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走 进 新 时 代 —— 能源消费新格局带来的投资机会

走 进 新 时 代 —— 能源消费新格局带来的投资机会. 内容提要. 能源替代 —— 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走进新时代 —— 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谁将胜出 —— 关注优势企业. 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加剧. 能源安全 问题突出. 能源替代 — 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改变高能耗的发展方式,发展替代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环保压力 日益加大. 十一五规划为什么要提出到 2010 年能耗降低 20 %的目标? 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的唯一和必然选择。. 能源替代 — 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能源供需矛盾. 中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

Download Presentation

走 进 新 时 代 —— 能源消费新格局带来的投资机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走 进 新 时 代 ——能源消费新格局带来的投资机会

  2. 内容提要 • 能源替代 —— 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 走进新时代 —— 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 谁将胜出 —— 关注优势企业

  3. 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加剧 能源安全 问题突出 能源替代—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改变高能耗的发展方式,发展替代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环保压力 日益加大 十一五规划为什么要提出到2010年能耗降低20%的目标? 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的唯一和必然选择。

  4. 能源替代—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 能源供需矛盾 中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 中国与世界能源可采储备年限比较 • 人口众多,能源使用效率低下,化石能源的剩余可使用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中长期来看,经济发展受到能源供给瓶颈的约束非常明显。

  5. 能源替代—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 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 我国一次能源生产结构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Source:CEIC • 2005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2.2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5%。万元GDP能耗1.43吨标准煤,与上年持平。 • 目前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主体仍是煤炭,回采率及利用水平均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 • 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石油一次能源生产占比不断下降,而消费比例不断扩大,预计到2020年,对外依存度达到60%。

  6. 350 400 5.00% 331 4.50% 75 107 18% 350 26 4.00% 8% 300 2% 4% 64 3.50% 欧洲 4% 17% 250 3.00% 天 105 北美 200 / 2.50% 52 2.00% 150 4% 6% 千桶 934 1.50% 257 100 219 亚太 1.00% 141 103 588 50 0.50% 7% 11% 10% 13% 0 0.00% 中南美 -50 -0.50% 非洲 65% 31% 北美 欧洲 中东 非洲 中国 中南美 前苏联 中东 亚洲及澳洲 剩余可采储量 待探明资源量 %:占世界比重 绝对增加 增速%(右轴) 能源替代—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 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 石油剩余储量和待发现资源量分布(单位:亿吨) 2004年原油消费分地区增长情况 Source:中石油集团咨询中心 Source:BP 能源统计 资源储量并不丰富的亚太地区及中国却成为世界原油消费增长的引擎

  7. 2004年天然气消费分地区增长情况 59 46 34 38% 31% 14 19 30 25.00% 9 9% 6% 22% 13% 25 20.00% 欧洲 北美 20 14 14 9% 10% 15 15.00% 47 亚太 10 10 12 36 14 10.00% 6% 6% 8 5% 10% 5 30% 24% 非洲 单位:百万吨油当量 中南美 0 5.00% 中东 -5 北美 欧洲 中东 非洲 中国 0.00% 中南美 前苏联 -10 亚洲及澳洲 剩余可采储量 待探明资源量 %:占世界比例 -15 -5.00% 绝对增量 增幅%(右轴) Source:BP 能源统计 能源替代—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 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 天然气剩余储量和待发现资源量分布(单位:万亿米3) Source:中国石油集团咨询中心 天然气储量集中分布在中东、前苏联和北美地区,中国消费增速较快,但基数较低,未来可以适当扩大应用领域。

  8. 50 100 40 80 30 60 20 40 10 20 0 0 80 88 92 00 84 96 04 北美 中东 非洲 亚太 中南美 欧洲及俄罗斯 能源替代—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 国际能源价格高企,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突出: 世界原油储采比下降(单位:年) 中国石油表观需求量与产量预测(单位:亿吨) Source:BP能源统计 Source:国家统计局、中国石油集团咨询中心 • “高油价”根本原因:供给趋紧,需求旺盛。 • 数次高油价对于经济发展的冲击下,“能源自立”成为多个国家的战略目标。

