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0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许 建 成 讲师. 一、标本采集和运送 二、检测方法 三、临床感染常见病原学实验诊断 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查 五、医院感染的实验诊断. 一、标本采集和运送. 1. 基本原则 2. 各论. 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1. 采集的标本无外源性污染 2. 标本在应用抗菌药物或伤口局部处理前收集 3. 采集后及时送检 4. 不要在标本中添加任何防腐剂 5. 在检验申请单上医生应提供患者的临床资料. 1. 血液标本 2. CSF 与其他无菌体液标本 3. 尿液标本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许 建 成 讲师

  2. 一、标本采集和运送 二、检测方法 三、临床感染常见病原学实验诊断 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查 五、医院感染的实验诊断

  3. 一、标本采集和运送 1. 基本原则 2. 各论

  4. 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1. 采集的标本无外源性污染 2. 标本在应用抗菌药物或伤口局部处理前收集 3. 采集后及时送检 4. 不要在标本中添加任何防腐剂 5. 在检验申请单上医生应提供患者的临床资料

  5. 1. 血液标本 2. CSF与其他无菌体液标本 3. 尿液标本 4. 呼吸道标本 5. 粪便标本 6. 泌尿生殖道标本 7. 创伤、组织和脓肿标本 标本采集和运送各论

  6. 1.血液标本 • 采集时间: • 发热初期和高峰期(≥38℃)或低温(≤36℃) • 已用抗菌药物治疗者,在下次用药前采集 • 采血量: • 成人5 ~ 10ml/次, • 婴儿和儿童1 ~ 2ml/次 • 采集次数:24小时内收集2~3次 • 采血部位:多次采血时应在不同的部位采集

  7. 2.CSF与其他无菌体液标本 • 第一管(第二管)做微生物培养 • 运送:用带盖的无菌容器立即送检 • 培养:接种前应离心取沉淀或做增菌培养

  8. 3.尿液标本 • 中段尿:最常用 • 清洁外阴、包皮 • 消毒尿道口 • 留取中段尿 • 肾盂尿采集法 应在用药前或停药5 d后留取标本,并使尿液在膀胱中停留6 ~ 8h以上 耻骨上膀胱穿刺术 留置导尿管取尿法

  9. 4.呼吸道标本 1.自然咳痰法:以清晨第一口痰为宜,留 出气管深处痰液 2. 支气管镜采集法:不宜接受 3. 气管穿刺法:厌氧菌培养 4. 鼻咽拭子 应在用药前或停药1d 后留标本 对较粘稠的标本,用胰蛋白酶消化后再接种

  10. 5.粪便标本 1. 自然排便法: • 取含脓、血或粘液的粪便 • 根据细菌种类选用合适运送培养基 2. 直肠拭子法

  11. 7.创伤、组织和脓肿标本 • 创伤:首先清除污物,消毒皮肤 • 开放性脓肿:取脓液及病灶深部分泌物 • 封闭性脓肿: • 穿刺抽取 • 厌氧培养

  12. 二、检测方法 (一)直接显微镜检查 (二)病原体分离、培养和鉴定 (三)病原体抗原检测 (四)病原体核酸检测 (五)病原体抗体检测 (六)细菌毒素检查

  13. (一)直接显微镜检查 1. 不染色标本镜检 2. 染色标本镜检

  14. 1.不染色标本镜检 1)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悬滴法或压滴法——观察细菌动力 2)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检查细菌动力及螺旋体形态和运动 3)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病毒

  15. 单染色 复染色 Gram 染色 抗酸染色 特殊染色 鞭毛染色 荚膜染色 细胞壁染色 异染颗粒染色 芽孢 负染色 2.染色标本镜检 意义:观察病原体形态、染色性、特殊结构,宿主细胞内包涵体

  16. 革兰染色

  17. 抗酸染色

  18. 单染色 复染色 Gram 染色 抗酸染色 特殊染色 鞭毛染色 荚膜染色 细胞壁染色 异染颗粒染色 芽孢 负染色 2.染色标本镜检 意义:观察病原体形态、染色性、特殊结构,宿主细胞内包涵体

  19. 1)单染色 2)复染色 ①Gram 染色 ② 抗酸染色 3)特殊染色 ① 鞭毛染色 ② 荚膜染色 ③ 细胞壁染色 ④ 异染颗粒染色 ⑤ 芽孢 4)负染色 2.染色标本镜检 意义:观察病原体形态、染色性、特殊结构,宿主细胞内包涵体

  20. 二、病原体分离、培养和鉴定 1. 培养基的选择 2. 细菌培养方式 3. 接种技术 4. 鉴定

  21. (二)、病原体分离、培养和鉴定 1. 培养基的选择 2. 细菌培养方式 3. 接种技术 4. 鉴定

  22. 2.细菌培养方式 1. 需氧培养:最常用的培养方式,适用于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2. CO2培养:5%-10% CO2,适用于苛氧菌 3. 厌氧培养:适用于专性厌氧菌 4. 微需氧培养: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

  23. (二)、病原体分离、培养和鉴定 1. 培养基的选择 2. 细菌培养方式 3. 接种技术 4. 鉴定

  24. 3.接种技术 1)液体接种法 2)划线接种法 3)平板划线法 4)斜面划线法 5)穿刺接种法 6)穿刺划线法 7)倾注培养法

  25. (二)、病原体分离、培养和鉴定 1. 培养基的选择 2. 细菌培养方式 3. 接种技术 4. 鉴定

  26. 4.鉴定 1) 培养特征:菌落性状(大小、色泽、气味、边缘、光滑度、色素、溶血情况等) 2) 细菌的形态、染色性 3) 生化反应 4) 血清学鉴定 5) 动物学试验

  27. 4.鉴定 1) 培养特征:菌落性状(大小、色泽、气味、边缘、光滑度、色素、溶血情况等) 2) 细菌的形态、染色性 3) 生化反应 4) 血清学鉴定 5) 动物学试验

  28. 4.鉴定 1)培养特征:菌落性状(大小、色泽、气味、边缘、光滑度、色素、溶血情况等) 2)细菌的形态、染色性 3)生化反应 4)血清学鉴定 5)动物学试验

  29. 4.鉴定 1) 培养特征:菌落性状(大小、色泽、气味、边缘、光滑度、色素、溶血情况等) 2) 细菌的形态、染色性 3) 生化反应 4) 血清学鉴定 5) 动物学试验

  30. (三)病原体抗原检测 • 用已知抗体检测标本中未知的病原体抗原 • 方法:免疫荧光法、酶免法、化学发光法、乳胶凝集试验 • 病原体抗原包括细菌菌体抗原、鞭毛抗原、毒素、侵袭性酶、病毒的衣壳蛋白、包膜抗原

  31. (四)病原体核酸检测 • 检测技术:PCR、DNA探针杂交技术 • 应用于尚不能分离培养或很难分离培养的微生物检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