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第十章 食品添加剂

第十章 食品添加剂. 【 知识目标 】 1. 了解食品添加剂应符合的要求、使用标准; 2. 理解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3. 掌握常用的防腐剂及应用特点、抗氧化剂、乳化剂、膨松剂的种类及应用特点 【 技能目标 】 能够对食品添加剂的进行合理选用;处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节 概述.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改善食品色、香、味及口感等感官指标; 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有利于食品保藏和运输,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章 食品添加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食品添加剂

  2. 【知识目标】 1.了解食品添加剂应符合的要求、使用标准; 2.理解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3.掌握常用的防腐剂及应用特点、抗氧化剂、乳化剂、膨松剂的种类及应用特点 • 【技能目标】 能够对食品添加剂的进行合理选用;处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第一节 概述 •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4.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 改善食品色、香、味及口感等感官指标; • 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 有利于食品保藏和运输,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 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 • 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 • 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对食品添加剂的一般要求 • 1.经过充分的毒理学鉴定程序,证明在使用限量范围内对人体无害。 • 2.进入人体后,能参加人体的正常代谢;或者能被正常解毒过程解毒后全部排出体外;或者不被消化道吸收而能全部排出体外;不能在人体内分解或与食品作用而形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 3.在达到一定的工艺功效后,若能在以后加工过程中消失或破坏,则安全性更高。 • 4.用于食品后不分解产生有毒物质。 • 5.食品添加剂要有助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制造和贮存等过程,并应在较低的使用量的条件下有显著的效果。 • 6.价格低廉,来源充足,使用方便,易于贮存等。

  6. 第二节 防腐剂 • 防腐剂: 指具有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其增殖,能防止或延缓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的食品添加剂。 • 分类: 有机化学防腐剂 无机化学防腐剂

  7. 常用食品防腐剂 苯甲酸及其钠盐 在酸性条件下对细菌的抑菌作用较强; 进入机体后,大部分在9~15h内与甘氨酸化合生成马尿酸,剩余部分与葡萄醛酸结合形成葡萄糖苷酸,并全部从尿中排出; 不在机体内积蓄,肝功能衰弱的人不适宜用苯甲酸; 毒性比山梨酸大。 山梨酸及其钾盐 酸性防腐剂,适用于pH为5.5以下的食品防腐;山梨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在机体内正常地参加代谢作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毒,是目前各国普遍使用的一种比较安全的防腐剂。

  8. 丙酸及丙酸钙 抑菌作用较弱,对酵母菌不起作用,所以主要用于面包和糕点的防霉;可用于面包、醋、酱油、糕点、豆制品等,最大使用量2.5g/kg。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具有酚羟基结构,所以抗菌效果比苯甲酸类和山梨酸类都强,其毒性比苯甲酸低,而且抑菌作用不受pH影响。 亚硫酸盐及S02 酸性防腐剂 ,常作为葡萄酒工业中的消毒剂,也可以用来处理脱水蔬菜和水果 。 乳球菌肽 多肽抗菌素类物质,在酸性介质中稳定 ,多与其它防腐手段联合使用。

  9. 第三节 抗氧化剂 • 概念: 能延缓或阻止氧化或自动氧化过程的物质称为抗氧剂。它能延缓食品在储藏和使用时的变质,一般用量较小,大都是具有还原性能的物质。主要应用于防止油脂及富脂食品的氧化酸败。 • 抗氧化剂分类 抗氧化剂分为油溶性和水溶性两类。

  10. 常见的抗氧化剂 丁基羟基茴香醚 (BHA) 加热后效果保持性好,在保存食品上有效,是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抗氧化剂之一。和其它抗氧化剂有协同作用,与增效剂如柠檬酸等使用,其抗氧化效果更为显著。一般认为BHA毒性很小,较为安全。与过渡金属离子作用会变色,应避免使用铁、铜容器。

  11.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与其它抗氧化剂相比,稳定性较高,耐热性好,抗氧化效果好,用于长期保存的食品与焙烤食品很有效。是目前国际上特别是在水产加工方面广泛应用的廉价抗氧化剂。一般与BHA并用,并以柠檬酸或其他有机酸为增效剂。相对BHA来说,毒性稍高一些。 没食子酸丙酯(PG ) 对热比较稳定。PG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较BHA和BHT强些。毒性较低。

  12. 生育酚混合浓缩物 溶于乙醇,不溶水,可与油脂任意混合;对热稳定,有耐酸性,但不耐碱,对氧敏感。 在一般情况下,生育酚对动物油脂的抗氧化效果比对植物油的效果好。生育酚不仅有抗氧化作用,而且还有营养强化作用。 L-抗坏血酸及其钠盐 L-抗坏血酸:水溶性抗氧化剂,可阻止亚硝胺的形成,与氧结合并钝化金属离子,阻止动物油脂的氧化酸败 L-抗坏血酸钠盐:用于火腿、香肠等肉制品,防止血红蛋白被氧化引起的色变和保持肉制品的香味。