  9. 世界原油价格 80 桶 60 / 美元 40 : 20 单位 0 01-01 01-07 02-01 02-07 06-01 05-07 03-01 03-07 04-01 04-07 05-01 能源替代—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 国际能源价格高企,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突出: 全球原油消费增长04年创20年新高(百万桶/天) 全球原油价格连续走高(美元/桶) 原油产品消费 消费增速(右轴) 100 4% 80 3% 天 / 60 2% 40 单位:百万桶 1% 20 0 0%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 04 Source:BP能源统计 Source: Bloomberg • 全球大宗商品和原油价格走势给我们的启示…… • 能源自立与能源安全问题 成为多个国家能源战略的基调。

  10. 中国原油进口运输路线示意图 大西洋 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Source:东方证券研究所 能源替代—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突出:进口来源单一,运输存在隐患 中国原油进口的75%来自于中东和非洲,主要的海上运输路线有三条: 1.非洲路线:地中海-好望角-马六甲海峡-中国东南沿海 2.中东路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中国东南沿海 3.东南亚路线: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口东南亚石油 中国原油进口集中在中东,运输高度依赖马六甲海峡,地缘政治任何不稳定因素都将威胁我国的能源安全,因此寻求印度洋的出海口一直是我们的目标,云南-缅甸-印度洋、西藏亚东-印度-孟加拉-印度洋、新疆-巴基斯坦-印度洋都是可能的选择,另外,与哈萨克斯塔、俄罗斯等国陆上油气管线的修建也是极好的补充。但也并非一帆风顺…..

  11. 能源替代—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 环保压力日益加大:京都议定书的约束力显现 4 1 2 3 2004年普京在议定书上签字,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工业化导致全球气温上升0.6℃,2100年预计继续上升1.4-5.8 ℃,威胁人类生存 1992年联合国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UNFCCC 1997年UNFCCC东京缔约方大会通过《京都议定书》 性质:国际公约、保护环境的国际法、贸易协定书 京都议定书 发达国家减排义务:2012年较1990年平均削减5.2% 排污权贸易机制(ET) 内容 配套三项机制 联合履行机制(JI) 清洁发展机制(CDM)

  12. 能源替代—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 环保压力日益加大:中国必须未雨绸缪 2004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03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较(:kgCO2/2000$GDP) Source:British petroleum ststistical Source:EIA • 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CO2排放比石油、天然气分别高出36%和61%。 • 能源战略在环保意义上关系中国是否履行“和平崛起”和大国义务。

  13. 能源替代—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 环保压力日益加大:中国必须未雨绸缪 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理由之一就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不履行减排义务,作为CO2第二排放大国的中国不得不考虑未来应该履行的权利和义务 Source: EIA

  14. 能源替代—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结论:解决能源供需及结构性矛盾是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前提,能源替代以及相应的结构优化是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唯一现实选择,中国的能源消费新格局将逐渐形成。

  15. 内容提要 • 能源—— 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 走进新时代 —— 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 谁将胜出 —— 关注优势企业

  16. 走进新时代: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 能源消费新格局-世界其他国家的新能源政策 Source: EIA

  17. 走进新时代: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 能源消费新格局形成的基石——我国的中长期能源战略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 • 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能源 • 工业节能 • 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 • 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 • 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 • 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 • 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到16%; 《十一五规划》2006-2010: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 有序发展煤炭,建设大型煤炭基地,鼓励煤炭企业联合重组,引导形成若干产能亿吨级的企业。发展煤化工,开发煤基液体燃料,有序推进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煤炭深度加工转化。 • 积极发展电力,以大型高效环保机组为重点优化发展火电。建设大型超超临界电站和大型空冷电站。 • 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力度。加强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扩大勘探范围。 •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 节约能源,节约和替代石油 在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实施节油措施,发展煤炭液化、醇醚类燃料等石油替代产品。 …..

  18. 走进新时代—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 能源消费新格局-法律制度先行 我国2006年1月1日实施《可再生能源法》,是国际上第五部正式的可再生能源相关综合法律,配套12条由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出台实施细则。 即将出台: • 《水电适用可再生能源法的规定》 • 《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和技术规范》 • 《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量目标》 •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 • 《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财政支持政策》 • 《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政策》 • 《太阳能利用系统与建筑结合规范》 • 《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及有关技术标准》 • 已经出台: • 《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 《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政策》 • 《可再生能源发电费用分摊办法》 • 《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

  19. 走进新时代—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 我国能源消费新格局的路线图 • 2010年,水电总装机达到3亿千瓦,风电装机目标为3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达到300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总量达到443亿立方米,太阳能发电装机18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3亿平方米,燃料乙醇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的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 中长期发展规划对风电装机增长的保守规划 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于水电装机容量的规划 CAGR=6.5% CAGR=26.5%

