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L03 左忠毅公 逸事

L03 左忠毅公 逸事. 方苞. 方苞為桐城文派的開山祖師,為文標舉義法,所作古文以雅潔著稱。除直接承其衣缽的劉大櫆、姚鼐以外,後來的陽湖派、湘鄉派,也受到他的沾溉。不論文學主張或古文創作,都對清代文壇產生深遠的影響 。. 全文運用側面描寫以襯托主題的表達手法,以史可法作陪襯,烘托出左光斗之識拔人才、愛惜人才,以及其堅貞不屈、以國事為重的高尚人格。全文布局謹嚴,條理明晰,充分顯現桐城派重視「義法」的文章風格 。. 文中對左光斗不畏權勢、公忠體國的精神,以及史可法為報答師恩、黽勉從公的態度,都有十分生動的描述 。. 課前 引導. 一個動亂的時代 一段 感人的師生故事 ….

Download Presentation

L03 左忠毅公 逸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L03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2. 方苞為桐城文派的開山祖師,為文標舉義法,所作古文以雅潔著稱。除直接承其衣缽的劉大櫆、姚鼐以外,後來的陽湖派、湘鄉派,也受到他的沾溉。不論文學主張或古文創作,都對清代文壇產生深遠的影響。方苞為桐城文派的開山祖師,為文標舉義法,所作古文以雅潔著稱。除直接承其衣缽的劉大櫆、姚鼐以外,後來的陽湖派、湘鄉派,也受到他的沾溉。不論文學主張或古文創作,都對清代文壇產生深遠的影響。

  3. 全文運用側面描寫以襯托主題的表達手法,以史可法作陪襯,烘托出左光斗之識拔人才、愛惜人才,以及其堅貞不屈、以國事為重的高尚人格。全文布局謹嚴,條理明晰,充分顯現桐城派重視「義法」的文章風格。全文運用側面描寫以襯托主題的表達手法,以史可法作陪襯,烘托出左光斗之識拔人才、愛惜人才,以及其堅貞不屈、以國事為重的高尚人格。全文布局謹嚴,條理明晰,充分顯現桐城派重視「義法」的文章風格。

  4. 文中對左光斗不畏權勢、公忠體國的精神,以及史可法為報答師恩、黽勉從公的態度,都有十分生動的描述。文中對左光斗不畏權勢、公忠體國的精神,以及史可法為報答師恩、黽勉從公的態度,都有十分生動的描述。

  5. 課前引導 一個動亂的時代一段感人的師生故事…

  6. 明末左光斗忠直被誣 含冤九泉   明末政治動亂不安,宦官魏忠賢專權,左光斗和楊漣密謀上書彈劾,為魏忠賢所偵知,先削除二人官籍,又誣其與朝臣勾結,招權納賄,逮之入獄,遭嚴刑拷打,為獄卒所斃。

  7. 左光斗死後,魏忠賢仍不罷手,又逮光斗的親友僚屬十四人。左光斗死後,魏忠賢仍不罷手,又逮光斗的親友僚屬十四人。 • 長兄光霽亦遭連累而死,左母則以悲傷過度而逝,從此家族破散。 • 左光斗身陷獄中時,其學生史可法極力設法營救。 • 獄中師生兩人的對話,更顯左公公忠體國的偉大,及師生情誼的深厚。

  8. 明代宦官魏忠賢 • 魏忠賢年少時游手好閒,不務正業,因賭博欠債走投無路,只好自施宮刑,改姓名為李進忠,於萬曆年間入官充當太監。 • 與熹宗的奶媽客氏發生曖昧關係。

  9. 熹宗登基,魏忠賢和客氏同時受寵。魏忠賢從此控制朝中大政。他日日引導熹宗為樂,以博寵愛,同時廣植黨羽,排陷異己,凡政見不同者都加以迫害。熹宗登基,魏忠賢和客氏同時受寵。魏忠賢從此控制朝中大政。他日日引導熹宗為樂,以博寵愛,同時廣植黨羽,排陷異己,凡政見不同者都加以迫害。

  10. —九千歲、建生祠— • 熹宗好製木器,魏忠賢偏乘熹宗刨削木頭時奏事,熹宗常隨口說:「我知道了,你們拿下去,好好處理吧!」魏忠賢因此為所欲為。 • 魏忠賢外出,士大夫遮道拜伏,高呼「九千歲」。浙江巡撫為巴結討好,首先在西湖為他建生祠,各地寡廉鮮恥的官吏群起效尤。

