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4

彭素琼

园林植物保护. 彭素琼. 主讲. 绪 论 ★ 植物保护的概念 广义 的植物保护 是指保护植物免受自然性敌害影响的方法。 狭义 的植物保护 是指研究为害园林植物 病 、 虫 、 草、鼠 等有害生物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及防治方法的一门科学。. 一、园林植物保护的范畴和任务

yered
Download Presentation

彭素琼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园林植物保护 彭素琼 主讲

  2. 绪 论 ★ 植物保护的概念 广义的植物保护 是指保护植物免受自然性敌害影响的方法。 狭义的植物保护 是指研究为害园林植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及防治方法的一门科学。

  3. 一、园林植物保护的范畴和任务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丰衣足食之余,开始注意精神生活的提高。而园林植物不仅在绿化、美化、香化环境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阻止风沙侵袭,吸收二氧化碳、有毒气体及可吸入颗粒物,释放氧气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城市绿地、草坪不仅美化了人民生活,而且促进了环境保护和体育运动、休闲娱乐等相关事业的发展。但是,各种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运输及销售过程中,会遭到多种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为害,一方面降低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在防治这些有害生物的过程中,用药不当,常会使植物产生药害,或导致人、畜中毒,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4. 园林植物保护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为害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消长规律,以便认识病虫害,并对其进行综合防治,确保园林植物正常生长,更好地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使叶、花、果等利用部分高产优质;使花卉、盆景和其他园林植物顺利出口创汇,保护旅游风景区固有的特色和自然风貌,促进旅游业发展。园林植物保护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为害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消长规律,以便认识病虫害,并对其进行综合防治,确保园林植物正常生长,更好地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使叶、花、果等利用部分高产优质;使花卉、盆景和其他园林植物顺利出口创汇,保护旅游风景区固有的特色和自然风貌,促进旅游业发展。 二、学习园林植物保护的意义 为害园林植物的有害生物,经常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或叶、花、果、茎、根等出现坏死、畸形、凋萎、腐烂以及形态残缺不全或落叶等现象,使其失去观赏价值及绿化效果,甚至引起整株死亡,从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如郁金香、仙客来病毒病等能使品种退化,终至毁种;菊花病毒病和盆景植物病虫害影响到出口创汇;天牛、介壳虫等能使大量绿化树种、风景林死亡,造成重大损失;食叶毛虫类为害植物后,虫体、虫粪遍布树下、路旁,污染环境;蚜虫、介壳虫为害植物后,其分泌物还可诱发煤污病的发生等。这些现象不但有碍景观,而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保护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是巩固绿化成果和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5. 三、园林植物保护的特点 园林植物既包括了一、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包含了多年生灌木和乔木树种。所以园林植物保护与林业植物病虫害、果树病虫害和农作物病虫害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特殊性。 (一)园林植物及病虫具多样性 我国园林植物包括草本花卉、木本花卉、地被植物、攀缘植物、肉质植物、水生观赏植物和园林树木。20多年前调查统计,其病害有5500多种,虫害有8265种。 (二)风景园林植物配植具多样性 在各风景区、公园、城市街道、庭院绿化中,为了达到绿树成荫,四季有花的效果,园林工作者将花、草、树木巧妙的配植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观,给病虫发生和交叉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6. (三)园林植物栽培方式多样,品种交换频繁 园林植物有露地栽培、温室栽培、水体栽培、盆栽、盆景等多种栽培方式,有利于各种病虫发生为害及传播。有些病虫可随园林植物的调运被引进或输出,扩大发生为害范围,给防治增加难度。 (四)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特殊性 有些名贵、稀有园林植物品种或艺术盆景对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要求很高。当一些有特殊价值的珍贵树种受到病虫为害后,需要不惜代价进行抢救。园林植物多在城市和风景点,人口稠密,游人众多,防治病虫害时应以改善植物和控制病虫发生的条件为主,采用园林养护、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

  7. 四、学习园林植物保护的目的和方法 学习园林植物保护知识的目的在于认识园林植物病、虫、草害,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的一般规律,结合园林植物生产实际,制定出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使园林植物免受或少受病、虫、草的为害,为人民生活提供幽雅的生活环境。 园林植物保护是园林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其与园林植物学、植物与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园林植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气象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等相关学科密切联系。学习园林植物保护的方法是理论(课堂+自学)与实践(实验+实习+生产实践)相结合,将学校的学习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掌握园林植物保护知识,从而很好地为园林生产服务。

