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如何取得,"個人"無法到達的高度。

如何取得,"個人"無法到達的高度。. 回歸教育 本質 共 構台北 “大” 聯盟 時間 : 102 年 2 月 26 日 地點:成德國中 主講:余霖. 我來說個故事. 大聯盟 的前世. 大聯盟的前世 ----. 白雪公主和 7 +1 個 小 矮人 的故事 純 係 自發 !. 成果 之 1 : 大聯盟的 誕生. 成果 之 2 : 排定 全市統一 課表. 我們 來 檢視現況! 玩真的?. 大聯盟 的今生. 「群組中心學校聯盟」目標 與 策略. 目標 1. 掌握 實況:研擬可行對策。 2. 整合 資源:提供各校所需資源及協助。

Download Presentation

如何取得,"個人"無法到達的高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如何取得,"個人"無法到達的高度。

  2. 回歸教育本質 共構台北“大”聯盟 時間:102年2月26日 地點:成德國中 主講:余霖

  3. 我來說個故事 大聯盟的前世

  4. 大聯盟的前世---- 白雪公主和7+1個小矮人 的故事 純係自發!

  5. 成果之1:大聯盟的誕生

  6. 成果之2 :排定全市統一課表

  7. 我們來檢視現況! • 玩真的? 大聯盟的今生

  8. 「群組中心學校聯盟」目標與策略 • 目標 1.掌握實況:研擬可行對策。 2.整合資源:提供各校所需資源及協助。 3.與時俱進:心得分享形塑學習型組織。 4.上下交融:讓溝通順暢、問題解決。 • 策略 1.以群組為問題蒐集的核心 2.以學校需求為規劃基準

  9. 目標的檢視策略的檢視 • 1.實況是什麼?誰知道 『實』 況? • 2.資源透明嗎?有排擠現象嗎? • 3.與時俱進量的監控[看] ? 質的評估? • 4.上下交融後,聯盟解決了 多少問題?教育局解決了 多少問題? • 1.以群組為核心,[聯盟] 蒐集了多少問題? • 2以學校需求, [聯盟]規劃 或建議了多少課程與活動?

  10. 大聯盟的形象 • 訊息平台?收發轉達… • 聯誼平台?交誼取暖… • 資訊平台?傳播分享… • 研發平台?研發引擎… 或可兼而有之

  11. 我們共同的抉擇 大聯盟的明天?

  12. 我們的抉擇是… • 依然故我的大聯盟 沒啥不好! • 名符其實的"大"聯盟 也沒啥不好!

  13. 腦力激盪前,先分析兩點… 大聯盟的問題?

  14. 結構分析1:部.局.聯盟.各校.之定位 • 部:督導考核縣市 ~作好政策制定~ • 局:核撥經費、媒合群組、督導學校 ~營造有利環境~ • 聯盟:轉化政策、運作平台 ~整合專業與行政的界面~ • 各校:經營教學專業~創造營運成效~

  15. 結構分析2:聯盟組織分工的特性 1.介於正式組織与非正式組織之間 需要教育局正式行政力量的支持 2.存在複雜的競合關係 需要在合作中競爭,才能水漲船高 3.矩陣式組織:以聯盟為X軸,專案為Y軸進行運作 需要生態論[專業取向的研發] 取代 原子論[交差取向的認養]

  16. 最感困擾的問題-來個腦力激盪 • 1. • 2. • 3. • 4. • 5. 還有沒找出的問題嗎?

  17. 誰來解決? • 方案在哪? • 來個學習共同體。 如何解決問題

  18. 問題解決的程序:正.反.合. • 正:閱讀与理解問題 • 反:發掘与釐清問題 • 合:徹底討論与解決問題 完全解決--辛苦您啦! 部分解決--敬佩您! 無解-- 恭喜您!

  19. 問題解決的迷思與釐清 • 1.欲速卻不達。要弄懂效果曲線。 • 2.對問題見樹不見林。掌握問題脈絡,跨越 系統,突破侷限。 • 3.有用資訊不足,垃圾資訊充斥。確定問題定 義,掌握各變項是相關或是因果關係。 • 4.一廂情願的高估或低估問題的難度。勿畫地 自限,認清夥伴和自己真正在意的需求。

  20. 1.趨勢:學習領導是主流 • 2.政策:十二年國教 • 3.局長:重視教學與學習 當前教改的利基

  21. 趨勢:新一波的學校領導 [潘慧玲] 以行政領導、課程領導、教學領導、評鑑領導 落實學習領導 轉型領導 分享性領導

  22. 對學生學習的概念 [潘慧玲]

  23. 政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落實適性發展 確保學校品質 提升教學成效

  24. 局長:進入教改核心的領導者 臺北市教育局101年施政重點 把每個孩子帶上來-給孩子更好、更有效的學習 教改的成果不只看投入多少政府資源, 變革多少法律規章運作制度, 提高多少老師的學歷或進修時數, 須看學生提升了多少學習成效!

  25. 學習領導的精神 • 學習者中心[並非學生中心] • 學習的再體驗[喚回遺忘的學習歷程] • 學習中發現創意

  26. 結語:未來怎麼做? • 善用政策實踐教育理想。回歸教育本質 • 不只是做了,而是徹底做好。作業vs作品 • 反求諸己培養當責[accountability]器度 為解決問題找解法,而非為卸責找理由 • 不可能--只是諸多可能之一。

  27. 成為一個轉化型知識份子[修改自潘慧玲] • 自己先探究,再帶著教師進行探究 • 自己創造故事,再帶著教師敘說故事 成為一個有擴散力、滲透力的人 當一個人的活動含涉了行動和反省, 這樣的活動便是一種實踐,而這樣的 實踐是一種改變生活世界的契機 ~P. Freire

  28. "大"聯盟的真義: 居現職,影響台北 [台灣]教育的發展方向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