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一、继续教育的政策依据 二、继续教育的 内涵(对象和定义、形式、内容) 三、 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周期验证、年度验证)

一、继续教育的政策依据 二、继续教育的 内涵(对象和定义、形式、内容) 三、 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周期验证、年度验证). 国家层面 1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中发 〔2006〕3 号) 2 、 《2010 - 2020 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 》 (中办发 〔2010〕18 号) 3、 人事部关于印发 《 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 的通知(人核培发 〔1995〕131 号) 4 、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 《 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 》 的通知(国人部发 〔2007〕96 号)

yosefu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一、继续教育的政策依据 二、继续教育的 内涵(对象和定义、形式、内容) 三、 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周期验证、年度验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继续教育的政策依据 二、继续教育的内涵(对象和定义、形式、内容) 三、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周期验证、年度验证)

  2. 国家层面 1、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中发〔2006〕3号) 2、《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中办发〔2010〕18号) 3、人事部关于印发《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通知(人核培发〔1995〕131号) 4、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96号) 5、中共中央关于印发《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通知 (中发〔2013〕8号) 省的层面 《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3. 市的层面 1、《关于修改广州市实施<广东省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细则的决定》(穗府〔2008〕1号) 2、关于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年度验证和周期验证工作的通知(穗人社函〔2012〕272号) 3、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周期验证工作的通知 (穗人社函〔 2014〕564号) 区的层面 《关于做好我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周期验证工作的通知》(海人社函〔2013〕2号)

  4. (一)继续教育的对象和定义 问题:1、什么是专业技术人员? 2、什么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1、对象:《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了专业技术人员是指按照国家规定取得专业技术职业资格或者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在职人员,以及专业技术类公务员。 2、定义:继续教育是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为主要内容,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专业水平、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培训活动。

  5. (二)继续教育的形式

  6. (三)继续教育的内容 1、公需科目(公修课) 2、专业科目(专业课) 3、其他选修科目(其他培训) 公需科目(公修课) 指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政策法律法规、基本理论、技术、信息等方法的知识。由人社部门组织开发确定,由市级继续教育基地实施。

  7. (三)继续教育的内容 1、公需科目(公修课) 2、专业科目(专业课) 3、其他选修科目(其他培训) 专业科目(专业课) 是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指本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新理论、技术、信息,以及行业内不同类别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

  8. 在本(外)园或者本(外)校内参加的非主管部门举行的学习课程,只能算是其他培训,不能作为专业课计算专业课学时。在本(外)园或者本(外)校内参加的非主管部门举行的学习课程,只能算是其他培训,不能作为专业课计算专业课学时。

  9. (一)学时要求和考核机制 1、学时要求:《条例》第九条规定了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 2、考核机制:《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应当列为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岗位聘任、续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执业资格再注册的重要条件。

  10. (二)登记制度 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必须由组织机构或培训机构在继续教育证书上进行登记或按照要求提供学时证明。 目前我市市级继续教育基地面向专业技术人员举办的各类课程,全部纳入“广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进行登记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没有在“系统”中登记管理的培训记录,要及时在“系统”中进行申报,并须将书面学习证明文件(原件)作为附件扫描上传“系统”。

  11. (三)验证制度 1、周期验证 2、年度验证 周期验证 周期验证是指对申报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其一个周期内继续教育内容和学时完成情况的验证制度。

  12. 验证周期 • 1、以实际任现职资格年限为验证周期,超过五年的只验最近五年。 • 2、以今年6月30日专业技术人员提出复验申请为界,之前验到2013年,之后验到2014年,申请验证时间之前本年度完成的继续教育内容、学时可累计计算在验证周期内。 • 学时要求 • 1、总学时要求(每年72学时 X 年数); • 2、不少于36 学时继续教育公需科目; • 3、不少于84学时继续教育专业科目。

  13. 6 月30 日前申请继续教育周期验证的 • 某人2008年9月取得幼儿园一级教师专业资格,今年申请晋升幼儿园高级教师专业资格。 • 验证周期:2009-2013年 • 要求:72×5=360学时;公需课36学时;专业课84学时; • 计算方式: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申请验证日,期间完成的继续教育内容、学时可累计计算在验证周期内.即总学时数为2009-2013年期间完成的学时+2014年1月1日至申请验证日期间完成的学时

  14. 6 月30 日后申请继续教育周期验证的 • 某人2008年9月取得幼儿园一级教师专业资格,今年申请晋升幼儿园高级教师专业资格。 • 验证周期:2010-2014年 • 要求:72×5=360学时;公需课36学时;专业课84学时; • 计算方式:从2010年至2014年申请验证日,期间完成的继续教育内容、学时可累计计算在验证周期内。

  15. 办理流程及有关要求 专业技术人员6月30日前完成周期验证申请 法人单位7月20日前初验 主管部门7月30日前提交给我局

  16. (三)验证制度 1、周期验证 2、年度验证 年度验证 年度验证是对我市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审核一个年度内学时和内容完成情况的验证制度,从2012年起开始执行。从2013年起,专业技术人员未通过年度验证的,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17. (1)验证要求 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完成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每天6学时)计算。其中,公需课不少于3天或18学时,专业课不少于7天或42学时。 (2)办理流程及有关要求 专业技术人员需在次年1月31日前将当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所有公需科目、专业科目和其他科目记录在“广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进行登记,由所在单位按照公需课和专业课的有关条件进行审核。“系统”会自动进行验证并生成年度验证结果。

  18. 相关网站 政策信息网站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http://www.hrssgz.gov.cn 广州继续教育网: http://www.hrssgz.gov.cn/gzcee/ 公需科目网站 广州市政府系统培训中心网站 http://www.hrssgz.gov.cn/pxzx/ 广州市继续教育学习网: http://www.gzcee.com.cn 广州职工教育网 http://www.zhigongjiaoyu.com/

  19. 市相关部门电话 • 1、继续教育 • 市继续教育协会,联系电话:83557183; • 市人事人才信息资源中心,联系电话:83126088。(信息技术问题支持) • 2、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联系方式 • 市教育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联系电话:83495217; • 市教师远程培训中心,联系电话:83481101,服务热心:969300。(平台技术咨询)

  20.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