  20. 走进新时代—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太阳能集热面积的规划 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太阳能发电的规划 万千瓦 万千瓦 CAGR=23.1% CAGR=9.1% 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对生物质能的规划 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于生物质能发电的规划 万千瓦 CAGR=22.5% CAGR=14.5%

  21. 走进新时代—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替代能源的实际发展情况-风电 欧盟及世界风力发电装机容量(MW)及欧盟占比情况 商用风机功率和设计变化情况 • 欧盟地区风电装机增长迅速,但相对比例下降显示风机在世界范围内进入快速推广运用阶段。 • 2005年底风电装机超过百万千瓦的有11个国家,7个欧洲国家(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丹麦、英国、荷兰、葡萄牙)、3个亚洲国家(印度、中国、日本)和美国。我国风电发展速度05年居全球第一。

  22. 走进新时代—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替代能源的实际发展情况-风电 2005年我国风电装机情况与世界对比(万千瓦) 传统能源及替代能源发电成本比较 • 替代能源中,风力发电的成本经济性较为突出,在某些地区已经具备与油电和燃气发电的竞争力。 • 2005年底风电装机超过百万千瓦的有11个国家,7个欧洲国家(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丹麦、英国、荷兰、葡萄牙)、3个亚洲国家(印度、中国、日本)和美国。我国风电发展速度05年居全球第一。

  23. 走进新时代—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替代能源的投资机会-风电 风电作为替代能源的优势与风险点 风电行业的投资机会与相关上市公司 优势: • 资源丰富:我国可开发风能居世界第一。陆上2.5万亿千瓦,近海约8亿千瓦。2005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126万千瓦,仅占风能资源的0.1%。 • 成本优势:风电是目前最具备经济可行性的资源,发电成本日益接近传统化石能源,高油价下甚至比油电和燃气发电体现出优势。我国风机国产化率的提高使得风机的成本迅速从8000元/千瓦下降到目前的4500-5000元/千瓦。 • 政策支持:作为资源丰富且具有一定成本优势的替代能源,风电行业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风险点: • 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的风险。国内风机整机制造商必须在研发与市场间保持平衡。 • 电网承受压力与并网技术成熟度期待完善。 投资机会: • 行业高速发展,十一五期间装机保持26.5%的增速。 • 风电设备70%的国产化率要求,国内风机制造商市场份额的成长空间刚刚打开,整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销售半径保护,国内厂商具备后继维护以及成本优势。 • 国内风机市场06年-2020年市场份额平均接近千亿,我国风电市场可以容纳3-5家大型风机整机制造商,给国内厂商留出了发展空间。目前产能利用率高企,销售净利率10%以上。 • 关注风电设备尤其是整机制造的市场机会。 • 相应的电网配套设备的机会。 相关上市公司: G湘电,G天威,G特变,*ST仪表

  24. 走进新时代—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 替代能源的实际发展情况-光伏太阳能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体现出典型的学习曲线特征 欧美日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增长最快 • 目前太阳能光伏产业新增装机仍为欧美日所主导,占据世界新增光伏太阳能电池的约60%。 • 政策推动行业迅猛发展,优势厂商具备极强成本削减动力,08年多晶硅瓶颈缓解,行业成本进一步下降,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将继续体现出典型的学习曲线特征。

  25. 走进新时代—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 替代能源的实际发展情况-光伏太阳能 太阳能电池成为多晶硅需求的主要拉动因素 高价硅促使生产商大力降低成本 理论极限:60um • 08年前多晶硅供应将持续紧张,根本原因是太阳能电池片的需求旺盛引起,电池生产商具备一定成本转嫁能力。太阳能级的多晶硅占据多晶硅需求的主导地位,优势硅片及电池片厂商的硅料供应较有保证。 • 高价硅原料促使硅片和电池片生产商大力降低成本,包括硅片的切薄及转换效率的提高。

