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likes | 806 Views
科学与健康. 刘晓玲. 什么是健康? 是没有疾病吗?.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 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健康 〓〓〓〓〓〓〓〓 疾病 亚健康 (70%). 科学 健康. 一、有关禽流感的话题. (一)禽流感是怎么发现的?. 发病情况. 2月19日 ,李成
E N D
科学与健康 刘晓玲
什么是健康? 是没有疾病吗?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 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健康〓〓〓〓〓〓〓〓疾病 亚健康(70%)
一、有关禽流感的话题 (一)禽流感是怎么发现的?
发病情况 2月19日,李成 农历新年刚过,上海闵行开发区附近一老式公寓内,88岁的李成有点咳嗽,痰也不少。对这个山东老人而言,偶感风寒并不奇怪,况且,55岁的七儿子和69岁的大儿子先后生病住院,家里将近半个月没人,大儿子放心不下回来探视,发现父亲已病了一周,25日送到医院住院(上海市五院)。2月27日病情加重,3月4日去逝。
发病情况 3月4日,吴亮亮 27岁,江苏盐城人,到上海月余,夫妻俩在景川菜市场卖冷鲜猪肉,因为是初来做生意,总是守在摊位上,除偶尔去旁边摊位上买点蔬菜,很少走开,尽管相隔十多米有一个老乡在卖活禽,但二人从未光顾。3月4日住进医院(五院)他是于3月2日发烧三天后到五院急诊,检查为肺炎,医生做了处理后回家,二天后烧不退再来院,为“好得快一点”决定住院。6日病情加重,送进重症监护室,3月10日,心跳停止跳动。
发病情况 3月20日,韩芳 安徽滁州主妇,3月9日左右到菜场买过活鸡,后发热至40度,伴有咳嗽,当地医院给予普通治疗,3月20日转入大医院,3月29日成为特殊病人给予特殊治疗,4月9日不治去逝。
应 对 2月26日,首个不明病倒入院的第二天,疾控系统就处于“临战状态”,对新型病毒的检测工作也在紧张而“谨慎”的进行。3月1日左右,经与已知的病毒基因进行排序筛查核对,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确认不明病例为“甲流,但不是任何一种已知的甲流”。3月10日前后,在一个70人的课题团队近半个月的紧张筛杳后,H7N9被初步“捕获”,3月29日,国家疾控中心完成病毒基因测序,确认新型病毒(因此,前面第三位病人成为特殊病人) 这是全球首发,在中国。
应 对 图为上海开始大规模扑杀活禽。禽流感国际权威管轶认为:必须马上封闭活禽市场。阻断传播链、消灭传染源的措施容不得拖延。
应 对 图为2013年4月5日午夜1时,工作人员穿上防护服,准备进入检出带有H7N9禽流感病毒鸽子的松江区沪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扑杀活禽工作。
发病情况 截止今天, 全国H7N9的发病数为 119人,死亡25 浙江省发病45,死亡6例 义乌市:无发病病例,家禽的粪便中有阳性检出,但所有与家禽密切接触者目前无发病症状
1、什么是流感?流感怎么会死人?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 其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进行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也可以传播。秋冬季节高发。
典型的临床特点是急起高热、显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而鼻塞、流涕和喷嚏等上呼吸卡他症状相对较轻。典型的临床特点是急起高热、显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而鼻塞、流涕和喷嚏等上呼吸卡他症状相对较轻。 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患过流感,我们对它并不陌生。
2、什么是H7N9? H、N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两条表面基因,根据其结构与特性不同,又分成许多亚型,至今甲流病毒已发现H(血凝素)的有16个亚型(H1—16),N(神经胺酸酶)有9个亚型,N1—9。目前所发现的就是其中的一种基因编码H7N9(以前我们曾经听过一种H1N1、H5N1等等,H1N1就是在猪之间传染的一种病毒,发病率较高,病死率较底),H7N9是一个杂交病毒,之前从未出现过,H7主要与家鸭里面的病毒相似,N9则和候鸟相关。因此,在传染源的问题上,先后有鸽子、候鸟、鸡鸭等多种说法,其实,据专家监测,H7N9有8条基因,6条在鸡里流行,1条在鸭里,仅1条与候鸟的病毒基因相近,因此,按照基因比例,鸡的可能性最大。
