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外国经济思想史

复旦大学 2010 年春本科选修课程. 外国经济思想史. 方 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复旦大学经济思想与经济史研究所 联系方式: errantking@gmail.com. 上讲提要. 启蒙哲学是现代经济学思想的基础。而其中又可以分为两大支流:英美传统和欧陆理性传统。英国经济思想受英美哲学传统影响颇深。而苏格兰传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股思想潜流。从某种意义上说,古典经济学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产物。 洛克是启蒙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思想无可避免地涉及到经济领域,特别是其对自然状态的分析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劳动财产论。

zane-gates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外国经济思想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复旦大学2010年春本科选修课程 外国经济思想史 方 钦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复旦大学经济思想与经济史研究所 联系方式:errantking@gmail.com

  2. 上讲提要 • 启蒙哲学是现代经济学思想的基础。而其中又可以分为两大支流:英美传统和欧陆理性传统。英国经济思想受英美哲学传统影响颇深。而苏格兰传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股思想潜流。从某种意义上说,古典经济学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产物。 • 洛克是启蒙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思想无可避免地涉及到经济领域,特别是其对自然状态的分析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劳动财产论。 • 休谟的思想更为精致,其不仅深入分析了产权、货币、贸易等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分析方法为后来的经济学分析奠定了基础。因此有学者称其《政治论丛》为“政治经济学的摇篮”。

  3. 3 4 2 1 启蒙精神:欧陆传统 魁奈和他的《经济表》 坎蒂隆 杜尔阁 第六讲 经济思想的曙光(三):重农学派与欧陆传统

  4. 「白馬非馬,可乎?」曰:「可。」 • 曰:「何哉?」曰:「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 • 曰:「有白馬,不可謂無馬也。不可謂無馬者,非馬也?有白馬為有馬,白之非馬,何也?」 • 曰:「求馬,黃、黑馬皆可致。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使白馬乃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異馬也。所求不異,如黃、黑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與不可其相非明。故黃、黑馬一也,而可以應有馬,而不可以應有白馬,是白馬之非馬審矣。」 • 曰:「以馬之有色為非馬,天下非有無色之馬也。天下無馬,可乎?」 • 曰:「馬固有色,故有白馬。使馬無色,有馬如已耳,安取白馬?故白者非馬也。白馬者,馬與白也;馬與白馬也,故曰:白馬非馬也。」 • 曰:「馬未與白為馬,白未與馬為白。合馬與白,復名白馬,是相與以不相與為名,未可。故曰:白馬非馬,未可。」 • 曰:「以有白馬為有馬,謂有白馬為有黃馬,可乎?」曰:「未可。」曰:「以有馬為異有黃馬,是異黃馬於馬也。異黃馬於馬,是以黃馬為非馬。以黃馬為非馬,而以白馬為有馬;此飛者入池,而棺槨異處;此天下之悖言亂辭也。」 • 曰:「有白馬,不可謂無馬者,離白之謂也。是離者有白馬不可謂有馬也。故所以為有馬者,獨以馬為有馬耳,非有白馬為有馬。故其為有馬也,不可以謂馬馬也。」 • 曰:「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馬者,言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馬者無去取於色,故黃、黑皆所以應。白馬者,有去取於色,黃、黑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馬獨可以應耳。無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馬非馬。」

  5. 一、启蒙精神:欧陆传统 • “良知,是人间分配得最均匀的东西。因为人人都认为自己具有非常充分的良知,就连那些在其他一切方面全都极难满足的人,也从来不会觉得自己的良知不够,要想再多得一点。这一方面,大概不是人人都弄错了,倒正好证明,那种正确判断、辨别真假的能力,也就是我们称为良知或理性的那种东西,本来就是人人均等的;我们的意见之所以分歧,并不是由于有些人的理性多些,有些人的理性少些,而只是由于我们运用思想的途径不同,所考察的对象不是一回事。因为单有聪明才智是不够的,主要在于正确地运用才智。” ——René Descartes, 1637

  6. 1、笛卡尔(René Descartes, 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 • 笛卡尔出生于一个地位较低的贵族家 庭,父亲是布列塔尼省议会的议员, 母亲在他一岁时早逝。母亲去世后, 父亲移居布列塔尼,由外祖母养育笛卡尔。父子很少见面,但一直为他提供金钱上的资助。 • 笛卡尔8岁时进入欧洲最有名的学校之一拉·弗莱施公学(La Flèche)学习,接受耶稣会教士提供的最为全面的教育。1616年在普瓦捷大学(University of Poitiers)获得法学学位。但是笛卡尔并不满足学校中所获得的知识,决心向世界这本大书学习。22岁时他在荷兰加入志愿兵,后来参加“三十年战争”。

  7. 不过笛卡尔自幼体弱多病,上不了战场,倒是有时间从事科学活动,并结识了来自欧洲各国的一些科学家。在当兵期间他结识了Isaac Beeckman,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此人成为他的心灵导师。 • 1619年11月10-11日的晚上,驻扎在德国Neuburg的笛卡尔做了三个古怪的梦:梦见走在大学附近时候被卷入了龙卷风中;梦见他被神秘莫测的雷声惊醒,看见房间的火炉里冒出电光;梦见他的床头柜上放着一本巨大的词典和一部古拉丁诗人的诗集。

