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9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 主讲 周蕾. 肺与纵隔. 概述. 胸部的检查方法: X 线检查、 CT 检查、 MRI 检查、超声检查。 胸部疾病种类繁多,胸部又具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X 线检查和 CT 检查在胸部的运用很普遍; MRI 检查的流空效应,不使用对比剂,心血管也可成像,有助于了解纵隔肿瘤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和定性帮助很大;超声检查对肺内的气体反射强烈,故仅运用于胸腔积液的诊断、超声导引胸膜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和胸腔积液引流。. 第一节 . 检查技术. 一 .X 线检查 : 普通检查 特殊检查 造影检查. 透视

xand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医学影像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医学影像学 主讲 周蕾

  2. 肺与纵隔

  3. 概述 • 胸部的检查方法: X线检查、CT检查、 MRI检查、超声检查。 • 胸部疾病种类繁多,胸部又具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X线检查和CT检查在胸部的运用很普遍; MRI检查的流空效应,不使用对比剂,心血管也可成像,有助于了解纵隔肿瘤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和定性帮助很大;超声检查对肺内的气体反射强烈,故仅运用于胸腔积液的诊断、超声导引胸膜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和胸腔积液引流。

  4. 第一节.检查技术 • 一.X线检查: 普通检查 特殊检查 造影检查

  5. 透视 优点:1.方便简单、经济 2.动态观察 缺点:1.不能发现细小病灶及观察病灶的微细结构 2.不能作永久性记录及对比 3.病人和医生吸收X线量增多 目前仅用于胸片补充检查 普通检查

  6. 胸部摄片 常用的位置 1. 正位又称后前位 2.侧位 3.斜位 4.前弓位 5.侧卧位水平方向后前位

  7. 特殊检查 • 高千伏摄影 提高千伏,增加X线的穿透力,使高密度的胸部组织或病变结构显示更清晰 一般电压大于120kv,5mAs~7mAs

  8. 1.血管造影 包括肺动脉造影和支气管动脉造影 用于检查肺动脉瘤、肺动静脉瘘、肺动脉发育不良及不明原因的咯血 2.支气管造影 用于支气管扩张、平片拟证肺癌,不能明确诊断者,了解引起肺不张的支气管腔内的原因 a.40%碘化油 b.50%-60%BaSO4胶浆 造影检查

  9. 二.CT检查 1.体位:取仰卧位,两手抱头; 呼吸: 扫描时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 2.扫描范围、层厚、层间隔的选择: 扫描前先摄取一个胸部正位影像来确定扫描范围。 一般采用10mm层厚、层间隔扫描,较小病灶也可 以用5mm扫描。 3.扫描时间:根据机器的性能而定。 4.方法:一般不用造影剂时称为平扫; 当需与血管鉴别时,用一次大剂量团注静脉 内给药的方法称为增强扫描,能取得较好的 效果。

  10. CT摄片条件 • 肺窗: 窗位-700~400HU,窗宽1000~1500HU,适于观察肺实质。 • 纵隔窗: 窗位30~60HU, 窗宽300~500HU,适于观察纵隔。

  11. CT在胸部诊断中应用: 应用于纵隔疾病,肺内微小病灶发现和纵隔内淋巴结增大的诊断。 • CT比X线提供更多信息: 1.密度分辨力高:是X线的10倍,能清楚 分清空气、脂肪、液体及钙化。 2.空间分辨力高:能提供无前后重叠的横 断面图象。

  12.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胸廓 (二)肺 (三)纵隔 (四)横膈

  13. (一)胸廓

  14. 软组织 1.胸锁乳突肌:与颈根部软组织在两肺尖内侧形成外缘锐利、均匀致密的阴影。 2.锁骨上皮肤邹褶:与锁骨上缘平行的3~5mm宽的薄层软组织影,其内侧与胸锁乳突肌影相连。 3.胸大肌:在肌肉发达男性,于两侧肺野中外带形成扇形致密影,下缘锐利,呈一斜线与腋前皮肤皱褶相连。 4.乳房与乳头影:两下肺野半圆形及圆形致密影,两侧对称;乳头相当于第五前肋间处。