3、H7N9感染了后果这么严重? 因为这是一种新型病毒,人类与这种病毒一直没有来往,因此,人体没有免疫性,也就没有抵抗力。也许,这种病毒在禽类也许是低致病性的。一个不太恰当的比例,就像我们一些从未吃过海鲜的人吃了海鲜后会生病,急性胃肠炎。
4、H7N9如何传播? H7N9的传播途径很明显是经呼吸道系统传染,也就是说,他们的鼻子吸入了存在这种病毒悬浮颗粒的空气。 目前,这种病毒还没有发现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但并不说明,一直都不会,因此我们要保持警惕。
5、日常生活应注意什么? 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避免接触死禽、死畜,勤洗手。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场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由于目前暂时没有相应疫苗,而冬春季节又是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因此要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大家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
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少痰、咳嗽、并伴有头痛、肌肉酸痛以及全身不适,持续高热(39℃)以上,且有禽类接触史,应及时到各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严重者可以出现呼吸困难者 此外,禽流感病毒对热及紫外线均敏感,65℃加热30分钟,70℃加热10分钟,100℃加热2分钟,阳光直射40-48小时以及使用常用消毒药均可使该病毒灭活
6、吃鸡肉鸡蛋是否安全? 专家再三表明,人们完全没有必要对鸡肉产生恐慌,彻底煮熟的禽肉、蛋类是可以放心食用,并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因食用禽肉或鸡蛋而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案例。 注意几点:(1)禽肉、蛋类要充分煮熟煮透,只要保证烹调时间,基本不存在安全隐患;如果有人喜欢吃开水冲蛋,这就不安全了;
(2)挑散装鸡蛋时,最好手上套个袋,避免直接接触,因为散装蛋一般未经检疫,蛋壳上可能会粘有粪便及羽毛,容易经呼吸道吸入而传染,如果接触了,无论有没有粪便及羽毛,都要及时洗手;(2)挑散装鸡蛋时,最好手上套个袋,避免直接接触,因为散装蛋一般未经检疫,蛋壳上可能会粘有粪便及羽毛,容易经呼吸道吸入而传染,如果接触了,无论有没有粪便及羽毛,都要及时洗手; (3)烧之前以及加工处理禽肉和蛋类后要彻底洗手,并刷洗水池,生、熟食要分别使用不同的案板与刀具,严格做到生熟食分开; (4)熟食制品需重新加热。
7、日常十个小动作预防流感 晨起 功课一按摩 早上起床后,将两手伸开,双掌相互搓30次,直至掌心发热了,再用发热的手掌搓摩面部30次,可促进面部及末梢血管的血液循环。 功课二洗脸 说到洗脸,很多人会说这谁不会啊,但是,预防流感的洗脸方法和平常只为清洁的洗脸方法是不同的。要预防流感,晨起洗脸时,先用冷水洗,然后再用热水洗,这种冷热水交替洗脸的方法,可以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帮助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 功课三漱口 每天早起后,要用淡盐水或是茶水来漱口,两者选其一。漱口时,要让盐水或茶水在口腔内停留时间稍长一些,一般在1分钟左右,并且要让咽部充分受到浸润。这是因为,盐与茶都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可以杀灭残留在口腔、咽部的流感病毒。
日常十个小动作预防流感 工作时 功课一洗手 国内外研究发现,流感的感染途径中,“摸”是很重要的传播途径。 日常工作中,在与别人握手后应洗手,而接触公共物品后也应定时洗手。洗手时,要用流动的清水来冲刷掉手上沾到的病毒。另外,在公共场所,不要随意用手接触自己的鼻子、眼睛,因为流感病毒很容易从这两个地方侵入身体。 功课二通风 在家中,开窗通风是很多人必做的功课,通风可以减少室内病毒聚积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在更容易传播流感病毒的办公场所,很多人却不太注意通风问题,从而使办公室成为流感的传播地。
日常十个小动作预防流感 吃饭时 功课一多吃葱蒜 利用食物对抗流感的方法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有些植物中含有植物抗菌素,可有效杀灭细菌及病毒,特别是大蒜、大葱以及洋葱,抗流感效果最佳。需要注意的是,葱蒜抗流感的作用只在生吃时才能发挥,由于它们有一定的异味,影响与别人的交流,所以放在晚饭在家时吃最好。 功课二多挑红色食品 葱蒜不宜在工作中食用,而红色食品此时就宜“上阵”了。在工作餐中最好尽量选择一些红色食品,如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等。这是因为,红色食品中富含β-胡萝卜素,可以清除氧自由基,增强巨噬细胞的活力,对防治流感有着良好的效果。
