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我们只有一个家园

我们只有一个家园. 向污染宣战 ----- 2014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 世界环境日简介. 1972 年 6 月 5 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 《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 ,会议通过了 《 人类环境宣言 》 ,并提出将每年的 6 月 5 日定为 “ 世界环境日 ” 。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世界环境日标志. 历届环境日主题.

ziv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我们只有一个家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我们只有一个家园 向污染宣战 -----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

  2. 世界环境日简介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世界环境日标志

  3. 历届环境日主题 2000年: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2000 The Environment Millennium - Time to Act)2001年: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Connect with the World Wide Web of life) 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Give Earth a Chance)2003年:水----二十亿人生于它!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Water - Two B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 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责(Wanted! Seas and Oceans——Dead or Alive? )2005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Green Cities---Plan for the Plan)  中国主题:人人参与 创建绿色家园

  4. 历届环境日主题 • 2006年:莫使旱地变为沙漠中国主题: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2007年: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 中国主题: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2008年:促进低碳经济 中国主题: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2009年: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主题:减少污染——行动起来2010年: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 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5. 2011 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中国主题: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 2012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中国主题: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 2013思前.食后.厉行节约中国主题:同呼吸共奋斗 • 2014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中国主题:向污染宣战

  6. 不容忽视的PM2.5 • 雾霾正成为困扰中国发展、民众生活质量的难题。已经有包括潘石屹在内的个人和媒体发出“空气清洁法案”的立法呼吁,并获得了很多支持。近期全国关注雾霾问题,央视《新闻联播》连续两天以头条新闻重点关注雾霾天气,并呼吁公车减少出行、市民少开车多主动做出低碳环保行为;新华社则以“谁来拯救我们的空气”为题,高度关注空气质量问题。 北京雾霾前后的对比图

  7. 这日子太不容易啦哈! 烟雾环绕下的北京宛若人间仙境,不过貌似人们不喜欢 雾霾中若隐若现的天安门

  8. 大气灰霾已成为许多地区的重大民生问题

  9. PM2.5究竟是何方神圣? •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PM2.5最主要的来源是煤炭、石油及其他矿物燃烧产生的工业废气,以及机动车产生的尾气排放,包括散播到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物。。

  10. PM2.5的来源和我国城市的现状

  11. 带来了PM2.5 车辆尾气排放的增加 工业废气和烟尘排放量增加 北京的沙尘暴 农村焚烧秸秆

  12. 长三角地区灰霾的区域性特征 苏州 上海 杭州 南京

  13. 北京PM2.5来源研究 • 2010年有研究人员测定了北京的PM2.5来源:尘土占20%;由气态污染物转化而来的硫酸盐、硝酸盐、氨盐各占17%、10%、6%;烧煤产生7%;使用柴油、汽油而排放的废气贡献7%;农作物等生物质贡献6%;植物碎屑贡献1%。有趣的是,吸烟也贡献了1%,不过这只是个粗略的科学估算,并不一定准确。该研究中也测定了北京PM2.5的成分:含碳的颗粒物,硫酸根,硝酸根,铵根加在一起占了重量了69% 。类似地,1999年测定的上海PM2.5中有41.6%是硫酸铵、硝酸铵,41.4%是含碳的物质。 Company Logo

  14. 世界卫生组织PM2.5标准 •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PM2.5小于10是安全值,而中国的这些地区全部高于50接近80,世卫组织为各国提出了非常严格的PM2.5标准,全球大部分城市都未能达到该标准。针对发展中国家,世卫组织也制订了三个不同阶段的准则值,其中第一阶段为最宽的限值,新标准的PM2.5与该限值统一,而PM10此前的标准宽于第一阶段目标值,新标准也将其提高,和世卫组织的第一阶段限值一致。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PM2.5的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早在十几年前制定的标准是制定的是65微克/立方米,十年后又将标准定为了35微克/立方米,而现在国内PM2.5的标准是PM2.5日均值75微克/立方米,这主要是根据国内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决定的。

  16. 雾霾天气对交通安全的危害 • 出现雾霾天气时,室外 能见度低,污染持续,交 通堵塞,甚至导致交通事 故频发,威胁人们的生命 财产安全。 有资料表明今年年初的 雾霾天气导致交通事故增 加30%。

  17. 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 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其次,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等心脏疾病。总之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而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

  18. 危害实例 • 雾都伦敦曾经也很“受伤” • 二战后,美国和英国也暴发了几起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引起了公众对燃烧矿物燃料(包括煤、油、天然气等)产生的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的关注。其中,1952年12月发生的英国伦敦雾事件最为严重,短短的几天之内,有4000余人因此死亡。伦敦以雾多、雾大出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颗粒物。

  19. PM2.5损害健康机理 •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 • 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 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20. PM2.5损害健康例证 • 颗粒物让人体免疫力下降 •   颗粒物本身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又是污染物的载体,所以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颗粒物可以刺激和腐蚀肺泡壁,长期作用可以破坏呼吸道的防御机能,致使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发生。其次,颗粒物可以造成人体免疫机能下降。研究发现,长期暴露在颗粒物污染环境下的小学生免疫功能会受到明显抑制。另一方面,颗粒物还可以增加动物对细菌的敏感性,从而导致肺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例如,长期居住在颗粒物污染严重地区的居民,其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和咳嗽、咯痰、气急等症状的发生率增加。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对肺部毒害越大。因此在颗粒物污染严重的地区,儿童佝偻病的发生率增加,空气传播的传染病(例如扁桃腺炎)的发病率增加。最后,降落在皮肤或眼内的颗粒物,可以引起皮脂腺和汗腺阻塞,导致皮肤炎和结膜炎等病的发生。