  8. 从这三个奇异的梦中,笛卡尔总结出他的人生道路应当是追寻科学所证明的一切。笛卡尔26岁时父亲去世,他变卖家产,靠红利为生,专心投身学术。从这三个奇异的梦中,笛卡尔总结出他的人生道路应当是追寻科学所证明的一切。笛卡尔26岁时父亲去世,他变卖家产,靠红利为生,专心投身学术。 • 1628年由于在法国受到干扰较多,不利于研究,他避居荷兰20年。在此期间他发表了大量著作,例如《谈谈方法》(1637)、《第一哲学沉思集》(1641)以及《哲学原理》(1644)。1649年瑞典女王克里斯丁娜派军舰一艘来邀请笛卡尔到斯德哥尔摩讲学。由于气候和生活习惯等因素,1年以后,笛卡尔在瑞典感染肺炎病逝。

  9. Ego cogito, ergo sum • 2、作为欧陆理性主义传统的开创者,笛卡尔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所提出的科学分析的方法。 • 从逻辑学、几何学和代数学中他提炼出4项规则(Descartes, 1637,中译本页16): • 1)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 • 2)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为解决; • 3)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就连那些本来没有先后关系的东西,也给它们设定一个次序;

  10. 4)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4)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 • 【大家想一想,这4条规则有多少(应当)成为经济学的分析规则。】 • 3、笛卡尔和培根的区别(欧陆传统和英美传统的区别):后者在实验科学上构筑知识,前者把知识建立在不证自明的公理之上。 • 笛卡尔认为建立科学要经过两道手续:分析鉴定材料是否可靠;把可靠的材料综合为体系。而分析综合的工具就是理性所固有的天赋观念。这些观念不是通过感官而得到的,因此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不会和感觉一样可疑、片面。 • 要注意的是,决不能认为理性主义者排斥经验。笛卡

  11. 尔也好,培根也好,他们都在追寻科学的普遍真理。但是培根方法强调的是从个别的感性经验的归纳之中,找到普遍真理。而笛卡尔坚持普遍和特殊之间的鸿沟【犹如休谟之叉:“应然”和“实然”之间的鸿沟】,认为特殊的东西无论搜集多少,还是特殊的。只有将普遍的性质【公理】贯串于特殊之中,统帅为从一贯之的体系,普遍真理才能浮现。尔也好,培根也好,他们都在追寻科学的普遍真理。但是培根方法强调的是从个别的感性经验的归纳之中,找到普遍真理。而笛卡尔坚持普遍和特殊之间的鸿沟【犹如休谟之叉:“应然”和“实然”之间的鸿沟】,认为特殊的东西无论搜集多少,还是特殊的。只有将普遍的性质【公理】贯串于特殊之中,统帅为从一贯之的体系,普遍真理才能浮现。 • 反之,我们也绝对不能认为经验主义者是反理性主义者。 • 在经济分析中,两种方法同时存在。

  12. 二、魁奈和他的《经济表》 • (一)重农学派之前的法国经济思想 • 【重农学派之前的法国经济思想我们至少提及过一人:让·博丹】 • 1、柯尔贝尔(Jean-Baptiste Colbert, 1619年8月29日-1683年9月6日) • 法国重商主义政策的实践者,“太阳 王“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和海军国务 大臣。柯尔贝尔施行的政策又被称为 “柯尔贝尔主义”,该政策的核心在于运用政府补贴和关税保护的方式来鼓励本国工商业的发展。

  13. 柯尔贝尔虽然倚重工商业,但是并不信任商人会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所以他更相信政府的商业管制,希望通过重建法国的经济结构来增加财政收入使法国富强,为此他采取了比较激进的措施来实施他的政策。柯尔贝尔虽然倚重工商业,但是并不信任商人会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所以他更相信政府的商业管制,希望通过重建法国的经济结构来增加财政收入使法国富强,为此他采取了比较激进的措施来实施他的政策。 • 柯尔贝尔积极推动国内贸易发展、统一度量衡、修建运河和道路系统、鼓励开发殖民地、抑制宗教。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遭到法国各个阶层的阻扰。同时由于路易十四期间不断的战争和浩大的军费开支,使得柯尔贝尔的努力受挫。 • 路易十四期间的国力强大和死后法国财力衰竭,可以说都与“柯尔贝尔主义”有关。路易十四之后,法国政府不得不疲于应对其留下的严重财政问题。

  14. 2、布阿吉尔贝尔(Pierre le Pesant, sieur de Boisguilbert or Boisguillebert, 17 February 1646 - 10 October 1714) • 出生于鲁昂,担任过法官,后任鲁昂司法 总长。 • 代表作:《法国详情》(1695) • 布阿吉尔贝尔的思想主要是对柯尔贝尔的重商主义政策带来的恶果的反思,其作品严格来说不能够算是政治经济学思想。但确实影响到了后来的重农学派。(例如其认为自然本身足以维持秩序。) • 其认为农业优于制造业,制造业的发展不能以农业为代价,提高农产品价格并呼吁谷物出口自由。

