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62 Views
以企業再造手法 導入九年一貫教學改革. 桃園縣桃園市北門國民小學. Outline. 1. 企業再造精神與內涵 2. 九年一貫教育與課程精神 3. 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 4. 以企業再造導入教學改造 5. 實例探討 -- 資訊種子學校建置 6. 結論 參考資料. 1. 企業再造精神與內涵. 1.1. 企業再造 1.2. 企業再造的精神 1.3. 企業再造的內涵 1.4. 產業的企業再造. 1.1. 企業再造. 也稱“公司再造”、“再造工程” (Reengineering)
E N D
以企業再造手法導入九年一貫教學改革 桃園縣桃園市北門國民小學
Outline • 1.企業再造精神與內涵 • 2.九年一貫教育與課程精神 • 3.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 • 4.以企業再造導入教學改造 • 5.實例探討--資訊種子學校建置 • 6.結論 • 參考資料
1.企業再造精神與內涵 • 1.1.企業再造 • 1.2.企業再造的精神 • 1.3.企業再造的內涵 • 1.4.產業的企業再造
1.1.企業再造 • 也稱“公司再造”、“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 • 是企業徹底摒棄原有不合理作業流程,針對客戶需要進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再造新的作業流程,以求在品質、成本、服務和效益等各項當代績效考核關鍵指標上獲得顯著改善。
1.1.企業再造(Cont.) • 為什麼企業需要再造呢? (施振榮) • 內外在環境改變 • 產業典範移轉 • 為了加強競爭力 • 為了生存 • 僅改變組織架構不足以解決問題
1.2.企業再造的精神 • 1.2.1.「企業再造」應以客戶利益為中心 • 「客戶第一」、「一切為了客戶,而不是為了任務」 • 1.2.2.「企業再造」應以員工為中心 • 「要從企業內部把企業本身改造成學習型的組織,不斷提高員工素質」 • 1.2.3.「企業再造」應以效率和效益為中心 • 效率和效益是企業活力最終體現,管理變革的成果最終要在效率和效益上體現出來。
1.3.企業再造的內涵 • 1.3.1.企業再造之根本目的 • 企業再造的主要目的是將原本分散在各部門的工作,按照最有利於企業營運的作業流程,重新組裝,使企業能有效因應變動市場的要求。 • 1.3.2.企業再造有別於傳統變革 • 企業再造是包含許多管理層面的變革方法,來進行公司體質的強化與整頓。 • 1.3.3.企業再造與資訊科技密不可分 • 資訊科技的應用幾乎已經成為今日進行企業再造所必備的策略武器。 • 1.3.4.資訊科技是觸發因子也是限制因子 • 由於企業無法立刻拋棄原有昂貴的資訊設備,使得資訊科技也成為實施企業再造的限制因子。
1.3.企業再造的內涵(Cont.) • 1.3.5.企業再造的原則 • 目標要遠大:設定50%~80%的革新目標,促使企業採取非常手段。 • 程序的設計以成果為導向,不以任務為導向。 • 讓享用此程序成果的人或單位參與此程序的執行。 • 由產生資料的單位負責分析資料。 • 將各處的資源或程序集中管理。 • 儘早協調併行的活動。 • 將決策點置於執行單位中,精簡組織結構。 • 將產生的資料馬上收集以供其他單位使用,例如EDI。
2.九年一貫教育與課程精神 • 2.1.九年一貫概述 • 2.2.基本理念 • 2.3.課程綱要特色 • 2.4.資訊能力重大議題
2.1.九年一貫概述 • 九年一貫課程之改革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快樂學習,並獲得統整的知識概念與基本能力,使國民中小學九個年級的課程設計得以融合一貫。 • 國民中小學教育應朝向「教育鬆綁、帶好每位學生、革新課程與教學、提早學習英語、培養學生基本能力」等五大方向發展 。 • 以企業再造做法與成果參考仿效,汲取企業改革的精髓,發展於教育改革中,讓九年一貫課程推動加速進行,讓學生早日和世界企業與科技接軌。
2.2.基本理念 • 2.2.1.人本情懷 • 了解自我、尊重他人 • 2.2.2.統整能力 • 整合人文與科技之能力 • 2.2.3.民主素養 • 追求個人與團體目標,並願意擔負起責任與義務。 • 2.2.4.鄉土與國際意識 • 世界地球村的意識與視野。 • 2.2.5.終身學習 • 充分運用資訊和語言等工具,持續不斷從事學習活動
2.3.課程綱要特色 • 2.3.1.就改變知識結構而言 • 從傳統以「學科本位」的知識結構轉向以「能力本位」為導向的課程設計。 • 2.3.2.就改變教學方法而言 • 強調教師的角色要從課程的執行者,轉變成為課程的發展與設計者。 • 揚棄傳統以教師為主的教學型態,改採協同合作的方式來規劃教學活動,並由教師、學生、家長、社區等共同參與各項教學活動。 • 2.3.3.就改變評量方法而言 • 尊重與鼓勵學生的多元智能、多元學習型態與思維的展現,培養生活應用的基本能力。