  8. 第一章 园林植物 昆虫基础知识

  9. 昆虫的一般概述 据研究,在为害园林植物的有害动物中,除少数螨类、蜗牛、蛞蝓外,绝大部分是昆虫。 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动物界最大的类群。全世界已知动物达150多万种,现已定名的昆虫就有100多万种。昆虫分布广,适应性强,遍布于人类所能到达的每一个地方。无论是在冰雪覆盖的极地和高山,还是在几米深的土壤中;无论是在江河、湖泊、海洋,还是在干热的沙漠、阴湿的雨林,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10. 昆虫与人类关系密切。许多昆虫为害农作物,如蝗虫、螟虫等,被称为农业害虫;有些昆虫为害人、畜健康如蚊、蝇等,被称为卫生害虫;有些昆虫可以帮助人们消灭害虫,如瓢虫、寄生蜂等,被称为天敌昆虫;有些昆虫能帮助植物传粉、酿蜜、吐丝、产蜡、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如蜜蜂、家蚕、白蜡虫等,被称为资源昆虫;还有些昆虫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如蝉、蝽等,被称为食用昆虫。昆虫与人类关系密切。许多昆虫为害农作物,如蝗虫、螟虫等,被称为农业害虫;有些昆虫为害人、畜健康如蚊、蝇等,被称为卫生害虫;有些昆虫可以帮助人们消灭害虫,如瓢虫、寄生蜂等,被称为天敌昆虫;有些昆虫能帮助植物传粉、酿蜜、吐丝、产蜡、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如蜜蜂、家蚕、白蜡虫等,被称为资源昆虫;还有些昆虫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如蝉、蝽等,被称为食用昆虫。

  11. 第一节 昆虫的形态特征 不同种类昆虫虽然形态各异,但在成虫阶段有其共同的特征。昆虫身体左右对称,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有些体节具有分节的附肢,相邻体节间由节间膜相连,虫体可以自由活动。

  12. 一、 昆虫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有口器和1对触角,1对复眼,通常有1~3个单眼; 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有3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腹部多由9~11个体节组成,末端具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1对尾须;中、后胸及腹部1~8节两侧各有1对气门,是昆虫呼吸器官在体外的开口;虫体被一层坚硬的体壁所包围,形成外骨骼;一生要经过 一系列内部器官和外部形态的变化过程。

  13. 他 节 肢 动 物 螨类 蜘蛛

  14. 其他节肢动物 虾 蟹 蜈 蚣 蝎 子

  15. 二、昆虫头部及附器 头部是昆虫的第一个体段。昆虫的头部通常着生有1对触角,1对复眼,1~3个单眼和口器。 ★ 昆虫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一) 昆虫头部的分区 昆虫头壳坚硬,呈半球形,由沟和缝划分为若干区。头的前方部分称为额区,额区的上方部分称为头顶,额区的两侧部分称为颊区,额区的下方部分称为唇基区,额区的后方部分称为后头区。

  16. 昆虫头部构造图  一、正面:1.触角 2.颊 3.额 4.唇基 5.上颚 6.上唇 7.头顶 8.复眼 二、侧面:1. 头顶 2.单眼 3.唇基 4.上颚 5.上唇6.后头 7.颊

  17. (二)昆虫的头式 昆虫种类多,取食方式各异,取食器官在头部着生的位置各不相同。根据口器在头部着生的位置,昆虫的头式可分为前口式、下口式、后口式三种类型。 ⒈下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下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垂直。如蝗虫等。 ⒉前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前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几乎平行。如步甲等。 ⒊后口式口器向后伸,贴在身体的腹面,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纵轴成锐角。如蝉等。 昆虫头式类型是识别昆虫种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18. 口 式

  19. 口 式

  20. 口 式

  21. (三)昆虫头部的附器 ⒈触角 大多数昆虫都有一对发达的触角,着生于头部两侧上方的触角窝内。是昆虫的主要感觉器官。有助于昆虫觅食,避敌、求偶和寻找产卵场所。 触角基部第一节称为柄节,第二节称为梗节,以后各节统称为鞭节。 昆虫触角的模式构造图 1.柄节 2.梗节 3.鞭节

  22. 触角类型 昆虫触角的各种类型图 1.刚毛状 2.丝状 3.串珠状 4.锯齿状 5.栉齿状 6.球杆状 7.羽毛状 8.鳃叶状 9.膝状 10.具芒状

  23. 丝 状 刚毛状

  24. 锯齿状 串珠状

  25. 球杆状 栉齿状

  26. 羽毛状 鳃叶状

  27. 具芒状 膝状

  28. ⒉眼 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取食、栖息、群集、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昆虫的眼有复眼和单眼之分。 复 眼 单 眼

