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likes | 827 Views
单元六 宜宾特色作物主要病虫害 . 茶树主要病虫害 宜宾市茶树的主要病害达 20 多种,如茶轮斑病、茶饼病、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等,而危害茶树的害虫种类则更多,主要有茶毒蛾、尺蠖、卷叶蛾、小绿叶蝉、茶网蝽、茶吉丁虫、天牛等近 30 种。现将其代表病虫害介绍如下: . 一、茶轮斑病 ( 一 ) 症状识别
E N D
茶树主要病虫害 • 宜宾市茶树的主要病害达20多种,如茶轮斑病、茶饼病、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等,而危害茶树的害虫种类则更多,主要有茶毒蛾、尺蠖、卷叶蛾、小绿叶蝉、茶网蝽、茶吉丁虫、天牛等近30种。现将其代表病虫害介绍如下:
一、茶轮斑病 • (一)症状识别 • 主要发生在成叶和老叶上,病害多从叶缘或叶尖部开始发生,先为黄绿色的小斑,后呈褐色、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大斑,叶片中央的病斑常呈圆形,直径1~3 cm,有深浅褐色相间的同心轮纹,边缘有褐色隆起线,与健部分界明显。以后病斑中央变成灰白色,上生浓黑色较粗的小粒点,沿轮纹成环状排列。嫩叶上的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叶片变黑,扭曲成畸形。新梢发病,常在基部先生暗褐色小斑,以后上下扩展,上生黑色小点。茎渐弯曲,病部以上茎叶呈红紫色,然后萎凋枯死。
(二)病原特征 • 茶轮斑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表生于叶片两面,半埋生,以后外露,分生孢子长梭形,有4个横隔,分隔处稍内隘,中间3个细胞褐色或橄榄色,两端的细胞无色,顶尖有2~4根附属丝,无色。病菌生长和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左右,最适宜温度在28~32℃,最高温度在 36—40℃,孢子萌芽的最适温度为25℃。
(三)发病规律 •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组织中越冬。分生孢子通过雨水传播,在水滴中萌发,由伤口侵入叶片和枝梢,产生新的病斑,又形成孢子,进行再侵染。温度25—28℃、相对湿度80%~ 85%的条件适宜于本病的流行。夏季时晴时雨的情况下,会使病害迅速发展。 • 病原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常侵害生长衰弱的茶树。凡管理粗放的茶园以及衰老茶树,由于抗病力减弱,因而易于发病。排水不良的低洼茶园、密植茶园以及苗圃,因湿度较大,病害发生也较高。 • 伤口是病原菌侵入的主要途径。病菌常在螨类或昆虫为害的部位,以及采摘和修剪后伸出新枝梢的叶片上寄生而引起病害。凡机采、强采或虫害严重的茶园,病害发生常较严重。
(四)综合防治 • 1.清洁茶园 冬季或早春要清扫落叶并及时处理,也可结合茶园冬耕,将病叶深埋于土中,加速病叶腐烂,减少侵染来源。 • 2.加强栽培管理 适当多施基肥和茶专用肥,促使茶树生长健壮;深耕培土,促进根系生长;做好抗旱、防冻工作;及时防治害虫,以减少叶片伤口。 • 3.化学防治 对发病严重的茶园,在病害盛发前,应摘除老病叶后再采用下列药剂防治: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后15天可采茶);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后10天可采茶);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lOOppm风光霉素液(喷后7天可采茶)。
二、茶毛虫 • (一)形态特征 • 1.成虫 雌蛾体长8—13mm,翅展21—23mm,黄褐色。前翅前缘、翅尖和臀角处黄色,翅尖有两个黑点,翅面散生许多黑褐色细点。腹部末端较粗,有黄褐色绒毛丛。雄蛾体长6—10mm,翅展 20~28mm,体翅黑褐色。腹部较细,末端无毛丛。 • 2.卵 为球形,淡黄色,直径0.6~0.8 mm。卵块椭圆形 • 3.幼虫 末龄幼虫体长20 mm左右,头呈浅褐色,体呈黄色,圆筒形。各体节的背面和侧方均具黑疣数个。
