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9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齐鲁师范学院 许岩.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一、发展心理学的定义 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发展心理学就是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1 、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2 、心理发展的外因和内因问题 3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问题 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ad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发展心理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发展心理学 齐鲁师范学院 许岩

  2.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3.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一、发展心理学的定义 • 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发展心理学就是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4.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 1、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 2、心理发展的外因和内因问题 • 3、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问题 • 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5.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这是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6. 发展心理学的问世 • 美国的何林渥斯于1930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7. 本章思考题 • 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 3、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8.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 • 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9.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 客观性原则: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 • 矛盾性原则:研究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同时,考虑心理发展的特殊事实和个别差异 • 层次性原则:人的心理发展是多层次、有次序的统一体

  10. 教育性原则:任何研究都不允许损害被试的身心健康教育性原则:任何研究都不允许损害被试的身心健康 •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理论的高度研究真实生活中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规律

  11.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 三种主要的研究设计类型 • 横向研究设计 • 纵向研究设计 • 聚合交叉设计

  12. 横向研究设计 • 定义: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或某几个年龄的被试进行心理测查并加以比较 • 例如:2002年10月同时测查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

  13. 横向研究设计 • 优点: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省时省力,经济 • 缺点:不能揭示心理发展的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14. 纵向研究设计 • 定义:在较长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又名追踪研究 • 例如:2000年、2001年、2002年连续三年追踪测查100名初一学生的自我评价

  15. 纵向研究设计 • 优点:系统详细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量变质变的规律 • 缺点:样本随研究时间的延续而减少;反复测量影响数据的可靠性;时间较长导致影响心理发展的变量增多

  16. 聚合交叉设计 • 定义:在较长时间里对某几个年龄的被试进行连续的追踪研究 • 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陷,又保持了横向研究的长处,因而其科学性、使用性很强。

  17. 聚合交叉设计 • 优点 • 在短时间内了解不同年龄被试的心理特点 • 了解发展心理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变化 • 探讨社会历史因素对被试心理发展的影响 • 缺点:研究难度较大

  18. 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观察法 • 访谈法 • 问卷法 • 测验法 • 实验法 (见教材77-88:定义、优缺点)

  19. 本章思考题 1、发展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优缺点。 3、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其优缺点。

  20. 第三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 • 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21. 第一节 婴儿的气质 一、什么是气质 二、气质的类型及其特点 三、气质对早期教养的意义

  22. 一、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儿童刚出生后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的差异。气质是个体最早表现出来的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点。

  23. 二、气质的类型及其特点 (一)传统的四重类型说 1、多血质 2、胆汁质 3、粘液质 4、抑郁质 (二)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1、强而平衡、灵活型 2、强而平衡、不灵活型 3、强而不平衡型 4、弱型

  24. 两种气质类型分类的比较

  25. (三)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 托马斯、切斯等人在对婴儿进行大量追踪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其确立的气质九维度标准,将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三种: 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26. 1、容易型(40%) 这一类婴儿的吃、喝、睡等生理机能有规律,愉快的情绪多,情绪反应适中,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新异刺激),容易适应新环境,对成人的交往行为反应积极。他们容易受到成人的最大的关怀和喜爱。

  27. 2、困难型(10%) 这一类婴儿突出的特点是:饮食、睡眠等生理机能方面缺乏规律性;不愉快的情绪较多;情绪反应强烈,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对新事物接受很慢;较难适应新的环境。成人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使他们接受抚爱,很难得到他们的正面反馈。

  28. 3、迟缓型(15%) 他们的活动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总是消极,而不很愉快,但不哭闹,而是常常安静地退缩,情绪低落。逃避新事物,新刺激,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变化适应较慢。这一类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成人的抚爱和教育情况不同而发生分化。

  29. 以上三种类型只涵盖了约65%的儿童,另有35%的婴儿不能简单地划归到上述任何一种气质类型中去。他们往往具有上述两种或三种气质类型的混合特点,属于上述类型的中间型或过渡交叉型。

