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冯谖客孟尝君 · 《 战国策 》

冯谖客孟尝君 · 《 战国策 》. 《 战国策 》. 又名 《 国策 》 、 《 国事 》 和 《 长书 》 等,约成书于秦代,数国别体杂史著作,是我国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它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还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 时代背景. 战国四公子: 齐 ‧ 孟尝君田文 赵 ‧ 平原君赵胜 魏 ‧ 信陵君魏无忌 楚 ‧ 春申君黄歇 每人门下食客约在 3000 人左右. 课文赏析. 求食( 1-3 ) 焚券市义(设一窟 ) 复相 (第二窟) 请宗庙 (第三窟 ). 写作特色.

yeo-sext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冯谖客孟尝君 · 《 战国策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2. 《战国策》 • 又名《国策》、《国事》和《长书》等,约成书于秦代,数国别体杂史著作,是我国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它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还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

  3. 时代背景 • 战国四公子: • 齐‧孟尝君田文 • 赵‧平原君赵胜 • 魏‧信陵君魏无忌 • 楚‧春申君黄歇 • 每人门下食客约在3000人左右

  4. 课文赏析 • 求食(1-3) • 焚券市义(设一窟 ) • 复相 (第二窟) • 请宗庙 (第三窟)

  5. 写作特色 • 1、曲水兴波: • 2、先抑后扬: • 3、映衬烘托;

  6. 《战国策》写作特色 • 一、富于文采; • “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 • 《战国策》的语言明快流畅,纵恣多变,委曲尽情。无论叙事还是说理,常常使用铺排和夸张的手法,绚丽多姿的辞藻,呈现酣畅淋漓的气势。

  7. 第二、人物形象的塑造 • 1、夸张虚构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 夸张虚构不合史著的要求,但却使叙事更加生动完整,更有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的内心活动;《秦策》写苏秦夜读,引锥自刺及慨叹之语,夜室独语 。

  8. 2、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2、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徽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9. 3、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3、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 • 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 。 • 第三,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

  10. 思考练习 • 1、联系“毛遂自荐”、“伯乐相马”一类的故事,试分析实行“惟才是举”(曹操)、“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等主张的社会条件和环境。 • 2、联系冯谖作门客的表现,谈谈形成他这种自信的主客观原因何在?

  11. 推荐书目 • 缪文远:《战国策新校注》,巴蜀书社, 1998年第二版 • 陈玉刚:《中国文学通史》(上册),北京:西苑出版社,1996 •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上),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