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 likes | 917 Views
乳牛學. 教 師 蔡 明 能. 教學目標. ㄧ . 使學生能瞭解乳牛事業的現況 二 . 使學生能瞭解乳牛的育種與繁殖 三 . 使學生能瞭解乳牛品種的特徵及特性 四三 . 使學生能瞭解乳牛的飼養方法 五 . 使學生能學會乳牛的管理 六 . 使學生能學會乳牛的乳房炎防治. 教學大綱. 第一大單元 緒 論 第二大單元 乳牛的品種 第三大單元 乳牛的繁殖 第四大單元 乳牛的飼養 第五大單元 乳牛的管理. 第一大單元 緒 論. 一 . 分類 二 . 歷史 三 . 現況.
E N D
乳牛學 • 教 師 蔡 明 能
教學目標 • ㄧ.使學生能瞭解乳牛事業的現況 • 二.使學生能瞭解乳牛的育種與繁殖 • 三.使學生能瞭解乳牛品種的特徵及特性 • 四三.使學生能瞭解乳牛的飼養方法 • 五.使學生能學會乳牛的管理 • 六.使學生能學會乳牛的乳房炎防治
教學大綱 • 第一大單元 緒 論 • 第二大單元 乳牛的品種 • 第三大單元 乳牛的繁殖 • 第四大單元 乳牛的飼養 • 第五大單元 乳牛的管理
第一大單元 緒 論 • 一.分類 • 二.歷史 • 三.現況
第二大單元乳牛品種 • 一.荷蘭牛: • 1.產地:荷蘭後經美國改良。 • 2.特徵:A.毛色:黑白斑,偶爾出現紅白斑白色 • 在頸、肩、十字部及身體下部。 • B.體型:(1)為乳牛中最大者。 • (2)呈楔型 • (3)體高:♂150公分♀135公分。 • (4)體重:♂998公斤♀680公斤。 • (5)初生仔重:42公斤
3.特性:(1)乳脂率:3.67。 • (2)Cp:3.11。 • (3)懷孕期:279天。 • (4)脂肪球小,宜作鮮乳。 • (5)性情溫馴。 • (6)富神經能。 • (7)對高溫適應力略差。 • (8)適於坡度低的山坡地飼養。
二.娟姍牛 • 1.產地:英倫海峽之娟姍島 • 2.特徵:A.毛色:黃褐至深灰色 • B.體型:(1)為乳牛中最小者 • (2)呈楔型 • (3)體高:♂135公分♀122公分。 • (4)體重:♂680公斤♀454公斤。 • (5)初生仔重:25公斤。 • C.特性:(1)乳脂率:4.93。 • (2)Cp:3.80。 • (3)懷孕期:280天。
(4)脂肪球大,不宜作鮮乳。 • (5)性情溫馴。 • (6)富神經質。 • (7)對高溫適應力略優。 • (8)可於坡度高的山坡地飼養。
三.更賽牛 • 1.產地:英倫海峽之更賽島 • 2.特徵:A.毛色:(1)淡黃而帶紅顏面四肢腹側及 • 尾房多有白斑(2)鼻鏡呈乳油色或肉色 • B.體型:(1)為乳牛中中型種 • (2)體高:♂137公分♀125公分。 • (3)體重:♂800公斤♀500公斤。 • (5)初生仔重:31公斤。 • C.特性:( 1)乳脂率:4.69。 • (2)Cp:3.62 • (3)懷孕期:284天。
(4)脂肪球大,不宜作鮮乳。 • (5)性情溫馴。 • (6)乳汁呈黃色。 • (7)對環境適應力高。 • (8)易肥育但肉質差。
四.愛爾夏牛 • 1.產地:蘇格蘭之愛爾夏縣 • 2.特徵:A.毛色:為紅白斑¸但紅色深淺不一。 • B.體型:(1)為乳牛中中型種。 • (2)角向上向外彎曲。 • (3)體高:♂138公分♀126公分。 • (4)體重:♂839公斤♀554公斤。 • (5)初生仔重:35公斤。 • C.特性:(1)乳脂率:4.0。 • (2)Cp:3.34。 • (3)懷孕期:278天。
(4)脂肪球小,宜作鮮乳。 • (5)具神經質。 • (6)耐粗食。 • (7)對環境適應力高。 • (8)易肥育且肉質較優。
五.瑞士黃牛 • 1.產地: • 2.特徵:A.毛色:(1)為銀灰至淡褐色。 • (2)鼻鏡周圍有白色圈。 • (3)鼻、舌及尾房為黑色。 • B.體型:(1)為乳牛中中型種。 • (2)角向前向外彎曲。 • (3)體高:♂138公分♀126公分。 • (4)體重:♂907公斤♀635公斤。 • (5)初生仔重:43公斤。 • C.特性:(1)乳脂率:4.04。 • (2)Cp:3.53。 • (3)懷孕期:291天。
(4)脂肪球小,宜作鮮乳。 • (5)不具神經質。 • (6)耐粗食。 • (7)對環境適應力高。 • (8)易肥育但肉質差。
第三大單元乳 牛 的 繁 殖 • 1.概述 • 2.生殖系統 • 3.繁殖生理 • 4.繁殖技術
第一小單元 概述 • 瞭解乳牛的繁殖生理與技術可有下列好處: • .可縮短母牛的空胎期。 • .可正確的掌握配種時機。 • .可增進乳牛場的改善速度。 • .可降低成本並增加收益。