  15. 布阿吉尔贝尔已经认识到,农产品出口或进口的一个小的变动会对农产品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反过来农产品价格的高低又会影响到农产品的供应。布阿吉尔贝尔已经认识到,农产品出口或进口的一个小的变动会对农产品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反过来农产品价格的高低又会影响到农产品的供应。 • 不过,布阿吉尔贝尔对于谷物出口自由的态度还是有所保留的,他只是赞成经济自由带来谷物的高价格。如果谷物自由贸易使得谷物价格降低,他又建议对进口谷物征税。 • 所以,布阿吉尔贝尔倡导的不是自由放任,而是高价格制度。与重商主义者不同,他认为可消费品比金银更重要。随着消费支出的增长,既定的货币量在人们手中较快地周转,与货币数量的增加相比可以起到相同甚至更好的作用。如果农产品价格低且经济衰退,货币倾向于被窖藏起来。布阿吉尔贝尔实际上已经接触到了后来凯恩斯阐发的边际消费倾向概念。他认为穷人手中的钱是比富人手中的钱更为有效的扩张工具。同时,布阿吉尔贝尔似乎预见到了乘数理论。

  16. 3、劳(John Law,1671-1729) • 布阿吉尔贝尔曾经提出,纸币能以更低的 成本实现金银的功能,而约翰·劳则想实现 这一思想。 • 这是一位在法国发迹的苏格兰人。因为苏 格兰议会拒绝了他的提案(成立国家银行, 发行以土地、黄金或者白银作为担保的银行券),并由于一次决斗杀人,他不得不最终定居法国。他是那个时代著名的财政家和投机者,曾任法国的财政大臣。金融泡沫“密西西比计划”的策划者。 • 1716年劳组建了一家银行,并在1718年设法将银行国有化,改称皇家银行。在国家承诺保证下发行银行券。1717年成立密西西比公司,负责开发路易斯安娜。

  17. 由此开始,劳涉入了政府债务事务。他通过发行股票来偿付政府债务。从1719年5月到12月,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从每股500利弗尔飙升到10025利弗尔。1720年1月,劳当上了财政大臣,并制定了废除金银流通的计划。不过到了9月,股价就跌到了4367利弗尔。而银行票据又过度发行,泡沫破灭。无数人破产,但是政府债务却因此大幅缩水。由此开始,劳涉入了政府债务事务。他通过发行股票来偿付政府债务。从1719年5月到12月,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从每股500利弗尔飙升到10025利弗尔。1720年1月,劳当上了财政大臣,并制定了废除金银流通的计划。不过到了9月,股价就跌到了4367利弗尔。而银行票据又过度发行,泡沫破灭。无数人破产,但是政府债务却因此大幅缩水。 • 劳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论货币与贸易——兼向国家供应货币的建议》(1705)。 • 劳不是重农主义者,但他也不是重商主义者。 • 劳区别于重农主义者之处在于,他的思想植根于运用货币和货币政策(不是自然秩序)来指导一个国家的经济事务。

  18. 劳区别于重商主义者之处在于他认为纸币和信用是一种比金属货币更好的能产生经济力量和扩张的工具。劳区别于重商主义者之处在于他认为纸币和信用是一种比金属货币更好的能产生经济力量和扩张的工具。 • 劳认为土地提供了一种恒定的价值尺度【配第?】,而通过抵押土地获得纸币,可以使其价值容易流通。 • 纸币不仅成本低廉,而且容易管理。政府发行的纸币能使通货易于流通和管制。所以可以由政府发行纸币,同时和土地价值挂钩以保证通货的价值。而国家将根据经济需要来控制货币发行。因此劳通常被称为通货膨胀主义者。 • 劳发展了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来自于使用价值,这使得劳走得比洛克更远,所有经济价值都是主观的。这样物品的价值就与货币绝对数量无关,而取决于物品数量与对物品需求的比例【供求分析】。

  19. (二)重农学派思想概览 • 重农学派( Physiocratic school)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具有公认领袖的学派。重农主义者通常称自己是Économistes,这个词后来演变为“经济学家”。 • 持续时间1750-1770年代左右。 • 重农学派的主要信条: • 1)自然秩序。人类社会犹如牛顿的公理化的物质世界。 • 2)放任自由。Laissez faire, Laissez passer【古尔内用语】。 • 3)重视农业。只有农业是生产性的。 • 4)税收最终会落到土地所有者身上。 • 5)经济体内部循环机制。

  20. (三)魁奈和他的《经济表》 • 1、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年 6月4日-1774年12月16日) • 出身农家,职业是医生(先是外科后 来是内科,这个职业当时的含义非同 一般)。任路易十五和蓬巴度夫人的 御医。在凡尔赛宫度过后半生。蓬巴度夫人在世时,魁奈的影响很大。皇太子称其为“我的大师(Thinker)”。魁奈和米拉波一起发起了重农学派。不过魁奈的兴趣很广,对经济学他只热衷了几年便失去了兴趣。在他晚年的时候他又转向了数学研究。 • 2、经济表(Tableau économique,1758-1766)

