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用书香凝练文明素养 让社会洋溢和谐春风

用书香凝练文明素养 让社会洋溢和谐春风. 王矩鹤 2013 年 3 月 30 日. 文明素养的概念.  文明素养:指人类平时在科学文化知识、艺术、思想道德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又指其较符合时代,较科学,较先进,较主流。反之为缺失文明素养。 语言 、 行为 、 都是最好的标志 。. 2. 提升文明 素养的路径. 读书学习 制度约束 行为规范 文化熏陶. 3. 书香的由来.

zane-neal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用书香凝练文明素养 让社会洋溢和谐春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用书香凝练文明素养 让社会洋溢和谐春风 王矩鹤 2013年3月30日

  2. 文明素养的概念 •  文明素养:指人类平时在科学文化知识、艺术、思想道德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又指其较符合时代,较科学,较先进,较主流。反之为缺失文明素养。 • 语言 、 行为 、 都是最好的标志。 2

  3. 提升文明 素养的路径 • 读书学习 • 制度约束 • 行为规范 • 文化熏陶 3

  4. 书香的由来 • 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在书中放置香草,不仅可以防蠹虫咬蛀,而且还可以给书留下幽幽清香,“书香”一词便由此而来。后来人们据此加以引申,形容读书人有“书香气”,而读书人家或曰“知识分子家庭”,则被称之为“书香门第”。 4

  5. 知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 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对人的原始“兽性”和物欲进行一定的克制,形成道德自律的准则,是人类文明产生的的共同标志。 • 文字、制度和法规、礼仪和人文作品的产生是文明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读书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

  6. 文字的功能 • 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工具 • 低成本传承思想文化 • 积淀人类的智慧成果 6

  7.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 4.23”是什么节“日”? • 世界读书日 7

  8. 读书是大事 • 对个人来说,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个人修身益智的大事; • 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是关系到其前途命运的大事。 8

  9. 图书积累会影响一国国运 • 从世界史的角度来说,曾有过四次大的文化积累,实际上是四次大出书活动,对世界进程发生过大的影响。这就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化积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积累;18世纪中叶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以百科全书派为代表的文化积累;19世纪中叶在总结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之后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积累。 •   中国历史上也有几次大的文化积累。第一次是汉初对先秦文化的整理。这次积累,确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基本上确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积累型巨著,尤其是《史记》,它的思想、它褒贬的人物及它的文风,到今天还影响着中华民族。第二次是隋唐对散佚书籍的收集和新书的编纂。它使儒家思想更趋成熟,封建制度进一步确立。第三次是宋代的积累,儒家发展到理学新高度,产生了程朱这样的儒学理论大师,和《资治通鉴》这样总结治国实践的巨著,儒家思想的完善保证了以后700年封建制度的延续。第四次是明清修书,以《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成就为代表。这笔文化遗产为我们民族以后的发展,直到今天还发挥着积极作用。以后还有康梁等对西方文化的引进积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引进积累,这些在反帝制和民主革命中都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不论是世界的文化大积累还是中国的文化大积累,实际是图书大积累。据统计,自西汉至辛亥革命共出版图书8万种。从公元前206年算起到1988年底,我国2300年间共出版图书90余万种。这种悠久的历史积累,决定了我们是一个文明发达的民族。但是立国仅200余年的美国,其文化积累的速度却快得惊人,报载,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文献8830多万种,书架长达877公里。自然,这一点也已构成美国文明发达的一部分。环视全球,我们会发现一些国家的强盛与衰落、发达与落后固然与它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策略有关,但是也不可不注意到与它所拥有的典籍、文献,它掌握的资料、信息,它积累的精神财富以及对这些典籍的态度、策略,还有它的积累方式、速度与取向有关。这同样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力、国运。 9

  10. 国外优秀民族的读书事例 • 犹太民族每4500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 • 德国每户每月读书支出50欧元 占业余支出的10% • 挪威的阅读仪式 • 匈牙利隧道车辆开灯,为的是方便读书 • 美国的“阅读挑战计划” • 俄罗斯《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 • 保加利亚每30户居民就要建立“人民阅读室” 10

  11. 我国阅读的状况 • 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民族,为64本,平均每人每年读书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为55本,而在我国识字者图书阅读总体中,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仅为4.5本。 • 我们的国民年平均读书的数量,只有欧美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 11

  12. 人如果不读书会怎样? • 数辈就是一辈,一生等于一天。 • 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 生活等于活着,人物等于动物。 • 一日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开始会爆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 文学家、诗人越来越少,精神医师就会越来越多。 12

  13. 人不读书的后果 • 大脑的沙漠化。生态的单一性。同质化、碎片化,是一种生态片面化,缺乏包容性。 • 精神的分裂化。眼见的世界变化太快,没有知识性的整合,会导致人格分裂。 • 单向度的人。说白了,就是那种对社会没有批判精神,一味认同于现实的人。这样的人不会去追求更高的生活,甚至没有能力去想像更好的生活。 13

  14. 关于读书的格言(一) • 书是粮食,书是精神钙片。 • 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 • 书是空气,离开书人是不能存活的,要么你变成不是人。 • 读书就是与高尚交流,与智慧互动。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 一日不读 14

