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第一章 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第一章 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引 言 §1.1 应力 - 应变曲线 §1.2 弹性变形与弹性不完整性 §1.3 塑性变形与应变硬化 §1.4 金属的断裂. 引言 单向静拉伸试验特点 : 1 、最广泛使用的力学性能检测手段 ; 2 、试验的应力状态、加载速率、温度、试样等都有严格规定 (方法: GB/T228-2002 ;试样: GB/T6397-1986 ) 。 3 、最基本的力学行为(弹性、塑性、断裂等); 4 、可测力学性能指标:强度( σ )、塑性 ( δ 、 ψ 、 f )等。 拉伸试验机介绍 :.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章 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引 言 §1.1 应力-应变曲线 §1.2 弹性变形与弹性不完整性 §1.3 塑性变形与应变硬化 §1.4 金属的断裂

  2. 引言 单向静拉伸试验特点: 1、最广泛使用的力学性能检测手段; 2、试验的应力状态、加载速率、温度、试样等都有严格规定(方法:GB/T228-2002;试样:GB/T6397-1986)。 3、最基本的力学行为(弹性、塑性、断裂等); 4、可测力学性能指标:强度(σ)、塑性 (δ、ψ、f)等。 拉伸试验机介绍:

  3. §1.1 应力-应变曲线 一、拉伸力—伸长曲线

  4. 二、应力-应变曲线 应力 σ=F/A 应变 ε=△L/L

  5. 如果按拉伸时试样的真实断面A和真实长度 L,则可得到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6. 三、几种常见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返回

  7. §1.2 弹性变形与弹性不完整性 一、弹性变形及其实质 1.弹性变形 定义:当外力去除后,能恢复到原来形状或 尺寸的变形,叫弹性变形。特点为:单调、可 逆、变形量很小(<0.5~1.0%) 2.弹性的物理本质 金属的弹性性质是金属 原子间结合力抵抗外力的 宏观表现。

  8. 二、虎克定律 1、弹性力场微分方程 平衡微分方程 fi——作用力; i,j=x,y,z ρ——密度 位移:x轴——u;y轴——v; z轴——w

  9. 几何方程 i,j=x,y,z 位移:x轴——u;y轴——v;z轴——w

  10. 2. 广义虎克定律 在弹性极限内,物体内任一点的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均可以由六个应力分量和六个应变分量来描述,虎克定律的物理方程为: 式中 C11、C12……Cij为常数,称为弹性刚度系数。

  11. 当以应力为自变量时,广义虎克定律也可以写成下式:当以应力为自变量时,广义虎克定律也可以写成下式: 式中 S11、S12……Sij为常数,称为弹性顺度系数。

  12. 在晶体物理中存在Cij=Cji,Sij=Sji(i、j=1、2、3……)的关系,因此Cij与Sij中只有21个独立的,即在晶体物理中存在Cij=Cji,Sij=Sji(i、j=1、2、3……)的关系,因此Cij与Sij中只有21个独立的,即

  13. 广义虎克定律物理方程

  14. 3. 狭义虎克定律

  15. 三、弹性模量 1.弹性模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⑴物理意义: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 ⑵用途:工程上亦称为刚度;计算梁或其他 构件挠度时必须用之。重要的力学性能之一。

  16. 2.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 ⑴金属原子的种类和晶体学特性; 非过渡族,原子半径↑、E↓; 过渡族,原子半径↑、E↑,且E一般都较大。 原子密排向的E大。 ⑵溶质原子与其强化; 晶格畸变能增大,E↓; ⑶显微组织(指热处理后);⑷温度; ⑸加载速率; 一般影响不大。 ⑹其他。

  17. 四、弹性极限、弹性比功 1、比例极限 2、弹性极限 3、弹性比功 又称为弹性比能、应变比能。 物理意义: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 几何意义:应力-应变曲线上弹性阶段下的面 积。 用途:制造弹簧的材料,要求弹性比功大

  18. 五、滞弹性(弹性后效) 1.滞弹性及其影响因素 实际金属材料,弹性变形不 仅是应力的函数,而且还是时 间的函数。 ⑴ 定义 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 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⑵ 影响因素: (a)晶体中的点缺陷;显微组织的不均匀性。 (b)切应力越大,影响越大。 (c)温度升高,变形量增加。 ⑶ 危害:长期承载的传感器,影响精度。