  21. 生产者 (农业经营者) 土地所有者(地主) 非生产阶层(手工业者) • 前一个循环净收入(5) • 当期生产耗费(2); 前一个循环产品(2) • 可销售部分(3)前一个循环的地租(2) b a 卖给地主食物的收入 卖给地主制成品的收入 (1) (1) c (1) 卖给生产者制成品的收入 d 卖给非生产阶层食物和原料的收入 (2) e (2) 向生产者收取租金收入

  22. 魁奈的“经济表”循环建立在24条准则之上。包括全部收入进入流通、收入不会流入外国人手中而没有流回、国家不会在对外贸易中遭受任何损失、地主和手工业者不会因为担忧政府而储蓄、赋税不会对国家收入造成损失、农业经营者有充足的年预付、原材料自由贸易(有市场价值才能生产;有市场价值才能有收入)、下层阶级福利不能减少、政府经济政策应当专注于扩大生产开支和原材料对外贸易、政府应避免举债、使农民富裕起来等。魁奈的“经济表”循环建立在24条准则之上。包括全部收入进入流通、收入不会流入外国人手中而没有流回、国家不会在对外贸易中遭受任何损失、地主和手工业者不会因为担忧政府而储蓄、赋税不会对国家收入造成损失、农业经营者有充足的年预付、原材料自由贸易(有市场价值才能生产;有市场价值才能有收入)、下层阶级福利不能减少、政府经济政策应当专注于扩大生产开支和原材料对外贸易、政府应避免举债、使农民富裕起来等。 • 这些准则总的来说全面体现了重农学派的主要观点。 • 3、自然秩序、纯产品和循环流 • 1)Physiocracy一词所指的就是自然规律,“应当按照自然秩序的一般法则来构建国家,这样的建设的统治

  23. 形式才是最完善的“(魁奈《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则》二)。重农学派的哲学根基深深建立在启蒙精神之上,建立在欧陆理性传统(而不是英美传统)之上。他们强调一套自明的规则体系,而理性能指导我们去发现这一套自明的规则。形式才是最完善的“(魁奈《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则》二)。重农学派的哲学根基深深建立在启蒙精神之上,建立在欧陆理性传统(而不是英美传统)之上。他们强调一套自明的规则体系,而理性能指导我们去发现这一套自明的规则。 • 魁奈是马勒伯朗士(Nicolas Malebranche, 1638-1715)的追随者,继承了笛卡尔主义的理性传统。【再次注意:欧陆理性传统绝对不是强调抽象推理而轻事实经验,但是他们对于经验事实的处理方式和英美传统有很大差别。】 • 2)纯产品 • “每年创造的构成国家收入的财富,是从土地产品中扣除了全部费用以后构成盈利的那部分产品。”(魁奈《赋税论》)

  24. 只有农业经营者才有剩余,才创造收入。只有“土地是财富的惟一源泉,只有农业能使财富增长”(《准则》三)。只有农业经营者才有剩余,才创造收入。只有“土地是财富的惟一源泉,只有农业能使财富增长”(《准则》三)。 • 3)循环流 • 魁奈的《经济表》严格来说不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系统,其更适合的对应物是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表。但是其来源应是和魁奈对血液循环的着迷有关。 • “重商主义思想因对商务知识的吸收而得以丰富。重农主义思想则因对自然科学思想的借鉴而受到激励”(Spiegel,页170)。

  25. 三、坎蒂隆 • (一)神秘的坎蒂隆 • Richard Cantillon(1680?-1734) • 被诸多历史学家称为第一位经济学“理论 家”在杰文斯那篇激动人心的“理查德 ·坎蒂隆和政治经济学的国籍”一文中,杰 文斯将其著作《商业性质概论》称为“政治经济学摇篮”(这一荣誉本来是归于休谟的)。希格斯称之为“亚当·斯密之前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罗斯巴德更是称其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但是注意:坎蒂隆绝对不是一位重农主义者。】

  26. 然而这样一位杰出人物,其生平著作仍然有许多未解之谜。杰文斯和希格斯为查清坎蒂隆的身世做了大量工作。然而这样一位杰出人物,其生平著作仍然有许多未解之谜。杰文斯和希格斯为查清坎蒂隆的身世做了大量工作。 • 据信坎蒂隆具有爱尔兰血统,但却是活跃于巴黎金融界的一位银行家。生前很富有,同时也被牵涉到许多诉讼之中。但是却不喜抛头露面。毫无疑问坎蒂隆被牵涉进劳的密西西比计划之中(杰文斯记录了他和劳之间的事)。他帮助劳把股价抬高,然后在危机到来之前做空,把大量钱款汇往伦敦和阿姆斯特丹。 • 他于1734年死于伦敦的寓所,据信是被厨师杀死并且寓所被纵火。但也有传言说这是一场骗局。 • 他的遗嘱清单列明财产价值48810英镑和136400利弗尔。但据称这只是他的财富很小的一部分。(可能总值达到2千万利弗尔)。