  15. 关于读书的格言(二) • 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他说,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面人人都捧着一本书。 • 假设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碗米,谁能说一碗米是多少钱的价值啊?但是这里有一个规律,我们加工的时间越短,费的心思越少,越接近原来的形态,它的价值就越低。 15

  16. 读书对人生的意义(一) • 读书可以延伸人生的两端。 16

  17. 读书对人生的意义(二) • 读书可以使人同时生活在两个空间。这两个空间分别是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虚拟空间也可以被塑造成理想空间。 17

  18. 读书对人生的意义(三) • 读书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让人心有定力而不轻信。书能使人心智聪慧不轻信,满怀自信不盲从。一个人很有本事,又很能受气,这样的人不可琢磨,厚度不可以年龄或者金钱、权位、名气来丈量。 • 内在常碰撞,外在少是非。 • 任劳任怨 忍辱负重 本事大脾气小 18

  19. 有这么一个读书人 • 有这样一个读书人。有一段时间他的境遇并不好,事实上他一生的命运到现在为止也只是别人说好,具体也看不出来那里好,那一段时间他跟人家打零工,在山西那边修路,后来同行的人回来都说那地方不好,大把的黄沙连喝的汤也是掺着泥水的,问他,他说他那里是瀚海阑干,百丈黄沙,他免费的看那样大漠落日的风景还不用付旅游费要有人付钱给他。 • 他读过的书在那样的一刻没有改变他的境遇,却把他的心态调到了最佳,那不是用处吗? 19

  20. 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四) • 读书可以让人的灵魂优雅起来。行为的优雅是表面的优雅,真正的优雅是灵魂的优雅,优雅的生命源于优雅的灵魂,优雅的灵魂源于优雅的书籍。 •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20

  21. 读书对人生的意义(五) • 书中有理,使人有礼。有的人轻视文化,对人无礼,不受社会规则制约,正是不读书,没有教养的具体表现。 • 书犹药也,可以医愚。书读得多了,知道的事情就多,思路非常开阔,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要高于常人了。 21

  22. 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六) • 读书药也,一医“浮躁”;商品经济社会诱惑多多,能静下心来,慢慢品书,却是境界。 • 二医“功利”读书,不带功利,兴之所至,随意翻翻,不满意可再换一本,讲究的是超然物外的休闲,自然有一种宠辱不惊,清风拂心之感。 • 三医“短视”古人亦有“头发长见识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箴言,而这个“短视”,往往是肚里没货始然。于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个“伊”啊,就是书。就是医治百病的良药也。读书能使人茅塞顿开,视野扩大,丰富人的头脑宝库。久而久之,与人谈锋甚锐,实乃多少良药所不及也。 22

  23. 读书对人生的意义之七 • 读书使人健美长寿。 23

  24. 读书与文明素养的提升 • 读书不仅仅要静心,还要行止于外。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24

  25. 一看就是读书人 • 南开大学校长在镜子上头写道:“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装。”

  26. 读书人的文明神韵 • 人的一双眼睛可以不漂亮,但眼神可以美丽,一张面容可以不够标致,但可以有可爱的神态,一副身材可以不太完美,但可以有优雅的仪态和举止。这些都取决于灵魂的坦荡。美化灵魂有不少途径,读书是其中不昂贵的、也不需求助他人的捷径。香港选美有一道题:肖邦和希特勒,你嫁给谁?你怎么回答?

  27. 读书的境界(一)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乃第一境也。

  28. 读书的境界(二)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乃第二境也。 28

  29. 读书的境界(三)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乃第三境也。 29

  30. 读书的境界(四)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乃第四境也。 30

  31. 读书的境界(五)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此乃第五境也。 31

  32. 32

  33. 读书学习的方法之一 • 精于阅读,把厚书变为薄书。一本书再厚,最核心、最精华的东西可能加起来就是几页、几段甚至几句话。 • 《周易》读出辩证法;《中庸》可以读出行事的原则;《红楼梦》读出为人处事的道理;《红与黑》写出了读书人的尊严……

  34. 读书学习的方法之二 • 勤于思考,把他有变为己有。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等于食而不化。 • 知识只有消化了以后才能营养,不然就是智商中的脂肪。 34

  35. 思考例证 • 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河水走了,桥还在;日子走了,我还在。 •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要去寻找光明。 • 为失去太阳而痛不欲生的人,他还将失去群星。 • 来不及返乡的雪,就地长成,一朵朵春天。 35

  36. 读书学习的方法之三 • 勇于实践,把知识变为能力。古人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获得真知的唯一途径。理论不经过实践检验,就不能转化为能力;知识不转化为能力,就没有力量。 • 游泳、驾驶理论通不实践等于零。 36

  37. 读书学习的方法之四 • 善于总结,把经验变为智慧。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一辈子就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陈毅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之所以伟大,就是 “不二错”,即同一个错误不犯两次。一个人如果不善于总结,在人生的道路上就可能常走弯路、常犯错误;善于总结,就要把实践中零散的东西系统化,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历史的东西现实化,外面的东西本土化,外国的东西中国化,从中发现带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新的实践。

