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細尾雙邊 魚

細尾雙邊 魚. 俗稱大面側仔,玻璃魚 體 呈橢圓形 , 眼 大,鰓 蓋骨無 棘,體 呈淺灰綠色,腹側銀白色;體側中央有一條銀色縱 帶,通常 以 3~6 公分較普遍,最大體長約達 8 公分 地理分布: 細尾雙邊魚分布於本省沿岸、河口、港灣等 區域 資料來源 : http://tw.myblog.yahoo.com/jw!cI395yGBG0cmgYEU0WaevQ--/article?mid=3203. 虱目魚. 台灣俗名 : 蝨目魚、麻虱目仔、海草魚、安平魚

zeus-albert
Download Presentation

細尾雙邊 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細尾雙邊魚 • 俗稱大面側仔,玻璃魚 • 體呈橢圓形,眼大,鰓蓋骨無棘,體呈淺灰綠色,腹側銀白色;體側中央有一條銀色縱帶,通常以3~6公分較普遍,最大體長約達8公分 • 地理分布: 細尾雙邊魚分布於本省沿岸、河口、港灣等區域 •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cI395yGBG0cmgYEU0WaevQ--/article?mid=3203

  2. 虱目魚 • 台灣俗名:蝨目魚、麻虱目仔、海草魚、安平魚 • 型態特徵:體被小圓鱗,發銀色光澤,背鰭位於體中央,與腹鰭相對。尾鰭分叉深。 體背部青灰色,體側及腹部銀白色。台灣分佈:的分布以南部較多,北部較少 • 資料來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Exhibition/Detail.jsp?OID=215999

  3. 尼羅口孵魚 • 台灣俗名:吳郭魚、南洋鯽仔、福壽魚 • 型態特徵:上下頜均有梳狀齒。鰓耙較長且多體呈暗棕色,上半部為暗綠色,腹側銀白色。鰓蓋有一黑色斑。背鰭及臀鰭的軟條部有許多褐色的條紋,尾鰭上有約10條左右的黑色條紋。 • 資料來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Exhibition/Detail.jsp?OID=216109

  4. 日本海鰶 • 台灣俗名:扁屏仔、油魚、海鯽仔、日本水滑 • 型態特徵:無齒,上頜突出於下領鰓蓋後上方具一大黑斑,其後有數列黑色小點狀縱帶。背鰭、胸鰭、尾鰭淡黃色;餘鰭淡色。 • 主要漁法為流刺網。 • 資料來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Exhibition/Detail.jsp?OID=14362

  5. 中國小砂 • 台灣俗名:青鱗仔、鰮仔、沙丁魚、扁仔、扁鰮,大陸名:信德小沙丁魚 • 型態特徵:體背部青綠色,體側下方和腹部銀白色;鰓蓋末緣無明顯黑斑。背鰭淡黃,前端基部具黑點;尾鰭淡黃,上下葉具黑緣,末端不具大塊黑斑;胸鰭淡黃;餘鰭淡色。 • 資料來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Exhibition/Detail.jsp?OID=14371

  6. 漢氏綾鯷 • 型態特徵:腹部在腹鰭前後均有一排銳利的稜鱗,尾鰭叉形。體背部青灰色,具暗灰色帶,側面銀白色;鰓蓋後上角具一黃綠色斑駁。背鰭、胸鰭及尾鰭黃色或淡黃色;腹鰭及臀鰭淡色。 • 資料來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Exhibition/Detail.jsp?OID=14342

  7. 日本鯷 • 台灣俗名:苦蚵仔、鰯仔、片口、鱙仔、姑仔、黑鱙 • 型態特徵:體延長成圓筒狀,腹部圓而無稜鱗,尾鰭基部有兩大型鱗片。體背藍黑色,腹面銀白,體側具一青黑色寬縱帶。各鰭半透明。 • 資料來源: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Exhibition/Detail.jsp?OID=14335

  8. 奧奈鑽嘴魚 • 台灣俗名:銀鱸、瓦米仔 • 型態特徵:身體略低。背側較窄,口可以伸縮自如且向下延伸。鱗片中等大,體色呈銀白色,體兩側有7~8條灰色的縱帶。背鰭前端末稍呈暗黑色。各鰭淺灰色。 • 資料來源: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Exhibition/Detail.jsp?OID=216098

  9. 巴東深鰕虎

  10. 肩班颌鱗鰕虎

  11. 星雞魚 • 台灣俗名:斷斑石鱸、雞仔魚、淡水鱸魚 • 型態特徵:腹面寬平,腹緣在臀鰭處較為突起,;尾鰭內凹形。體呈銀白色,背部呈銀灰色,幼魚時,胸鰭以上有6-7條黑色點狀橫帶,背鰭亦具黑色斑點,隨著成長,斑點逐漸不明顯,頭部和尾鰭則逐漸轉黑。 •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Exhibition/Detail.jsp?OID=15377

  12. 短吻鰏 • 台灣俗名:九更仔、金錢仔 • 形態特徵:眼上緣具二鼻後棘體背銀灰色,體側銀白;體背具垂直波浪狀斑紋,延伸至側線上方。頭頸部具一明顯黑褐色斑。吻端具灰黑色細點。胸鰭下方擴散至腹部另具一金黃色斑。背鰭硬棘部上半部金黃色,軟條部則有暗色緣;腹、胸及臀鰭色淡或有金黃色緣;尾鰭淡黃具暗色緣。 •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Search/Search.jsp

  13. 火斑笛鯛 • 體側黃褐色至黃色,腹部銀紅至粉紅色;體側具6-7黃色縱帶;體側在背鰭軟條部的下方具一大黑斑,黑斑2/3為側線下方。各鰭黃色。 • 資料來源: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Exhibition/Detail.jsp?OID=2509721

  14. 大鱗鮻 • 形態特徵:新鮮標本的體背灰綠色,體側銀白色,腹部漸次轉為白色。背鰭灰色;腹鰭白色;尾鰭為暗藍色鑲黑邊;胸鰭為黃色,基部具金黃色斜斑,且有藍色和黑色素胞聚集。虹膜有一金黃色環圍繞 • 資料來源:http://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1179

  15. 金錢魚 • 台灣俗名:金錢魚、變身苦、金鼓 • 型態特徵:成魚尾鰭後緣呈淺雙凹形,幼魚尾鰭圓形。 體色呈褐色,下半部略帶紫色,腹緣為銀白色。體側具有若干橢圓形的黑色斑點,其斑點的大小及數量,有極大的差異,幼魚體側黑斑明顯而多。背鰭、臀鰭及尾鰭具黑色小斑點。頭部具2條黑色橫帶。 •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2462

  16. 聞腹叉鼻魨 • 中文俗名:刺規(chhi-kui) • 形態特徵:吻短,圓鈍。眼中大,腹部底具許多平行之深褐色細紋;眼睛與鰓孔周圍有一至三條不明顯之白線;背鰭基與胸鰭基黑色;除胸鰭黃褐色外,各鰭棕色。後緣呈圓弧形;尾鰭寬大 • 資料來源: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3016

  17. 凹鼻魨 • 台灣俗名:沖繩河魨、氣規、規仔 • 型態特徵:體亞圓筒形,體背部及體側上半部為黃褐色,體側下半部為黃色,腹面乳白色;背側及體側散佈許多淡色橢圓形斑;眼眶間隔具黑色橫帶。各鰭灰黃色,但尾鰭後半部灰黑色。 • 資料來源: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Exhibition/Detail.jsp?OID=2474415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