  29. 分辨光线的强弱和方向 分辨物体的颜色和形象

  30. ⒊口器 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由于昆虫取食方式和食物的种类不同,口器的类型变化很大。但主要为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两种类型。 (1)口器构造及类型 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等五个部分组成。 昆虫的咀嚼式口器 1.上唇 2.上颚 3.下颚 4.下颚须 5.下唇 6.下唇须

  31. 刺吸式口器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上唇退化成三角形小片,下唇延长成管状的喙,上、下颚特化为口针。刺吸式口器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上唇退化成三角形小片,下唇延长成管状的喙,上、下颚特化为口针。 昆虫的刺吸式口器 1.喙 2.上颚口针 3.下颚口针 4.上唇

  32. (2)咀嚼式口器取食特点 咀嚼式口器的害虫为害植物时,常咬食叶片和茎部,或蛀食果实和种子,造成孔洞、缺刻,甚至吃光叶片或蛀空果实、种子。如蝗虫及多种蝶、蛾类幼虫。

  33. (3)刺吸式口器取食特点 刺吸式口器害虫取食时,上、下颚口针交替刺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植物汁液,使植物出现斑点、卷曲、皱缩、虫瘿等现象。如蚜虫、叶蝉、介壳虫等。

  34. (4)口器类型与害虫防治 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常选用胃毒性杀虫剂喷洒在植物表面或制成固体毒饵,害虫取食时,将食物与药剂同时摄入体内,发挥杀虫作用。 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应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喷洒在植物表面,被植物吸收后,害虫取食时,将植物汁液与药剂同时摄入体内,发挥杀虫作用。 触杀剂和熏蒸杀虫剂等不受口器类型限制。

  35. 其他口器类型 虹 吸 式 锉 吸 式 舐 吸 式 咀 吸 式

  36. 三、昆虫的胸部及附器 (一)胸部的构造 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个体段,由3个体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的侧下方各生有1对分节的足。多数昆虫在中胸和后胸侧上方还各生有1对翅,依次称为前翅和后翅。足和翅都是昆虫的运动器官。 ★ 胸部是昆虫运动的中心。

  37. (二)昆虫胸部的附器 ⒈胸足 昆虫的胸足由基部向端部依次称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附节。一般前跗节由爪和中垫组成。 昆虫胸足的构造 1.基节 2.转节 3.腿节 4.胫节 5.跗节 6.前跗节

  38. 胸足类型 昆虫胸足的类型 1.步行足 2.跳跃足 3.开掘足 4.捕捉足 5.游泳足 6.携粉足 跳 跃 足 步 行 足

  39. 捉 足 开 掘 足 游 泳 足 携 粉 足

  40. ⒉翅 翅是昆虫的飞行器官,一般为膜质,近似于三角形。翅面上有纵脉、横脉和翅室。有3条边、3个角、3条褶,把翅面划分为4个区。 昆虫翅的构造及分区 1.前缘 2.外缘 3.内缘 4.肩角 5.顶角 6.臀 角 7.腋区 8.轭区 9.臀区 10.臀前区 11.轭褶 12.臀褶 13.基褶

  41. 的 类 型 昆虫翅的类型 1.覆翅 2.半鞘翅 3.鞘翅 4.膜翅 5.平衡棒 6.缨翅 7.鳞翅

  42. 翅 覆 翅 半 鞘 翅 鳞 翅

  43. 翅 膜 翅 平 衡 棒

  44. 四、昆虫的腹部及体壁 (一)昆虫的腹部 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个体段,通常由9~11个体节组成。腹部1~8节两侧有气门,腹腔内着生有内部器官,未端有尾须和外生殖器。 ★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⒈外生殖器 雌性外生殖器就是产卵器,位于第8~9节的腹面,主要由背产卵瓣、腹产卵瓣、内产卵瓣组成。雄性外生殖器就是交尾器,位于第9节腹面,主要由阳具和抱握器组成。

  45. 昆虫外生殖器 昆虫雌性外生殖器 1.尾须 2.背产卵瓣 3.内产卵瓣 4.腹产卵瓣 昆虫雄性外生殖器 1.尾须 2.抱握器 3.阳具

  46. ⒉尾须 尾须是着生于昆虫腹部第11节两侧的1对须状构造分节或不分节,具有感觉作用 。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