  27. (二)《商业性质概论》(1755) • “土地是所有财富由以产生的源泉或质料。人的劳动是生产它的形式:财富自身不是别的,只是维持生活,方便生活和使生活富裕的资料。” • 1)本书来龙去脉 • 这本著作的神秘出版是在坎蒂隆逝世20年后,据称坎蒂隆的亲属不希望公开他的身份(1755年该书法文版出版时,其妻已去世5、6年)。在出版之前,本书就由于米拉波的关系而颇具声望。米拉波正是带着根据这本书所著的《人民之友》去见魁奈,促使了后来重农学派的形成【因此我把坎蒂隆放在这一讲。】 • 本书最早应该是用英语写的,然后坎蒂隆为了他的一个法国朋友而将本书翻译成了法语。波斯尔思韦特在

  28. 1751-1755年编的《贸易和商业大辞典》中有数个词条内容和本书完全一致,经过和法文版对比,相信应该是由坎蒂隆自己翻译的。但是附录没有翻译(据信这个附录中搜集的数据比配第更可靠),在1734年的大火中遗失了。1751-1755年编的《贸易和商业大辞典》中有数个词条内容和本书完全一致,经过和法文版对比,相信应该是由坎蒂隆自己翻译的。但是附录没有翻译(据信这个附录中搜集的数据比配第更可靠),在1734年的大火中遗失了。 • 2)概览 • 全书正文篇幅不长,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十七章,第二部分十章,第三部分八章。 • 第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一般性导言,作者一开始便给出了财富的定义(第1章),然后讨论了在各种社会、村庄、集镇、城市、都市中的人们的联合(2-6章)。坎蒂隆在这里涉及到城市的起源、农业和市场在其间扮演的角色等问题。

  29. 7、8、9章他开始讨论经济关系和工资问题,指出“农夫劳动的价值低于手工业者劳动的价值”,因为涉及到人力资本投资。最后他提出不同种类的劳动者的数量和需求有关,劳动力供给受市场机制调节而无需政府干预,由此他面临了价格问题。7、8、9章他开始讨论经济关系和工资问题,指出“农夫劳动的价值低于手工业者劳动的价值”,因为涉及到人力资本投资。最后他提出不同种类的劳动者的数量和需求有关,劳动力供给受市场机制调节而无需政府干预,由此他面临了价格问题。 • 第10章他直接指出“物品的价格与内在价值一般是生产该物品所使用的土地和劳动的尺度”【坎蒂隆肯定读过配第,可惜的是他所作的计算遗失了】。但是坎蒂隆还区分了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会不断波动,内在价值不会变动;前者反映的是人们的消费要求、人的情绪和想象力,后者则是对土地和劳动的测量。然后坎蒂隆必须要和配第一样处理平价问题(第11章,斯密引用的就是这一章内容),这一章相对于其他章节来说也特别长,坎蒂隆用生存资料来建立劳动和土地

  30. 之间的关系,“一个最下等工人的劳动,在价值上,相当于用来养活他的土地产品的两倍”(页19)。由此,商品的内在价值可以由土地数量来判断。不过坎蒂隆留出了变动的余地,劳动力和土地的质量和数量的任何变化都会使得这一等价关系发生变化。之间的关系,“一个最下等工人的劳动,在价值上,相当于用来养活他的土地产品的两倍”(页19)。由此,商品的内在价值可以由土地数量来判断。不过坎蒂隆留出了变动的余地,劳动力和土地的质量和数量的任何变化都会使得这一等价关系发生变化。 • 第12章使得坎蒂隆有点像重农主义者了,“一个国家的所有阶级和个人都是依靠土地所有者维持生活和致富的”,社会各阶级都依赖于土地所有者,依赖于土地所产之物。 • 第13章涉及货物的流通,这里坎蒂隆提出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企业家”(为什么这个概念重要?谁再次把这个概念提出?谁最终促使这个概念进入主流经济学?)。中文译本中翻译为“业主”,他们是面临不确定性的一群人。事实上,坎蒂隆把一个社会中的人

  31. 划分为几部分,除了君主和土地所有者是独立的,业主和受雇者都是不独立的。划分为几部分,除了君主和土地所有者是独立的,业主和受雇者都是不独立的。 • 第14章他论述需求(君主和土地所有者)对价格的影响。15章是关于人口问题,人口数目必然和生活资料成比例,“如果人类拥有无限的生活资料,他们就会象仓廪里的老鼠那样迅速地繁殖起来;居住在殖民地的英国人口,在三代之内增加的倍数将比他们在英格兰过上三十代还要多;因为在殖民地,在把当地的野蛮人赶走之后,他们发现了可以耕种的新土地。”【马尔萨斯的预言】不过,土地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土地被使用的方式【这一点认识似乎超越了马尔萨斯】。

  32. 第16章坎蒂隆指出,一国劳动愈多,就愈被自然地尊为富有,“如果某国习惯于通过输出它的商品和产品,例如谷物、酒羊毛等,从国外吸引黄金和白银,它必将使该国变富,但要以人口的减少为代价。如果黄金和白银是靠人民的劳动,即包含很少土地产物的制造品和其他物品从国外吸引来的,它就将以一种有益的和实质性的方法使该国变富”(页44)。最后,第17章通过论述金属货币起源作为这部分的结束。第16章坎蒂隆指出,一国劳动愈多,就愈被自然地尊为富有,“如果某国习惯于通过输出它的商品和产品,例如谷物、酒羊毛等,从国外吸引黄金和白银,它必将使该国变富,但要以人口的减少为代价。如果黄金和白银是靠人民的劳动,即包含很少土地产物的制造品和其他物品从国外吸引来的,它就将以一种有益的和实质性的方法使该国变富”(页44)。最后,第17章通过论述金属货币起源作为这部分的结束。 • 第二部分紧接第一部分的内容讨论了物物交换、价格、货币流通、利息等题目。关于这部分内容,大多认为坎蒂隆是当时对于通货分析最为深刻的人。这里的分析他使用了和洛克类似的抽象建模方法,但远比洛克要深入。他认为洛克的货币数量论不是通例,前提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页56)。