  26. 走进新时代—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替代能源的投资机会-光伏太阳能行业的投资机会 光伏太阳能作为替代能源的优势与风险点 光伏太阳能行业的投资机会与相关上市公司 优势: • 污染较少,能源回收率较高。 • 时间空间限制少,安全可靠,补峰节能。 •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装备,生产成本仍有大幅下降的空间。 • 在建筑物节能应用方面具备广阔的空间。 • 中长期潜力最大的替代能源。 风险点: • 成本较高,不排除薄膜太阳能电池等技术在2010年之后替代现有多晶硅技术的可能性。 • 08年前多晶硅供应不足可能造成的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问题。 投资机会: • 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刚刚启动,光伏企业目前的市场主要在海外,销售半径的影响较弱,企业需要参与国际竞争。 • 规模,生产能力,国际认证,与硅料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成为行业进入及产能释放的无形壁垒,遏制了下游电池片行业的恶性价格竞争。 • 电池和组件的龙头企业通过垂直一体化和专业分工进一步获得竞争优势。 • 关注配套逆变器,太阳能蓄电设备等太阳能光伏细分下游产品行业的投资机会。 相关上市公司: G天威,G风帆,G航天,G特变,G南玻,G杉杉…..

  27. 走进新时代—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 替代能源的实际发展情况-光伏太阳能 2010年前太阳能光伏行业进入黄金发展阶段 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链 电池片 安装 石英砂 硅锭 硅片 组件 寻求竞争优势 • Qcells和REC分别是专业分工和纵向一体化的代表公司,但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 政策推动行业迅猛发展,优势厂商具备极强成本削减动力,08年多晶硅瓶颈缓解,行业成本进一步下降,2010年前的晶体硅太阳能光伏行业高速发展。

  28. 主要反应 优缺点 苛刻的反应条件 液体汽柴油 煤 反应条件苛刻,投资额巨大,成本高,产品有时不能达到油品标准和环保要求 煤直接液化合成油 催化合成 气化 煤变油 煤 CO、H2 液体汽柴油 反应条件相对温和,油品质量优于直接液化,投资额巨大,副产品多,市场难与燃油市场匹配 煤间接液化合成油 气化 CO、H2 甲醇、二甲醚 煤 技术成熟,投资额小,但使用时要对汽车发动机及加油站稍作改动 煤代油 煤基醇醚燃料 掺混于汽柴油中使用 走进新时代—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 煤变油/煤代油产业链 煤炭替代汽车燃料的主要途径 Source:东方证券研究所

  29. 走进新时代—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 煤变油/煤代油产业链 核心技术 煤直接液化尚无商业化案例,煤间接液化在南非、新西兰、马来西亚均有商业化生产。国内神华集团、兖煤集团涉足上述两项煤变油项目,一期将分别建成500万吨、100万吨的规模,万吨产能的投资额均在1亿人民币左右 煤变油 关键的催化合成技术能否经受商业化生产的考验 拓宽适用煤种、有效降低煤耗、减少空气污染的清洁煤炭气化技术非常关键,目前兖州煤业(600188)、兖州煤业还依托煤炭优势在山西榆林大举建设230万吨甲醇项目。 煤炭洁净气化、变换合成技术较为关键,商业化方面较煤变油成熟 煤代油 Source:东方证券研究所

  30. 南非Sasol公司煤变油的成功案例之参考意义 南非Sasol公司的股价表现 南非Sasol公司的盈利表现(百万美元) Source:Reuters 南非Sasol公司的情况: • 在南非JSE和美国NYSE上市,现有生产能力煤每年4 千5 百万吨(多数用于液化),液体燃料16 万桶/天 • 在南非境外发展天然气液化项目,卡塔尔天然气液化项目将在06 年中投产- 3 万4 千桶/天 • Sasol公司的盈利2005年达到15.41亿美元,是南非经济的支柱,净利润水平与中国石油相当!

  31. 南非Sasol公司煤变油的成功案例之参考意义 煤变油的优势与风险点 煤变油的投资机会与相关上市公司 优势: • 中国与南非在能源禀赋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即富煤少油,煤变油具备比较成本优势。 • 煤变油代表煤炭的高附加值和清洁利用的发展方向。 • 在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结构多样化政策的扶持下,煤变油的产业机遇大于风险。 风险: • 技术转移或开发风险,中试已经完成。 • 规模经济风险。 投资机会: • 煤变油的投资机会由于可比公司较少,市场认知程度不高。目前相关投资的公司的投资安全边际较大。 相关上市公司: • 神华集团,兖煤集团,伊泰集团,非上市公司包括潞安集团。兖煤集团在股改时承诺在适当的时机将让上市公司参与煤变油项目投资。

