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 likes | 913 Views
教育技术与高校课程建设. 李克东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中心 主任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电化教育专业委员会 理事长 likd@263.net. 历史回顾. 1990-1995 年,开展 《 基于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 电化教育试验研究 》 1996-2000 年,开展 《 电化教育五个一百工程 》 2001-2005 年,开展 《 现代教育技术 151 工程 》 2006-2010 年,开展基于教育技术应用的
E N D
教育技术与高校课程建设 李克东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中心 主任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电化教育专业委员会 理事长 likd@263.net
历史回顾 1990-1995年,开展《基于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 电化教育试验研究》 1996-2000年,开展《电化教育五个一百工程》 2001-2005年,开展《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 2006-2010年,开展基于教育技术应用的 优质课程建设为中心的相关项目
一、转变高校学生学习方式 二、高校课程建设的内容 三、应用教育技术,促进课程建设
一、高校教育技术的核心任务——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一、高校教育技术的核心任务——提高高校教育质量 • “中国的教育当前面临三大任务:第一,普及义务教育;第二,发展职业教育;第三,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见第五届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时的讲话
“高等学校一定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统一到建立创新型国家上来,紧密结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到高校建设的各个方面。”“高等学校一定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统一到建立创新型国家上来,紧密结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到高校建设的各个方面。” ——教育部长 周济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是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是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 精品课程建设和开展本科教学评估是“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途径: • 转变学习方式 • 改革教学模式 • 搞好课程建设
1.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 学习方式不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取向。是学生学习内在品质、手段途径和采用的组织形式所显示的基本特征。
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自主学习体现学习的内在品质:(自主─被动) • 探究学习体现学习的手段途径:(探究─接受) • 合作学习体现学习的组织形式: (合作─个体)
两类学习方式 • 接受学习方式 ——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 发现学习方式 ——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 ——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现 知识,获得知识
2. 适应时代变化,改革教学模式 • 信息时代的学习特征: • 学习环境网络化 • 学习资源数字化 • 学习方式多样化
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 基于资源的学习 • 基于发现的学习 • 基于通讯的学习 • 基于建构的学习
传统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S 学生 教师 课本 粉笔+黑板 S 讲授、理解、接受 S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S 学生 教师 平台+资源 通讯+工具 S 收集/利用/发现/创作/展示/评价/讨论/合作/ S
3.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课程建设 •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 建网——建设适用的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 • 建库——建设丰富的、可共享的学习资源 • 建队——建设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 • 建模——广泛应用实践,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 建制——形成相关的建设规划、规范、标准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在教育教学过 程中广泛和有效地应用教育技术: • 提高教育技术应用的课程覆盖面 • 提高教育技术应用的课时覆盖面 • 提高教育技术应用的教师参与覆盖面 • 保证教育技术应用的学生受益覆盖面
“教育技术就是应用技术改善教与学习 的理论与实践” • 途径: • 教学设计 • 资源开发 • 过程应用 • 学习评价 • 信息管理
二、信息时代高校课程建设的任务 •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和手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 • 高校课程是实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等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特征。
精品课程是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是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的优秀课程 •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 精品课程是指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的优秀课程。
教育部计划用五年时间(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计划用五年时间(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03年评出 151 门 • 2004年评出 300 门 • 2005年评出 299门(另外军队院校还有15门)
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 教学队伍(20分) 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8分) 1-2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4分) 1-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8分) 2. 教学内容(25分) 2-1 课程内容(分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11分) 2-2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8分) 2-3 实践教学(6分)
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3. 教学条件(17分) 3-1 教材及相关资料(7分) 3-2 实践教学条件(5分) 3-3 网络教学环境(5分) •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8分) 4-1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10分) 4-2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8分)
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 教学效果(20分) 5-1 校内外专家评价和声誉(6分) 5-2 学生评价意见(6分) 5-3 课堂实录(8分) 特色及政策支持
高校课程建设的任务 • 教学队伍建设 • 教学内容建设 • 教学资源建设 • 实践教学建设 • 教学模式改革 • 教学管理建设
高校课程建设的任务 1. 教学队伍建设 •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专业水平 • 教学队伍结构 • 教师队伍的教育素养与信息素养 •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专业素养 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 信息素养
高校课程建设的任务 2. 教学内容建设 • 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体现 国际化(International) 个性化(Individuation) 信息化(Information)
高校课程建设的任务 3. 教学资源建设 • 使用优质教材 • 教学资料(齐备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 • 相关资料能在网上免费开放使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 拥有优质网上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ppt教案、多媒体资料、相关学习网站等)
高校课程建设的任务 4. 实践教学建设 • 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建设 • 实践教学的形式与内容,组织与安排 • 实践教学中网络化设施与信息工具的利用
高校课程建设的任务 5. 教学模式改革 • 掌握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 • 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创新精神培养上取得显著效果 • 撰写相关教学研究的论文或研究报告
高校课程建设的任务 6. 教学管理建设 • 实现学习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科学化 • 实现学习评价的标准化与网络化
三、应用教育技术,促进高校课程建设 1. 培训教师,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 网上资源设计与建设 • 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 • 建立课程或学科网站 • 做好教学过程实录 • 确保网站安全运行
1.培训教师,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 现代教育思想 •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基本技能 •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2.网上资源设计与建设 • 优质ppt(文本+多媒体素材+ 超链接) • 网络课件 • 网络课程 • 专题学习网站 • 主题探究网页(WebQuest) • 网站链接 • 网络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文本+相关资源+实验指导 +习题考试+讨论答疑+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