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安全生产管理及本质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及本质安全. 宋树库. 安全生产管理及本质安全. 一、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二、本质安全管理 三、安全生产五要素 四、生产现场环境的管理 五、事故原因、调查及处理 六、安全生产“五字经” 七、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八、机械电器安全技术. 一、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一、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一)几类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培训工作目标 (三)培训责任追究. (一)国家规定几类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高危行业 非高危行业 特种作业人员 监管监察人员 培训教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注:班组长、兼职安全员、职业危害 检测人员等.

ziy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安全生产管理及本质安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安全生产管理及本质安全 宋树库

  2. 安全生产管理及本质安全 一、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二、本质安全管理 三、安全生产五要素 四、生产现场环境的管理 五、事故原因、调查及处理 六、安全生产“五字经” 七、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八、机械电器安全技术

  3. 一、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一、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一)几类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培训工作目标 (三)培训责任追究

  4. (一)国家规定几类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高危行业 非高危行业 特种作业人员 监管监察人员 培训教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注:班组长、兼职安全员、职业危害 检测人员等

  5. (二)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目标 “三岗人员” 班组长、新工人、农民工 安全监管监察人员 安全培训教师

  6. (三)安全生产培训责任追究的“三个一律” 一是对应持证或者未经培训就上岗的人员,一律先离岗、培训持证后再上岗,并对企业按上限处罚,直至停产整顿和关闭。

  7. (三)安全生产培训责任追究的“三个一律” 二是对存在不按大纲教学、不按题库考试、教考不分、乱办班的培训和考试机构、一律严肃处罚。

  8. (三)安全生产培训责任追究的“三个一律” 三是对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一律倒查、培训、考试、发证不到位的责任。对因为培训、假培训或者未持证上岗人员的直接责任引发的重大事故的,所在企业主要责任人依法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矿长(厂长、经理)。实际控制人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9. 二、本质安全管理 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

  10. 二、本质安全管理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 (二)人本安全原理 (三)企业安全员应具备的条件 (四)怎样持续改进我们的安全

  11.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 1、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条例方针 2、制定安全生产的各种制度、规程、标准且认真实施 3、注意发现人员设备环境存在的隐患,不安全因素,及时有效的排除。 4、定期检查、检测劳动条件,防止、消除职业危害和职业病 5、定期的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6、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坚决杜绝“三违” 7、对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上报 8、现代安全科技的应用,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12. (二)人本安全原理 1、让安全养成一种习惯,让珍爱生命形成一种理念,安全教育是人生的再教育。 人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态度是长期的精神财富。 工人的安全意识、素质、技能是安全的主体

  13. (二)人本安全原理 2、安全生产和生产安全的区别 安全生产-----安全行为为主 生产安全-----生产过程的安全

  14. (二)人本安全原理 3、企业生产安全的三个条件 本质安全-------设备设施的安全化(可靠性) 人的安全-------生产人员的安全教育 作业标准化----全体人员的安全操作

  15. (二)人本安全原理 4、事故频发者的举动: 情绪高傲不稳,易于兴奋,脾气暴躁,性急; 对工作或事物厌倦、不沉稳、经常慌张; 动作幅度大而效率不高,喜怒无常; 理解与判断能力、思考与逻辑能力不足; 不能理智控制行为,行动轻率、冒失; 运动神经迟钝,不自觉遵守有规则的活动。

  16. (二)人本安全原理 5、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 不懂危险而进行不安全作业。 操作方法不当,作业程序不当,准备不充分。 图方便不按规程作业、危险操作指导不够。 取下安全装置,使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 人机配合不良、劳动防护不当。 带病、睡眠不足、家庭不和、作业姿势不正确。

  17. (三)企业安全员应具备的条件 总的:懂法、懂安全技术、会安全管理、丰富的现场安全管理经验。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安全管理经验。 掌握本行业安全专业技术和职业卫生知识; 懂工艺、掌握生产中的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安全意识强,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 监督检查工作严、细,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工作不断创新。 坚持原则关爱群众