  21. 影响胎儿发育造成缺陷 • 还有一些发现,让人更加担忧。近年的一些报告显示,人类的生殖能力正在明显下降,环境污染被认为是罪魁祸首。来自波希米亚北部的一项调查,对接触高浓度PM2.5的孕妇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浓度的细颗粒物污染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更多的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质的浓度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IURG),以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相关性。

  22. 对人体寿命的影响 •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即使在监控标准最严格的欧洲,38万6000人每年还是会在PM2.5的阴霾下致之死地,而且欧盟国家人均期望寿命也因此减少8.6个月。

  23. PM2.5的检测 • PM2.5的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PM2.5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到2010年底为止,除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PM2.5的监测,大多通行对PM10进行监测。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0年9月公布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专门展示世界各地PM2.5的密度。全球空气质量地图由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制作。他们根据NASA的两台卫星监测仪的监测结果,绘制了一张显示出2001年至2006年PM 2.5平均值的地图。 在这张图上红色(即PM2.5密度最高),出现在北非、东亚和中国。中国华北、华东和华中PM2.5的密度,指数甚至接近每立方米80微克,甚至超过了撒哈拉沙漠。 在这张2001-2006年间平均全球空气污染形势图上,全球PM2.5最高的地区在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 •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PM2.5小于10微克是安全值,而中国的这些地区全部高于50接近80,比撒哈拉沙漠还要高很多。

  24. 全球空气质量地图——红得发紫的中国

  25. 中国情况 • 目前,全球90%的国家没有公布PM2.5浓度限值,只有澳大利亚、中国新西兰、印度、日本、美国、加拿大、泰国等近十个国家颁布了PM2.5限值.。 • 2011年1月1日开始,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开始实施。首次对PM2.5的测定进行了规范。 • 2011年11月10日,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在第七届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我国的PM2.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即将出台。标准将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第一过渡时期的数值,来说明PM2.5指数的污染危害。在环保部近期进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中,PM2.5并未被纳入强制性监测指标。 • 2011年11月15日,著名大气环境专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远航透露,世卫组织的标准与美国标准比稍微松一些,即使按照世卫的标准,加入PM2.5后,中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将从现在的80%下降到20%.

  26. PM2.5的治理,三大经济区先行 • 目前我国对PM2.5的监测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监测能力较强和污染非常严重的城市开展了PM2.5的监测,因此环保部门无法全面掌握PM2.5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十二五期间,国家应大力建设PM2.5监测体系,为2016年在全国开展PM2.5的监测做好充分准备。 • 根据联防联控的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及九个城市群 辽宁中部城市群、山东半岛、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陕西关中、山西中北部和乌鲁木齐城市群,将可能会被强制要求先行监测并公布PM2.5的数据。

  27. PM2.5的防治 • PM2.5主要的污染源是汽车污染,特别是冬季和初春,北方植物的自净化作用几乎为零,很多水面结冰,水域自净化能力也很低,必需采用人工的方法来处理。取暖需要用到大量的煤,经济发展离不开电,因此减少污染源的方式面临较多的问题。 灰霾主要集中于相对湿度较低的天气,特别是冬春季,雨后和潮湿的天气则大幅缓解。对大气增湿成本低、效果好,采用喷淋和喷雾的方法可以水冼空气,治理城市大气污染。

  28. PM2.5污染防治的措施有哪些 • 主要从六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控制源头,不能在城市上风向建大气污染重的企业,要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二是要对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治理,做到少排废气;三是提倡使用天然气、水电、风能、核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尽量少使用煤炭、重油和废料等污染重的燃料;四是要发展公共交通,减少车流量,提高机动车辆污染排放标准;五是要控制生活污染,餐饮油烟机要定时清洗,干洗机要封闭操作,通过洒水作业等方式防止建筑和道路扬尘;六是要注意农业农村污染,不能露天烧秸秆和垃圾,少用农药和化肥,多种树。

  29. 防治PM2.5污染政府该做什么 • 政府要制订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格约束违法排污现象,制定配套的经济、技术政策,鼓励发展绿色环保的产业,发展公共交通,组织实施污染治理。同时倡导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引导公众共同保护大气环境。

  30. 企业应该做什么 • 企业是排污“大户”,要肩负起环保责任,及时公开污染排放情况,杜绝偷排漏排。要实行清洁生产,采取更为先进的废气处置工艺,注重节能减排,积极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做到生产过程中少排或者不排放废气。要注重研究开发绿色环保的产品,使生产的产品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人体健康。

  31. 防治PM2.5污染,大家应该怎么做 • 人人都是大气污染的受害者,人人都是大气污染的制造者。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一方面要关注身边的大气环境,要敢于监督、揭发身边的违法排污行为;另一方面,更要身体力行,广泛参与到大气环境保护当中,注重节约能源和资源。比如多种树,多走路,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尽量少开车,少使用塑料袋,少使用油性油漆,少食用烧烤、油炸食物等,形成人人关注PM2.5,人人参与空气污染治理的良好社会氛围。

  32. 保护大气 从我们做起 • 保护大气,只是举手之劳! • 没有人会为我们的健康买单, 不要让我们今天 制造的污染 成为明天的祸根 环保自行车 别出心裁的婚礼 植树

  33. 蓝天白云下的城市 • 请爱护我们的环境,为了身心健康,为了能够生活在蓝天白云之下而奉献出一份力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