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k likes | 1.55k Views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第四军医大学 谢百治.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 1.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2.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3.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4. 教学系统设计的模式和内容. 一、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 2001 ).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对教学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是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E N D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第四军医大学谢百治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 1.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3.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4.教学系统设计的模式和内容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对教学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是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而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而创造环境,根据学习者的需求,设计不同教学计划,促进人类潜力的发展。因而教学设计是以相关的学习理论作为基础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ID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教育是“塑造人的行为”; (2)操作性条件反射论,为人类学习找到了一种可 操作、可控制的机制; (3)反应概率强化论; (4)程序教学法创造了“教学机器”,倡导“小步呈现、 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提高效果” 的程序教学。
修 改 形 总 选择课题 与任务 成 预测学生 准备情况 分析学习 者特征 结 进行教 学评价 分析学 科内容 确定学习需要与目的 (了解优先及限制条件) 性 性 提供辅助 性服务 阐明教 学目标 评 利用教 学资源 实施教 学活动 评 价 价 修 改 图4 肯普模型(ID1的代表性模型)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ID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学习是改变行为; (2)学习离不开内、外部条件。学习公式是S-O-R; (3)认知因素是有结构的。知识、策略、感知、记忆 反应联结与作用组成完整的结构; (4)认知过程,是人脑对信息处理,加工的过程。
分 析 ● 学习环境 ● 学习对象 ● 学习任务 (包括教学目标 和教学内容分析) 进行 形成 性评 价 设 计 ● 组织策略(教学组织策 略) ● 传递策略(教学媒体和 交互方式选择策略) ● 管理策略(教学资源管 理策略) 修改 教学 编写测验项目 编写制作教学资料 图5 史密斯-雷根模型(ID2的代表模型)
认知心理研究的复杂性和隐秘性,使学习者内部因素的发挥产生了许多困难,尚无突破。S—O—R中的“O”的地位仍就从属于“S”,“教”依然处于中心地位。认知心理研究的复杂性和隐秘性,使学习者内部因素的发挥产生了许多困难,尚无突破。S—O—R中的“O”的地位仍就从属于“S”,“教”依然处于中心地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ID3 建构主义是由结构主义发展来的一种哲学方法论,主要研究事物是否有结构,结构是从哪理来的,结构是怎样建构等问题。
构 设 结 计 统 建构过程设计 系 教 结构设计 学 教 教 学 学 教 教 已有的 认知 结构 教 媒 学 学 认知发 展水平 学 处 体 目 内 学习者 方 信 系 标 容 动机 学习 风格 设 结 息 设 计 构 设 统 设 计 计 计 的 析 需 分 求 图6 一种可行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型(ID3 的代表模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持第三代教学设计 * 确立了ID3以“学”为中心 * 赋予教师的“教”以新的内容——帮助、指导 * 使意义建构成为学习的最终目标 * 根据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双向的,使ID3重视学习者认知建构过程的设计 * 根据建构的多元化的观点,ID3注意设计各种合作学习的方法。对个别化学习及远距离学习教学设计尤为重要。 * 根据学习应处于真实情境中的观点,ID3中强调学习活动的设计应与学习任务挂钩,与真实物理环境相似、复杂程度相近的有援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辅导第三代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树立了结构主义认知论的建构观,把以“教”为中心的ID1、ID2推进到了以学为中心的ID3,顺应了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得到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支持和保障。但用“意义建构”取代“教学目标”值得研究。
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产生是教学理论发展的需要; (2)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为教学设计提供了 丰富的科学依据; (3)教学设计是以教学论为基础的技术学层次 的科学。
教育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分析教学内容的信息, 选择设计媒体 (传的工具)、 进行学习评价 (传的效果),等等这些都是以教育传播理论 为基础的,因此,教育传播理论是教学设计的 理论基础。
谁 Who 说什么 Says what 通过什么渠道 In which channel 产生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 对谁 To whom 传播者 讯 息 媒 体 受 者 效 果 图7 拉斯韦尔直线式传播模式图(“5W”)
谁 Who 说什么 Says what 通过什么渠道 In which channel 对谁 To whom 产生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 为什么 Why 在什么情况下 Where 图8 布雷多克“7W”模型