2.3.課程綱要特色(Cont.) • 2.3.4.就改變教材呈現方式而言 • 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中心 • 教材呈現方式與來源是多元的、豐富的 • 2.3.5.就改變學習工具之應用而言 • 學生與老師的關係由「從老師身上學」轉變成「和老師一起學」 • 資訊融入教學是教師藉由資訊科技輔助教學的特色,達成有意義學習所強調之多元思考、統整學習、合作學習、問題解決等的教育目標。
2.4.資訊能力重大議題 • 2.4.1.基本理念 • 各學習領域應使用電腦為輔助學習之工具,以擴展各領域的學習並提升學生研究的能力。 • 2.4.2.課程目標 • 導引學生瞭解資訊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 導引學生瞭解資訊與倫理及文化相關之議題。 • 奠定學生使用資訊的知識與技能。 • 增進學生利用各種資訊技能,進行資料的搜尋、處理、分析、展示與應用的能力。 • 培養學生以資訊技能做為擴展學習與溝通研究工具的習慣。 • 啟迪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
3.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 • 3.1.資訊融入教學 • 3.2.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 • 3.3.資訊融入教學的範疇 • 3.4.資訊融入教學的模式 • 3.5.資訊融入教學的環境
3.1.資訊融入教學 • Learning from Teacher 變成Learning with Teacher • Learning from Technology 變成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 電腦與學習的關係如下列(Jonassen, 2000): • 電腦支援知識建構(Knowledge Construction) • 電腦支援知識探索(Knowledge Explorations) • 電腦支援作中學(Learning by Doing) • 電腦支援合作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 • 電腦支援反思學習(Learning by Reflection)
3.2.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 • 電腦融入教學的意義係指老師運用電腦科技於課堂教學上和課後活動上,以培養學生「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和「主動探索與研究」的精神,讓學生能「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並完成「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3.3.資訊融入教學的範疇 • 電腦融入教學的教材範圍 • 抽象化的教材 • 需要培育從事實物演練的經驗 • 學校無法提供問題解決的環境 • 學校所欠缺老師的一些學科 • 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 自我診斷與自我評量 • 學習能力的發展 • 社會技能的學習
3.4.資訊融入教學的模式 • 3.4.1.電腦簡報的展示 • 教材的簡報需結合「有意義的多媒體展示」或隱喻(Metaphor)效果。 • 3.4.2.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的運用 • 選擇適當的CAI軟體來幫助老師教學或學生課後學習是融入教學的模式之一。 • 選擇考量因素 • 結合認知理論的學習環境 • 視覺化或情境化的教學工具 • 模擬軟體 • 診斷式評量工具 • 問題解決導向軟體
3.4.資訊融入教學的模式(Cont.) • 3.4.3.網際網路資源的使用 • 網際網路上有相當多的資源,可以將其擷取整合到教案中。 • 教材庫的內容大略可分為四項 • 網頁化書本型態 • 網路化CAI軟體 • 非同步論壇 • 遠距教學
3.5.資訊融入教學的環境 • 為了配合電腦融入教學的實施,學校應有下列配套措施 • 訓練各科老師具有基本電腦使用能力 • 規劃人人可上網的環境 • 各科成立融入教學研究會 • 鼓勵老師發展融入教學之教材教法 • 培育學生電腦基本素養
4.以企業再造導入教學改造 • 4.1.導入的契機 • 4.2.如何導入 • 4.3.TQM觀念的建立
4.1.導入的契機 • 三個關鍵 W • 一「W」讓親、師、生知道為何而改? • 二「W」老師如何讓學生學到十大基本能力? • 三「W」學校現場如何落實?
