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516 Views
工程爭議處理機制之比較與分析 --以調解為例. 指導老師:李建中老師 簡 報 人:黃文郁. 簡報大綱. 前言 工程爭議處理機制 調解之歷史背景 各國調解發展及制度 我國與大陸調解機制之比較 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前言. 一般工程爭議之型態可區分為「招標爭議」與「履約爭議」兩種態樣。其中,履約爭議泛指政府採購契約成立之履約階段、乃致契約履行完畢後之驗收階段所生之爭議。其特點在於雙方當事人以具有契約關係,故權利義務之歸屬已具有明確的判斷依據。 本研究將針對工程爭議機制中之調解機制做研究與探討。.
E N D
工程爭議處理機制之比較與分析 --以調解為例 指導老師:李建中老師 簡 報 人:黃文郁
簡報大綱 • 前言 • 工程爭議處理機制 • 調解之歷史背景 • 各國調解發展及制度 • 我國與大陸調解機制之比較 • 結論與建議 • 參考文獻
前言 一般工程爭議之型態可區分為「招標爭議」與「履約爭議」兩種態樣。其中,履約爭議泛指政府採購契約成立之履約階段、乃致契約履行完畢後之驗收階段所生之爭議。其特點在於雙方當事人以具有契約關係,故權利義務之歸屬已具有明確的判斷依據。 本研究將針對工程爭議機制中之調解機制做研究與探討。
工程爭議處理機制 • 協議、調處、調解、和解、仲裁、訴訟 • 爭議解決之替代方案(A.D.R) ‧非拘束性之美國公共援助中心程序(CPR) ‧爭議審查委員會(DRB) ‧爭議顧問制度 ‧技術性專家鑑定制(TEAM) ‧情事變更之契約改訂程序(A.C.P) ‧迷你法庭(Mini-trial) • 申訴前之諮商-非必要之前置程序(政府採購協定)
調解之歷史背景 • 調解之意義 係指當事人兩造因法律關係有爭議或糾紛,為求平和解決糾紛,由第三者從中調停、折衷、排解,使雙方當事人在自由意志下表示意思,唯一種合意或協議來解決糾紛,以避免法院訴訟之通常程序,達到完全解決糾紛之效果與目的。 • 調解制度-- 由法院調解、行政調解與鄉鎮市調解構成一個完整體系。
調解之歷史背景 • 西周 明德慎罰、崇尚禮教,西周各種調解糾紛之原則。 • 秦、漢朝 確立鄉官治事之調解建制。 漢-採「德主刑輔、禮法並用」之法制原則,調解糾紛以儒家思想之「和為貴」為準則。 • 唐、元朝 唐-官方介入民間糾紛調解之始。 元-將調解建立法制化規範,開啟刑事案件得以調解方式解決紛爭之始。
調解之歷史背景 • 明清時代 明-設置申明亭,為調解處所。為建立常設機構調解民間糾紛之始。 清-將基層行政組織之首長規定具有調解民間糾紛之職責。 • 民國 民20年,規設鄉鎮市調解委員會之始。 民32年,奠定鄉鎮市調解制度法制化之基礎。 民44年,鄉鎮市調解制度始正式法制化。
各國調解發展及制度(美國) • 美國 ‧替代以訴訟解決紛爭之ㄧ切解決紛爭途徑(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簡稱A.D.R) -法院所主導之A.D.R -非法院所主導之A.D.R ‧設立聯邦調解及斡旋服務局(1947) ‧里鄰公道中心(1947) ‧簡易法庭(1979) ‧社區調解
各國調解發展及制度(日本) • 日本 ‧軍幕府時代(十七世紀)-地方村會調停 ‧二次大戰-平民法庭、簡易法庭 ‧設立調解委員會(1970) -法官為主席,兩位委員為一般民眾 -將調解委員之年齡限於四十歲至七十 歲,律師及具有社會知識歷練之人士 擔任(1974) ‧市民相談室(1947加入婚姻調解)
各國調解發展及制度(菲律賓) • 菲律賓 ‧村落公道法(1978) -村民10-20人組成 -為強制調解 -需期限內完成
各國調解發展及制度(泰國) • 泰國 ‧村落調解委員會(1983) -一村落選三人任調解委員,任期一年 ‧幫派爭鬥調解(1984) -調處惡少幫派明爭暗鬥之調解事務 -專為調停幫派械鬥而設立 ‧基層幹部調解(1914) -二萬銖以下之財務糾紛事件,皆得以調解 -基層幹部亦有參與其他調解機構之協同調解之 責任
各國調解發展及制度(泰國) ‧勞資糾紛調解(1975) ‧人民自由及公共利益保護局之調解 (1982) ‧農民及貧民輔導委員會(1985) ‧警察調解 ‧家庭福利調解 ‧和尚調解
我國與大陸調解機制之比較 • 我國發展背景 ‧草擬鄉鎮市調解條例(1955) ‧鄉鎮市調解條例(現行法)-1982 ‧民事訴訟法(1952) ‧將調解程序獨立設為專章,並就若干民事 訴訟事件採強制調解制度(1968) ‧內容修正(1990、1992、1994)
我國與大陸調解機制之比較 • 大陸發展背景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萌芽(1922)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草創(1931) ‧人民調解委員會暫行組織通則(1954) ‧1957-1962 人民公社、大躍進 ‧十二字指導方針作為調解工作指導原則(1959) ‧十六字指導方針作為調解工作指導原則(1964)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1982) ‧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1989) ‧民事訴訟法(1989)
我國與大陸調解機制之比較 • 訴訟?調解? • 避嫌? • 公證人之推選 • 調解之進行方式 • 法院調解之方式
結論與建議 • 公共工程契約雖屬私法契約之性質,然由於契約一方當事人為政府機關,而公共工程為政府行為之一,故其與單純的私法契約行為究有不同。 • 以獨立機關之型態設置調解委員會 • 國外之調解機制用於我國之適用性
參考文獻 • 公共工程爭議 嵇珮晶(2001/06) • http://www.moj.gov.tw/ct.asp?xItem=23535&ctNode=11847 法律事務司-仲裁及調解機制概況介紹 • 淺談政府採購法之申訴制度 王銘裕(2001/06) • 政府採購爭議處理制度 嵇珮晶 • 非訟程序法規 學知出版社 • 海峽兩岸民事調解、和解制度之比較研究 彭昇平(1995/12) • 公共工程爭議處理之研究 張雅各(1999/07) • 六法全書──民事訴訟法 • 政府採購法令彙編
參考文獻 •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UE/EDU4497001/sue-c-a.htm?UNITID=106&CATEGORYID=226&FILEID=3803&open 訴願說明 • http://www.edu.tw/EDU_WEB/Web/SUE/index.htm?p=%B6D%C4@ 訴願審議委員會 • http://www.ntcb.edu.tw/engineer/3-24.htm 採購申訴審議委員會組織準則 • 政府採購法之申訴及調解機制(上課講義) • 鄉鎮市調解之研究 羅朝勝(2004/01)
簡報完畢 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