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社會團體活動 「反杜邦運動」

社會團體活動 「反杜邦運動」. 124 組員: 8 阮至廷 ( 查詢、蒐集資料 ) 26 劉瑞仁 ( 編輯、整理資料 ) 1 王文哲 ( 演講 ). 背景 : 杜邦「二氧化鈦」投資案. 能源危機. 經濟部鑑於經濟發展過度集中於南北,為配合各公營事業長期發展建廠需要,選定彰化縣沿海埔地為長期發展基地「彰濱工業區」。

Download Presentation

社會團體活動 「反杜邦運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社會團體活動「反杜邦運動」 124 組員:8 阮至廷 (查詢、蒐集資料) 26 劉瑞仁(編輯、整理資料) 1 王文哲(演講)

  2. 背景:杜邦「二氧化鈦」投資案 能源危機 • 經濟部鑑於經濟發展過度集中於南北,為配合各公營事業長期發展建廠需要,選定彰化縣沿海埔地為長期發展基地「彰濱工業區」。 • 此一計畫未受公營事業單位支持 ,所開發的五百多頃海埔新生地無人管理淪落荒蕪。經建會在1985年宣佈停止開發 ,恰逢杜邦公司提出「二氧化鈦」投資申請案,經濟部甚表歡迎,雙方一拍即合,杜邦全面開始選定廠地,各項計畫開始運作。

  3. 投資案:經營效益 1.鼓舞經濟發展,提升國內化工技術與污染控制水 準。 2.解決國內大部仰賴進口的二氧化鈦來源,至少節省 每年約6千萬美元的支出,又能藉外銷賺取每年約600 萬的外匯收入。 3.解決荒蕪多年的「彰濱工業區」。 4.增加鹿港地區的繁榮與就業機會。

  4. 二氧化鈦 一種白色顏料,俗稱「鈦白粉」。 特性 :遮蓋率大(油漆漆上後較不透明)、無 毒、粒子細小均勻、抗酸、高電阻。 製造過程 : 污染 :1.氯氣管道外洩 2.氯化鐵廢水處理 3.氯化反應後的廢氣處理 廢水的處理:1.深海投棄 2.深井投入法 3.化學處理,回收氯化鐵 氯化法

  5. 環保評估 • 行政院會議1983年十月決議:「今後政府重大經建 • 計畫、開發觀光資源計畫及民間星建可能污染環境 • 的重大工程時,均應事先作好環境影響評估工作, • 再行報請核準辦理。」 • 1985年八月一日經濟部通過杜邦投資案後,環保最 • 高機關環保署環保局要求杜邦提出具體環境影響評 • 估,再由政府作審查通過後,始能開始動工建廠。

  6. 「反杜邦運動」 • 1986年三月份鹿港鎮民數萬人聯署陳情,陳情書分送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環保署等單位,在此陳情書之後,陸續引發各式各樣的反對運動,阻止杜邦前來鹿港設廠。 • 鹿港為全省第一個「古蹟保存區」,合計有10.5公頃,實為台灣觀光之重鎮。居民對杜邦的疑慮重重,尤其針對杜邦生產二氧化鈦過程中產生的廢氣與廢水處理更是擔憂。

  7. 杜邦在計劃中所選定的廢水拋棄地點,一處是離東北海岸約四十三公里、水深270公尺處;另一處是小琉球外海110公里水深2600公尺處。這些地點離岸遠、洋流及、且在深海,雖符合廢水拋海的基本條件,但在美國本土卻已要求杜邦要完全種廢水投海的處理作業,改以陸上回收法。 • 1987年六五日衛生署環保局局長莊進源率團赴美考察,團員包括鹿港鎮長王福入、鎮代表會主席、東海大學環工系教授,為期十五天。返國後所作報告中,對杜邦給予高度評價,甚且認為它可做台灣各工廠的示範, 但此考察報告無法說服鹿港居民。

  8. 百位鎮民高舉標語布條於街頭遊行,各方人士紛紛組成團體,或由民意代表舉行座談會 。 • 台大社團「大學新聞社」學生至鹿港參與活動、發送傳單、作成問卷報告;「反杜邦演講」的舉辦更是受到熱烈回應。 • 九月1日在鹿港舉行座談會,向鎮民解釋二氧化鈦的產銷過程,但鹿港居民堅持到底,座談會草草收場。

  9. 杜邦撤出 • 在經過一年多的抗爭後,杜邦於1987年3月12日宣佈自鹿港撤出,此是環保運動的一項勝利,也是國內環境保護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 年代:1986:1976年第一次能源危機後,經濟快速復甦,為改善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配合中部地區工業發展之需要,政府選定五區工業用地(全興、伸港、線西、崙尾、鹿港),面積6,293公頃,進行開發。

  10. 1985年行政院經建會宣布停止開發「彰濱工業區」,1985年行政院經建會宣布停止開發「彰濱工業區」, •   經濟部為挽回「彰濱工業區」之開發案,因此於1985 • 年7月接受美國杜邦公司提出二氧化鈦工廠投資申請 • 案。在年底杜邦設廠獲准後,部分鹿港居民根據二氧 • 化鈦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與廢水處理將會對當地環 • 境造成污染之理由,展開抗議,影響逐漸擴大。 • 1986年3月鹿港鎮民數萬人聯署陳情,陳情書分送總統 • 府、行政院、立法院、環保署等單位。在此陳情書之 • 後,引起全臺灣的重視,並且陸續引發各式的反對行 • 動,阻止杜邦至鹿港設廠。1986年10月「彰化縣公害 • 防治協會」成立,以廣泛動員及多樣化的抗爭手段抵 • 制杜邦設廠。 • 1987年3月12日杜邦公司宣布取消於鹿港設廠計畫,反 • 杜邦運動也成為臺灣第一件環保抗爭導致外商終止投 • 資計畫的事件。

  11. 「氯化法」 • 從海灘沙中提煉二氧化鈦,便須除鐵,並加工處理,原料焦炭,一起進入氯化反應器氯化後,成為粗四氯化鈦,再進至精製設備,成為純四氯化鈦,然後經過氧化處理,再成為二氧化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