日常十个小动作预防流感 小憩时 功课一滴鼻 在流感、感冒流行高峰期,可以把一份食醋加一份水,稀释后装在滴鼻或滴眼用的空塑料瓶中,每隔两个小时滴一次鼻子,一次滴3-5滴,让溶液浸润到鼻腔中,这种方法可以杀灭鼻腔内的细菌和病毒,预防流感的发生。
日常十个小动作预防流感 临睡前 功课一用醋熏蒸 每天晚上,可用食醋在房间内熏蒸一次,方法是:在水壶内倒入50-100毫升的食醋,并加入同量的水,然后放在火上加热,使醋的蒸汽弥漫到整个房间中,可以杀灭室内的病菌、病毒。 功课二喝姜汤 每天临睡前,服用一碗用红糖、姜丝熬成的姜汤,可有效驱除体内的寒气,除掉流感发生的“内因”。
8、学校卫生我们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 春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的舒适度增加,各种细菌与病毒的舒适度也增加,繁殖也开始了,因此呼吸道传染病及胃肠道传染病也随之增加。那么对于学校卫生,我们应注意哪几方面呢?
学校卫生我们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 (1)食品:注意几个环节(对于食堂的要求,有相关的规定,这里不作详细述说) 食堂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健康证,是否在有效期),统一工作服(干净、整洁),是否患有急性疾病,如有,需临时调离与食品密切接触的岗位。 盛装食物的容器——不能使用有色塑料袋、,如果用着,尽快换成盆;盛装食物与水的胶桶不能手,要改换成铁桶;装食品的口袋尽量改成装米袋,不能使用尿素袋或饲料袋;每餐前,须对所有容器、餐具、工具及场所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对用剩的食品进行彻底清理;
学校卫生我们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 食物——食盐摆放要隔墙隔地,采购的菜放入保管室时要放在木板上,避免潮湿发芽;豆类特别是四季豆、土豆、黄花菜等在烹饪时要特别小心,一定要煮熟煮透 饮用水——完善饮用水管理制度;教育学生不能喝生水;二次供水容器一定要加盖加锁,以防不测,同时要有专人负责,定期清洗消毒,并作记录,以备查 垃圾桶——及时清理并加盖 除此以外,食堂要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做好相应的工作,如食物留样等。
学校卫生我们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 (2)教室:注意通风及教室内卫生,特别是垃圾桶,教育学生尽量不带食品进教室,特别不要带含汁液的食品进学校,如果带了牛奶什么的,吃完后盒子要收拾好放在垃圾桶内,不要洒在地上,气温逐渐增高,容易腐败变质,容易滋生蝇蚊类;学生要注意个人卫生。 (3)校医及老师要及时观注学生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发烧学生,要及时了解情况并进行检查,必要时及时送医院诊治
(一)先来了解一些数字 中国已有2.6亿确诊的慢性病患者,约占总人口的19%。卫生部部长陈竺形容,中国的慢性病全面高发,状若“井喷”。目前,慢性病死亡占中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上升至80%,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疾病总负担的70%。 在中国,主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四种疾病。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所列出的四种主要慢性病。 到2010年时,中国人死因前三位的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在城市,恶性肿瘤为第一死因,占26.33%;在农村则是脑血管病居首位,占23.37%。
(一)先来了解一些数字 中国慢性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调查显示,有65%以上的劳动人口(年龄段为男性16岁—60岁,女性16岁—55岁)患慢性病。69%的高血压和65%的糖尿病都发生在上述年龄段。 中国的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在2002年为18.8%,而专家根据局部监测数据,估计当前患病率在25%—30%; 城市中成年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则从2002年的6.1%升至2012年的12.3%。