  30. (四)布雷泽尔顿的气质三类型说 1、活泼型 2、安静型 3、一般型 (五)巴斯的活动特性说 1、情绪性婴儿 2、活动性婴儿 3.社交性婴儿 4.冲动性婴儿 (注:具体特征见教材P178-180)

  31. (六)卡根的抑制-非抑制说 卡根把婴儿划分为两种气质类型: • 抑制型,其主要特征是拘束克制、谨慎小心和温和谦让; • 非抑制型婴儿则相反,他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精力旺盛、自发冲动。

  32. 三、气质对早期教养的意义(P183-184) 婴儿气质对早期教养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不同气质类型的婴儿对早期教养的适应性和要求是不同的。 • 容易型婴儿对各种各样教养方式都容易适应。 • 困难型婴儿自诞生后就面临着许多早期教养问题,如怎样对待和调教婴儿烦躁等特点。 • 迟缓型婴儿,父母教养关键在于“顺其自然”。 总之,对婴儿气质特征深入了解可以帮助家长、老师教育婴儿并避免使婴儿产生问题行为。

  33. 第二节 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一、婴儿情绪的发生发展 二、婴儿的依恋 三、早期的同伴交往

  34. 一、婴儿情绪的发生发展 (一)婴儿情绪的发生 (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

  35. (一)婴儿情绪的发生 • 儿童出生后即有情绪。如,新生儿或哭、或静,这就是原始的情绪反应。 • 伊扎德研究表明婴儿出生时已具有五种面部表情:惊奇、伤心、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

  36. 兴趣

  37. 婴儿的原始情绪反应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1)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 (2)是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

  38. (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 社会性微笑发展的三个阶段 : 1、自发的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 婴儿最初的微笑是内源性的,可以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发生。它通常发生在婴儿的睡眠中或困倦时,并且是突然出现,低强度的。此时这些微笑,无论是内源的还是诱发的,都是反射性的,而不是社会性微笑。

  39. 内 源 性 微 笑

  40.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3.5个月) 婴儿能够区分社会的和非社会的刺激,对人脸、人说话的声音开始有特别的选择,明显对社会刺激笑得更多,出现了最初的社会性微笑。但还不能区分不同人。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5个月以后) 从3.5个月尤其是4个月开始,随着婴儿处理刺激内容能力的增强,他能够区别熟悉的面孔和其它的东西,开始能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微笑,出现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

  41. 二、婴儿的依恋 • (一)什么是依恋 • (二)依恋的发展 • (三)婴儿依恋的测量与类型

  42. (一)什么是依恋 • 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婴儿与主要抚养者所形成的情感联结。 • 婴儿依恋的对象主要是母亲,也可以是别的抚养者或与婴儿联系密切的人,如家庭其他成员。

  43. (二)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P187-188) 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到3个月) 这个期间婴儿对人的反应最大特点是不加区分、无差别的反应。他们喜欢所有的人,最喜欢注视人的脸。见到人的面孔或听到人的声音就会微笑,以后还会咿呀“说话”。同时所有的人对婴儿的影响都是一样的,婴儿还未有对任何人(包括母亲)的偏爱。

  44. 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到6个月) 这时婴儿对母亲和和所熟悉的人的反应与对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婴儿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学语、依偎、接近;在其他熟悉的人面前要少一些,对陌生人这些反应就更少,但是此时依然这些反应,婴儿还不怯生。

  45. 第三阶段:积极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到3岁)第三阶段:积极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到3岁) 从6、7个月起,婴儿对依恋对象的存在表示深深的关切。当依恋对象离开时,就会哭喊,不让离开,别人不能代替依恋对象使其高兴,当依恋对象回来时,会显得十分高兴。只要依恋对象在身边,他就能安心地玩、探索周围的环境,仿佛依恋对象是婴儿的安全基地。婴儿出现明显的依恋,形成了分离焦虑 ——离开照看者时感到不安。 与此同时,婴儿对陌生人的态度变化很大,见到陌生人,大多不再微笑、咿呀学语、而是紧张、恐惧甚至哭泣,婴儿产生怯生。

  46. 怯 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