  19. 2、循环韧性 ⑴弹性滞后环 由于应变滞后于应力,使加载曲线与卸载曲线不重 合而形成的闭合曲线,称为弹性滞后环。

  20. 物理意义: 加载时消耗的变形功大于卸载时释放的变形功。或, 回线面积为一个循环所消耗的不可逆功。 这部分被金属吸收的功,称为内耗。 ⑵循环韧性 若交变载荷中的最大应力超过金属的 弹性极限,则可得到塑性滞后环。 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叫 循环韧性。 循环韧性又称为消振性。 循环韧性不好测量,常用振动振幅衰减的自然对数来 表示循环韧性的大小。   ⑶循环韧性的应用 减振材料(机床床身、缸体 等);乐器要求循环韧性小。

  21. 六、包申格效应 1、现象 定义:材料经过预先加载并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 向加载,规定残余 伸长应力增加,反 向加载规定残余伸 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称为包申格效应。

  22. 2、微观本质 预塑性变形,位错增殖、运动、缠结; 同向加载,位错运动受阻,残余伸长应力增加; 反向加载,位错被迫作反向运动,运动容易残余伸长应力降低。 3、包申格效应的危害及防止方法 交变载荷情况下,显示循环软化(强度极限下降) 预先进行较大的塑性变形,可不产生包申格效应。 第二次反向受力前,先使金属材料回复或再结晶退火。 返回

  23. §1.3 塑性变形与应变硬化 定义:外载荷卸去后,不能恢复的变形。 塑性:材料受力,应力超过屈服点后,仍能继续变形 而不发生断裂的性质。 “δ” 伸长率,“ψ”断面收缩 率。 δ%≥100%,常称为超塑性。 一、塑性变形的方式及特点 1、塑性变形的方式 滑移 最主要的变形机制; 孪生 重要的变形机制,一般发生在低温形变或快 速形变时; 晶界滑动和扩散性蠕变只在高温时才起作用; 形变带 滑移和孪生都不能进行的情况下才起作用。

  24. (1)滑移 定义: 滑移面:原子最密排面; 滑移向:原子最密排方向。 滑移系:滑移面和滑移向的组合。 滑移系越多,材料的塑性越好。 晶体结构的影响较大, fcc>bcc>hcp 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τ=(P/A)cosφcosλ φ—外应力与滑移面法线的夹角; λ—外应力与滑移向的夹角; Ω= cosφcosλ 称为取向因子。

  25. (2)孪生 孪晶:外形对称,好象由两个相同晶体对接起来的晶体;内部原子排列呈镜面对称于结合面。 孪晶可分为 自然孪晶和形变孪晶。 孪生的特点: 比滑移困难;时间很短;变形量很小;孪晶层在试样中仅为狭窄的一层,不一定贯穿整个试样。 孪生与滑移的交互作用,可促进金属塑性变形的发展。

  26. (3)形变带 由晶体点阵畸变而使晶体表面出现的弯曲区域,由于 该区域贯穿整个试样截面并成带状,所以称为形变带。 相邻滑移带的交互作用。多个滑移系同时动作,正 常的滑移不能进行,所以产生点阵弯曲,形成形变带。 (4)三种变形机制的比较 滑移 相邻部分滑动,变形前后晶体内部原子的排 列不发生变化。 孪生 变形部分相对未变形部分发生了取向变化。 形变带 晶体点阵畸变。

  27. 2、塑性变形的特点 (1)各晶粒变形的不同时性和不均匀性 ∵各晶粒的取向不同 即 cosφcosλ不同。 对于具体材料,还存在 相和第二相的种类、数量、尺寸、形态、分布的影响。 (2)变形的相互协调性 多晶体作为一个整体,不允许晶粒仅在一个 滑移系中变形,否则将造成晶界开裂。 五个独立的滑移系开动,才能确保产生任何 方向不受约束的塑性变形。

  28. 二、屈服与屈服强度 1、屈服 在金属塑性变形的开始阶段,外力不增加、甚至下降 的情况下,而变形继续进行的现象,称为屈服。 上屈服点,下屈服点 (吕德丝带) 2、屈服机理 (外应力作用下,晶体中位错萌生、增殖和运动过程) (1)柯氏气团 位错与溶质原子交互作用,位错被钉扎。溶质原子 聚集在位错线的周围,形成气团。 提高外应力,位错才能运动;一旦运动,继续发生塑性变形所需的外应力降低。

