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课时安排: 4 节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 : 常见的精神症状名称、定义和临床意义。 容易混淆的某些症状之间的区别 。 熟悉 : 其他非常见精神症状的含义、表现与临床意义 了解 : 正常的心理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 : 各常见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难点 : 错构与虚构的区别,精神发育迟滞与痴呆鉴别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临床病案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一节 概 述.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2. 课时安排:4节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 常见的精神症状名称、定义和临床意义。 容易混淆的某些症状之间的区别。 熟悉: 其他非常见精神症状的含义、表现与临床意义 了解: 正常的心理活动过程。

  3.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各常见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难点:错构与虚构的区别,精神发育迟滞与痴呆鉴别。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临床病案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4. 第一节 概 述 • 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语,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5. 人的正常精神活动按心理学概念分为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行为)三方面。人的正常精神活动按心理学概念分为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行为)三方面。 • 正常情况下这三方面有内在紧密联系并相互配合,与外在环境相协调。但在病理时则发生紊乱。

  6. 精神症状的特点 • 不受意识控制 • 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 症状内容与环境不相称 • 社会功能损害

  7. 精神障碍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 是否存在精神症状 • 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 • 症状之间的关系、症状的鉴别、减少误诊 • 探讨症状的原因

  8. 怎样判断正常与异常的精神活动? • 纵向比较 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 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 • 背景分析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处境做具体的分析和判断

  9. 精神症状的影响因素 • 个体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躯体状况及人格特征 • 环境因素:生活经历,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

  10. 第二节 常见精神症状 • 一、感知觉障碍 • (一)感觉与感觉障碍 • 感觉 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 知觉:某一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作为一个整体的综合的映象在大脑中的反映。

  11. 感觉障碍 • 感觉过敏 • 感觉减退 • 感觉消失 • 感觉脱失 :转换症状 • 感觉倒错 • 内感性不适

  12.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 : • 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13. 感觉减退(hypoesthesia), 感觉消失(anesthesia): • 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感觉阈值增高,患者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后者称为感觉缺失anesthesia)。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感觉缺失见于癔症,称为转换症状 ( conversion symptoms)

  14. ★感觉缺失 见于癔症,称转换症状 (conversion symptoms),失聪、失明、感觉缺失,其表现与相应的神经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不符。 转换症状的意思是把精神方面的不愉快通过特定的心理机制转换为躯体的症状了。(癔症性瘫痪、书写痉挛)

  15. 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senestopathia): • 是躯体内部产生某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

  16. (二)知觉障碍 • 1、错觉(illusion): • 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可见于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和期待等心理状态下,病理性的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 感觉条件差 • 情绪因素 • 疲劳 • 意识障碍

  17. 2.幻想性错觉:把实际存在的事物,通过主观想象,错误的感知为与原事物完全不同的事物。 • 对原事物有意识; • 内容与幻想有密切联系; • 可见于正常人。

  18. 2、 幻 觉 • 幻觉(hallucination)的概念 • 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 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而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

  19. 根据幻觉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根据幻觉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20.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 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 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 入睡前幻觉和心因性幻觉。

  21. 3.感知综合障碍 • 指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产生错误的感知。常见: 视物变形症 空间知觉障碍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非真实感

  22. 二、思维障碍 思维特征 目的性连惯性逻辑性实践性

  23. (一)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 奔逸 思维 迟缓 思维 贫乏 思维 散漫 思维 破裂 病理性 赘述

  24. 思维 • 插入 • 思维 • 化声 • 思维 • 扩散 • 思维中断 象征性 思 维 语词 新作 逻辑 倒错性思维 强迫 观念

  25. (二)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 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的信念。

  26. 妄想按起源与其他 心理活动的关系分为: • 原发性妄想 • 继发性妄想

  27. 妄想按结构可分为: • 系统性妄想 • 非系统性妄想

  28. 被害妄想 关系妄想 按 妄 想 内 容 分 类 物理影响妄想 夸大妄想 罪恶妄想 钟情妄想 嫉妒妄想 被洞悉感

  29. (1)妄想(delusion):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特征:(1)妄想(delusion):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特征: • 1.与事实不相符合,或即使有部分属实,但患者却做歪曲认识,坚信不移; • 2.一般妄想内容与切身利益,个人需要和安全密切相关;3.具有个人独特性; • 4.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30. (三)超价观念 • 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依据。