  32. 化学加工,酸/碱,甲醇/乙醇,高温 生物酶法 生物柴油 高温高压超临界法 走进新时代—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 生物汽油/柴油产业链示意图 生物汽油 可以转化为葡萄糖的植物,如玉米(美国)、甘蔗(巴西)、小麦(中国) 酶 生物发酵 提纯、脱水 掺混汽油使用 葡萄糖 乙醇 燃料乙醇 生物柴油 油菜、大豆等高油植物、废食用油 掺混柴油使用 动、植物油

  33. 走进新时代—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替代能源的投资机会-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作为替代能源的优势与风险点 生物质能行业的投资机会分析 优势: • 清洁环保,可再生。 • 在替代轻油产品方面具备优势,未来将成为交通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险: • 中国耕地面积有限,原料来源受限。 •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投资机会: • 基于陈化粮之外的生物汽/柴油将是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的最大受益者 相关上市公司: • G丰原,G北大荒,G甘化,华润生化,华冠科技

  34. 煤炭 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油气 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 可再生能源 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带来的高速发展 电力 积极优化发展大型空冷,洁净煤发电,坑口煤电,水电,核电 走进新时代: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 能源消费新格局路线图及各子行业发展方向 行业整合 煤化工 煤变油 非常规油品开采 石油勘探新发现 技术突破 资源占有 政策支持与规模化利用 成本降低 结构优化 煤电联营 水电,核电建设 购并重组

  35. 走进新时代: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 中国能源消费新格局展望 • 包括小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生产总量目前约折合标准煤约为7000万吨左右,占我国一次能源总量的3%左右。 • 保守预计,201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量将达到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4.5%。 • 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提高到16%。 • 2035-2040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总量将达到25%以上。 中国能源消费新格局展望

  36. 走进新时代—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结论:以替代能源发展及传统能源结构调整的能源消费新格局正在形成。新格局的变化趋势,发展方向,发展速度是我们前瞻性的把握能源行业的投资机会的基础。

  37. 内容提要 • 能源问题 —— 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 走进新时代 —— 能源消费新格局渐行渐近 • 谁将胜出 —— 关注优势企业

  38. 先行 优势 一体化 优势 核心 竞争力 资源 垄断 政府 支持 技术 研发 抗风险 能力 谁将胜出-关注优势企业 • 为什么需要关注优势企业? • 核心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 资源的垄断性,包括自然资源与政府资源 • 技术研发实力带来的成本下降 • 先行优势带来的行业话语权 • 一体化优势或者某方面的专业化优势 • 新能源行业面临着技术进步的风险和机遇,优势公司风险控制能力较强: • 对于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方向的敏感度和前瞻性 • 具备R&D的实力和意愿来引领技术进步或者适时跟随技术进步,有技术储备 • 自身产业链定位的抗风险能力

  39. 谁将胜出-关注优势企业 • G兖煤-复苏并有良好增长预期的煤炭行业龙头 目前生产经营状况: • 公司股价受前期村庄压煤与搬迁不利影响,06年二季度开始公司产量稳步回升。 • 产量回升同时,搬迁成本将有所下降,单位固定成本亦有所下降,吨煤主营业务成本的下降预期将达到20元/吨以上,超出市场预期。 • 06年公司将不断有新建矿井投产,外延式扩张对于利润的贡献将逐步体现。 • 06年出口煤炭价格回落10美元/吨,重点合同电煤上涨约20元/吨,多样化煤炭销售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煤炭价格波动风险。 • 所在山东地区火电建设在06,07以至于08年仍处于高峰期。 兖州煤业产量预测 吨煤主营业务成本预测

  40. 谁将胜出-关注优势企业 • G兖煤-复苏并有良好增长预期的煤炭行业龙头 • 股改中集团作出了06年下半年收购资产及吸收上市公司参与煤变油项目的承诺。集团在陕西,山西,贵州等大型煤炭基地兼并收购步伐加快。 • 07年底60万吨甲醇项目投产,预计08年贡献利润2.5亿左右。 • 煤变油项目属于能源行业自主创新的范例,未来将受益于我国的能源自立与能源多样化政策。 • 71亿元的帐面现金,53亿元可分配利润。安全估值水平,攻守兼备的特征,建议增持。 兖州煤业盈利预测 参考报告:《来日可追——G兖煤2005年年报及06年一季报点评》2006.4.24