  29. (2)位错塞积群n个位错同相运动受阻,形成塞积群,导致(2)位错塞积群n个位错同相运动受阻,形成塞积群,导致 材料要继续发生塑性变形必须加大外应力;一旦 障碍被冲破,继续发生塑性变形所需的外应力降 下。 (3)应变速率与位错密度、位错运动速率的 关系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应变速率与位错密度、 位错运动速率及柏氏矢量成正比,即: ε=bρυ.位错增值,ρ↑,ε↑提高外应力τ, υ↑, ε↑ 晶体结构变化,b↑, ε↑

  30. 3、屈服强度 σs=Fs/A由于金属材料存在上下屈服点,或者屈服点不明确,一般将σ0.2定为屈服强度。 屈服强度是工程上从静强度角度选择韧性材料的依据。提高屈服强度,机件不易产生塑性变 形;但过高,又不利于某些应力集中部位的应力 重新分布,容易引起脆性断裂。

  31. 三、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 (一)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因 (1)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 位错运动的阻力:晶格阻力(P-N力);位错交互 作用产生的阻力。P-N力 fcc 位错宽度大,位错易运动。bcc 反之。 交互产生的阻力 平行位错间交互作用产生的阻 力;运动位错与林位错交互作用产生的阻力。 (2)溶质原子和点缺陷 形成晶格畸变(间隙固溶,空位)

  32. (3)晶粒大小和亚结构 晶界是位错运动的障碍。 要使相邻晶粒中的位错源开动,必须加大外应力。 霍尔——培奇关系式 σ=σi+Ksd-1/2细化晶粒,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4)第二相 不可变形的第二相,位错只能绕过它运动。可变形 的第二相,位错可以切过。 第二相的作用,还与其尺寸、形状、数量及分布有 关;同时,第二相与基体的晶体学匹配程度也有关。 (二)外因 温度提高,位错运动容易,σs↓。 应变速率提高,σs↑。 应力状态 切应力τ↑,σs↓。

  33. 四、应变硬化 或称形变硬化,加工硬化 1、意义(1)应变硬化和塑性变形适当配合,可使金属进行均 匀塑性形变。(2)使构件具有一定的抗偶然过载能力。(3)强化金属,提高力学性能。(4)提高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2、应变硬化机理 (1)三种单晶体金属的应力 应变曲线

  34. (2)应变硬化机理a)易滑移阶段:单系滑移hcp金属(Mg、Zn)(2)应变硬化机理a)易滑移阶段:单系滑移hcp金属(Mg、Zn) 不能产生多系滑称, ∴易滑移段长。b)线性硬化阶段:多系滑移 位借交互作用,形成割阶、 面角位错、胞状结构等;位错 运动的阻力增大。c) 抛物线硬化阶段:交滑移,或双交滑移刃型位错不 能产生交滑移。 多晶体,一开动便是多系滑移,∴无易滑移阶段。

  35. 3、应变硬化指数Hollomon关系式:S=ken (真应力与真应变之间的关系)n—应变硬化指数;k—硬化系数 应变硬化指数n反映了金属材料抵抗继续塑性 变形的能力。 n=1,理想弹性体;n=0材料无硬化能力。 层错能低的材料应变硬化程度大;高Mn钢 (Mn13),层错能力低 ∴n大 应变硬化指数,常用直线作图法求得 (见参考文献1—P19)。

  36. 五、缩颈现象 1、缩颈 (1)缩颈的意义 变形集中于局部区域; 失稳的临界条件。 (2)缩颈的判据 S=ds/de (式1-22) 在缩颈点处,Sb=keBn 经过积分,得eB=n 即:金属材料的应变硬化指数等于最大真实均匀塑 性变量时,缩颈便产生。 (3)颈部的三向拉应力状态 承受三向拉应力(相当于厚板单向拉伸,平面应变)

  37. 2、抗拉强度 σb 实际材料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 力。 意义: (1)易于测定,重现性好 (2)韧性材料不能作为设计参数,但脆性材 料可以用它。 (3)σs/σb对材料成型加工极为重要。 (4)σb≈1/3HB;淬火钢σ-1≈1/2σb

  38. 六、塑性 1、塑性与塑性指标 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δ、Ψ) 比例试样: L0=5d0或 L0=10d0由于大多数材料的集中塑性变形量大于均匀变形量, ∴δ5>δ10 (断后伸长率) Ψ>δ金属拉伸时产生缩颈;反之,不产生Ψ反映了材料断裂前的最大塑性变形量。而δ则不能 显示材料的最大塑性变形。 冶金因素对Ψ的影响更突出,Ψ比δ对组织变化更为 敏感。 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 δqt,实际上是金属材料拉伸时产生的最大均匀塑性变形(工程应变量) ∵eB=ln(1+δqt) δqt对于评定冲压用板材的成型能力非常有用。

