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 苯酚 》 说案

《 苯酚 》 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 2005.04.27. 《 苯酚 》 说案. 刘 汉 腾. 泉 港 第 五 中 学 Http://www.qgwz.com. 《 苯酚 》 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 2005.04.27. 内容提要. 一、 说教材 二、 说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三、 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四、 说教学思路 五、 说教学过程 六、说板书设计. 《 苯酚 》 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 2005.04.27. 一、说教材. 《 苯酚 》 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 2005.04.27. 1 .教学内容.

zulema
Download Presentation

《 苯酚 》 说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苯酚》说案 刘 汉 腾 泉 港 第 五 中 学 Http://www.qgwz.com

  2.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内容提要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三、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四、说教学思路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板书设计

  3.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一、说教材

  4.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六章第四节(苯酚),从知识结构上看,它可分为四部分,即苯酚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它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5.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整体上看,芳香族化合物在中学化学里面,教材只着重介绍两种物质——苯和苯酚,其中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而苯酚既是很重要的芳香烃衍生物,又是酚类物质的代表。可见,《苯酚》在高中有机化学里面也处于较重要的地位。从知识内涵和苯酚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苯酚》安排在乙醇和醇类之后,便于学生对比乙醇和苯酚的性质,理解醇羟基和酚羟基的区别,了解衍生物的性质不仅由官能团决定的,而且也受烃基的影响,酚羟基和醇羟基的性质差别也将为以后学习有机物的推断判定奠定好基础。

  6.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识特征,结合新课改的理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7.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1)知识与技能方面 a、认识酚类物质,能够识别酚和醇 b、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c、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

  8.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2)过程与方法方面 a、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b、训练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方法,学会运用对比法、迁移法、实验法、分析法等研究问题。 c、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9.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a、使学生体验获得知识过程中的心理感受 b、训练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与人沟通 、争辩、交流的勇气 c、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 、化学与生活的意识 d、通过“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 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0.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4、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苯酚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难点是苯酚的化学性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以及酚羟基和醇羟基的区别。

  11.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二、说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12.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1、学情分析: 从知识水平上看,学生已学完了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渴望自己能独立完成实验,有较强的求知欲。

  13.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2、学法指导: 学生有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的学习,快乐地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思维判断能力,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4.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a、学生在观察中进行学习:通过对苯酚分子结构模型的观察,分析归纳出苯酚分子的组成和结构;通过苯酚实验现象的细心观察,思考得出苯酚的有关性质

  15.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b、学生在对比中学习:通过不同物质结构,性质的对比,加深对苯酚特性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

  16.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c、在质疑、讨论中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互相交流,与人合作,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敢于提问的氛围。

  17.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d、在探究中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所获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以及对物质鉴别的实验基本方法的掌握,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体验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的乐趣。

  18.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三、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9.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1、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在教学中通过苯酚消毒、杀菌的发现故事创设学习情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模具和多媒体的动画图象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了解苯酚的组成和结构;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以“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小组间互相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苯酚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时通过乙醇与苯酚的性质对比,苯和苯酚与溴反应条件的对比,使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苯酚的结构中苯环与羟基的相互影响。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发挥,互相启发,互相激学力,使之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同时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交流合作精神,勇于交流,勇于发言,争辩的勇气。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通过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验、观察与归纳,引导学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2、教学手段: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物感知和现代教学手段,重视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的整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1.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四、说教学思路

  22.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模型展示和 多媒体动画 情景创设 归纳小结 提出问题 通过苯酚 消毒杀菌 的发现故 事引入新 课,激发 学习兴趣 酚类的概 念、酚和 醇在结构 上的区别 酚羟基和 醇羟基在 性上有何 不同 揭示苯酚 的组成和 结构

  23.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实验探究 形成结论 交流应用 苯酚中苯环 和羟基的相 互影响以及 苯酚的特性 苯酚在日常生 活和生产中的 用途 苯酚的性质

  24.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五、说教学过程

  25.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教学过程中采用“结构性质用途”的模式;结合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思维能力为导向,紧扣教材,突破难点。教学程序与技巧设计如下:

  26.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创设学习情景] 1874年,爱丁堡医院的外科医生里斯特发现他给病人手术后,多数死于伤口化脓感染。最后他通过长时间的思考和观察,以及受巴斯特有机液体腐败和发酵的研究成果的启发,找到化脓的原因是由于伤口受灰尘、绷带、棉花、手术刀等沾有细菌的感染,于是他想方设法找到一种消毒的方法。经过多次试验,他发现提炼煤焦油时产生的一种副产品——石炭酸,具有消毒防腐作用,他就用石炭酸的稀溶液来喷洒手术的器械以及医生的双手,结果病人的感染情况显著减少,死亡率大大下降。这种具有消毒防腐作用的石炭酸就是本节课要讲的苯酚。 (评析:以里斯特发现苯酚消毒杀菌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27.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引入新课] [教师展示] H 苯酚分子的结构模型,通过多媒体的动画图象分析讲解苯酚是芳香烃的衍生物,是苯分子上的氢原子被羟基所取代的产物,让学生写出苯酚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并通过观察苯酚的结构模型后回答苯酚分子的所有原子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O H C C C H H H C C H C H