4.2.如何導入 • 建立教學的創新與管理團隊 • 進行SWOT分析、建立核心能力與學校特色 • Strength (優勢) • Weakness (劣勢) • Opportunity (機會點) • Threat (威脅點) • 應用供應鏈管理
深耕密植 水平垂直策略聯盟 九年一貫 推手專案 專業發展 口碑行銷 主題行銷 規劃缺口 多元發展 差異策略 價值策略 多元才華 多元成果 全能生產 社區地 位 優缺點分析 發展系統 化供應鏈 外界評價 提 增 強 生 加 化 學 社 市 生 區 場 品 認 定 質 同 位 發展系統 經營圖像 九年一貫精神 聽說讀寫應用 課程發展 行動方案 學校願景 執行課程 行動方案 多元評量 多元補救 實踐原則 雙環學習 檢討機制
4.3.TQM觀念的建立 • 加強行政層級溝通連繫,建立行政品質共識 • 營造學校行政品質文化,塑造學校經營願景 • 適切滿足教師學生需求,激發團隊組織承諾 • 建構學習型的行政生態,不斷進修持續改進 • 發揮主動積極行政領導,支持參與品質提升 • 建立學校行政系統分析,全面管理行政流程
5.實例探討--資訊種子學校建置 • 5.1.計畫緣起 • 5.2.資訊種子學校建置實例 • 5.3.展望與期待
5.1.計畫緣起 • 5.1.1.說明 • 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 • 願景「資訊隨手得,主動學習樂;合作創新意,知識伴終生」。 • 5.1.2.種子學校目標及任務 • 發展資訊融入教學推動模式 • 建立九年一貫課程教材相關之主題特色領域 • 負責辦理資訊融入教學相關之教學觀摩活動 • 輔導其他學校推行資訊融入教學 • 蒐集與整理教學素材及網路學習資源
5.1.計畫緣起(Cont.) • 5.1.3.種子學校資訊融入教學模式 • 主題式教材教案設計 • 網路合作學習,發展地方特色 • 網路群體學習及互動教學模式 • 利用新資訊科技工具進行專題探討 • 資訊專業技能學校 • 其他
單元名稱 時數 內容綱要 備註 一、資訊倫理、法律與安全議題 (6) (一)資訊倫理 1 • 網路交友安全 • 網路禮節 • 網路謠言之分辨 • 網路合理使用與網路沉迷之預防 (二)資訊相關法律 2 • 網路上的著作權問題 • 網路犯罪問題 (三)安全議題 2 • 資訊安全 • 個人安全 (四)生命教育 1 • 從E世代問題談生命教育 • 生命教育理念 • 建立以生命關懷為本的資訊教育 • 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簡介 5.1.計畫緣起(Cont.) • 5.1.4.資訊種子學校教師團隊基本培訓課程綱要
二、網路與教學 (6) (一)教師社群實務 3 • 教師社群與教師專業成長 • 知識的分享與創新 • 教師社群活動案例分享 (二)網路教學策略 3 • 網路教學策略分析 • 案例分享 5.1.計畫緣起(Cont.) • 5.1.4.資訊種子學校教師團隊基本培訓課程綱要(Cont.)
三、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設計與實施 (24) • 參與教師(或團隊)最後均應製作出教材,以作為評鑑依據 • 教材可彙整供其他教師參考 • 邀請具實務經驗教師示範觀摩 (一)教學單元規劃 6 • 資訊融入科技教學基本概念 • 實例展示 • 教學單元設計 • 教學素材及資料蒐集 (二)學習活動規劃及範例教材製作 6 • 學習活動設計 • 學生作品範例製作 • 評鑑工具製作 • 評鑑實施 (三)教學輔助教材製作 6 • 規劃教學輔助教材 • 製作教學輔助教材 (四)觀摩及實施規劃 6 • 作品展示與分享 • 案例觀摩 • 實施規劃 合計時數 36 5.1.計畫緣起(Cont.) • 5.1.4.資訊種子學校教師團隊基本培訓課程綱要(Cont.)
5.2.資訊種子學校建置實例 • 5.2.1.申請計畫SWOT表 • 5.2.2.實施作法與發展過程 • 5.2.3.目前實施成果
因素 S(優勢) W(劣勢) O(機會點) T(威脅點) 學校規模 • 63班各學年完整的教學群組 • 班級數多對全面施行有較大阻力。 • 各學年均有定期教學研討 • 各學習領域定期召集研討 • 普通教室稍嫌不足 地理環境 • 位於桃園市交通便利 • 市區交通吵雜影響教學品質 • 利於校際合作 • 鄰近夜市稍嫌髒亂 硬體設備 • 全部行政人員均配置電腦 • 2間學生電腦教室 • 校園網路布設完整教室均有網路節點 • 全面換新及加強設備須龐大經費 • 已建置VOD隨選視訊系統利於再加深加廣 • 每間教室均已有2部電視與錄放影機 • 部份教室電腦硬體仍不足 • 學生多設備毀損機會也較大 教師人力 資源 • 教師平均年齡適中正值經驗與熱誠兼具 • 具專精資訊素養教師5位 • 全校教師均具初級資訊素養 • 多位教師具CAI軟體開發經驗 • 由於多數教師居家都在市區因此課餘參與學校活動的意願不高 • 新進教師頗具資訊素養與服務熱誠 • 教師主動學習資訊意願高 • 樂於分享學習成果 • 教師多整合費時間 行政人員 • 行政人員均具資訊應用能力 • 行政資料全面電腦處理 • 校長主任具高度推動意願 • 行政人員侷限固定少數教師難以注任新血 • 行政人員勇於嘗試負責樂於分享經驗成果 • 組織氣氛佳主動互相支援發揮效能 • 一般教師對擔任協助行政工作意願不高 家長 • 家長熱心校務協助推動各項事務 • 社經地位較低為忙生計疏於管教 • 家長會大力支持學校 • 前會長為中正理工學院教授 • 忙於生計缺乏再教育時間與意願欲提升水準不易 地方資源 • 家長會熱心參與協助 • 家長委員為數雖眾惟熱心關懷校務者究屬有限 • 與家長會互動佳家長會為最佳奧援 • 地方優良人力資源貧乏可開發資源有限
5.2.資訊種子學校建置實例(Cont.) • 5.2.2.實施作法與發展過程 • 成立種子教師團隊 • 發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模式 • 教學觀摩推廣校內教師認知 • 培訓校內教師媒體應用與素材自製能力 • 建立種子學校交流網站 • 鼓勵教師自製教材參加各項競賽
種子教師團隊 校內教師 建立網站 發展教學模式 觀念認知導入 資料搜集 教學觀摩示範 教學觀摩 資源交流 持續發展課程 研習培訓 參加各項競賽 5.2.資訊種子學校建置實例(Cont.)