信 源 信 息 通 道 受 者 (source) (message) (channel) (receiver) 处理 图9 贝罗SMCR传播模型(1960年)
信息 编码 释码 译码 译码 释码 编码 信息 图10 奥斯古德 施拉姆模型(1954)
媒 体 (信道) 学 生 (信宿) 教 师 (信源) 编码器 译码器 反馈 图11 教学过程流图
系统科学方法论与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学目标、教师、学生、 媒体等构成的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是一个多 因素、多层次、多功能的复杂系统。所以教学 设计必须以系统的方法为指导,系统科学方法 论也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系统的基本概念 (1)系统与要素: 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的诸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要素就是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
(2)结构和功能:结构是指系统诸要素相互联(2)结构和功能:结构是指系统诸要素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也就是它们在时空 连续上相对稳定的排列组合方式。功能就是系统 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呈现的能力。也是系统中多 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效能的总体。
(3)系统环境: 指的是存在于系统外的且与系 统发生作用的事物的总称。由于系统的边界不是 固定不变的,哪些因素划归为系统,哪些不划归 系统要以具体情况而定。
(4)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一个系统如果和环境(4)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一个系统如果和环境 有输入、输出关系叫开放系统,否则即为封闭系统。 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系统。
(5)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系统的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叫动态系统,否则为静态系统。教学过程明显地是属于动态系统。(5)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系统的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叫动态系统,否则为静态系统。教学过程明显地是属于动态系统。
系统方法的基本构成 结构方法:着重研究系统功能所依赖的结构 功能方法:通过研究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研究系统 的功能 历史的方法:研究系统的产生、发展、老化和消亡过程
系统方法的特点表现在: 整 体 性 综 合 性 最 优 化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内容 教学设计遵循的基本原理是目标控制要素分析,优选决策和反馈评价等原理
目标控制原理 教 学 目 标 媒 体 学 生 教 师 反 馈 教学活动 学习反应 图12 目标控制教学过程
要素分析原理 教 学 目 标 输 入 部 分 输 出 部 分 Y 学习者 O X 年龄 基础知识 (非智力因素) 学习态度 学习行为 认知程度 教师 内容 媒体 方法 图13 教学过程系统模型
优选决策原理 在教学媒体选择和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中,应 用优选的方法和决策技术,对各种方案进行充分 的分析、比较、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的策略。
反馈评价原理 利用反馈信息,将系统的反应输出状态与 预期目标相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输入进行修 正,以达到系统输出状态与目标要求相一致的 目的。
四、教学设计的模式和内容 教学设计的常见模式是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和“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以“教”为主系统设计模型主要有肯普模型和史密斯—需根模型昨扩展后的第二代教学设计模型以“教”为主系统设计模型主要有肯普模型和史密斯—需根模型昨扩展后的第二代教学设计模型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分析 修改 学习内容 分 析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形成性评价 对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教学策略的制定 学习目标阐明 学习需求分析 学习者 分 析 总结性评价 图16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基本内容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原则 1.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 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3.学习问题在真实情景中展开,最好是一项真实的任务 4.学习任务的复杂性,反对二居一或二择一 5.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 6.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 7.保证学习任务展开的学习环境 8.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特点 1.可根据内容和认知结构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 接受”教学 2.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也可自主学习策略作为 补充 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吸收传递一接受教学长处 4.便于在情景创设、媒体选择、效果评价等方面考虑情 感因素的影响
教学系统设计的进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学系统设计的时展主要体现在理论框架,模式构建和应用领域等方面
教学系统设计的新理论—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是一个交叉学科的理论,是研究在特定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人的行为活动的理论。为设计和开发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系统提供了新的研究理论框架。