  33. 在第2章,他指出,市场价格是“通过讨价还价确定的”(页56),这里他提出了一个类似于奥地利学派的市场价格模型(56页开始)。第3章开始他论述货币流通,这里他在洛克的货币数量论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他清楚地看到,货币的充裕性使一切东西变得昂贵,但他并未考虑这一结果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的巨大困难在于说明货币的增加以什么方式和以多大比例提高了价格”(页76)。由此他开始一种动态分析,分析货币扩散的途径。其中出现两条循环流:货币的和劳务的【“经济表”的基础】。这里,坎蒂隆意识到了凯恩斯后来所称的价格水平扩散。货币变动不会在同一时间以同样的方式、在同一程度上影响到所有的价格。在第2章,他指出,市场价格是“通过讨价还价确定的”(页56),这里他提出了一个类似于奥地利学派的市场价格模型(56页开始)。第3章开始他论述货币流通,这里他在洛克的货币数量论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他清楚地看到,货币的充裕性使一切东西变得昂贵,但他并未考虑这一结果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的巨大困难在于说明货币的增加以什么方式和以多大比例提高了价格”(页76)。由此他开始一种动态分析,分析货币扩散的途径。其中出现两条循环流:货币的和劳务的【“经济表”的基础】。这里,坎蒂隆意识到了凯恩斯后来所称的价格水平扩散。货币变动不会在同一时间以同样的方式、在同一程度上影响到所有的价格。 • “如果一国中的货币数量增加了一倍,产品和商品的

  34. 价格并不总是随之提高一倍。一条沿着河床辗转奔流的河流当水量增加一倍的时候,它的流速并不会随之增加一倍……在该国物价由于货币量增加而上涨的程度,取决于这一货币所造成的消费和流通状况的变化。“(页83-84)价格并不总是随之提高一倍。一条沿着河床辗转奔流的河流当水量增加一倍的时候,它的流速并不会随之增加一倍……在该国物价由于货币量增加而上涨的程度,取决于这一货币所造成的消费和流通状况的变化。“(页83-84) • “我的结论是:在一国流通的货币量的增加总要引起消费的增加,总要使支出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这一新增货币所导致的价格上涨并不会与货币数量成比例地,对所有的产品和商品发生同等的影响,除非新增加的货币补充到了货币原来所在的同一流通渠道中;这就是说,除非当流通中的货币量加倍的时候,那些向市场提供两盎司白银的人恰好是(而且仅仅是)过去向该市场提供一盎司白银的人。”(页84-85)

  35. 第三部分论及贸易、外汇和银行业务。坎蒂隆在这一部分最后提到了劳,“所以,不容置疑,由于同大臣沆瀣一气并谨慎地采取步骤,银行能够按照这位大臣的心愿,提高和维持公债券的价格并降低该国的利率,从而付清国债。可是,为大发横财大开方便之门的这些巧妙安排,很少是仅为国家的利益作出的,而且参与这些安排的人一般都营私舞弊。在这些情况下,过分印发的银行票据并不扰乱流通,因为它们用于买卖公债券,而不是用于家庭开支,故并不换成白银。但是,假如某些大恐慌或未曾料到的危机驱使持票人要求银行付出白银,那么炸弹就会爆炸,人们就会看到这些安排乃是危险的举动”(页181)。第三部分论及贸易、外汇和银行业务。坎蒂隆在这一部分最后提到了劳,“所以,不容置疑,由于同大臣沆瀣一气并谨慎地采取步骤,银行能够按照这位大臣的心愿,提高和维持公债券的价格并降低该国的利率,从而付清国债。可是,为大发横财大开方便之门的这些巧妙安排,很少是仅为国家的利益作出的,而且参与这些安排的人一般都营私舞弊。在这些情况下,过分印发的银行票据并不扰乱流通,因为它们用于买卖公债券,而不是用于家庭开支,故并不换成白银。但是,假如某些大恐慌或未曾料到的危机驱使持票人要求银行付出白银,那么炸弹就会爆炸,人们就会看到这些安排乃是危险的举动”(页181)。

  36. (三)坎蒂隆评价 • 毫无疑问,坎蒂隆对于经济问题的理论分析同时代无人可匹敌。但是其对经济思想的贡献不仅仅只是对于具体经济问题的阐述(休谟1752年的《政治论丛》对于这些问题也有精妙的分析),更是在于其应该是第一个尝试从一个整体、从建构一个体系的角度来分析经济问题的人。《概论》全书的结构明显呈现出一种体系安排。各重要的经济要素均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所以坎蒂隆不仅影响了重农学派,而且影响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37. 四、杜尔阁 • (一)生平 • Anne-Robert-Jacques Turgot, Baron de Laune, 10 May 1727 – 18 March 1781 • 杜尔阁生前拒绝将自己称为“重农主义 者“。 • 生于巴黎,一个诺曼底贵族世家的幼子。他接受的是教会教育,但走上了仕途。并于1774-1776年任财政大臣。杜尔阁一直与重农学派保持同盟关系,但是在立场上他是属于古尔内(Vincent de Gournay, 1712-1759)一派的。