  15. 骨骼 1.肋骨:后起胸椎两侧,前有软骨与胸骨相连, 25岁开始钙化。先天变异:颈肋、杈状 肋、肋骨融合。 2.肩胛骨:上肺野外带与肺重叠,下角可出现二 次骨化中心,易误认为骨折。 3.锁骨:两上肺野平行走形,内与胸骨形成胸锁 关节,是判断胸片位置正不正的关键。 4.胸骨:胸部前方,在正位胸片上与纵隔重叠。 5.胸椎:胸部后方,其横突突出于纵隔旁,不可 误认为肿大淋巴结。

  16. 胸膜 1.脏层胸膜:包绕于肺脏表面的胸膜 2.壁层胸膜:贴于胸壁内面、膈面与纵隔面的胸 膜 胸膜腔:脏壁层胸膜之间潜在的腔隙。 斜裂胸膜:侧位胸片上自后上第4、5胸椎水平 斜向前下方的线状致密影,止于前 肋膈角后2~3厘米处与膈肌相连。 水平裂:侧位胸片上起自斜裂中点,向前水平 走行达前胸壁的水平线状致密影。 奇叶副裂:为肺叶间裂的变异,表现为自右肺 尖向奇静脉方向走形的弧线形致密 影,以小圆点状的奇静脉为终止点。

  17. (二)肺 1.肺野 a.定义: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显示的透明区域。 b.分区:三带、三野、肺尖区、锁骨下区 2.肺门及肺纹理 A.肺门 a.组成:肺A、伴行支气管、肺V,以肺动脉为主 b.位置 B.肺纹理 a.定义:为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干树枝状影。 b.组成;肺A、肺V、支气管、淋巴管

  18. 3.肺叶、肺段、肺小叶 a.肺叶 一支叶支气管支配一个肺叶,以叶间裂来分隔。 其先天变异:副叶、奇叶。 b.肺段 一个肺叶由2-5个肺段,各有一支段支气管支 配。 c.肺小叶 每一肺段由许多肺小叶组成,直径约1cm,有 一小叶支气管及一小叶动脉支配。每支小叶支 气管再分3-5支末梢细支气管。 • 肺腺泡(呼吸小叶):为每支末梢细支气管所支配的 范围,即末梢细支气管继续分出呼吸细支气管、肺泡 管、肺泡囊、最后为肺腺泡,其直径为4-7mm,为肺部病理改变的基本单位。

  19. 4.肺实质与肺间质 肺实质: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 间隙及结构,包括肺泡与肺泡 壁。 肺间质:支气管与血管周围、肺泡间隔 及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所组 成的支架和间隙。

  20. (五)气管、支气管 气管——右左支气管——2~3支叶支气管——2~5支段支气管——许多小叶支气管——3~5支末梢细支气管——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肺腺泡(呼吸小叶):为末梢细支气管支配以下的部分。

  21. 右侧 上叶支气管: 1.尖段2.后段3.前段 中叶支气管: 4.外段5.内段 下叶支气管: 6.背段7.内基底段8.前基底段9.外基底段10.后基底段 左侧 上叶支气管: 上部支气管:1+2尖后段 3前段 下部支气管:4.上舌段5.下舌段 下叶支气管: 6.背段7+8内前基底段9.外基底段10.后基底段 两侧支气管分支名称

  22. (三)纵隔 1.部位: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两肺 之间,上为胸廓入口,下为膈。 2.内容;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主 支气管、淋巴组织、胸腺、神经 及脂肪。 3.纵隔分区(六分法):以侧位为标准

  23. (四)横膈 1.部位:胸腹腔间的一块薄层肌腱,由中心腱及周围的肌 性部分组成,附着于肋骨、胸椎和腰椎。 2.形态:呈圆顶状,前后外为肋膈角,内缘为心膈角。右 侧高于左侧1~2cm,相当于5、6肋前端,运动范 围平静呼吸时1~2.5cm,深呼吸时3~6cm。 3.正常变异:局限性膈膨出、波浪膈 4.膈的位置改变: 膈升高:肺不张、肺纤维化化;妊娠、腹水、腹部巨大 肿块 膈降低:肺气肿、气胸、胸腔积液