第二小單元 牛的生殖系統 • 一.公牛生殖器 生理功能 備註 • 1.陰囊 a.將睪丸懸吊在體腔外 溫度高會降低 • b.調節睪丸溫度 生精作用 • 2.睪丸 a.製造精子 由曲精細管負責 b.分泌雄性素 由間隙細胞負責 • 3.副睪 .a.儲藏精子 • b.分泌 • . c. 精子成熟處 • . d.分解老化精子並重吸收
第三小單元繁殖生理 • 一.公牛 • A.性成熟:8-12月齡,14-15月齡完全成熟 • B.初次配種:12月齡 • C.射精量:2-8ml ,平均6ml • D.精蟲數:10億/1c.c • E.相關H.:GnRH、FSH、LH
F.精子製造過程: • 性成熟 原始精細胞 (2n) • 有絲分裂 • 初級精母細胞(2n) • 減數分裂 • 次級精母細胞(n) • 分裂(2n) • 精 細 胞 • 精 子
G.影響精液量與品質的因素: • 1.營養 • 2.年齡 • 3.溫度 • 4.近親 • 5.配種頻率 • 6.體型 • 7.品種
二.母牛 • (一)第一階段:初生-發身。 • 1.生殖器官皆已具備,但停止發育。 • 2.性成熟月齡:6-12 • 3.初次配種:12-14月齡,體重達340公斤。 • 4.影響母牛發身的因素: • a.品種 b.個體 • c.營養 d.氣候 • e.公畜效應 f.遺傳 • g.健康 • 5.發情徵候
6.觀察發情的方法 • a.次數:每日三次 • b.時間:(1)清晨榨乳前 • (2)傍晚6-7時榨乳前 • (3)晚上11-12時睡覺前 • c.每次需至少連續觀察30分鐘 • d.觀察人員需詳細確實的記錄
(二)第二階段:發身-懷孕 • 1.動情週期:21天 • 2.配種適期:(1)母牛排卵時間:發情結 • 束後10小時。 • (2)卵子排出之受精能力: • 6-12小時。 • (3)精子至輸卵管的時間: • 4-6小時。 • (4)精子在輸卵管的存活時 • 間:48小時。
(5)精子受精能力:24-36小時。 • (6)配種適期:發情開使後5小時至後發情結束後6 • 小時。 • (7)簡易判斷法: • 發現發情時間 配 種 適 期 不得超過之時限 • 早上9點前 當日 次日中午 • 早上9點至中午 下午或次日早晨 次日上午 10時 • 下午 次日中午以前 次日下午2時
3.配種方法: • (1)自然交配: • A.少用,除非是使用人工受精連續幾次 • 無法配上或牛群數量太少。 • B.注意事項:a.公牛配種頻率。 • b.公牛精液應定期檢查。 • c.工作人員應注意自身的 • 安全。 • d.避免近親配種。 • (2)人工受精
(三)第三階段:由懷孕 分娩 再發情 • 1.受精卵發育-著床 • 受精卵 著床 • 桑椹期(16-32) 形成羊膜 • 囊胚期(64-128) 形成脈絡膜 • 孵化 形成尿囊 • 胎盤完成
2.妊娠診斷 • (1)妊娠診斷之優點:可減少母牛的空胎期。 • (2)妊娠診斷之缺點:可能增加胚胎早期死亡及 • 流產的機會。 • (3)方法:A.早期妊娠診斷: • a.觀察母牛是否再發情(18-21)。 • b.直腸檢查(25-28):黃體是否存在 • c.愛惜1號(25-28):檢查牛乳中助 • 孕素量的高低。 • B.配後40-50天的妊娠診斷: • a.使用直腸檢查:
b.徵候:黃體會繼續存在、子宮角變粗、子宮 • 角壁柔軟、子宮角內有液體感。 • C.配後90天的妊娠診斷: • a.使用直腸檢查。 • b.徵候:1.1 胎兒已有12-14cm長。 • 1.2 觸診時如摸到一頭大的液囊。 • 1.3 至四個月大時子宮動脈已出現妊娠搏動。 • 3.妊娠期及預產期的推算 • A.乳牛之妊娠期約280天。 • B.推算方法:交配月份減3或加9,交配日期加6 。
4.分娩: • A.定義:由自然力將胎兒及附屬物排出體外的現 • 像。 • B.過程:妊娠末期 a.恥骨聯合鬆弛 • 黃體退化 b.後軀組織弛緩柔軟 • c.尾根兩側肌肉陷沒 • 助孕素 a.子宮頸口黏液蛋白 • 栓液化 • (卵巢)鬆弛素 b.子宮外口浮腫張開 • (胎盤)動情素 c.使子宮肌肉對催產 • 素反應敏感
催產素 a.促使子宮頸張開 • b.胎位轉正 • 陣痛 c.胎膜破裂 • 胎兒產出 • 胎衣排出 • 完成
C.注意事項: • a.分娩前應準備完善的分娩場所及器具。 • b.需注意母牛是否有難產現象,並助產之。 • C.產後母牛及子牛需有良好的照顧。
6.流產 • A.定義:胎兒發育尚未完全,且離預產期2個月 • 以上而把胎兒產出之現像謂之流產。 • B.原因:a.管理缺失: • (1)孕牛跌倒。 • (2)施行手術時不慎將孕牛倒於地面。 • (3)運輸時受劇烈震動。 • (4)群牛互相蹴撞。 • (5)孕牛受毆打。 • (6)妊娠檢查失敗。 • (7)場地出入口太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