  38. 杜尔阁任财政大臣后,开始了他原来在里摩日州(Limoges)任州长时施行过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开放谷物自由贸易、以赋税代替徭役、取消手工业同业公会。杜尔阁的改革当然遇到了很大的阻碍,最终路易十六罢免了杜尔阁的职务。杜尔阁的改革措施要等到法国大革命以后才恢复。杜尔阁退休以后,潜心著述。但是他一生完成作品不多,除了许多信件和报告以外,就只有《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1766)和未完成的文论《价值与货币》(1769)。杜尔阁任财政大臣后,开始了他原来在里摩日州(Limoges)任州长时施行过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开放谷物自由贸易、以赋税代替徭役、取消手工业同业公会。杜尔阁的改革当然遇到了很大的阻碍,最终路易十六罢免了杜尔阁的职务。杜尔阁的改革措施要等到法国大革命以后才恢复。杜尔阁退休以后,潜心著述。但是他一生完成作品不多,除了许多信件和报告以外,就只有《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1766)和未完成的文论《价值与货币》(1769)。 • (二) 《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1766) • 1、疑问 • 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问世时,有人便立刻说是抄袭杜尔阁10年前出版的书。

  39. 指控的人是杜邦(Du Pont de Nemours)。在去美国前,他是杜尔阁的助手,也是重农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他编纂过魁奈的《论文集》)。不过后来他还是收回了他的指控。 • 认为斯密抄袭可能主要基于两个理由:1)杜尔阁出版本书那一年,正好斯密旅居巴黎的时间(1765年圣诞节到1766年10月);2)两本书的体系结构有很多相似之处。 • 本书初衷是给两位中国留学生(高类思,1733-1780;杨德望,1734-1787)写的;不过鉴于杜尔阁和休谟、斯密之间的友谊,存在相似之处很正常。至少,杜尔阁丰富的实践经验促使斯密考虑到了一些他可能永远不会想到的问题。

  40. 2、导读 • 总共一百零一节。 • 首先从论述土地(产权)开始。这里杜尔阁的观点应该来自于洛克的劳动财产论,“首先从事耕种的人也许就他们实力之所能及,能耕种多少土地就耕种多少”(第2节)。 • 【对于重农学派来说,自然秩序、经济个人主义(每个人是其自身利益最好的法官,这个观点来自于杜尔阁为古尔内写的颂词)和私有产权三者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 • “必须保障土地财产和动产合法所有者的所有权;因为保障所有权是社会经济秩序的主要基础。”(准则四)

  41. 然后杜尔阁在论述土地产品和劳动的结合时,牵涉到了交换和分工这一主题(第4节);不过对于斯密来说交换是人类的天性,而杜尔阁则认为劳动是推动交换的动力(第5节);由于分工产生农人和工人的区别,不过“唯有农人的劳动才能生产出超过劳动工资以外的东西,因此,他是一切财富的唯一源泉”(第7节)。【这里杜尔阁完全站在重农学派一边】。由此社会开始出现阶级,从两个阶级慢慢变成三个阶级土地耕种者、土地所有者和工匠(8-15节)。【这里,杜尔阁也和重农学派一样,承认产权分配会不平等,但是导致不平等原因的,最重要的是天赋。】然后杜尔阁论及三个阶级的分工和相应的土地制度,毫无疑问土地出租是最好的形式(27节)。然后杜尔阁在论述土地产品和劳动的结合时,牵涉到了交换和分工这一主题(第4节);不过对于斯密来说交换是人类的天性,而杜尔阁则认为劳动是推动交换的动力(第5节);由于分工产生农人和工人的区别,不过“唯有农人的劳动才能生产出超过劳动工资以外的东西,因此,他是一切财富的唯一源泉”(第7节)。【这里杜尔阁完全站在重农学派一边】。由此社会开始出现阶级,从两个阶级慢慢变成三个阶级土地耕种者、土地所有者和工匠(8-15节)。【这里,杜尔阁也和重农学派一样,承认产权分配会不平等,但是导致不平等原因的,最重要的是天赋。】然后杜尔阁论及三个阶级的分工和相应的土地制度,毫无疑问土地出租是最好的形式(27节)。

  42. 然后杜尔阁论述商业的由来,这里他面对价值问题,“每一种交换的物品的价值除了协议双方互相平衡的需要或欲望以及资力以外,便没有其他衡量尺度,而物品的价值只能由当事人双方意见的一致来规定,而不由任何其他东西来规定”(第31节)。然后杜尔阁论述商业的由来,这里他面对价值问题,“每一种交换的物品的价值除了协议双方互相平衡的需要或欲望以及资力以外,便没有其他衡量尺度,而物品的价值只能由当事人双方意见的一致来规定,而不由任何其他东西来规定”(第31节)。 • 【这很明显这是一种主观价值论。但重农学派的价值和价格理论一直很模糊。尽管他们认为财富来源于土地,但是他们似乎并没有劳动价值论这样的观点。对于魁奈来说价值产生于社会,影响价值的因素是客观的,是不经过人类大脑思维的因素。因此,魁奈认为出售价值(交换价值,与此相对应的是使用价值)不是被人的需求或者交易双方协商一致所决定的。决定价值的是“基础价格”,即生产成本。所以,以魁奈