  18. (四)怎样持续改进我们的安全 1、时刻遵守法律条例 2、改进安全标准,时刻与之保持一致 3、积极识别危险的根本原因,减少消除其隐患 4、时刻注意安全 5、保证每个人的责任 6、拥有有能力的、责任心较强的以历 7、管安全要“铁面” 8、实施本质安全

  19. 三、安全生产“五要素” * 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 (一)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根本 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 安全活动的精神、观念、责任心,行为和物态的总和。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树立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预 防的“安全观念”。

  20. 三、安全生产“五要素” (二)安全法制—— 安全法制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最有力武器 安全法制是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立法和安全生产执法(监督、监察)。它包括《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标准、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用法律来规范政府、企业、职工和农民的安全行为,体现安全监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1. (三)安全责任——安全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三)安全责任——安全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 安全责任主要是指 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心。 • 一是纵向方面,即从上到下各类人员地安全生产职责。从上到下一级要求一级,从下到上一级对一级负责。 • 二是横向方面,即各职能部门,各业务科室的安全生产职责。

  22. 三、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责任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 ①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②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③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④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⑤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⑥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 做好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并对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23. 三、安全生产“五要素” 3.班组长的职责 班组是单位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 班组长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督促本班组工人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不“三违” 。排除本班组作业中的事故隐患。对本组员工的安全指导、培训。 4.岗位工人的职责 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24. (四)安全科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手段 安全需要科技的支撑,“科技兴安”是现代社会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是实现安全生产最基本的出路;是事故预防的重要手段;是生产过程安全的根本保障;安全也是生产力。 安全科技采用如:自动化检测、事故仿真预测、虚拟现实的演练、地理定位系统的建立、智能化决策等。

  25. 三、安全生产“五要素” (五)安全投入——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 安全投入是保证生产安全必须的经费。 要采用企业、地方、国家三个多渠道的安全投资机制。

  26. 三、安全生产“五要素” 安全生产投入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安全和卫生技术措施工程,如防火工程、通风除尘工程等。 2.增设或更新安全设备、器材、装备、仪器、仪表等以及这些设备的维护。 3.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 4.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5.按照国家标准为职工配备的劳动保护用品和设施。 6.其他安全技术费、制定落实应急预案的费用等。

  27. 四、生产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 本质安全——指设备、工艺、含有的、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的功能。它的提出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的发展。 两种安全功能:   --失误的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受到伤害或发生其他事故。 --故障的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生产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时,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两种安全功能均是设备、设施和生产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设计阶段就被考虑加入其中的。

  28. 四、生产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 生产现场是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是物流、人流、能量流动的交汇场所,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异常变化都可能导致事故。 (一)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任务 1、协调现场运动中的生产过程、设备、人员、排除险情和危险隐患。 2、治理现场环境,改变生产现场的“脏、乱、差”的状况。 3、消除设备缺陷,防止设备带病运行。 4、制止“三违”,确保安全文明生产。 5、实行标准化管理,做到人流、物流运转有序,信息流及时、准确,出现异常现象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使生产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可控状态。

  29. 四、生产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 (二)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内容 1、生产现场安全管理诊断与评价; 2、生产现场安全规划设计; 3、生产现场物流安全管理; 4、生产现场设备安全管理; 5、作业安全管理与岗位安全责任制; 6、生产现场作业环境和条件的管理; 7、各种危险突发事件的应急控制; 8、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 9、优化劳动组织,加强班组建设; 以上诸条要作到:科学、有效、规范;

  30. 四、生产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 (三)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方法 1、侧重于其有效性,如:目标管理、价值工程分析法、标准化管理法等; 2、侧重于其规范性,如:定置管理法、6S法; 3、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生产现场中的问题,并不断地改进,如:PDCA循环渐进法。 4、分析现场隐患,提高危险识别力的方法,如:危险预知分析法,头脑风暴法等。

  31. 四、生产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 (四)生产现场的制度管理 用制度约束工人、岗位、班组。 1、搞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每个工人的安全意识、操作技术、排除故障和险情的技能与安全生产息息相关,劳动纪律、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安全规程、能否严格执行是班组建设的关键。避免“三违”且无隐患。