4.蛹 为圆锥形,长8—12 mm,黄褐色,密生黄色短毛,腹末有钩状刺一束,约20余枚。蛹外有土黄色丝质薄茧,茧长12—13 mm。
(二)生活习性 • 四川及宜宾市1年发生2代。浙江的温州地区和湖南发生3代,福建3~4代,台湾4~5代。1年发生2代区,第一代幼虫发生在4~6月,危害春、夏茶;第二代幼虫发生在7~9月,危害夏、秋茶。1年发生3代区,第一、二、三代幼虫发生期分别在4~5月、6~7月和8~10月,分别危害春茶、夏茶和秋茶。
(三)综合防治 • 1.人工捕杀 在11月至次年3月间摘除越冬卵块。采下的卵块用寄生蜂保护器保护,使天敌能重返茶园。在群集性强的一至三龄幼虫期,摘除虫叶踩死,或投入盛有150~200倍肥皂液的容器内浸杀。 • 2.中耕灭蛹 茶毛虫幼虫多在茶树根际的落叶、杂草及土块缝隙中结茧化蛹。在化蛹盛末期中耕除草可伤、灭虫蛹,将枯枝落叶耙出烧毁,则效果更好。 • 3.诱杀成虫 茶毛虫成虫具有趋光性,可在各代成虫发生期,每晚19~24时用黑光灯或高压电网诱杀成虫。也可在田间设置性诱捕器,用未交尾的雌蛾诱杀雄蛾。
4.生物防治 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流行的年份,收集体壁一触即破、倒挂死亡的虫尸加水浸泡在玻璃瓶内,密闭瓶口后在阴凉避光处或冰箱中保存,待茶毛虫再发生时取出研碎,加少量水后用纱布过滤,将病毒液用毛笔涂布于幼龄幼虫的背部,或以每667 m230~50头虫尸的量,用喷雾器隔行喷洒于茶行两侧,任其传染扩散。 • 5.药剂防治 在三龄幼虫前选喷90%敌百虫晶体、50%杀螟硫磷乳剂、50%马拉硫磷乳剂、 80%敌敌畏乳剂,每667 m250—100 mL(g)加水75 kg;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10%氯氰菊酯乳油,每667 m212.5—15mL加水75 kg;2.5%三氟氯氰菊酯3000----5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虫害局部发生时,可进行挑治。
作业 • 1.试述茶轮斑病的症状特点及防治方法。 • 2.试述茶毛虫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烟草主要病虫害 • 第二节.烟草主要病虫害 • 宜宾市烟草主要病害有烟草黑胫病、病毒病、青枯病、炭疽病、赤星病、蛙眼病及根结线虫病等,烟草主要虫害有烟蚜、烟青虫、烟蛀茎蛾、斑须蝽、烟蓟马、潜叶蛾及野蛞蝓等。烟草生产每年因这些病虫害的为害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其代表病虫害介绍如下:
一、烟草黑胫病 • (一)症状识别 • 烟草黑胫病菌主要侵染根和茎基部,产生黑斑,故称“黑胫病”。症状因烟株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而有较大差异。苗期首先在烟苗的茎基部出现黑斑,或从底叶发病,再沿叶柄扩展到茎上,常引起“猝倒”症状。在成株上,首先在茎基部出现黑褐色凹陷的病斑,开始下部个别叶片凋萎,随后茎斑迅速向上和横向扩展。当茎斑环绕茎基后,叶片开始自下而上变黄凋萎,悬挂在茎上,烟农形象地称“穿大褂”。当茎斑达到烟茎的1/3左右,病株已基本死亡。纵剖病茎,可以看到髓部干缩成褐色碟片状,碟片间有稀疏的白色菌丝。叶斑为圆形大病斑,群众称为“猪屎斑或黑膏药”。
(二)病原特征 • 烟草黑胫病菌为真菌鞭毛菌亚门疫霉菌。孢子囊顶生或侧生在气生菌丝上,形状大小多变,有椭圆形、梨形或圆形。烟草黑胫病菌为半水生,喜高温、高湿条件。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为 28℃ ,最高36℃,最低10℃。
(三)发病规律 • 烟草黑胫病菌主要以休眠菌丝体和厚壁孢子在土壤或粪肥中的病株残体上越冬。一般可存活3年以上。苗床期和大田期的初次侵染主要来自带病的土壤和粪肥,其次是受病菌污染的灌溉水或流水。通过烟苗调运进行远距离扩散。 • 烟草品种对黑胫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如白肋烟晶系L8,烤烟品种NCl071、G28、G80、 NC82、中烟90等较为抗病。