  11. —畏罪自殺— • 西元一六二七年八月,熹宗驟逝,由十九歲的弟弟思宗繼位,魏忠賢因此失勢。思宗下旨,免魏忠賢之職,將他安置到鳳陽。魏行至半途,有詔逮捕,魏忠賢畏罪自殺。次年,下詔將魏忠賢「戮屍」。

  12. 左光斗對史可法的影響 • 崇禎末年,流寇為亂,史可法率軍保全桐城,其後督師揚州,孤忠殉難,葬於梅花嶺。

  13. 史可法衣冠塜 •   上刻「明督師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公可法之墓」字樣。

  14. 左僉都御史:掌監察。明置都察院,以左右都御史為首長,下設副都御史、左右僉都御史、監察御史等職。左僉都御史:掌監察。明置都察院,以左右都御史為首長,下設副都御史、左右僉都御史、監察御史等職。 • 左光斗,字共之,又字遺直,號浮邱,又號滄嶼。 • 明安徽省桐城縣人。生於神宗萬曆三年(西元1575),卒於熹宗天啟五年(西元1625),年五十一。 • 左光斗為神宗萬曆三十五年進士,累官至左僉都御史。 左光斗生平(課本34頁) 經歷多次官職陞遷

  15. 剛正敢言,不畏權要。 • 光宗崩,與楊漣協力排斥宦官,輔佐熹宗繼位,安定朝廷,時稱「楊左」。 • 魏忠賢得寵專權,左光斗與楊漣上書彈劾,遂被害而慘死獄中。 • 及魏黨敗,追贈太子少保,諡忠毅,故稱左忠毅公。著有左忠毅公集。 輔導太子的官員,但多屬於尊崇性質。另有少師、少傅,職務相同。 檢舉官員失職的行為

  16. 史可法,字憲之,一字道鄰,明祥符人。 • 崇禎元年進士,累官右僉都御史,攻剿流寇有功,拜南京兵部尚書。 • 福王時,加武英殿大學士,督師揚州。清兵大舉南下,死守不屈,城陷,殉國。 史可法生平

  17. 左公除獎掖史可法之外,又常在生活上資助他,更在德業上多加勉勵。當左公被陷入獄,史可法設法入獄探視,左公責之甚切,蓋對其有極高的期許。左公除獎掖史可法之外,又常在生活上資助他,更在德業上多加勉勵。當左公被陷入獄,史可法設法入獄探視,左公責之甚切,蓋對其有極高的期許。 • 左氏死後,史可法除了賄賂獄卒,為左公收屍埋葬(屍腐不可復識,識其衣帶乃棺而殮之)外,並銜哀勉成祭左忠毅公文。 左光斗與史可法的情誼

  18. 史公每欲報答左公的知遇之恩。崇禎末年,流寇為亂,史可法率軍保全桐城,其後督師揚州,孤忠殉難;桐城人為了感念他,將左、史二祠相望並祀;桐城人對左光斗的提拔史可法,讚為「識鑑如神」。史公每欲報答左公的知遇之恩。崇禎末年,流寇為亂,史可法率軍保全桐城,其後督師揚州,孤忠殉難;桐城人為了感念他,將左、史二祠相望並祀;桐城人對左光斗的提拔史可法,讚為「識鑑如神」。

  19. 逸事,又稱軼事、逸事狀,將逸散之事加以記敘以傳於世,為行狀的變體(參見教學講義)。其與傳記的最大分別,乃在於篇幅較短,所記多為該人物的生活瑣事或遺聞趣事,但因此反而較為生動且富有情味,具有拾遺、補缺的作用。逸事,又稱軼事、逸事狀,將逸散之事加以記敘以傳於世,為行狀的變體(參見教學講義)。其與傳記的最大分別,乃在於篇幅較短,所記多為該人物的生活瑣事或遺聞趣事,但因此反而較為生動且富有情味,具有拾遺、補缺的作用。 逸事體(課本34頁)

  20. 見解、見識、才器、度量 • 全文記敘左忠毅公與史可法師生之間的兩件逸事:一、左公視學京畿,識拔史可法;二、左公身陷牢獄,對前來探獄的史可法責以大義。以凸顯左公識才、愛才的識見器量,及其堅貞不屈的志節,形象鮮明生動。並以史可法的知恩圖報、忠勤任事,相互輝映,顯現師生之間的情義,感人至深。

  21. 方苞,字鳳九,又字靈皋,晚號望溪,清安徽省桐城縣人。生於聖祖康熙七年(西元一六六八),卒於高宗乾隆十四年(西元一七四九),年八十二。方苞,字鳳九,又字靈皋,晚號望溪,清安徽省桐城縣人。生於聖祖康熙七年(西元一六六八),卒於高宗乾隆十四年(西元一七四九),年八十二。 方苞生平簡介