  13. 其它抗氧化剂 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 是较新的一类酚类抗氧化剂,溶点、沸点较高,特别使用于煎炸食品。 茶多酚 是一种茶叶提取物,具有优于BHA、BHT、VE的抗氧化作用,兼有抑菌和防止褪色等作用,且安全无毒。 天然香料 既可改善食品的味道,还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低聚原花青素 主要分布在一些植物的树皮、树叶、树根中,如葡萄籽、松树皮、花生等。

  14. 第四节 漂白剂 • 破坏或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食品褪色的食品添加剂。 • 有氧化型和还原型漂白剂两大类 氧化型:过氧化氢、过硫酸铵、过氧化苯甲酰、二氧化氯等,将着色物质氧化分解而漂白; 还原型:二氧化硫、硫磺、无水亚硫酸钠、保险粉、焦亚硫酸钠等,通过其产生的二氧化硫的还原作用使物质褪色。

  15. 几种还原型漂白剂 •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遇水形成亚硫酸,其漂白、防腐作用机制:①亚硫酸被氧化时可使着色物质还原褪色;②亚硫酸对氧化酶的抑制作用,防止酶性褐变;③亚硫酸为强还原剂,能阻断微生物的生理氧化过程,还可用于防腐作用;④亚硫酸与糖进行加合反应,阻断含羰基化合物与氨基酸的缩合反应,防止非酶性褐变。 • 硫磺 硫磺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具有漂白并防止食品褐变的作用,我国规定硫磺仅限于熏蒸蜜饯类、干果、干菜、粉丝和食糖。当前社会存在滥用硫磺熏蒸馒头现象。 • 其它还有无水亚硫酸钠、保险粉、焦亚硫酸钠 。

  16. 第五节 乳化剂 乳化剂 具有表面活性,能够促进或稳定乳状液的食品添加剂。 分子中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可介于油和水的中间,使一方很好地分散于另一方的中间而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分类 水溶性乳化剂:亲水性强,形成水包油(油/水)型乳浊液; 油溶性乳化剂:亲油性强,形成油包水(水/油)型乳浊液。

  17. HLB值 乳化剂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其亲水亲油性,通常用HLB值来表示。 规定亲油性为100%的乳化剂,其HLB值为0(以石蜡为代表),亲水性100%者为20(以油酸钾为代表),期间分成20等份,以此表示其亲水亲油性的强弱。 凡HLB值<10的乳化剂主要是亲油性的,而HLB≥10的乳化剂则有亲水特征。

  18. 乳化剂在食品中的主要作用有 乳化、络合、润湿和分散、控制结晶、增溶、抗菌保鲜、 其它。 • 乳化剂在食品加工中主要应用在焙烤食品及淀粉制品、冰淇淋、人造奶油、巧克力、糖果、口香糖、植物蛋白饮料、乳化香精中。 • 我国批准使用的有30种,如单硬脂酸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木糖醇单硬酯酸酯等 。

  19. 第六节 增稠剂 • 增稠剂就是指能改善食品物理性质和组织状态,提高食品黏度或形成凝胶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 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和化学合成(包括半合成)两大类 • 天然来源的增稠剂大多数是由植物、海藻或微生物提取的多糖类物质,如阿拉伯胶、卡拉胶、果胶、琼胶、海藻酸类、罗望子胶、甲壳素、黄蜀葵胶、亚麻籽胶、田箐胶、瓜尔胶、槐豆胶和黄原胶等。 •  合成或半合成增稠剂有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丙二醇酯,以及变性淀粉类,如:羧甲基淀粉钠、羟丙基淀粉醚、淀粉磷酸酯钠、乙酰基二淀粉磷酸酯、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等。

  20. 一、增稠剂的性质 增稠剂分子中存在大量亲水性基团,与水分子发生作用形成胶体。由于亲水胶体分子所占的体积很大,它们之间可以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空间结构,阻碍液层的流动,提高食品黏度或形成凝胶 。 二、增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可提高食品的黏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的作用。我国目前批准使用的增稠剂品种有39种。

  21. 第七节 膨松剂 膨松剂是在以小麦粉为主的焙烤食品中添加,并在加工过程中受热分解,产生气体,使面胚起发,形成海棉状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一类物质。 分类 膨松剂可分为碱性膨松剂、酸性膨松剂和复合疏松剂。 复合疏松剂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碳酸盐类、酸类和助剂。 碳酸盐类:常用NaHCO3,作用是产生CO2。 酸类:常用的是柠檬酸、酒石酸、富马酸、乳酸、明矾等,作用是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CO2,降低成品的碱性,控制反应速率和使产品膨松。 助剂:常用淀粉、脂肪酸。

  22. 膨松剂的功效与应用 功效:食品体积膨大增加制品美味感有利于消化 我国准许使用的蓬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磷酸氢钙、硫酸铝钾(钾明矾)、碳酸钾、沉淀碳酸钙、复合疏松剂等。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膨松剂中的铝对人体健康不利,因而人们正在研究减少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 等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