  31. 三、注意障碍 • 注意增强(hyperprosexia) • 注意减退(hypoprosexia) • 注意转移(transference of attention) • 注意涣散(divergence of attention) • 注意狭窄(narrowing of attention)

  32. 四、记忆障碍 • 记忆增强(hypermnesia) • 记忆减退(hypomnesia) • 遗忘(amnesia) • 错构(paramnesia) • 虚构(confabulation)

  33. 遗忘症:为回忆的丧失。 • 顺行性遗忘: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之后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事件。见于脑震荡、脑挫伤。 • 逆行性遗忘: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多见于脑卒中发作后,颅脑损伤伴有意识障碍时。 • 心因性遗忘(界限性遗忘)病人在应激或某种心因作用的情况下对某一特定情境的遗忘。包括急性创伤性情境,或病人不愿回忆、谈及的情境。多见于应激状态或癔病。

  34. 五、智能障碍 • (一)精神发育迟滞 • (二)痴呆 • 1、全面性痴呆 • 2、部分性痴呆 • 3.假性痴呆 • (1)刚塞综合征 • (2)童样痴呆 • (3)抑郁性痴呆

  35. • 向 • 力 定向力指一个人 对时间、地点、 人物以及自身状 态的认识能力。

  36. 情感 • 情感: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高级社会性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 情绪:对客观事物(与个体生物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 心境: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感状态。 • 激情:短暂的、暴风骤雨式的、强烈的情绪体验。

  37. 七.情感障碍 • (一)情感性质的改变 • 1情感高涨(elation) • 2.情感低落(depression) • 3.焦虑(anxiety) • 4.恐惧(phobia)

  38. (二)情感波动性的改变 • 1.情感不稳(emotional instability) • 2.情感淡漠 • (apathy) • 3.易激惹 • (irritability)

  39. (三)情感协调性的变化 • 1.情感倒错 • (parathymia) • 2.情感幼稚 • (affective infantility)

  40. 八.意志障碍 • 常见的意志障碍有 • 意志增强(hyperbulia) • 意志减弱(hypobulia) • 意志缺乏(aula) • 矛盾意向(ambivalence)

  41. 九.动作与行为障碍 • 常见的动作行为障碍有 • (一)精神运动性兴奋 •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42. (二)精神运动性抑制 • 木僵 • 蜡样屈曲 • 缄默症 • 违拗症

  43. (三)刻板动作 (四)模仿动作 (五)作态

  44. 十.意识障碍 嗜睡 意识混浊 昏睡 昏迷 朦胧状态 谵妄状态 梦样状态

  45. 名词解释 • 思维贫乏——思维迟缓 • 思维云集——强迫思维 • 痴呆——谵妄 • 情感低落——情感淡漠 • 读心症——思维被洞悉:内部异已的语声,说出自已的思想。思维破裂——思维逻辑障碍

  46. 病例分析 • 女性,23岁,职业:打字员 主诉:一年来认为别人说她坏话,思想没有说出来就被 别人知晓。 • 现病史:一年来病人无明显原因,工作时精神不能集中,左顾右盼,应做的工作不能完成。近半年来,上述情况加重,且出现说话无分寸,如突然说“你与谁有关系”,“你与谁乱搞”等,指名道姓地侮辱别人。认为别人吐唾沫,讲话都是针对她的,是给她造谣,为此曾动手打某女同事。认为别人知道了她的心理活动,想的事不说出来别人就能知道。哭笑不能由自己控制。

  47. 近1~2个月病人坚信某已婚男青年爱上了自己,要求单位给她开介绍信,劝说不听。有时自言自语,内容听不清,有时独自微笑或哈哈大笑。近1~2个月病人坚信某已婚男青年爱上了自己,要求单位给她开介绍信,劝说不听。有时自言自语,内容听不清,有时独自微笑或哈哈大笑。 • 平时不与周围人接触,工作不能胜任,也不知照料父母,不做任何家务。生活能自理,睡眠、饮食尚正常。病人曾来门诊就医,给予冬眠灵等药物治疗,病人认为自己无精神病而拒服药,本次被家属蒙骗入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