  22. 方苞祖父方熾,曾任江蘇省教諭。 • 父方仲舒,為國子監生,有文名,明亡後隱居。 • 方苞家道中落,但頗知勵學,與兄方舟、弟方林刻苦攻讀,且以孝悌相勉。 刻苦勵學,科考不順

  23. 23歲時,他因胞弟方林於病死,而喪事未久,因此無意於妻室。父母催促下,只好遵命。 • 34歲時,兄方舟病,方苞常雞鳴而起,視治藥物以進。方家兄弟甚為友愛,曾相約:「兄弟三人,異日當共葬一邱。」 • 康熙四十五年,三十九歲,中進士第四名,惟因母病而束裝返鄉侍疾,未及參加殿試。次年,父病逝,在家守喪。

  24. 方孝標,官至學士,著有《鈍齋文集》、《滇黔紀聞》,書中極多悖逆語。同邑戴名世見之大喜,所著《南山集》,採用許多其中之語,集中序文列有方苞的名字。方孝標,官至學士,著有《鈍齋文集》、《滇黔紀聞》,書中極多悖逆語。同邑戴名世見之大喜,所著《南山集》,採用許多其中之語,集中序文列有方苞的名字。 • 朝廷認為戴名世大逆,族人皆判死刑。為序者多人,與方苞都以謗論罪,應受絞刑。幸朝中大臣極力營救,凡議絞者改為編戍,方苞始免於難,被編於漢軍旗下。 受文字獄牽連

  25. 受文字獄牽連,入獄時方苞潛心研究三禮,不以生死為念,始終讀書自若,獄中人搶去他的書摔在地上,說:「命在須臾矣!」方苞不慌不忙,撿起書來回答:「朝聞道,夕死可矣。」受文字獄牽連,入獄時方苞潛心研究三禮,不以生死為念,始終讀書自若,獄中人搶去他的書摔在地上,說:「命在須臾矣!」方苞不慌不忙,撿起書來回答:「朝聞道,夕死可矣。」 • 82歲時,方苞臨死的前幾天,才完成最後一部著作《儀禮析疑》。 臨難不苟,潛心著述

  26. 1、標舉義法,創立桐城派 2、為文力求雅潔 3、方苞之後桐城派的發展 文學主張

  27. 文章有內容而不空洞 文章有條理而不紊亂 文道合一,內容與形式相照應。充實的內容,必須通過高度藝術技巧表達出來,才能深入人心。 在學問、德行方面,要繼承宋朝理學家程頤、程顥、朱熹,文章要能與韓愈、歐陽脩媲美 方苞以「學行繼程朱之後,文章介韓歐之間」,與友好相期勉。故論學以宋儒為宗,為文則標舉義法。所謂「義」,指內容而言,要「言有物」,強調在義理上要推本於六經、論語、孟子;所謂「法」,指形式而言,要「言有序」,強調在作法上要效法左傳、史記及唐宋八大家。兩者的關係是「義」決定「法」,而「法」則體現「義」。 1、標舉義法,創立桐城派(課本35頁)

  28. 2、為文力求雅潔 • 方苞所作古文以「雅潔」著稱,為桐城派初祖。 • 3、方苞之後桐城派的發展 • 其後劉大櫆、姚鼐承其遺緒,主張義理、考據、詞章三者並重,樹立了桐城派古文之宗風。 詞章:原是詩、詞、曲、文章等文學的總稱,但桐城派所謂詞章側重古文。 考據:依據可靠資料對古代文物制度加以考核辨證,詳明真偽的研究方法。亦作「考證」。 典型的風格 典雅簡潔 前人留下的事業

  29. 方苞為文力求「雅潔」、「澄清無滓」、「澄清之極,自然發其精光」:創造出嚴謹雅潔的純粹散文,不僅是方苞的創作精神,也是方苞以後的桐城文派的共同風格。 為文力求雅潔

  30. 方苞為古文的限制條例:1、不可入語錄中語;2、不可入魏晉六朝人藻麗俳語;3、不可入漢賦中板字法;4、不可入詩歌中雋語;5、不可入南北史佻巧語。方苞強調刊落浮辭,刪繁就簡的準則。方苞為古文的限制條例:1、不可入語錄中語;2、不可入魏晉六朝人藻麗俳語;3、不可入漢賦中板字法;4、不可入詩歌中雋語;5、不可入南北史佻巧語。方苞強調刊落浮辭,刪繁就簡的準則。

  31. 一、性質:清代古文運動 • 二、代表人物:歸有光(遠祖)方苞劉大櫆姚鼐(桐城三祖)曾國藩(湘鄉派,主張「義理」、「考據」、「詞章」、「經濟」四者並重) 方苞之後桐城派的發展