  24. 正常CT表现 一种是肺窗:窗位-400~-700Hu,窗宽 1000~1500Hu,观察肺实质; 另一种是纵隔窗:窗位30~60Hu,窗宽 300~500Hu,观察纵隔内的结构。

  25. 为说明纵隔的主要CT表现,选六个基本的纵隔层面:为说明纵隔的主要CT表现,选六个基本的纵隔层面: (1)胸腔入口层面 (2)胸骨柄层面 (3)主动脉弓层面 (4)主动脉窗层面 (5)气管分叉层面 (6)左心房层面

  26. 为说明肺野和肺门的主要CT表现,选五个基本层面:为说明肺野和肺门的主要CT表现,选五个基本层面: (1)主动脉窗层面 (2)右上叶支气管层面 (3)中间支气管层面 (4)中间支气管口层面 (5)心室层面

  27. 二.基本病变表现 (一).胸部X线 1.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 2.肺部病变 3.胸膜病变 (二).胸部CT

  28. 原因 1.腔内:肿块、异物、分泌物、郁积的血块、先天性狭窄、水肿、痉挛收缩 2.腔外:肿瘤、增大的淋巴结 后果 1.部分阻塞 阻塞性肺气肿 2.完全阻塞 阻塞性肺不张 支气管阻塞原因及后果

  29. 1.阻塞性肺气肿 (1).几个概念:肺气肿、小叶性肺气肿 (泡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肺 大泡 (2).分类:慢性弥漫性肺气肿 局限性肺气肿

  30. 慢性弥漫性肺气肿 X线表现:肺野透亮度增加,可见肺大泡,肺 纹理稀疏,变细、变直,桶状胸, 肋间隙增宽,横膈位置低平,活动 度减低,心影呈狭长的垂位心。 见于肺部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尘肺等。

  31. 局限性肺气肿 X线表现: 阻塞支气管所支配的肺局部透亮度增加。 见于支气管异物、支气管肿瘤所引起的 支气管阻塞,多发生于叶、段支气管。

  32. 2.阻塞性肺不张 肺不张:支气管完全阻塞后,肺泡内气体多在 18~24小时内被吸收,肺叶萎缩。 X线表现:一侧或一叶肺体积缩小,密度增 高,常伴有叶间裂、肺门、纵隔移 向患侧或横膈升高,肋间隙变窄, 健肺代偿性气肿。 分类:一侧性肺不张、肺叶不张、肺段不张、 小叶性肺不张

  33. 一侧肺不张 X线表现: 患侧肺野密度均匀增高, 纵隔向患侧移位, 肋间隙变窄。 健侧肺可有代偿性气肿。

  34. 肺叶不张 X线表现:肺叶缩小,密度均匀增高,叶间 裂呈向心性移位。纵隔及肺门可 有不同程度的向患侧移位。邻近 肺叶可出现代偿性气肿。 分类:右上叶不张、右中叶不张、右下叶不 张、左上叶不张、左下叶不张

  35. 肺段不张 X线表现:较少见,后前位胸片上呈三角 形致密影,基底向外,尖端指 向肺门,肺段缩小。 小叶性不张 X线表现:多数小斑 片状影,其周围可有 透明的气肿带。 多见于支气管肺炎

  36. 肺部病变 1.渗出与实变 2.增殖 3.纤维化 4.钙化 5.肿块 6.空洞与空腔 7.肺间质病变

  37. 1.渗出与实变 病理上:肺腺泡内的气体被病理性的液体、细胞或组 织所代替。 X线表现:渗出---密度不太高的边缘模糊的云絮状 阴影,与正常肺界线不清楚。 实变---可大可小的,中心区密度较均匀致 密,边缘模糊较淡的片状阴影。 密度上:以浆液渗出或水肿为主---密度较低 以脓性渗出液为主---密度较高 以纤维素渗出为主---密度最高 临床见于:肺炎、渗出性肺结核、肺出血、肺水肿。 治疗上:肺炎1~2周内吸收;肺出血或肺泡性肺水肿 数小时或1~2天吸收。

  38. 2.增殖 肺的慢性炎症在肺组织内形成肉芽组织。 X线表现: 密度较高,边缘较清楚,呈梅花瓣样聚集,没有明显的融合趋势。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