(一)先来了解一些数字 慢性病最主要的4大共同风险因素:烟草使用、缺乏运动、有害使用酒精以及不健康饮食。 如果上面的4种风险因素被消除,大约3/4的心脏疾病、脑卒中和II型糖尿病以及40%的癌症将能够得到预防。 而中国的整体现状就是,4个慢性病风险因素全部高位运行,实际上处于失控的状态。有专家表示,“慢性病风险因素在人群中普遍存在,有超过3亿人吸烟;80%的人食用盐、油过量;18岁以上成人经常锻炼的比例不超过12%。”
如此现实下,中国的慢性病防控却一直薄弱。即便是防控技术已经成熟的高血压也呈现出意识的典型特征:如此现实下,中国的慢性病防控却一直薄弱。即便是防控技术已经成熟的高血压也呈现出意识的典型特征: “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三低”——知晓率低、管理率低、控制率低
(二)了解几个常用的健康指标 肥胖程度计算公式 BMI 法 体重指数 = 体重(公斤) 除 身高(米)的平方[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正常体重 : 体重指数 = 18—25 ; 超重 : 体重指数 = 25 —30 轻度肥胖: 体重指数 > 30 中度肥胖 : 体重指数 > 35 重度肥胖 : 体重指数 > 40 如体重指数超过了24,易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中国人的肥胖越来越严重,但是减肥也应适度,不宜底于18.5这个底线。
(二)了解几个常用的健康指标 高血压:140/90(mmHg)≥这个数即为高血压 血糖:正常血糖——空腹<6.1,餐后2小时<7.8
影响健康的因素 有成千上万,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类 1、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占50%) 2、生物学因素(占20%) 3、健康服务因素(占10%) 4、环境因素及其他
(三)改变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病 1、高血压: 据2010年统计数据,我市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0.86%,估计全市高血压现患人数约15万。 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血管等多器官病变,血压水平与心脑病(主要是脑卒中、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每升高10mmHg收缩压,人群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分别增加53%与31%。
(三)改变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病 高盐饮食、超重肥胖、饮酒和精神紧张是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减盐是预防高血压的优先策略。
(三)改变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病 平均每减少1克钠盐,人群收缩压可下降1mmHg,舒张压下降0.6mmHg。正常情况下人体对食盐的需要量不足1克,理想的食盐日摄入量为一天1.5—2.3克,我国居民膳食掼推荐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啤酒盖一盖)
(三)改变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病 如何才能做到少用盐?烧菜时少放盐;菜的数量和品种不要太多;不要喝剩下的菜汤;少吃腐乳、咸菜、咸鱼和咸肉等较咸的食物,每月最多吃1-2次;酱油与味精要尽量少用 如何才能做到少用油?合理选择烹调方法,尽量选择蒸、煮、炖、焖拌、急火快炒等方法,尽量不用油炸;坚持家庭用油定量,用小的盛装油器
(三)改变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病 2、糖尿病:2010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市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约为5.19%,全市估计糖尿病患人数约3.8万。
(三)改变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病 五驾马车控制糖尿病: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药物治疗、定期监测与自我管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