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专题复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专题复习. 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 、历届高考试题分析 考点:相关概念的辨识 向性运动实验 实验设计和分析 应用 2 、高考试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着重考知识载体的掌握程度 强化考查设计与完成实验的能力 突出考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选题与变式训练. ( 1 )选题 要点:知识、能力、题型、表达形式、难度 原则:针对性 ( 重点、难点、考点、薄弱点 ) 难度:不同阶段难度不同,最终要达到高考要求 做法:举例-变式-归纳 目的:一道题的解法-相关多种题的解法-一类 题的解法.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专题复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专题复习

  2. 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历届高考试题分析 考点:相关概念的辨识 向性运动实验 实验设计和分析 应用 2、高考试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着重考知识载体的掌握程度 强化考查设计与完成实验的能力 突出考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2、选题与变式训练 (1)选题 要点:知识、能力、题型、表达形式、难度 原则:针对性(重点、难点、考点、薄弱点) 难度:不同阶段难度不同,最终要达到高考要求 做法:举例-变式-归纳 目的:一道题的解法-相关多种题的解法-一类 题的解法

  4. 解题的规律: 提取题目信息 搜寻教材相关知识 找出结合点,通过多种思维方式寻找答案 作答 检验

  5. 3、例题分析 (1)植物向性运动实验 变式:处理方法――加琼脂小块、不同部位遮光、不同部位插入云母片、旋转、太空失重

  6. D (91年).下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7. (98上海).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分钟均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98上海).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分钟均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注意分清是内部旋转还是整个旋转) B

  8. (2)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图 要点:两重性和敏感性 变式:解释向光性、根的向地性、茎的负向地性、除草剂等生产应用

  9. (96上海).右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观察后据图回答: (1)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M,生长素的这一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对芽生长的效应是。 (3)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10. (99上海).右图中曲线Ⅲ表示茎伸长与植物生长素(99上海).右图中曲线Ⅲ表示茎伸长与植物生长素 浓度的关系。如果将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生长施用于侧芽,则能代表它生长状况的曲线是 A.Ⅰ          B.Ⅱ          C. Ⅳ         D. Ⅴ A

  11. (3)实验探究 变式:植物向性运动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原则、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例: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是光敏感部位”的结论, 有以下两组实验: 第一组甲:胚芽鞘单侧光照射乙:胚芽鞘尖端罩 不透光帽子,单侧光照射 第二组丙:胚芽鞘单侧光照射丁:胚芽鞘去掉 尖端,单侧光照射 请分析哪一组实验设计最合理?为什么?

  12. (00广东).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小块上,正中插人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琼脂被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单侧光照射后,琼脂内生长素含量 A.左右相等B.左多右少C.左少右多D.左右均无 B

  13. 变式:请用上述材料设计一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比较左右琼脂小块内生长素含量的多少,并对实验结果作预测和分析。变式:请用上述材料设计一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比较左右琼脂小块内生长素含量的多少,并对实验结果作预测和分析。

  14. (1)光并未影响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1)光并未影响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 (2)胚芽鞘被玻璃片分隔成两半,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 (3)单侧光照射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4)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15. 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1、动物激素的种类和主要作用、人的相关病症和动物实验 变式:不同激素,不足、过量、调节、应用 例:人体一次注射过量的胰岛素会出现大量 出汗和休克的现象,请分析原因。

  16. 动物实验

  17. 2、反射和反射弧 例: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B、①④C、①② D、②⑤ (1)反射弧 完整性 A (2)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

  18. 3、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考点:膜电位的变化 兴奋的传导方向 突触的结构

  19. (01津晋).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01津晋).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C A B C D

  20. A (02天津).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21. (02上海)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代表传出神经B ②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 M代表效应器D S代表感受器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A 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B 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 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D 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A C

  22. 收缩 (4)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刺激Ⅲ处,肌肉。 (5)在离肌肉5毫米的Ⅰ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3.5毫秒后开始收缩,在离肌肉50毫米的Ⅱ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5.0毫秒后开始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毫米/毫秒。 无反应 30