  28.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一、苯酚的分子结构:(板书) C6H6O 或C6H5OH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分子式 (评析:利用实物结构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的认识苯酚分子的结构,有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9.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引导学生思考] 苯酚分子中含有羟基,是否属于醇基?为什么?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醇是指羟基连在链烃基或苯环侧链的碳原子上的化合物,而苯酚分子中的羟基是直接连在苯环上的,所以苯酚不属于醇类。从而引入酚的概念。

  30.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酚类: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属于酚类,苯酚是酚类中最简单的酚。(板书) [过渡]既然苯酚与醇都含有羟基,只是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不同,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相同?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官能团相同而官能团所处的位置不同,引出酚类的定义,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结构上的区别,然后引入对苯酚性质的学习)。

  31.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二、苯酚的性质(板书) 1.物理性质[学生实验] (1)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气味 (2)探究苯酚的溶解性: 常温下在水中;加热时在水中;在有机溶剂中。 注意:苯酚有毒,其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交流讨论]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认为苯酚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32.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学生归纳]:(板书) (1)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 (2)常温时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混溶。苯酚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中。 (3)苯酚有毒,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做实验,既让他们体会到实验的乐趣,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同时通过对苯酚溶解性的比较实验,让学生复习巩固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和溶剂影响的知识。)

  33.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2.化学性质(板书) [教师展示] 一些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的苯酚晶体,让学生观察其颜色。并通过颜色变化,分析其原因,让学生回答应如何保存? (评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4.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学生探究实验]: (1)完成以下实验,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入下表,并根据以下实验对醇羟基酚羟基和无机弱酸碳酸的酸性作出比较,各组并派一名代表上台谈谈酸性差异的理由?

  35.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将无水乙醇和苯酚分别盛放于两只小烧杯中,并置于同一个盛有热水(>50℃)的水槽中,片刻后,苯酚完全融化。分别向两只烧杯中加入绿豆大的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取少量苯酚放入试管,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稍稍加热,苯酚完全溶解,等冷却后,出现浑浊,向试管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3:向盛有无水乙醇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观察现象。 实验4:往实验2中通入CO2气体,观察现象静置,取上层澄清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并往此澄清溶液中分别滴加CaCl2溶液和Ca(OH)2溶液,观察现象。

  36.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归纳小结]: 1.Na在苯酚溶液中的反应速率比乙醇快,说明受苯环的影响,酚羟基上的H原子比醇羟基上的H原子活泼。 2.NaOH不能与无水乙醇反应,而能与苯酚溶液反应,说明苯酚显酸性,由于苯酚钠能与CO2反应,生成苯酚,说明它的酸性比乙醇强,比碳酸弱。 3.通过实验4的现象,说明苯酚钠与CO2反应除了生成苯酚外还生成了碳酸氢钠,而不是碳酸钠。

  37.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向盛有少量无水乙醇、苯、苯酚稀溶液的试管里分别滴入过量的浓溴水,并观察现象。 实验2:往无水乙醇、苯酚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FeCl3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2)完成以下实验,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入下表,并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各组代表上台发言。

  38.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归纳小结]: 1.苯酚与溴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三溴苯酚,既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催化剂,而乙醇和苯不能反应,说明受羟基的影响,苯酚中苯环上的H变得更活泼,也说明了酚羟基与酸羟基在性质上的差异。 2.苯酚与溴的反应很灵敏,常用作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3.苯酚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易溶于水的物质,此反应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也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这也是区别于醇的另一种性质。 4.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原理,说明醇和酚结构不同。 [讨论交流]综上所学,分析苯酚有哪些化学性质?

  39.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小结:(板书) (1)苯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色 (2)苯酚的酸性:能与金属钠反应, 能与NaOH溶液反应 (3)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4)显色反应

  40.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3.苯酚用途: (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分析苯酚的功与过,并归纳苯酚的用途)。 (1)制酚醛树脂,合成纤维、医药、合成香料、染料、农药等 (2)可用于环境消毒。苯酚的稀溶液可直接用作防腐剂和消毒剂 (3)可制成洗剂和软膏,有杀菌止痛作用 (4)是合成阿司匹林的原料 (评析:通过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问题。)

  41. 《苯酚》说案,泉港五中,郑秀明,2005.04.27 [课堂小结]: 运用幻灯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作业布置]: 课本P163一、二、三、四 [课外探究]: 1.讨论已学过能用于消毒、杀菌的所有化学物质有哪些? 2.通过实验探究苯酚否能使酸性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为什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