設計教學計劃 檢核與修正 • What • 傳奇—蠶寶寶生態筆記簿 • 2-1-2-1、2-2-2-1、2-2-2-2、2-3-2-2、2-3-2-3 思考、評估與檢核 §教師§ 網站架設、程式設計、網頁製作 班級有一部電腦、單槍投影機、二部電視 Where Who 資源與人力的結合 §學生§ 電腦上網操作瀏覽 網頁內容、配合自己拍攝生態影片 媒體特性與策略的評估 策略與師生能力之配合 思考、評估與檢核 思考、評估與檢核 • How • 利用網頁內容、配合教材內容、讓學生瞭解平時不易觀察的生態現象 回饋檢核結果 回饋檢核結果 • When • 配合學生養殖過程、適度觀察及學習過程討論與學後測驗 • Why • 檢核為何這樣設計 • 學習的多樣性與隨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並瞭解學生學習結果 回饋檢核結果 確認教學設計之適切性 規劃教學應變方案 實施教學計劃
5.2.資訊種子學校建置實例(Cont.) • 5.2.3.目前實施成果 • 教師觀念的再造與提昇 • 科技融入教學模式的建立 • 種子學校交流網站的建置 • 參加各項競賽佳績: • 教育部91年校園軟體創作競賽獎勵中小學組--優等 • 桃園縣91學年度教師多媒體網頁競賽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第一名 • 台北市91學年度中小學多媒體教材單元甄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優等
5.3.展望與期待 • 以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內容提升品質 • 用企業再造融合九年一貫教育改革 • 重全面教學品管維持教育精緻內含 • 將主動積極注入七大領域課程發展 • 讓校園文化充滿歡樂和諧學習喜悅
6.結論 • 不斷學習,改善的過程,才能使教育改革順利成功。 • 任何一項變革,均須從「心」做起。 • 「企業再造」與「全面品質管理」的理念,提供教育改革工作一種新的思維。
References • 宋仁克,以企業再造手法導入資訊整合規劃,http://info.moeasmea.gov.tw/knowledge/reengineer_ropt.htm • 企業再造(BR)與全面品質管理(TQM),http://tacocity.com.tw/yaoer/mis_note/mis1_21.htm • 企業再造,http://www.3rd56.com/jingtai/glzh/guanlililun/qiye.htm • 楊建幸,企業再造應突破傳統管理模式的局限,http://www.chinatelecom.com.cn/sxgz • 管康彥,國家資訊基礎建設與二十一世紀之企業再造,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sa316.htm • 陳朝威,陸軍八十八年十二月份第三週莒光園地:電視演講會-- 談企業再造,http://alumni.cs.nthu.edu.tw/~br831523/sdds/cou3.htm • 施振榮,企業再造的策略與流程,http://www.stantalk.com/Course/A09Main.htm • 呂生源(民89年),國民小學行政組織再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 張國恩,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http://www.ntnu.edu.tw/csd/kao/kao8/6issues/1-3.htm • 教育部(民90年),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http://www.edu.tw/moecc/information/itpolicy/itprojects/itmasterplan.htm • 吳正己,從英特爾e教師計畫談資訊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2001年,10月,85期,15-21
References(Cont.) • 陳美如,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取向-從九年一貫課程談起,http://www.iest.edu.tw/announce/9teach/28.htm • 教育部九十一學年度九年一貫課程實務研討會:新世紀的挑戰--九年一貫課程政策與執行 • 教育部91年資訊種子學校建置與教師團隊培訓計畫,http://www.edu.tw/moecc/information/itpolicy/itregulations/itseedplan.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