  32. 四、生产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 2、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制 逐一落实各类人员的相关责任,实行专检、联检、巡回检、夜间检、节假日检制度。 检查出的问题处理不过夜,对检查不认真、处理问题不及时的有关单位和人员,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3、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检测、检验 按规定,定期对锅炉、压力容器,易燃,易爆场所、防火设施、防雷、防静电装置进行检测、检验。 4、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 做好“三同时”工作;施工合同严格审查、会签。严格细致地检查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性。 5、建立应急预案 对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工作区域、建立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保持有效应用状态。

  33. 五.事故原因、调查及处理 (一)经济成分多样化。 经济利益多元化。 劳动用工形式多样化。 生活方式多样化。 1.法制尚不健全。 2.安全投入不足。 3.人员的素质低。 4.“三违严重”。 5.安全科技的应用水平低,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认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整治不深入;培训不扎实;制度不健全)。 6.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7.缺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34. 五.事故原因、调查及处理 造成事故的原因从微观上看: 1.人的不安全行为。 2.物的不安全状态。 3.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4.管理缺陷。 发生事故的四个因素 (二)事故原因分析时应明确的内容 1.事故发生之前的征兆. 2.不正常的状态在哪儿发生的. 3.什么时候注意到不正常状态. 4.不正常状态如何发生的. 5.事故为什么会发生. 6.事故发生的可能顺序及可能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

  35. 五.事故原因、调查及处理 (三)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 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找出事故发生的内外原因。 研究事故发生的规律。 制定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作出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的认定。 依法依责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2.“四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 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36. 五.事故原因、调查及处理 3.公正、公开的原则 4.分级管辖的原则 事故责任为: 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 ②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 ③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设备、擅自更改、拆除、毁坏、 挪用安全装置造成事故的。 领导者的责任: 1.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造成了事故的。 2.未按规定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未经营考试合格上岗造成事故的。 3.设备不按期检修、超负荷运行,或设备有缺陷不采取措施造成事故的。 4.作业环境不安全,未采取措施造成事故的。 5.未实行“三同时”造成事故的。

  37. 五.事故原因、调查及处理 (四)事故调查报告正文的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38. 六.安全生产“五字经” * 深、严、细、实、新 安全生产是经济效益的增长点。 是企业稳定的平衡点。 是综合工作的评价点。 (一)要念好“深”字经就是深化认识,时刻关注安全。 思想认识的深刻程度决定着工作的力度。 重要性---------自觉性。 必要性---------紧迫性。 长期性---------艰巨性。 外部环境形势越好越要重视安全。 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越高越要注意安全。 生产压力越大越要抓好安全。 生产条件好时不忽视安全。 工作条件差时要全力以赴确保安全。

  39. 六.安全生产“五字经” (二)要念好“细”字经,就是要周密、细致入微。 管理上考虑不周、安排不细、疏忽大意。 1.掌握情况要细。 2.工作部署要细。 3.监督检查要细。 (三)要念好“实”字经。就是要讲求实效,注重实绩。 1.作风要实。 深入现场,深入基层。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抓检查、抓整改、抓落实。 抓管理、抓基础、抓现场。 2.要不断夯实安全基础工作。 教育和培训。 健全规章制度。 强化生产现场的管理。 力保设备的本质安全化。

  40. 六.安全生产“五字经” 3.落实责任制。 从上到下一级抓一级,从下到上一级对一级负责。 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体系。 确保安全管理与责任的落实。 (四)要念好“严” 字经。就是“严”字当头,从严治理。 一要严标准。 对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的一律不准开工生产。对危及职工生命 安全的必须停产整改。 二要严要求。 宁听骂声、不听哭声,严是爱,松是害。 三要严制度。 对违反制度的毫不留情,严格执法。 四要严奖罚。 不重奖不能调动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不重罚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

  41. 六.安全生产“五字经” (五)要念好“新”字经。就是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 一要在思路上创新。思路决定出路,一个好的思路往往决定成功的关键。 • 二是要在内容上不断创新,带普遍性的问题,要善于从预防措施上找原因。 反复性问题,要善于从规律上找原因。 对个别性的问题要善于从及时总结分析上找原因。 • 三要在管理和技术上不断创新。 没有管理的创新,就不会有先进的管理方法、手段和机制。 没有技术的创新,就不会有安全生产的保障。