影响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是气象条件,其中主要是温、湿度。温度一般能满足侵染发病,而年份之间降雨量波动较大,常成为黑胫病流行与否和为害程度的限制因子。一般7~8月份雨日多、雨量大,黑胫病就会严重发生,如果此期雨少,天气干旱,一般发病较轻。影响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是气象条件,其中主要是温、湿度。温度一般能满足侵染发病,而年份之间降雨量波动较大,常成为黑胫病流行与否和为害程度的限制因子。一般7~8月份雨日多、雨量大,黑胫病就会严重发生,如果此期雨少,天气干旱,一般发病较轻。 • 耕作栽培制度对黑胫病发生也有较大关系。大部分实行烟稻轮作的烟田黑胫病发生极轻,而旱地连作烟田由于土壤中含菌量逐年增加,病害为害程度也有加重的趋势。
(四)综合防治 • 1、种植抗病品种 • 2、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以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为宜;开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减少病菌感染蔓延机会,及时拔除病株;施用已腐熟的肥料;适时早栽,使烟株感病期避开高温多雨季节。 • 3、药剂防治 在移栽后3—6周,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每667m250~80g,对水50kg灌根或用58%甲霜灵锰锌或70%的甲霜灵福美双,每667 m2100~150g,或用90%霜疫净乙磷铝每667 m2450g和40%霜疫净可湿性粉剂每667 m21 000g,对水50kg施药,隔10天一次,一般2—3次,防治效果可达70%以上。95%敌克松,每667 m2用药350g,与15~20kg干细土拌匀,于移栽后封垄前及起垄培土时,各施药一次,或在培土前用95%敌克松500倍液浇蔸,每株 200 mL,然后再培土。
二、烟草花叶病 • (一)症状识别 • 自苗期至收获期均能发病。病株呈现典型的花叶症状。嫩叶发病,先是脉明,以后形成浅绿和深绿病斑,叶缘有时向背面卷曲。由于受害叶片部分细胞增多或增大,致使叶片厚薄不匀,皱缩扭曲,呈畸形,并有不规则的缺刻,严重时延长呈柳叶状,或呈带状。早期发病烟株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生长缓慢或不育。病重的烟株花变形,蒴果小而皱缩,所产生的种子,发芽力很差。
(二)病原特征 • 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简称TMV)。TMV为杆状质粒,大小为3,000×180埃,包含两部分。外部为蛋白质壳环,绕着内部的核糖核酸(RNA)心轴。 病毒的毒力及抗逆力都很强。新鲜汁液稀释到100万倍仍有致病力。病毒增殖最适温度为28~30℃,在37~38℃以上不再增殖。病毒对高温的抵抗力极强,在干燥病叶中置于140℃温度条件下处理30分钟才失去其致病力,而在120℃时处理同样的时间,则仍有很强的致病力;在汁液中的病毒经93℃处理10分钟,或82℃处理24小时,或75℃处理40天之后,才失去其致病力。 病毒在病叶中存活期很长,如在干燥病叶中经52年仍存活,在液体中可存活42年。榨取的汁液稀释到l0-6倍仍保存侵染能力。
(三)发病规律 • 侵染循环 • TMV靠汁液传染,是机械传染最强的病毒之一,只要叶片上的茸毛稍有损伤,病毒即能侵入,所以病叶、健叶接触经轻微摩擦,即可引起传染。在田间操作时,工作者的手或农具接触病株后再触及健株,也可引起传染。
TMV的初次侵染源有以下数种:1.土壤内的病株残屑;2.带毒烟叶 采自病株的烟叶;3.混在种子中的病株残;4.带病汁液 (用烟草粉或烟草浸出液杀虫时);5其他 染病的其他寄主或杂草寄主
发病因素 • 条件的变化可以影响到烟株对TMV的感病性和潜育期。植株年龄、接种量多少及生长条件会影响症状呈隐性症状或正常症状。温度及光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病势的发展。 长日照和较高的光强度既有利于寄主生长又有利于初期的病毒合成。土壤条件也能影响植株生长,从而影响病毒病的发生与发展。