  38. 读书人应具备的文明素养(一) • 敬畏自然:爱读书的人往往爱自然。自然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让人还璞归真。 38

  39. 读书人应具备的文明素养(二) • 清静淡泊:爱读书的人的生命是安静的,他们无意去抵制尘世间的奢华,但却崇尚简朴,甚至简朴到身居闹市,却能远离红尘的繁杂与喧嚣,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求自己的简单和丰富;他们耐得住寂寞,看淡人世间的功名利禄,是挣脱了心灵桎梏的人,简朴而轻松。

  40. 读书人应具备的文明素养(三) • 公共意识强:注重公共场所的个人形象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公民知识、公民意识、公民权利和公民责任的种子,常常就是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中,在我们的头脑和内心扎根、萌发。满城书香的浸润,才能滋养和培育公民文明意识的成长。 40

  41. 读书人应具备的文明素养(五) • 追寻诗意地栖居:爱读书的人往往把生活读成诗,读成散文,读成小说。所以看世界,觉得天蓝、地阔、人美。对生活,他真心投入,用心欣赏,心里充满着美好;对世人,他不装腔作势,不趋炎附势,总透着一身的书卷气。把审美化生存当作人生的追求。泰戈尔说过一句话:如果我小时候没有听过那些童话故事,没有看过《一千零一夜》和《鲁宾逊漂流记》,那我现在眼中的世界就不会这么美好。 • 用知识熏陶的成熟:成熟不是人的心变老,是泪在打转还能微笑。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风景;伤得最深的,也总是那些最真的感情。收拾起心情,继续走吧,错过花,你将收获雨,错过雨,你会遇到彩虹。 41

  42. 审美化生存 • 马致远的诗: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简约与深细相依 小桥流水人家,静景与动景相映 古道西风瘦马。景色与情思相融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2

  43. 读书人应具备的文明素养(四) • 谈吐幽默:幽默的含义是有趣或可笑且又意味深长。幽默语言是运用意味深长的诙谐语言抒发情感、传递信息,以引起听众的快慰和兴趣,从而感化听众、启迪听众的一种艺术手法。 所以很多时候幽默体现的是一种智慧,它必须建立在丰富知识的基础上。一个人只有有了审时度势的能力,广博的知识,才能做到谈资丰富,妙言成趣。 • 一位阿拉伯酋长对一位美国大使说:要不是打不过你,早就跟你翻脸了。

  44. 审美化生存 11/11/2014 辛弃疾的词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咏雪 江山一笼统, 井上大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45. 一个描写死亡的句子 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用如此美艳的诗句来形容尤三姐的死,是对罪恶的社会封建传统婚姻观念,如何残忍地毁灭掉一个鲜活的生命的反衬。更重的是,美的生命不可死得太龌龊。 45

  46. 读什么书之一 • 第一,要读经典。经典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经典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尤其是那些重大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更被单称为“经”,如老子、论语、圣经、金刚经。有些甚至被称为经中之经,位居群经之首,比如中国的《易经》,佛家的《心经》等,就有此殊荣。“典”是个会意字。从甲骨文字形看,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合起来就是大本大册的书。 典的本义是指重要的文献、典籍。

  47. 经典是人类的财富 • 一篇好的文章就如一个天才人物、一个历史事件,甚或如一个太平盛世的出现,不是随便就有的,它要综天时地利之和,得历史演变之机,靠作者的修炼之功,是积数十年甚或数百年才可能出现的一个思想和艺术的高峰。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千年易过,好文难有

  48. 读什么书之二 • 第二,要读精品。有的书一文不值,有的书则价值千金。在各种信息以几何倍数增长的今天,慧眼识精品就显得愈加重要。读一本好书获得正确的知识就犹如经受一次精神洗礼、智慧滋养,能够满足人类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提高各方面能力。

  49. 读什么书之三 • 第三,读点平时没读过的其他类的书。人需要摄取多种不同的物质营养,这样才能活得健康,人的精神生活也是如此。不同的书,犹如各种不同的精神营养,美籍华人学者李政道就提倡“越界读书”。他曾说过:“物理学方面的书我看得很少,杂七杂八的书倒看得多些。”这就是敢于“把手伸到别人口袋里翻找东西吃”的精神。只有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并加深领会灵活运用,才能与经典理论紧密结合起来。

  50. 知识社会的文明要求 • 读一流书,做一流人,建一流社会 • 把书读好,把人做对,把事做完美,把大爱分享就是“一流人”。 • 重庆市《读点经典》的口袋书成为山城的读书新风尚,被誉为“维生素片”的经典读本,“虽每日一片,亦可养身”,而这种经典文献,需要我们追求静心读书的境界,从而获得读书养身的效果。 • 人生的第一目标应该是优秀而不是成功。你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优秀的人,哪怕你不成功,你的生活也是有意义的,你的内心也是充实的。而在我们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只要你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成功的机会总是有的,而且一旦成功,就是真实的成功,是有内涵的成功,而不是表面的成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