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移动计算实验报告

移动计算实验报告. 王靖轩 丁嵩 2008-6-3. 大纲. 实验目的 实验环境 3 个实验 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 测量无线传输链路中,传输质量与距离的关系 认识无线传输中存在的链路不对称性 认识无线传输质量在一天中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实验环境. ad hoc 无线网络 两台笔记本 IP 地址分别为 192.168.1.1 , 192.168.1.2 笔记本( x2 ): IBM(A22e) PIII 256MB RAM ORiNOCO Wireless LAN PC Card

Download Presentation

移动计算实验报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移动计算实验报告 王靖轩 丁嵩 2008-6-3

  2. 大纲 • 实验目的 • 实验环境 • 3个实验 • 实验结论

  3. 实验目的 • 测量无线传输链路中,传输质量与距离的关系 • 认识无线传输中存在的链路不对称性 • 认识无线传输质量在一天中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4. 实验环境 • ad hoc无线网络 • 两台笔记本IP地址分别为192.168.1.1,192.168.1.2 • 笔记本(x2): • IBM(A22e) PIII 256MB RAM ORiNOCO Wireless LAN PC Card • MACbook Intel dual-core 2GHZ 2G RAM Atheros AR5008X Wireless LAN PC Card

  5. 实验一: 无线链路质量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 目的 • 测定无线网络传输中传输质量和传输距离的关系 • 方法 • 测定传输丢包率和延时与传输距离的关系 • 本实验拟选取2.5m为一个基准长度单位,每隔基准长度,让两台处于ad hoc模式下的笔记本互相发送ping消息(30s)。通过ping消息统计的丢包率,发包数以及延时信息

  6. 在室内环境下,两个节点处于开阔处,在50m范围内(途中横坐标40)之前,节点发送Ping消息的延迟没有太大变化。超过50米以后,发送ping消息的时延开始增大,丢包数量也渐渐增多。

  7. 实验二:无线链路不对称性的探索 • 目的 • 认识和分析无线链路的不对称性 • 方法 • 测定两台笔记本各自的丢包率和延时与传输距离的关系 • 采用实验一的方案,两台笔记本同时向对方发送ping消息

  8.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无线传输中确实是有不对称性存在的。在我们的试验中,表现为笔记本2的性能优于笔记本1,我们调换过二者的位置。做了两次实验取平均值,并选择了另外的时间做重复测试来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可见,这种无线传输的不对称性有可能是由于硬件配置:如CPU、内存、网卡等因素导致的。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无线传输中确实是有不对称性存在的。在我们的试验中,表现为笔记本2的性能优于笔记本1,我们调换过二者的位置。做了两次实验取平均值,并选择了另外的时间做重复测试来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可见,这种无线传输的不对称性有可能是由于硬件配置:如CPU、内存、网卡等因素导致的。

  9. 实验三:无线网络环境与时间的关联性 • 目的 • 认识无线网络带宽资源的占用情况和时间的相关性 • 方法 • 测定丢包率、时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 白天9个小时(早10点到晚6点) 中,每个小时抽取5分钟,让两台处于ad hoc模式下的笔记本互相发送ping消息,记录丢包率、传输时延

  10. 时间的不同对于无线网络链路质量的影响不大。不过还是可以从ping包的延时的不同看出无线网络链路质量的少许不同。时间的不同对于无线网络链路质量的影响不大。不过还是可以从ping包的延时的不同看出无线网络链路质量的少许不同。 在午后13:00至14:00左右,ping包的平均延时有少许增大(增至6~8ms)。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午后使用无线资源的人较多。

  11. 结论 • 室内无线网络链路质量与距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相关关系。以北京大学理科一号楼七楼走廊的环境为例,在距离50m范围内,通信质量良好。但是超过50m范围,链路质量会下降,且表现的很不稳定。 • 无线传输确实存在链路的不对称性。根据实验,我们初步排除了环境因素作为这种不对称性的原因。推测这种不对称性是由于机器本身的配置与软硬件环境的差异性所致,环境因素至多是加剧这种不对称性的一个因素。 • 确实可能存在无线链路质量随时间变化的问题。根据我们的实验,在午后13:00至14:00左右,平均链路时延有少许增大。不过总体来说,这种变化对于整体的链路质量而言不构成很大的影响。

  12. 进一步工作 • 在空旷地的无线链路与质量相关性实验,这样可以更好的排除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不同配置、不同网卡的对照实验。现在还不能够确定链路不对称性是不是由于笔记本本身软硬件配置造成的。如果多设置对照组进行大量实验,或许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 • 多时间点采样实验。我们的实验三基本的采样时间点是在同一天内完成的,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存在偶然性。应该多多进行采样,并总结出统计规律,这样才能够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13. Q&A?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