  39. 2、塑性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意义:a)安全,防止产生突然破坏;b)缓和应力集中;c)轧制、挤压等冷热加工变形;影响因素: (a)细化晶粒,塑性↑; (b)软的第二相塑性↑; (c)温度提高,塑性↑;高 (d)固溶、硬的第二相等,塑性↓。3、塑性的综合性能指标σs/σb(屈强比) σs/σb ↓,材料的塑性↑。σb/V (体积比强度)σb/V↑,减轻构件的重量。

  40. 七、静力韧度 韧性: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J/m2静力韧度: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断裂所吸收的功。J/m3 静力韧度对按屈服强度设计,有可能偶然过载的机件必须考虑。 返回

  41. §1.4 金属的断裂 材料完全破断为两个部分以上的现象,叫断裂。(断 裂使材料失去完整性)(机件三大失效形式之一) 断裂不仅出现在高应力和高应变条件下,也发生在低 应力和无明显塑性变形条件下。 一、断裂的基本类型 1、根据断裂前塑性变形大小分类 脆性断裂;韧性断裂 2、根据断裂面的取向分类 正断;切断 3、根据裂纹扩展的途径分类 穿晶断裂;沿晶断裂 4、根据断裂机理分类 解理断裂,微孔聚集型断裂;纯剪切断裂

  42. 二、断裂及断口特征 (一)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宏观)1、韧性断裂;(1)断裂特点: 断裂前产生明显 宏观变形;过程缓慢; 断裂面一般平行于最大切应力, 并与主应力成45o角。(2)断口特征 断口呈纤维状,灰暗色。杯——锥状。 断口特征三要素:纤维区、放射区、剪切唇 纤维区:裂纹快速扩展。撕裂时塑性变形量大,放射 线粗。 剪切唇:切断。(3)危害,不及脆性断裂,断裂前机件已变形失效。

  43. 2、脆性断裂(1)断裂特点 断裂前基本不发生塑性变形,无明显前兆; 断口与正应力垂直。(2)断口特征 平齐光亮,常呈放射状或结晶状; 人字纹花样的放射方向与裂纹扩展方向平行。 材料的韧性与脆性行为会随环境条件而改变。 例如:T↓↓、脆性↑。一般是变形>75%为韧性断裂。

  44. (二)穿晶断裂与沿晶断裂(微观) 特点:穿晶断裂,裂纹 穿过晶界。沿晶断裂,裂 纹沿晶扩展。 穿晶断裂,可以是韧性 或脆性断裂;两者有时可 混合发生。 沿晶断裂,多数是脆性 断裂。

  45. (三)纯剪切断裂,微孔聚集型断裂,解理断裂(机理)(三)纯剪切断裂,微孔聚集型断裂,解理断裂(机理) (1)纯剪切断裂 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的分离断裂。(2)微孔聚集型断裂 微孔形核、长大、聚合导致材料分离。(3)解理断裂 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 解理面一般是指低指数晶面或表面能量低的晶面。 表1-6,P28) fcc金属一般不发生解理断裂。 解理断裂总是脆性断裂。

  46. 三、解理断裂机理和微观断口特征 (一)解理裂纹的形成和扩展 (裂纹的萌生,扩展) 材料断裂前总会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而塑性变形与 位错运动有关。1、位错塞积理论 位错塞积头处,应力集中,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 ∴裂纹形成。 (1-31) 该式与P14(1-16)霍尔—培奇关系或同源;与 P41(1-54)格雷菲斯公式相同。

  47. 柯垂耳用能量分析法导出裂纹扩展的临界条件为:柯垂耳用能量分析法导出裂纹扩展的临界条件为: σnb=2γ (1-34) (详细内容,在断裂韧性一章中再讲)∴晶粒细化,材料的脆性减小。 第二相质点的平均自由程入越小,材料的强度↑。 该理论的缺点,在上述应力状态,相邻晶粒中的位 错源能够开动。 2、位错反应理论 位错反应,形成新的位错,能量降低,∴有利于裂纹形核。 3、史密斯理论(脆性材料萌生裂纹) 位错塞积,在脆性相内萌生裂纹。 裂纹向塑性材料中扩展的力学条件为(1-32) (实际上是弹塑性条件下,格雷菲斯公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