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522 Views
徐志摩 ( 1897 ~ 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新月诗派 代表诗人 . 1918 年赴 美国 学习银行学。 1920 年赴 英国 ,就读于 剑桥大学 ,攻读博士学位,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 他可以随意地选科听课,也可以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看书、赏景,或者下河划船,尽情陶醉在大自然中。 1931 年 11 月 19 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代表诗集 《 志摩的诗 》《 翡冷翠的一夜 》《 猛虎集 》《 云游集 》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 再别. 康桥. 徐志摩.
E N D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代表诗人.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代表诗人.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他可以随意地选科听课,也可以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看书、赏景,或者下河划船,尽情陶醉在大自然中。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他可以随意地选科听课,也可以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看书、赏景,或者下河划船,尽情陶醉在大自然中。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再别 康桥 徐志摩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秋,徐志摩经美国到伦敦,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1922年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国。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秋,徐志摩经美国到伦敦,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1922年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国。
我敢说,康河是世上 最美的一条河! ——徐志摩
一、诵读诗歌,品读节奏美。 荇 斓 (xìng) (lán) 1、 畔 (pàn) 溯 (sù) (gāo) 篙
2、自由朗读诗歌,说出你最大的感受。 3、欣赏配乐朗诵,注意朗读时的语气及节奏。 语气:舒缓、低沉 节奏:轻柔、和谐、回环复沓
二、鉴赏诗歌,领悟意境美。 1、你认为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 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2、大家对作者所描写的康桥是什么印象? 风光如画
3、康桥在诗人的眼里和心里无疑是一种“至美”,那么诗人借助了哪些意象营造出那种“至美”的意境呢?3、康桥在诗人的眼里和心里无疑是一种“至美”,那么诗人借助了哪些意象营造出那种“至美”的意境呢?
意境 与意象 意象就是诗人借以寄托感情的具体物象。(客观物象)+(主观情意)=意象 意境指诗歌中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的结果。 意 象 是 体 现 意 境 的 基 础
齐读2——6节,找出诗人对康桥感受最深的意象。齐读2——6节,找出诗人对康桥感受最深的意象。 金柳,青荇,清潭,长篙,星辉……
3、你最喜欢哪一种意象?为什么?能否把你喜欢的这一种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画?3、你最喜欢哪一种意象?为什么?能否把你喜欢的这一种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画?
第二节: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 夕阳照射下的柳树,它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金色的柳条随风摇摆,秀美婀娜,影子映在清澈的水中,就像美艳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
形象逼真的写出了金柳的美好姿态,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及浓烈的温柔之爱。形象逼真的写出了金柳的美好姿态,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及浓烈的温柔之爱。
小结: 这些意象,可以说有一个共同点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 、。 宁静而和谐 依恋 沉醉 欢欣
4、面对这样的至美,诗人“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也是一种必然,可是接下来的诗意却陡然一转:“但我不能放歌”,想想这是因为什么?4、面对这样的至美,诗人“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也是一种必然,可是接下来的诗意却陡然一转:“但我不能放歌”,想想这是因为什么?
因为此时的康河是夜色、星光、轻波,还有彩虹揉进的梦,一切是那样的宁静而和谐。惟有“悄悄”才能全然融入这样的境界,因此静默和无语才是一曲深情的别离的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这其中隐含了诗人无奈、凄婉。因为此时的康河是夜色、星光、轻波,还有彩虹揉进的梦,一切是那样的宁静而和谐。惟有“悄悄”才能全然融入这样的境界,因此静默和无语才是一曲深情的别离的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这其中隐含了诗人无奈、凄婉。
全诗主题: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在诗中,诗人将自已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炼的诗句中,溶化到一个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中。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 旋律美、 弹跳性。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 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 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形式: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全诗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字数相近 ,回环呼应,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色轻轻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色轻轻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二:“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试与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试与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 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 沙场娜拉! 比较赏析 注:沙场娜拉 日语“再见”
赏析提示: 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诗人捕捉到的是女郎道别时一刹那的姿态,“温柔”、“娇羞”、“蜜甜的忧愁”准确地传达出少女楚楚动人的韵致以及依依惜别的情怀,“不胜凉风”的水莲花的比喻也恰如其分,最终使诗人对日本之行的观感定格在“水莲花”般的少女“一低头”的温柔之中。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阅读鉴赏: 诗的开头第一行“假若我是”点明抒情主人公雪花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全诗借一朵雪花的言语、行动,写出它认清方向寻觅中的专注,认明目标飘落时的欢乐,委婉地抒发了诗人对心目中美好事物热情、勇敢、执著的追求精神。艺术上,全诗四节,各节结构相同而内容略异,显示时间、空间的延续、推移,使雪花的形象有自上而下,回旋飞扬的动态;诗行每行三顿,节奏舒缓;韵音洪亮和细弱交错,起伏有致。由这些因素,构成了轻盈流动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