策環境影響評估採用模糊層級分析法(FAHP) ,透過對利害關係人問卷調查,分析對於鋼鐵工業政策不同評估項目的影響程度,期能彙整不同政策選項評估結果,提供有效的決策參考。 模糊層級分析法(FAHP) 執行流程如下。 AHP問卷設計及調查 問卷對象:產、 官、 學、團體代表 各政策選項環境影響評估 標準化(以相對分數及等級表示各政策選項的環境衝擊) FAHP層級建立及矩陣表設計 FAHP權重計算及排序 (簡單加權法,SAW) 建立績效矩陣 *1:台灣地區水資源開發綱領計畫政策評估說明書、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縮編政策評估說明書等。 *2:臺北與東部地區間運輸系統發展政策評估說明書。 44

  46. 政策選項一 政策選項二 政策選項三 目標層 次準則層 子準則層 主準則層 1.目標層 鋼鐵工業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2.主準則層 環境永續,社會公平,經濟發展 3.次準則層 環境永續:環境涵容能力等五項 社會公平:從業人員,社會影響 經濟發展:經濟效益,產業發展 4.子準則層 個別評估細項,環境面共14項, 社會面共5項,經濟面共4項 (一)FAHP層級說明 45

  47. 問卷調查方式,採用郵寄、電訪以及面訪等方式,共計送問卷寄送108份,回收45份,有效回收率41.7% 。 • 採層級分析法進行次準則間相對比較。 • (1)環境次準則權重:採計通過環境準則一致性檢定者。 • (2)社會、經濟次準則:以回收問卷均予以採計。 • 3. 後續將配合公眾諮詢會議舉辦,對與會者進行問卷調查,以增加回收率。 (二)FAHP問卷回收統計 46

  48. (三)FAHP問卷分析結果說明 • 於環境永續面上,各利害相關人於國民健康一項之權重差異較大,環保團體於該項目之權重較其他利害相關人顯著為低。 • 在社會公平面上,差異較大者則為環保團體於社會影響上之重要性認知,較其他利害相關人群體為高。 • 經濟面向上,學研團體重視經濟效益中之產業帶動效果,與其他利害相關人差異較大。 47

  49. 九、評估選項綜合分數 (一)以FAHP權重計算結果,並綜合環境、社會與經濟層面影響,以方案二綜合評估值為最佳,建議以方案二為優選方案。 (二)環境永續面:方案三顯著較其他兩方案為優,分別高出18%與13%。主因為在國民健康、水體負荷與陸域生態三項目之改善。 (三)社會公平面:三方案差距較小,其中以方案二為最優,分別較方案一與方案三高出6%與15%,主因為其接受度較高。 (四)經濟發展面:方案一績效值為最高,分別較方案二與方案三高出13%與39%。方案三因在產業關聯效果與鋼鐵業產值兩項目績效值較低,故經濟發展績效較其他方案為劣。方案二則因產業帶動效果與供應穩定兩項目較方案一為低,故於經濟績效劣於方案一。 48

  50. 十、環境減輕與調適對策 依據方案二環境面評估項目之績效值與基準年之差異,篩選出以下項目,規劃減輕與調適對策。 49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