  43. 为代表的理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仍然是一种客观价值论,与之后出现的古典经济学相一致,虽然不是一种劳动价值论。而杜尔阁则纯粹是主观价值论,特别是现行价值是“介于各种不同的供给和各种不同的需求之间的中间价格”(32节)。】为代表的理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仍然是一种客观价值论,与之后出现的古典经济学相一致,虽然不是一种劳动价值论。而杜尔阁则纯粹是主观价值论,特别是现行价值是“介于各种不同的供给和各种不同的需求之间的中间价格”(32节)。】 • 然后杜尔阁论述货币的形成,货币来自于一种“平均估价”(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可能参考过杜尔阁)。最终黄金和白银构成货币,不过和休谟不同,杜尔阁不认为这是习俗,而是“自然之理”(43节)。 • 由此杜尔阁涉及到了资本问题。对于杜尔阁来说,“资本”是通过储蓄积累而来的价值(58节)。其可以迅速转化为土地的等值物。【所以和当代宏观经济学不同,储蓄不是漏出。斯密继承了这一思想。杜尔阁

  44. 这一理论是在魁奈的“预付”思想上的进一步拓展。这一资本理论在经济思想史上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这一理论是在魁奈的“预付”思想上的进一步拓展。这一资本理论在经济思想史上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 然后杜尔阁区分了5种使用资本的方式:购买土地、制造业和工业垫支、农业企业垫支、商业企业垫支以及放债取息(58-71节)。 • 五种使用资本的方式的收益是不同的,土地收益会最小。但是对于杜尔阁来说,资本的不同使用存在相互影响,不妨碍“均衡”,“正象一个倒置的虹吸瓶两端的水管里所盛着的、可以通过瓶的底部互相沟通的两管比重不相等的液体保持平衡一样;二者不会处于同一水平,可是,一个水管里的液体高度不会增加,除非另一水管里的液体高度同时增加”(88节)。 • 这样,物理学的“均衡”概念进入了经济分析。

  45. 在杜尔阁讨论资本使用时,利息问题出现了。货币的利息来自于货币主人对货币所拥有的权利(74节)。杜尔阁用产权来为利息正名。利息是对行使这一权利的机会成本的支付。这样,“利率象一般商品的价格一样,只应决定于交易过程”(76节)。杜尔阁认识到利息的高低有一种杠杆效应,“我们可以把利息的价格看作是一种水平,低于这一水平,一切劳动、一切农业、一切工业、一切商业都将陷于停顿”。因为“货币的现行利息是一种寒暑表,可以判断各种资本的多寡、社会经济的发展(89节)。最后,杜尔阁讨论了国家总的财富。在杜尔阁讨论资本使用时,利息问题出现了。货币的利息来自于货币主人对货币所拥有的权利(74节)。杜尔阁用产权来为利息正名。利息是对行使这一权利的机会成本的支付。这样,“利率象一般商品的价格一样,只应决定于交易过程”(76节)。杜尔阁认识到利息的高低有一种杠杆效应,“我们可以把利息的价格看作是一种水平,低于这一水平,一切劳动、一切农业、一切工业、一切商业都将陷于停顿”。因为“货币的现行利息是一种寒暑表,可以判断各种资本的多寡、社会经济的发展(89节)。最后,杜尔阁讨论了国家总的财富。 • 3、其他观点 • 1)据说杜尔阁是第一个陈述收益递减原理的人(Spiegel,页168)。

  46. 2)奢侈问题。 • 魁奈赞成奢侈,“一个农业国中,节俭是贫困之母”(Spiegel,,页166)。但是魁奈赞成是农产品高价格而不是工业品高价格。不过杜尔阁认为“一个民族的节约精神有助于不断地增加它的各种资本的总额,增加贷款人的数目而减少借款人的数目”(81节)。【谁的观点更好,一看便明。】 • 3)管制问题 • 这一问题上杜尔阁和重农主义者截然相反。杜尔阁坚定地支持废除管制。重农主义者只希望农产品管制废除。 • *重农学派的影响

  47. “今天我不但知道了必须避免什么才能不致犯错误,而且也知道了我必须做什么才能认识真理。因为,如果我把我的注意力充份地放在凡是我领会得完满的事物上,如果我把这些事物从其余的、我所理解得糊里糊涂的事物中分别出来,我当然就会认识真理。”“今天我不但知道了必须避免什么才能不致犯错误,而且也知道了我必须做什么才能认识真理。因为,如果我把我的注意力充份地放在凡是我领会得完满的事物上,如果我把这些事物从其余的、我所理解得糊里糊涂的事物中分别出来,我当然就会认识真理。” ——René Descartes, 164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