  32. 方苞以擅長古文、時文聞名於世,唯不擅作詩。年少時,曾將詩呈送汪琬指點,汪琬粗略一看,就將詩稿扔在地上。又將詩送給王士禎,王亦不加稱讚。方苞以擅長古文、時文聞名於世,唯不擅作詩。年少時,曾將詩呈送汪琬指點,汪琬粗略一看,就將詩稿扔在地上。又將詩送給王士禎,王亦不加稱讚。 • 最後拜訪劉體仁,劉讀完後,久久不語,思索之後才說:「足下可不必再作詩,憑文章出名即可。」方苞聽了,悵然回家,從此絕意於詩。今方望溪文集中,僅收錄有他早年詩作十五首。 不擅作詩

  33. 肆、左忠毅公逸事四大特色 參見教學講義

  34. 先君子(先跳下一頁) • 鄉先輩 • 可以提升真切感 • 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微行 • 寫左公勤於公務,不畏寒苦,又不事張揚 第一段-1 (左公) 轉品

  35. 「稱謂」簡介

  36. 文方成草 • 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 • 寫左公識才、愛才 • 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 第一段-2 (生) (左公) (生) 原來是 借代

  37. (左公) • 公瞿然注視 • 左公確認人才之後的驚喜 • 呈卷,即面署第一 • 舉才之心極為明確 •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 • 彰顯對史公之殷切期許 第一段-3 (史公) (史公) (左公) (史公)

  38. 史朝夕窺獄門外 • 感念師誼 • 逆閹防伺甚嚴,雖家僕不得近。 • 襯出史公面見恩師之心,堅篤至極 • 久之 • 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 • 受刑之慘烈 • 逆閹之殘酷 第二段-1 天天 助詞,無義 暗中查看

  39. 持五十金 • 不惜代價 • 涕泣謀於禁卒,卒感焉 • 手長鑱 • 微指左公處 第二段-2 請求、商量 轉品 用字精審,與前文史公之偽裝相扣合 之,史可法

  40. 則席地倚牆而坐 • 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 • 與前文「被炮烙」相呼應,言受害極深 • 史前跪,抱公膝而嗚咽 • 言史公之不忍 第二段-3 轉品 全 悲傷哭泣

  41. 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 • 誇飾(極言左公怒目而視) • 「公辨其聲」可見神志清楚;「目不可開」足證受刑嚴重。「奮臂以指撥眥」,動作激烈,反映了內心感情激烈。隨著一「奮」一「撥」,跳出了「目光如炬」,左光斗的思想、感情全都燃燒在目光裡了。 第二段-4

  42. 庸奴 • 情急之下,不惜口出重話 • 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不速去,無俟姦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 • 寫出憂恤國事與惜才之心。情況特殊,故反面著筆,看似憤怒,其實是不忍,期許史公能為國保身,繼己志事。 第二段-5 激問 等待

  43. 因摸地上刑械, • 交代左光斗受刑酷烈,這個「摸」表現了左光斗此時的動作是何等艱難 • 作投擊勢。 • 這個作勢是警告、是驅逐,也是發自內心的愛護 第二段-6

  44. 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 譬喻(隱喻)、誇飾 • 極言左公堅持公義,不溺私情 第二段-7

  45. 每有警,輒數月不就寢 • 寫史公之憂與勤 • 使將士更休 • 體恤將士 • 而自坐幄幕外,擇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 • 與士卒一同執勤,而勞苦甚於士卒 第三段-1

  46. 有人 •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鏗然有聲。 • 極言史公忠勤國事,不恤寒冷與勞累 • 或勸以少休 • 倒裝、省略(或以少休勸公) 第三段-2 (公)

  47. 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 類疊 • 極言忠於國事之堅毅,與受左公人格感召之深切 第三段-3

  48. 治兵 • 掌理軍務 • 太公、太母 • 指左光斗的父母 第四段

  49. 問題與討論 一、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本文是  一篇逸事而非正式的史傳? 答:從首段的「先君子嘗言」,以及末段的「余宗老塗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云。」可看出本文是一篇逸事而非正式的史傳。

  50. 二、請從本文所記述的左忠毅公與史可法師生間的兩件逸事,指出左忠毅公的為人如何?二、請從本文所記述的左忠毅公與史可法師生間的兩件逸事,指出左忠毅公的為人如何? 答:第一件逸事:可見左忠毅公具有識才能力與愛才器度。第二件逸事:可見左忠毅公具有公忠體國、剛正不屈的志節。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