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likes | 241 Views
实验 6 活性污泥性能测定实验. 1.1 实验目的. 掌握沉降比和污泥指数这两个表征活性污泥沉淀性能指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进一步明确沉降比,污泥指数和污泥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控制的指导意义。 加深对话性污泥的絮凝沉淀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 1.2 实验原理. 通常沉降性能的指标用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来表示。 沉降比 SV %即曝气池出水的混合液的体积在 100mL 的量筒中静置沉淀 30min 后,沉淀后的污泥体积和混合液体积( 100ml )的比值%。
E N D
1.1 实验目的 • 掌握沉降比和污泥指数这两个表征活性污泥沉淀性能指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 进一步明确沉降比,污泥指数和污泥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控制的指导意义。 • 加深对话性污泥的絮凝沉淀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
1.2 实验原理 • 通常沉降性能的指标用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来表示。 • 沉降比SV%即曝气池出水的混合液的体积在100mL的量筒中静置沉淀30min后,沉淀后的污泥体积和混合液体积(100ml)的比值%。 • 污泥指数(SVI)的全称为污泥容积指数,是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 • 污泥指数能客观地评价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絮凝、沉淀性能,及时地反映出是否有污泥膨胀的倾向或已经发生污泥膨胀。
1.3 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及材料 1.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模型系统)包括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 2.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所需要的设备; 3. 过滤器,1套; 4. 烘箱,1台; 5. 分析天平,1台; 6. 干燥器,1台; 7. 称量瓶,1个; 8. 量筒,100mL,1个; 9. 虹吸管、吸耳球等提取污泥的器具。
1.4 实验步骤 1. 将干净的l00mL量筒用蒸馏水冲洗后,甩干。 2. 将虹吸管吸入口放在曝气池的出口处,用吸耳球将曝气池的混合液吸出,并形成虹吸。 3. 通过虹吸管取100mL混合液置于l00mL量筒中,并从此时开始计算沉淀时间。 4. 观察活性污泥凝絮和沉淀的过程与特点,且在第1、3、5、10、15、20、30min分别记录污泥界面以下的污泥容积。 5. 第30min的污泥容积(mL)即为污泥沉降比(SV%)。 6. 将经30min沉淀的污泥和上清液一同倒入过滤器中测定其污泥干重。
1.4 实验步骤 污泥干重的测量方法: a)将滤纸和称量瓶放在103~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称量并记录W1。 b)将该滤纸剪好平铺在布氏漏斗上(剪掉的部分滤纸不要丢掉)。 c)将测定过沉降比的100mL量筒内的污泥全部倒人漏斗,过滤(用水冲净量筒,水也倒人漏斗)。 d)将载有污泥的滤纸移入称量瓶重,放入烘箱(103~105℃)中烘干恒重,称量并记录W2。 e)污泥干重= W2 - W1
1.5 实验记录 原始实验记录
1.6 实验结果整理 1.根据测定污泥沉降比(SV%)。 混合液静沉30min污泥容积(ml) SV%= ×100% 混合液容积(100ml) 2. 根据实验测定数据计算污泥浓度(MLSS)。 W2-W1 MLSS= ×10(g/L) 混合液容积(100ml) 3. 根据实验测定数据计算污泥指数(SVI) 。 SV% ×10 SVI= MLSS 4. 绘出l00mL量筒中污泥容积随沉淀时间的变化曲线 。
1.7 思考题 1. 通过所得到的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评价该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是否有污泥膨胀的倾向或已经发生膨胀。 2. 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活性污泥的絮凝沉淀有什么特点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