  23. (03江苏)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03江苏)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B

  24. 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断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断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 C

  25. 三、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 成分与关系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内环境稳态 pH稳态:通过缓冲物质进行 剧烈运动    体外 ↓ ↑肾 ↑ ↑ 乳酸+NaHCO2→乳酸钠+H2CO3→H2O+CO2 温度稳态 渗透压稳态

  26. 2、调节的特点 重点:反馈调节、来源、去路、调节器官、  相关激素

  27. (1)水、和无机盐和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降低 血糖升高

  28. C (03江苏).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   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 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逍度减少

  29. 注意: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注意: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

  30.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的主要特点 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的反馈调节,维持水、无机盐、血糖等的平衡和体温的恒定。这种反馈调节的主要特点是反馈信号能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负反馈),也就是说调节的结果是和原来的偏离状态相反,使其回复正常水平。

  31. 感受器 效应器 回复 偏离 正常水平 正常水平

  32. (2)体温的调节 问题:人在37℃ 环境下觉得炎热?

  33. 例:动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础的,而恒定的体温则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所必需的。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甲图 乙图 (1)图甲比较了两种牛的外形——A型和B型。其中________________型牛能更好地适应和耐受高温。 A

  34. (2)这两种牛在热带的一个实验站中进行了一项实验,实验中牛在阳光和遮荫条件下运动。图乙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对牛体温和呼吸速率的影响。(2)这两种牛在热带的一个实验站中进行了一项实验,实验中牛在阳光和遮荫条件下运动。图乙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对牛体温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①从体温变化曲线可以看出两种牛在实验中通过_____________的调节,机体的________________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②曲线3表示________________型牛的呼吸速率变化曲线,在阳光下呼吸速率明显增高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牛放在寒冷环境中,牛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激素)的分泌将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4)请你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出牛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大致关系。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产热量和散热量 B 增加散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 肾上腺素 甲状腺素

  35. 球面积S=4πR2球体积V=4/3πR3 S/V=3/R 体表面积和体积之比与半径大小成反比 阿伦规律(Allen’s rule):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位(如四肢、外耳、尾巴等),在气候寒冷的地方有变短的趋向。 贝格曼规律(Bergman’s rule):恒温动物在寒冷气候条件下体形趋向于大,在温暖气体条件下体型趋向于小。

  36. 甲地区 乙地区 丙地区 体长 395 460 540 耳长 125 108 90 尾长 1115 90 180 例:对分布在甲、乙、丙三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测量结果如下表 表二:某种哺乳动物的身体量度(单位:mm) 如果上述测量数据来自于安徽的黄山、吉林的长白山、广西的桂林,则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推测:(1)丙地区为。(2)对该种动物外部形态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素为。 (1)吉林长白山  (2)温度

  37.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体 B细胞 造血干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发育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效应B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使之裂解死亡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4、免疫有关概念的辨识 (1)通过比较进行

  38.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抗原 过敏原  体液免疫 过敏反应

  39. (2)通过图解进行

  40. 免疫应答

  41. (03综合).下列都属于免疫系统效应T细胞所产生的淋巴因子的是  (03综合).下列都属于免疫系统效应T细胞所产生的淋巴因子的是   A 干扰素、胸腺素 B 组织胺、白细胞介素 C 组织胺、胸腺素 D 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D

  42. 下列属于体液免疫的抗原和过敏原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都具有异物性和大分子性的特点B、过敏原一般都属于抗原C、抗原都属于过敏原D、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C

  43. (01津晋).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癌细胞与某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与骨髓癌细胞融合的是 A.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 B.不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 C.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 D.不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 A

  44. AC (03江苏).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一种B淋巴细胞融合,可使融合的细胞经培养产生单克隆抗体,其依据是 A、B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 B、B淋巴细胞只有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才能产生抗体 C、骨随瘤细胞可以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 D、骨髓瘤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

  45. (2)(3)(4)(6) 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1)吞噬细胞(2)T细胞(3)B细胞 (4)记忆细胞(5)效应B细胞(6)效应T细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