土壤温度及耕作条件如适宜于植株的快速生长,就提供了TMV自然侵染的有利条件。此外,感染的植株生长势愈强,则症状及系统侵染愈明显。幼嫩植株一般比老植株更感病。 风雨能促进健叶、病叶摩擦而传病,因而风雨有增加发病的趋势。连作易致发病,尤其是冬季严寒干燥地区,土中的烟草残余物腐败分解比温暖多雨地区要慢,毒力破坏也比较难,带毒亦较多。在这些地区进行连作,则发病更重。马铃薯等茄科作物是TMV的寄主,以这些作物为前作,同样易致发病,此外,土壤贫瘠,土层浅薄,以及排水不良的田块,烟草生长衰弱,发病就较重。
(四)综合防治 • 防治烟草花叶病,应从种子开始,防止种子夹杂病残组织;选择未种过烟草的生地或达两年以上未种过烟草和不靠近烤房的地块或菜园地作苗床;彻底清除苗床及附近杂草;严格剔除病苗;不论是苗床或大田,都要施用净肥。移栽还苗后,要进行查苗,发现病苗及早拔掉,补栽健苗;在后期发现病株,应迅速追施速效肥料,加强肥水管理,促使开秸开片。打顶抹叉时,健、病株要分开进行,在苗床或大田操作前注意用肥皂水洗手,以免人为地传染。 对普通烟草花叶病的防治,培育抗病品种极为重要。
三、烟蚜 • 烟蚜(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属同翅目,蚜科。分布广,寄主种类多,除取食烟草外,还是茄科、十字花科、黎科和蔷薇科等植物的重要害虫。成、若蚜群集在烟草植株上部幼嫩叶片和嫩茎上刺吸汁液,使植株生长缓慢、矮小,叶片卷缩、变小、变薄,单叶面积减少,干重及烘烤性能下降。由于烟蚜分泌蜜露引发霉污病影响光合作用,且传播烟草病毒病,一般年份可造成 10%~15%的经济损失,如果大发生或病毒病流行,损失可达50%~80%。
1.形态识别 • (1)有翅胎生雌蚜 体长约2mm,头、胸、触角和尾片均黑色,腹部颜色变化较大,其背面中央有1个大型的淡黑色斑块,两侧各有l列小斑。额瘤显著,内倾。触角第3节上有9—17个感觉圈排成1行。腹管长,末端渐缢缩。尾片圆锥形。 · • (2)无翅胎生雌蚜 体长约2mm,鸭梨形,体色多样,有光泽。触角第3节无感觉圈。
东北和华北地区每年发生10~20代,南方各烟区可发生30一40代。而华南、西南烟区及北方温室内的烟蚜可全年繁殖。我国东北和西北烟区烟蚜年生活史均为全周期型;华北至南岭以北,烟蚜全周期型和不全周期型混合发生。全周期型的蚜虫以卵在桃树枝条芽腋和缝隙等处越 冬。不全周期型烟蚜秋季继续留在蔬菜上孤雌生殖,并以最后1代孤雌胎生成若蚜在风障、冬季栽培蔬菜或菜窖内越冬。 • 烟蚜有趋嫩习性,成、若蚜集中在烟株中上部嫩叶背面、花蕾上取食。有翅蚜对黄色有趋性,而对银灰色和白色呈负趋性。烟蚜传播主要是在冬、夏寄主之间的迁飞和在夏寄主之间的扩散。
温湿度对烟蚜的存活、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很大,低温低湿及高温高湿不利于繁殖。烟蚜发自最适温度10~25℃,超过32℃不利于繁殖。在适宜发生的季节,烟田相对湿度40%----80%发生严重,过高过低其种群数量均会受到抑制;暴风雨冲刷会使蚜量大幅度下降。当温度较低 (10℃),蚜虫数量过多,寄主叶片老化,有翅蚜大量形成。有翅蚜的产生是烟蚜迁飞扩散和寄主田蚜量下降的前兆。 • 另外,天敌对烟蚜的种群数量有很强的控制作用。烟蚜的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草蛉、食蚜蝇和蜘蛛等130多种,寄生性天敌有蚜茧蜂等40多种,还有蚜霉菌侵染烟蚜。
3.防治措施 • (1)农业防治 采用银灰色地膜覆盖苗床或大田的方法避蚜,既可提高地温,促进烟苗生长,还可避蚜害,防病毒传播;及时打顶抹权,促使烟叶成熟,组织老化,不适于烟蚜敢食,有明显的抑制蚜虫作用;实行小麦、烟草间套作有利于麦蚜天敌向烟田转移。 • (2)生物防治 在烟草生长期内,保护利用、人工繁殖、连续释放烟蚜茧蜂等天敌可有效控制蚜虫。 • (3)化学防治 喷药的重点部位是植株上部幼嫩叶片背面。可选用1.5%乐果22.5~30 kg/hm2喷粉,也可选用40%乐果乳油、50%辛硫磷等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50%抗蚜威 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等菊酯类乳油3 000倍液喷雾。
作业 • 1.试述烟草黑胫病的症状特点及发病规律。 • 2.如何防治烟蚜?