  41.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业务 变压器业务 风电业务 谁将胜出-关注优势企业 • G天威:具备良好投资眼光的综合新能源公司 G天威纵向一体化的光伏产业链 G天威纵向一体化的光伏产业链 • 从一家传统变压器生产企业向一家复合型的投资控股公司的成功衍变。并未陷入多元化陷阱,产业投资仍有主线可寻,未来业务将形成以变压器为核心,新能源为两翼,其他投资作为补充的产业格局。 • 较为成功的打造了国内目前光伏产业最为完整的产业链。

  42. 谁将胜出-关注优势企业 • G天威:新能源业务小荷才露尖尖角 天威英利(45.9%的股权比例): • 一体化光伏生产企业,05年电池片产量进入全球十五强,取得了一系列国际认证; • 英利三期资金落实将使得公司产能规模较2005年底增长600%。 • 三期的投资将生产与研发并重。摆脱以往单纯通过产能扩张的脆弱增长方式,从规模、技术、市场份额、国际合作等一系列方面增强公司的话语权。 新光硅业(35.66%的股权比例): • 年产1260吨多晶硅的项目,国内最成熟的千吨级多晶硅项目;预期将与2007年2-4月投产,达产后可以为天威英利提供部分硅原料,稳定英利的毛利水平,按照投产500吨计算,07年的投资收益率达到60%以上。 G天威从事风力发电的前景与风险点: • 保定地区风力发电零部件生产企业具备实力,便于进行整机配套生产。华北地区风力资源丰富,风场分布靠近基础电网。 • G天威作为知名电力设备企业,在华北全国具备成熟的市场资源,有助于打开华北风电市场。 • 公司在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方面实际投资较晚,国内部分企业已经形成了先发优势。MW级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对于电机以及组装的精度要求非常之高,相关行业经验以及技术人员的储备可能构成G天威在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做大做强的瓶颈。

  43. 谁将胜出-关注优势企业 • G天威:估值显示公司现价低于合理价值 • 目前G天威的定向增发已经顺利完成,包括第一大股东在内的定向投资者共计出资6.16亿万元,超过原先预期的3.5亿元。 • 增发参与者17.6元的参与价格及长达12-36个月的锁定期,股价下跌空间被封闭。 • 操作建议:英利三期上市逐步明朗时果断买入。 • 目前评级:增持 G天威利润表预测与分行业估值结果 参考报告:《G天威深度研究-阳光下的茁壮成长》2006-06-01

  44. 谁将胜出-关注优势企业 • *ST仪表-管理再造中的新能源资源公司 *ST仪表未来的主营业务架构 我们认为: • 前任管理层风险得到充分释放。 • 新大股东宁夏发电集团拟、在建的风电场的规模达到150万千瓦。 • 上市公司预计将整合集团的风力发电与风机制造资产,目前与集团公司合作建设10万千瓦红寺堡风电项目,06年一期5万千瓦建成。 • 集团公司目前正在与全球第八大风机制造商合资建设风机制造厂。该合资公司已经获得的2009年前订单已经达到20万千瓦。 • 贺兰山风力发电CDM项目经CDM审核理事会审核,21年内共获2亿元左右减排收入。

  45. 谁将胜出-关注优势企业 • *ST仪表-管理再造中的新能源资源公司 *ST仪表调节阀业务作为利润的稳定器 调节阀: • 除了新能源业务外,公司原先的主业调节阀业务也具有30%以上的毛利率,是公司利润的稳定来源。 • 调节阀业务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达30%左右。目前公司经营稳定后,调节阀市场占有率有望重新上升。

  46. 谁将胜出-关注优势企业 • *ST仪表-管理再造中的新能源资源公司 我们认为: • 公司目前仍然处于转型重组过程中,股改支付对价由于部分股份仍未解冻而处于停滞状态,我们建议对于公司保持密切关注。 • 考虑股改公积金转增股本稀释,06年公司业绩将在0.128元左右,公司新能源业务收入从07,08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轨道。建议长期关注。 • 风险提示: • 公司财务稳健性不高。 • 目前评级:增持。 红寺堡风电场的盈利预测 合资风电设备公司的盈利能力预测(目前尚未注入上市公司) 参考报告:《*ST仪表:股改+重组=新生风电巨头》

  47. 结论 结论:旨在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的替代能源的发展不可逆转。相应投资机会将风起云涌,我们将持续关注这一新兴行业的投资机会,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48. 报告完毕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