  42. 七、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这里主要指的是企业外部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其体制为: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媒体、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格局。 1、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 国务院有关部门分别对口对交通、铁路、民航、水利、电力、建筑、国防工业、邮政、电信、旅游、消防、核工业安全等行业的安全生产实行行业监管。国家安全生产总局实行综合监管,起指导、协调监督的作用,并起草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方针等。地方安监部门对属地实行综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并在安全生产业务上进行指导。 对于高危险的特殊领域,专门建立了垂直的国家安全监察局。国家和省里都建了煤监局,下设分局。与地方政府无关系。实行垂直领导。 其他监督:安全中介机构的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工会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居民委员会、村委会的监督。

  43. 七、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2、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 安监部门依法进行监督、监察、纠正和惩戒。 ①权威性。依照安全生产法律体现国家意志。 ②强制性。 ③普遍约束性。法律普遍约束力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企业不允许逃避、抗拒法律所规定的监管。 3、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②坚持的事实的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③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④坚持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的原则。 ⑤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⑥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44. 七、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 1、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2、监督检查生产单位执法情况。 3、严格履行行政许可的审查工作。 安全生产许可,施工许可,危化许可,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资格,安全设施的竣工验收等。 4、处理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5、正确处理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6、依法处理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设施、设备、器材。 7、接受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 8、及时报告事故、不得瞒报、谎报、拖延不报。 9、参加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 10、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45. 七、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 1、事前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许可证,各类人员的培训,安全资格证的审查、审批。 2、事中的监督管理、监督检查、安全大检查、专项整治、作业场所公共场所的检查分两种: ①行为监察——查组织管理、规章制度、教育培训、责任制的实施等。 ②技术监察 对新建、扩建、改建、改造工程项目“三同时”监察;防护措施、设施 完好率、使用率的监察;个人防护用品的监察;危险高设备、场所、 特殊工种的监察。专业性、技术性强、应从本质安全入手。 3、事后的监督管理 “四不放过的原则”。

  46. 七、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容 1、安全管理和技术 2、机构和教育培训 3、隐患治理,预防为主 4、伤亡事故的处理 5、职业危害预防 6、对女职工和未成年的特殊保护 7、行政许可查验

  47. 八、机械电器安全技术 (一)机械伤害类型 设备运动、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入、绞绕、甩出、切割、切断、刺扎等伤害。热加工中的灼烫以及触电等等。 (二)机械安全 1、本质安全 ①采用本质安全技术。 ②限制机械应力。 ③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 ④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⑤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 ⑥防止气动和液压系统的危险。 ⑦预防电器危害。

  48. 八、机械电器安全技术 2、失效安全(机器出故障时也无危险) 3、定位安全(不能触及到零件) 4、机器布置(空间、照明、管、线布置、维护时的出入) (三)机械制造场所的安全技术 1、采光(照明) 2、通道 3、设备布局 4、物料存放 5、地面状态 (四)金属切削机床常见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 1、设备接地、照明用安全电压。 2、楔子、销子不能突出表面。 3、用专用工具、带护目镜。 4、零件装卡牢固。 5、穿好劳动保护用品。

  49. 八、机械电器安全技术 (五)砂轮机的安全技术 1、安装位置 2、砂轮的平衡 3、砂轮与法兰盘的匹配(1/3 10mm) 4、砂轮机的防护罩。 5、砂轮机工作托架(砂轮与托架之间的距离应小于被磨工件最小外形尺寸的1/2,但最大不应超过3mm)。 6、砂轮接地保护。 7、禁止侧面磨削 8、不准正面操作。 9、不准共同操作。

  50. 八、机械电器安全技术 (六)其它机械安全技术 铸、锻造中易发生:机械伤害;烫伤、电器伤害(因工作条件较差),冲压机械因动作失控、开关失灵、模具的危险等。木工机械:转动惯性大,难于制动,手推木料时,遇节疤、弯曲等易伤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