花生主要病害 • 在宜宾市,发生普遍危害重的病害主要有:花生枯萎病(包括茎腐病、青枯病、根腐病、黑霉病、白绢病五种)、花生根结线虫病、花生叶斑病(黑斑病、褐斑病、网斑病)、花生病毒病。 • 一、花生叶斑病 • 花生叶斑病包括黑斑病和褐斑病,是花生上常见的两种叶部病害,在田间常同时发生,症状相似,主要造成叶片枯死、脱落,发生普遍,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40%以上。 • (一)症状 • 主要发生在花生生长的中后期,褐斑病始发期比黑斑病稍早,以为害叶片为主,也可为害叶柄和茎秆。 • 两种病害发病初期均形成褐色小点,扩大后在叶片上形成褐色圆形病斑,在叶柄和茎秆上形成褐色椭圆形病斑。潮湿时,在病斑上的小黑点处产生灰褐色霉层。
诊断要点:叶片上形成褐色圆形病斑,叶柄和茎秆上形成褐色椭圆形病斑,潮湿时在病斑上的小黑点处产生灰褐色霉层。诊断要点:叶片上形成褐色圆形病斑,叶柄和茎秆上形成褐色椭圆形病斑,潮湿时在病斑上的小黑点处产生灰褐色霉层。 • (二)病原 • 黑斑病病原为球座尾孢菌Cercospora personata (Berk.etCurt.)E11.et Ev.,褐斑病的病原为花生尾孢菌 C arachidicola Hori.,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尾孢属。 • 黑斑病菌的子座主要产生于叶斑背面,半球形,暗褐色;分生孢子梗丛生,褐色,不分枝,短粗,0~2个分隔,上部呈膝状弯曲,分生孢子倒棍棒状或圆筒状,短粗,褐色,分隔少,多数为3~5个。褐斑病菌子座主要产生在叶斑正面,暗褐色,不明显。分生孢子梗丛生或散生,黄褐色不分枝,较细长,0一2个分隔,上部呈膝状弯曲,分生孢子倒棍状或鞭状,细长,无色或淡褐色,分隔多,多数为5~7个。
黑斑病原 褐斑病原
(三)发病规律 • 花生叶斑病菌主要以子座、菌丝团、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中越冬,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壳、种子上越冬。条件适宜时,子座和菌丝团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昆虫传播,由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寄主,可重复再侵染。
(四)防治措施 • 以农业防治为主,把消灭初侵染菌源放在重要地位,选用抗病品种,如湛油1号、浪油3号、粤油22号。必要时进行药剂防治。 • 1.农业防治 选种抗病品种;花生收获后要尽量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及时翻耕,实行轮作。 •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l 000倍液,还可选用30%百科、40%大富丹、50%丰米、12.5%速保利、80%喷克、 75%代森锰锌、50%胶体硫等药剂,喷药时可加入0.1%助杀或害利平做展着剂,一般15天左右喷1次,共2~3次,有较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二、花生根结线虫病 • 花生根结线虫病又名花生线虫病,几乎所有种植花生的地区都有发生。花生感病后植株矮小发黄,结果少。一般减产 20%~30%,甚至绝收。 • (一)症状 • 花生播种半个月后,根结线虫侵入主根尖端,膨大形成纺锤形根结,初期为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直径2~4 mm,表面粗糙。在根结上长出许多细小须根,须根尖端又被线虫侵染形成根结,根系须根团状。被害主根畸形歪曲,停止生长,根部皮层变褐腐烂。在根颈、果柄上可形成葡萄穗状的虫瘿簇。病株根瘤少,结果亦少而小,甚至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